① 如何判斷給定的一個地理位置(經緯度坐標)在一個地理
1、南北半球分界線以赤道來劃分,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
東西半球分界線以20°W,160°E的經線圈劃分,20°W向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到160°E為西半球。
2、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即0度緯線,所有的北緯在北半球,所有的南緯在南半球,赤道在分界線上,既不是北半球也不是南半球。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只要經度小於20度,無論東經還是西經都位於東半球,只要經度大於160度,無論東經還是西經都位於西半球,在20度與160度之間,東經在東半球,西經在西半球。
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在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上,既不是東半球也不是西半球。
3、赤道劃分南北半球,赤道也就是0度經線,赤道以南是南緯,以北是北緯。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是20°W,160°E。20°W向西到160°E是西半球,20°W向東到160°E是東半球。
(1)如何判定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北緯為正數,南緯為負數。
緯度 是指過橢球面上某點作法線,該點法線與赤道平面的線面角,其數值在0至90度之間。位於赤道以北的點的緯度叫北緯,記為N;位於赤道以南的點的緯度稱南緯,記為S。
緯度數值在0至3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低緯度地區;緯度數值在30至6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中緯度地區;緯度數值在60至90度之間的地區稱為高緯度地區。
赤道、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南極圈和北極圈是特殊的緯線。
各緯度線附近的城市和其他地理區北緯90度:北極
東經正數,西經為負數。經度是地球上一個地點離一根被稱為本初子午線的南北方向走線以東或以西的度數。本初子午線的經度是0°,地球上其它地點的經度是向東到180°或向西到180°。不像緯度有赤道作為自然的起點,經度沒有自然的起點,做為本初子午線的那條線是人選出來的。
英國的制圖學家使用經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線作為起點,過去其它國家或人也使用過其它的子午線做起點,比如羅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聖彼德堡、比薩、巴黎和費城等。
在1884年的國際本初子午線大會上格林尼治的子午線被正式定為經度的起點。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換日線,國際換日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經度是指通過某地的經線面與本初子午面所成的二面角。在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在本初子午線以西的叫西經。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② 用經線和緯線怎麼確定某一點的地理位置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並與經線垂直,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國際上規定,把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條經線,叫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向東叫東經;向西叫西經。由於地球是個球體,所以東、西經各有180°。東經180°和西經180°是在同一條經線上,那就是180°經線。
最長的緯線圈——赤道,叫做0°緯線。從赤道向北度量的緯度叫北緯;向南的叫南緯。南、北緯各有90°。北極是北緯90°。
由於經線連接南北兩極,所以,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緯線都表示東西方向。經線和緯線互相垂直、互相交織,就構成了經緯網。我們在閱讀地圖的時候,就可以藉助經緯網來辨別方向,也可以判斷出地球上任何一點的經緯度位置。
③ 確定自己在地圖上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全球定位
在地球儀上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就構成經緯網。
利用它上面標注的經度和緯度,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上各地點、各地區和各種地理現象的地理位置。它在軍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處。例如,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廣闊天空中飛翔,無論到了什麼地方,人們都可以使用儀器精確地測定出它的經緯度,從而確定其位置。
地球經緯網的起源:
為了精確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們給地球表面假設了一個坐標系,這就是經緯度線。那麼,最初的經緯度線是怎麼產生?又是如何測定的呢?公元344年,亞歷山大渡海南侵,繼而東征,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沿途搜索資料,准備繪一幅「世界地圖」。他發現沿著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由西向東,無論季節變換與日照長短都很相仿。於是做出了一個重要貢獻——第一次在地球上劃出了一條緯線,這條線從直布羅陀海峽起,沿著托魯斯和喜馬拉雅山脈一直到太平洋。
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亞歷山大為名的那座埃及城裡,出現了一個著名圖書館,多年擔任館長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學多才,精通數學、天文、地理。他計算出地球的圓周是46 250千米,畫了一張有7條經線和6條緯線的世界地圖。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這座古老的圖書館里研究天文學、地理學。他就是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一帶重要城市和據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但是,經過反復考察,卻發現這幅地圖並不實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長遺憾地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實都與他說的相反。」
正確地測定經緯度,關鍵需要有「標准鍾」。製造准確的鍾表在海上計時,顯然比依靠天體計時要方便,實用得多。18世紀機械工藝的進步,終於為解決這個長久的難題創造了條件。英國約克郡有位鍾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時間,連續製造了5台計時器,一台比一台精確、完美,精確度也越來越高。第五台只有懷表那麼大小,測定經度時引起的誤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時,法國制鍾匠皮埃爾·勒魯瓦設計製造的一種海上計時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測定經度的問題,終於初步得到了解決。
在經緯網圖上,可以根據經緯度量算兩點之間的距離。全球各地緯度1°的間隔長度都相等(因為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大約是111km/1°。赤道上經度1°對應在地面上的弧長大約也是111km。由於各緯線從赤道向兩極遞減,60°緯線上的長度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緯線上經度差1°的弧長就不相等。在同一條緯線上(假設此緯線的緯度為α)經度1°對應的實際弧長大約為111cosα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兩地間的緯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兩地的經度差,就可以計算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兩地間最近距離的判斷:若兩地經度差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為經線圈,兩地最近距離為大圓中過兩極點的劣弧;若兩地經度差不等於180o,則過兩地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兩地最近距離不過極點,而是過兩極地區。
由於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緯線是沿地球自轉方向環繞地球一周的線,所以根據經緯網可以准確定向。
一般來說,經緯度間隔相同的網格,其緯度越高,表示的范圍越小;緯度越低,表示的范圍越大。在圖幅大小相同、緯度大致相同時,經緯度間隔相等的,網格的面積越大,比例尺越大;網格面積越小,比例尺越小
④ 怎麼判斷哪個在哪個的方向怎麼判斷地理位置,例如,哪
先用緯度判斷南北:
同為北緯則緯度值大的在北面,
同為南緯則緯度值大的在南面;
一南緯,一北緯,南緯在南北緯在北。
後判斷東西:
同為東經則經度值大的在東面;
同為西經則經度值大的在西面;
一東經,一西經:
經度值的和小於180度,西經在西,東經在東;
經度值大於180度則東經在西,西經在東。
⑤ 地理位置的劃分
人們常用的方向,主要有上、下、東、西、南、北。在地球上,指向地心的方向為下,逆地心的方向為上,上與下都是垂直方向。下面我們要講的是指地平面上的方向。在地平面上,東(正東)、西(正西)、南(正南)、北(正北),是最基本的四個方向。
地球上方向的確定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從北向南看,人們把地球自轉的方向,叫做自西向東。在地球上,順地球自轉的方向為東,逆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西,與東西方向相垂直的地平方向,則稱為南北方向。
地平方向是根據經線和緯線來確定的。具體的說,一切緯線都表示正東正西方向。沿著緯線順地球自轉方向為正東,反之即為正西。由於緯線就是緯圈,是無頭無尾的閉合的圓,所以,東、西方向都是無限的。這就是說,一直沿緯線順地球自轉方向前進,就永遠是向東,沒有窮盡;反之,一直沿緯線逆著地球自轉方向前進,便永遠是向西,也永無窮盡。
南、北方向是根據經線確定的。一切經線都表示正南正北方向。沿著經線朝著北極的方向為正北;反之,沿經線朝著南極的方向,就是正南。由於經線都是具有一定長度的半圓形線段,兩端分別連接著南極和北極,所以,南、北方向都是有限的,即正南與正北兩個方向都是有盡頭的。沿經線朝著南極方向(正南)前進,到了南極,就到了南的盡頭。到了南極,如果還一直向前,便不再是朝正南,而是朝正北方向了。在北極,情況則正好相反。
在南極和北極,緯線已不是線,而是點。按照幾何概念來講,南緯90°和北緯90°這兩個特殊的緯線,已不能表示東、西方。所以,在南極和北極,應該說是沒有東、西方向。南、北兩極都無數條表示南北方向的經線集結點,那裡的方向分別只有北和南:在南極,向周圍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北;在北極,向周圍的任何方向都是正南。
地球上的方向是人為規定的。根據這些方向,人們可以確定地表不同地點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一般來說,方向是相對的。一個地點,由於其參照的地點不同,它可以是東、是西,也可以是南、是北。如圖2-7所示,A對B來說,它在正東方向;對於C,它在正西方向;對於D,它在正南方向;對於E,則又是在正北方向。但是,南、北極點是例外的。在那裡,不存在這種方向的相對性。南極點對於地球上任何其它地點來說,它都只能是正南;而北極點則只能是位於地球上其它一切地點的正北方向。所以,在地球上,只有南、北兩個極點的地平方向是絕對的。
既然東、西、南、北等地平方向是由緯線和經線確定的。那麼,在標繪著經線和緯線的地圖上,就可以根據經線和緯線來判定方向。這在實際應用上具有重要意義。當然,東。西、南、北只是四個最基本的地平方向,在實際應用中,僅有這些基本方向是不夠的。然而,有了這四個基本方向,也就能據此得出其它的地平方向。
地平方向雖然是人為規定的,但是,規定地平方向的依據卻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是地球的自轉。從北極上空看,地球在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的客觀事實。人們把這樣的旋轉方向叫做自西向東,於是就有了東、西方向。地軸雖然是一條假設的軸線,但是,地球的南、北兩極卻是因地球自轉而客觀存在的,於是就有了南、北方向。所以,地球自轉是人為規定方向最基本的客觀依據。
⑥ 如何確定地理位置
最精確的是:經度,緯度加高度.
⑦ 確定地理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貝爾格里爾斯教給我們使用「立竿見影法」製作簡單的日晷儀確定方向,方法很簡單:1、找一個樹枝插在地上樹枝出現清晰地影子,2、標出樹枝投射影子定點的位置,3、等待15分鍾影子位置會變化,4、15分鍾後在標記影子變化後另一個頂點,5、第一個影子標記的頂點與第二個頂點形成一條直線,這就是東西線,其中第一個頂點所指的方向是西方,第二個是東方。這種辦法只適用與陽光充足的戶外。確定地理位置也可以觀察周圍的樹木、岩石、環境。在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可以通過手機的GPS定位,微信定位,導航地圖軟體定位或手機撥打112得到幫助。
⑧ 野外怎樣通過自然壞境辨別地理位置與方向
利用自然界特徵判定方向
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器材的情況下,要學會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
征判定方向.
首先,太陽是最可靠的「指北針」.
我們知道,太陽是由東向西移,而影子則是由西向東移.例如,早晨6時,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切物體的陰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時,太陽位於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時,太陽到正西,影子則指向東方.因此,可用太陽和物體的陰影概略地測定方向.
俗話說:「立竿見影」,用一根標桿(直桿),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鍾,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是東西方向,與AB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圖5).
依此法測定方向,插桿越高、越細、越垂直於地面、影子移動的距離越長,測出的方向就越准.特別是中午12時前後.如11時半和12時半這兩個時間的影子長度幾乎相等,頂點的連線剛好指向東西方向,連線的垂直線也能較准確地指出南北方向.
地球24小時自轉360度,一小時轉15度,而手錶的時針總比太陽轉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錶和太陽概略測定方位.早晨6時太陽在東方,影子指向西方,這時,將手錶上的時針指向太陽,表盤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表盤轉動90度,即將6時折半,使表盤上的「3」字對向太陽,「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時,太陽位於南方,將12折半,使表盤上的「6」字對向太陽,則「12」字仍指北方(圖6).
依此方法測定方向,要考慮地方時差.應將北京時間換算成地方時間.以東經120度線為准,經度每向東15度,將北京時間加一小時,每向西15度,則將北京時間減一小時,即為地方時.如烏魯木齊的地理坐標是東經87度40分,則(120°-87°)÷15°=2小時9分鍾,將北京時間減去2小時9分鍾,就是烏魯木齊的當地時間.
以上兩種方法,夏天在我國台灣的嘉義、廣東汕頭東北的南澳島、廣西的梧州市、雲南的個舊市的北回歸線(北緯23度27分)以南地區不能使用.
順便提一下,我們知道地球在自轉中,地球和太陽相對位置移動15°這個原理,可以用手錶和太陽概略測定方向.反之,我們用指北針和太陽也可以測定概略的時間.方法是,用指北針指北定向,太陽的方位的讀數被15除即可.我國以北京時間為准,北京在東經120°線上,其他地區則應根據經度差異,加以修正,即得正確太陽時.
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的熱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許多間接判定方向的特徵.掌握這些特徵之後,即使在沒有太陽的陰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例如:靠近樹墩、樹干及大石塊南面的草生長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黃得較快.樹皮一般南面比較光潔,北面則較為粗糙(樹皮上有許多裂紋和高低不平的疙瘩).這種現象以白樺樹最為明顯.白樺樹南面的樹皮較之北面的顏色淡,而且富有彈性.
夏天松柏及杉樹的樹幹上流出的膠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結塊大.松樹幹上覆蓋著的次生樹皮,北面的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發展較高,雨後樹皮膨脹發黑時,這種現象較為突出.秋季果樹朝南的一面枝葉茂密結果多,以蘋果、紅棗、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為明顯.果實在成熟時,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樹下和灌木附近的螞蟻窩總是在樹和灌木的南面.
長在石頭上的青苔性喜潮濕,不耐陽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長在石頭的北面.
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萵苣的葉子都是南北指向.
我國北方的山嶽、丘陵地帶,茂密的喬木林多生長在陰坡,而灌木林多生長在陽坡.這是由於陰坡土壤的水分蒸發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復比陽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樹木的習性來講,冷杉、雲杉等在北坡生長得好,而馬尾松、華山松、樺樹、楊樹等就多生長於南坡.
春季積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後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則北面向陽融雪較早.北方凍土地帶的河流,多為北岸平緩南岸陡立.
此外,廟宇、寶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的門則朝向東方(禮拜者面向西方).
夜間通常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稱的北斗星),因為它與北極星總是保持著一定的位置關系不停地旋轉.當找到北斗星後,沿著勺邊A、B兩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有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
在北緯40度以南的地區,北斗星常會轉到地平線以下,特別是冬季的黃昏,常常看不到它.此時,應根據與北斗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在北緯23度以南地區,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顆明亮的星組成,四顆星對角相連成為十字.沿A、B兩星的連線向下延伸,約在兩星距離的四倍半處即為正南方.
夜間還可以用月亮判定方向.月亮的起落是有規律的.月亮升起的時間,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鍾.例如,農歷十五的18時,月亮從東方升起.到了農歷的二十,相距5天,就遲升4小時左右,約於22時於東方天空出現.月亮「圓缺」的月相變化,也是有規律的.農歷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邊,十五以後,月亮的亮部在左邊.上半個月為「上弦月」,月中稱為「圓月」,下半月稱為「下弦月」.每個月,月亮都是按上述兩個規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測定方位,可參考下表.
此外,還可以根據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12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15度這一規律,結合當時的月相、位置和觀測時間,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時,看見夜空的月亮是右半邊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陽落山是6時,月亮位於正南;此時,10時-6時=4時,即已經過去了4小時,月亮在此期間轉動了15°×4=60°.因此,將此時月亮的位置向左(東)偏轉60度即為正南方.
在自然界中,風也能幫助我們判知方向.如木製的柱架,其迎風面顏色深黑容易腐壞,而懸崖及石頭迎風面較為光滑.但必須熟悉當地的盛行風向,這在沙漠地區尤為重要.
風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單風向地區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為主.沙丘和沙壟的迎風面,坡度較緩;背風面,坡度較陡.我國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質
較硬,東南面坡度大,沙質松軟.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沙漠地區的植物,如酥油草、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向東南方向傾斜.蒙古包的門通常也朝向背風的東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許多小雪壟、沙壟,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區的一般特點.風向還因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異.因此根據風向特徵判定方向,平時應參閱兵要地誌,了解當地四季盛行風向,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還須注意,在具有多種風向而風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區,則會出現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區判定方向較為復雜,應參考日月和星辰綜合判別.
⑨ 地理如何看經緯線判斷位置
一個圖上有經緯線的話一般會出現兩條,經線判讀:你就從左向右看,左邊那條數字比右邊大,那它就是西經(標注為W)的,反之為東經(標注為E);緯線:從下往上看,數字變大為北緯(標注為N)數字變小為南緯(標注為S)。若一幅地圖上只有一條經緯線,那就要看它給的地形,結合經緯線來判定是哪裡了
⑩ 初一地理判斷地理位置方法 求幫助
地理判斷地理位置方法:
第一種(一般情況下):規則——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第二種(最為實用):坐標定位(經緯度定位)——經度指示南北,緯度指示東西;同一條經線指示正北正南,同一條緯線指示正東正西;若非正北正南、正東正西方向,則稍有偏移。如:東偏難30度或者西偏難20度;
第三種:方向標定位——一般而言,方向標指示的地方為正北方,然後擺正位置,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之規則;若非正北正南、正東正西方向,則稍有偏移。
第四種:具體地理事物指示方向。1)「陰陽」方位指示:「山南水北為陰,山北水南為北」;2)」北極星方位指示:北極星永遠指示北方;3)雪線方位指示:雪線高為南方,低為北方;4)樹木方位指示:樹葉茂盛為南方,樹葉稀疏為北方;(樹葉被風生長茂盛,迎風生長稀疏【迎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