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理應該怎麼學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地理科學專業,下面我淺談一下地理學習方法: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3、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4、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5、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學地理最重要的是細心。就拿一張地圖來說,上面的每一點信息都有可能成為考試內容,稍不留神錯過一點的話很可能那張圖就白讀了。復習的時候最好是能騰出一塊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先讀圖。地圖是地理的重頭戲,有時甚至會比書本還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們的地理位置記清楚。要爭取第一遍時就記熟。再有就是看書。要理解地記憶。在學自然地理時,理解的東西會多一些,因為這部分已經有點接近理科的東西了,但只要肯花時間多想一些問題,學起來也不會太難。人文地理方面,記憶要佔比較大的成分,多背幾遍,爭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時間少,每一遍都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更細的東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時間里,主要是看提綱和卷子,要特別留意那些能與當前時事聯系起來的內容。
這里給你一個網址:http://hi..com/%B6%B4%CD%A5%D0%A1%B2%A8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 北京生物地理中考卷子買什麼好
5年中考3年模擬。
是由教育科學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曲先進,這本書是許多老師智慧的結晶,是許多先進老師的秘籍,更是考生的動力臂,該書洞悉中診斷題及命題規律,讓孩子科學准備。
《中學教材全解》,是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金星,它涵蓋了中學文化課教學全部課程和教與學的全部過程,內容豐富,題量充足,再次是適用對象全面,《中學教材全解》內含教材題目答案,供孩子對自己薄弱環節的加強。
C. 做地理卷子的速度非常慢 要怎麼提高快要考試了 急啊求各位好心人幫幫忙
地理一定要多做題,做得多了就懂得題型,很快。建議做天利38套
D. 高中地理用什麼輔導書好(沒有課本的前提下,想看基礎知識強,總結比較好的書)
我們學校用的都是「北斗教輔」的書,全都是圖冊,有適合高中各學段的,也有針對高考綜合復習,高二學區域地理的時候沒有課本,可選用北斗教輔的區域地理地圖冊。北斗教輔的團隊有,王樹聲地理教研室,譚木高考復習研究室,728地理工作室,這是主要的幾個。
個人覺得裡面的書都不錯,很全,基礎知識,提升都有,希望能幫助你O(∩_∩)O~
E. 邵英的簡介
1962年9月出生 。
1984年7月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地理系,後於2001年10月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研究生班.
1984.7-1992.9 任教於河北唐山一中
1992.9-現今 工作於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任地理教研員地理特級教師, 全國首屆地理基礎教育優秀教育工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特邀地理新課程培訓團專家,中國多媒體教學學報特聘地理編審,全國地理教育考試測評專家。現為河北省地理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河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河北省唐山市地理教研員。728地理工作室負責人。
F. 怎樣答好地理卷子
最主要的是你得有過得硬的地理基礎。
如果你的地理水平很高,那麼你就要帶著拿滿分的心態去考試。
然後就是答題方法了。地理卷子要拿高分,首先選擇題不能錯,或只能錯一兩道,這是錯的極限哦!選擇題一定要認真思考,看清數據,因為地理很多有連帶關系的題,上一題錯誤有可能導致下面好幾題都錯,所以這種題一定要仔細,分析比較選出最優答案。
簡答題,首先你得判斷題目是考書本上什麼知識點的;其次判斷出題人的意圖,得分點是哪幾點?再次,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把答案寫完整。你的心裡要有目標,客觀題也要拿滿分,雖然可能性概率很小。
最後一步就是通篇檢查了。
G. 七年級下冊地理試卷哪個好
個人覺得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全套單元試卷。
試卷是紙張答題,在紙張有考試組織者檢測考試者學習情況而設定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試題。也可以是資格考試中用以檢驗考生有關知識能力而進行人才篩選的工具。
考核個人成果時出的題目,並且供應試人寫答案或應試人已寫上答案的卷子。
H. 2022年八省聯考地理為什麼有兩套卷子
防治抄襲。
AB卷一般用於雙人單桌考試,為了防止同桌間抄襲,就會出兩份不一樣的試卷,但難度相同。其實兩份試卷的差別不是很大,同樣的類型,同樣的難易程度,同樣的分數和題量,只是算答案會有輕微差別而已。從常理來說,A卷就是普通試卷,比如高考,基本上試卷類型都是a,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地震,導致在統一時間內,無法使用A卷參加考試,。或者A卷發生泄漏題目等情況,就必須啟用B卷
I. 文綜地理如何復習
1、規范書寫
卷面的書寫不必追求藝術性,但規范性是至關重要的,主要體現在:
①大小得體,賞心悅目
卷面書寫不同於藝術創作,字體大小應保持一致,大小得體。通過了解,高考卷面中出現字體大小不得體的情況可分為兩種:一是 寫的太小,就像螞蟻一樣,只佔格子的1/4,改卷老師不易讀懂;二是 寫出格,撇捺寫到旁邊或下面的格子里,視覺上不美觀。只有根據書寫空間做到大小相宜、得體、和諧,才能賞心悅目。
②恰當處理塗改,保持卷面整潔
在高考緊張的答題過程中,出現筆誤在所難免,出現這種情況後考生大可不必驚慌,寫錯了字或打錯了題只需要輕輕劃上一道就可以了,避免反復修改錯上加錯,出現大面積的修改,不要使用塗改液和魔筆去修改錯誤,要最大程度的保持卷面整潔。
③工整書寫切忌潦草,整體要美觀
面對考場上有限的時間,需要考生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題量,重要的是冷靜沉著地完成。潦草的字跡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造成心裡緊張,影響了答題質量。但更為重要的是潦草的字跡會給閱卷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有可能因此降低閱卷老師給學生的平分,這樣的情況在高考綜合題的評分中表現尤為明顯。
④合理布局,字距間適當。
卷面的書寫尤其要規范,主體現在章法、字距、行距上,比如一個問答題,就一定要根據空間做合理的布局,行距、字距清楚。
⑤數字、字母、符號書寫要規范。
考卷中數字、符號、字母會頻繁出現,這些符號語言的書寫要特別注意規范,錯誤的、不規范的書寫很容易造成歧義,特別是形態上近似,容易混淆的數字、字母、符號尤其要交待清楚,否則很容易「搞錯對象」造成不必要的丟分。
2、認真審題
審題是答好綜合題的關鍵和基礎。地理綜合題往往在實際性、時代性的特點,體現新課程的思想,呼應課改。因此,這類題中固然有部分顯性條件可以較快讀取到,另外部分已知條件藏得
很深,需要仔細研讀材料,並結合所給圖示仔細推敲才能找到,這就要求考生理清層次和脈絡,找出問題關鍵所在。
先審文字材料和題干。文字中常常包含一些基本信息,如背景介紹、概念介紹、事件的簡單經過和結果等,題干中則包含了所考查的具體問題,如自然地理特徵中的氣候成因分析、人文地理特徵中的區位分析、某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危害和解決措施等。只有準確審清題目,確定所考查的是哪些方面的知識點,才能從頭腦中提取出思路答題。
再審圖示材料。先搞清是考查區域圖的辯識還是示意圖的理解,是曲線圖的判讀還是結構式圖的填寫。以區域圖為例,區域地圖反映地理事件的空間分布,地理學科內的綜合題往往以區域圖為載體,在區域定位的基礎上,考查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考生對區域不能進行空間識別,就難以從區域圖中提取有效信息,更談不上解決相關問題了。如2005年天津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第36題中出現的兩個地理區域,很多學生識別不出其位置、范圍,導致了解答該題失分較多。
最後,不管是文字材料,圖示材料還是題幹部分內容,審題時決不能截然分開,必須前後照應、反復推敲,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3、提取和解讀信息
提取信息要全:窮盡一切圖文信息,確保信息無遺漏,特別是圖表材料要通過思維加工將圖表的形象、數據信息轉化為文字信息。
解讀信息要准:要注意區域的准確定位,如經緯定位、海陸輪廓定位、藉助主要的地理事物特 定位,從題干、地圖中提取解題信息,找出題乾和設問的關鍵詞和限定詞,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關鍵信息並對其進行合理判斷與推理,挖掘其隱含信息。如2010年山東文綜卷中第32題(地
理環境保護)就是以區域等值線圖作為命題情境,所考查的內容比較基礎,如水污染、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森林的生態效益等,不僅在環境保護中有體現,也是必修教材中的常見內容。主要考查的就是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4、精準組織答案
在審清題目、定出所考區域、理清所要考查內容的前提下,就要迅速回歸課本、檢索所學知識、整理答題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組織答案。如對區域工業發展條件的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情況、農業基礎、勞動力因素、市場條件、交通運輸條件、技術條件、歷史基礎、政策因素等多個方面做作答。對水土流失、荒漠化、鹽鹼化等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可以從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去思考歸納。
當然,能否順利形成答題思路,主要取決於對主幹知識的理解、把握和應用,這幾年的考點主要集中在地圖與空間定位、地球的運動、天氣與氣候、工農業生產布局、人口與城市化環境問題、國土整治與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因此,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靈活的知識遷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