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地理 怎麼判斷地形
等高線本身就是反映地形本質特徵的,需要掌握五種基本地形的分布特徵: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200米,等高線密集;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對高度小於200米,等高線密度不大;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於200米,等高線在邊緣較密集,頂部較稀疏;
盆地:等高線形狀大致呈閉合狀態,周高中低。
2. 地理地圖怎麼看地形
一般通過等高線地形圖來判斷地形類型,判斷依據是海拔高度。或是分層設色圖直接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區。
3. 初一地理怎樣分辨地形類型如山脊、山谷、鞍部、山峰等...
山脊、山谷、鞍部等是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
等高線地形圖所表示的地理范圍比較小。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類型有:陡坡、緩坡、山谷、山脊、山地、盆地、陡崖、鞍部等八種。
如果是大范圍的地形圖則屬於世界五大地形: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
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判讀:——結合插圖理解吧
1.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
等高線之間的疏密可以表示坡
度的陡緩,稀疏處坡度緩(水平距離大),上山、開地、建築易,河流緩;密集處坡度大(水平距離小),上山、建築、開地難河流急。如圖中甲線路坡度緩,上山頂容易;乙線路坡度陡,上山頂難。
2.等高線與山地和盆地:這兩種地形的等高線都成
閉合的不規則的圈,等高線數字內高外低的是山地,中間的黑色三角形是山頂;等高線數字內低外高的是盆地(窪地)。
3.等高線與山脊和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凸出的是山谷。只有山谷處才可能有小溪。
4.等高線與鞍部:等高線兩邊高且有山頂,中間等高線相通的低的部分是鞍部。
5.等高線與陡崖:2條或2條以上的等高線重合處就是陡崖。圖中b處就是陡崖。
陡崖高度(一般是相對高度)的計算:
陡崖高度=(重疊的等高線條數±1)×等高距
註:有「以下」「不高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高高度則+;有「以上」「不低於」字樣的是算陡崖最低高度則-。最高高度>陡崖高度≥最低高度
6.等高線地形圖順口溜:閉合山頂或盆地,低脊高谷鞍部通,陡崖等高線重疊,河流只在山谷中,線稀坡緩上山易,密集坡陡攀山難。地形剖面最直觀,分層設色一目瞭然。
二.五大地形的特徵
(1)高原:海拔1000米上,幅員遼闊,地面坦盪(但不如平原平坦),或起伏較大,邊緣陡峭。
(2)平原:海拔200米下,幅員遼闊,地面坦盪或起伏不大,一望無際。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相對高度大,坡度陡峭,形成座座山頭,延綿的山峰形成的帶狀山脈。
(4)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有座座山頭,相對高度不大,坡度較緩,山間多有平壩河谷相間。
(5)盆地:四周有高山或高原環繞,中間低。
4. 地理的地形圖怎麼看
看等高線的疏密程度,等高線也密集說明越陡峭,反之越平緩,
其次看等高點,那就是相減得高差,相同高差,看兩點直線間距。
間距越近越斗。反之越平
5. 地理地形圖應該怎麼分析
是不是經常在考試時碰到地形圖?是不是一直在為地形圖的判讀苦惱?是不是感到無從下手?是不是一直處於「山谷」和「山脊」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態?今天小猿為你帶來了讀圖技巧,滿滿干貨哦。
首先,小猿帶來的是通用的讀圖技巧,不僅適用於地形圖的判讀,更適用於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的圖哦。
第一步,當然是看圖名啦。圖名可是不容小覷的呢。圖名往往會告訴你圖的類型及圖的內容,為你指明做題的方向。看到圖名後,你可以大致思考一下用什麼方法讀圖、用什麼知識作答,熟練的同學還可以大致猜測到這題的考點。如此說來,你還能忽略圖名嗎?
第二步,地圖的基本三要素是什麼呢?方向,圖例,比例尺。基礎的知識點可是不能忘的。
1. 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有指向標的地圖:箭頭指向北方;
(3)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4)室外看地圖:面朝北背朝南;
(5)確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針;北極星;太陽;年輪;樹葉疏密;山兩側的潮濕程度。
2. 比例尺:
(1)定義: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
(2)表示方法: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
(3)大小比較:分子為1,分母大,則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線段式比例尺的應用;
(5)相同圖幅的兩幅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就越詳盡;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就越簡略;
(6)學校平面圖宜用約1/1000的比例尺。
3. 圖例與注記:
(1)圖例和注記幫助我們區別不同類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們的特徵,然後在地圖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2)常用圖例符號:
6. 地勢地形地貌地理裡面的地勢,地形,地貌怎麼去分析
1.地區:1. 較大的地方
多山地區
華北地區
2.行政劃分單位
地區差價
3. [mandated territory]∶指未獲得獨立的殖民地、託管地等
2.地形區指以某種地形類型(陸地的地形類型有五種: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為主的獨立地形單元,不同的地形區之間往往以山脈和河流作為分界線。
3.地理區域:地理區域指 一個比較獨立的地理地形區。比如: 華北平原區——他包括 海河平原、 黃河平原、淮河平原,華北平原也叫做黃淮海平原。華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區就比我們所說的華北五省市(京津冀晉魯)的范圍大。這樣的還有很多, 再如,青藏高原區,要比青藏地區范圍大,青藏高原包括四川西部,而青藏區是行政上的,指西藏青海。等等很多。 四大區域分為: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這四大地形區域
4.地理單元:按一定尺度和性質將地理要素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間單位。
5.地形: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狀和地貌的總稱,具體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體共同呈現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種狀態。地形與地貌不完全一樣,地形偏向於局部,地貌則一定是整體特徵。
6.地勢:是指地表形態起伏的高低與險峻的態勢。包括地表形態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差或坡度的陡緩程度。
7. 初中地理地形圖山地丘陵那些怎麼看
在設色地形圖上顏色表示的是海拔高度,而不是地形。
海洋用藍色,
平原用綠色,
盆地按海拔高度顏色也不同,海拔低的(例如四川盆地,吐魯番盆地)是
綠色或淡綠色的。而海拔較高的盆地(例如塔里木盆地)就是淡黃色的,海拔更高一點的(例如柴達木盆地)顏色就更深,但比四周要淺(柴達木盆地
四周是青藏高原)
低山丘陵用黃色,
高山用棕褐色,
高原的顏色也更海拔高度有關,青藏高原顏色是棕色的,而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這些是黃色的。
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表示。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93962.htm
8. 地理:怎樣分清楚五種基本地形
平原:海拔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坦盪,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緩;
盆地:周圍高,中間低。山地:是地表五種基本形態的一種,是陸地表面具有較大高度和坡度的隆起的地形區,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它由山頂、山坡、山麓三個要素組成。它以較小的峰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
山區: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區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
海拔 相對高度 頂部形狀 坡度山地 較高>500米 較大 尖銳 陡
丘陵 較低 較小<100米 渾圓 緩
9. 地理必修一如何看地形圖
如果是分層設色地形圖(彩圖),利用圖例判斷什麼樣的顏色表示多少海拔高度,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的是平原,一般用綠色表示;200-500米之間表示丘陵,一般是一種淡黃色;500米以上表示高原和山地,顏色較重,有點偏棕色。
如果是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直接判斷等高線上標注的數字來判斷其海拔高度,判斷標准同上。
另外如果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是封閉的,若中間數字大四周數字小表示山地,右中間數字小四周數字大則表示盆地,如果等高線向數字大的方向彎曲表示山谷,如果等高線向數字小的方向彎曲表示山脊,如果有多條等高線重合就表示是個陡崖。
10. 地理的地形(如山頂,山谷等怎樣區分)
山頂是有一個三角符號的,山谷要看
等高線
,等高線向高處就是山谷,低處就是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