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地理》的英文名稱。 National Geographics還是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的英文:national geographic
geographic 讀法 英 [dʒɪəˈgræfɪk] 美 [ˌdʒiəˈgræfɪk]
adj.地理(學)(上)的;地區(性)的
短語:
1、geographic information地理信息
2、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地理信息系統
3、geographic distribution地理分布,地理分配
4、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5、geographic region地理區域
geographic的近義詞:physical
physical 讀法 英 [ˈfɪzɪkl] 美 [ˈfɪzɪkl]
adj.身體的;肉體的;軀體的;客觀存在的;現實的;物質的;有形的;根據自然規律的;符合自然法則的
n.體檢;體格檢查
詞彙搭配:
1、physical quality身體素質
2、physical therapyn. 物理治療法
3、physical geography自然地理學
4、physical environment物理環境,實體環境;自然環境
5、physical process物理過程;自理過程
例句:
We decided that in the game we would be physical and aggressive.
我們決定,在比賽中我們將積極拼搶,大膽進攻。
㈡ 高一學生喜歡地理,《中國國家地理》怎樣,適合全年訂閱嗎
這雜志的確相當不錯,因為是中科院主辦,所以有很多最新最權威的資料。很多地方的考試,乃至高考題目的圖文信息就出自《中國國家地理》。但是這本雜志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廣告極多,一本雜志內三分之一的頁面有廣告。且大多數的渠道訂閱和零售的價格很高。
我的建議是:
1:如果希望定期閱讀,可以通過京東、卓越等網站逐期購買,價格相對低廉且配送成本低。雖然比市面上會略晚一些(幾天至幾周),不過對這種不強調時效性的雜志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2:每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旗下的《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博物》三份雜志,都會在12月發行全年珍藏套裝,通過網購渠道可以大約相當於訂閱價6折左右的價格買下全年雜志。缺點是一定要等到年底才有售。
3:相比《中國國家地理》,同社的《博物》雜志內容更適合中學生,且價格便宜,廣告少。《博物》的內容涉及更廣,趣味性強。相應地專業性和權威性較弱。
4:《中國國家地理》每年會有若干期以專輯形式,整本刊登某些地區或者某些主題的內容。一般這幾期雜志的信息量都非常大,針對性更強。尤其是每年的10月刊,都是加厚且年度製作最為精良的一期。相比全年訂閱,有選擇性地購買專輯可以花比較少的錢獲得比較多的信息。
㈢ 如何學習國家地理兒童百科
國家地理兒童網路的學習(轉貼)
(2010-04-22 16:45:15)
轉載▼
標簽:
育兒
分類: 感受英語
女兒6歲了,英語學習日益提上了日程。根據別人的推薦選擇了幾本英語教材,這本國家地理兒童網路是我非常中意的一本。分為三個級別:入門級,提高級和流利級。當然價格也不菲,每個級別的定價是680元。當當網上正在打5折。但還是比較貴。
按我對小學英語的理解,從入門級開始是有必要的。兒童網路中語言的運用、語言的鮮活、內容豐富程度,學校的英語都遠比不上。
書中的句子,單一的句型多次重復,不僅強調了句型,同時又說清楚一個事情或問題,這里就帶有語言運作、作文的引導。這點在小學英語中是最缺乏的。
這套書的重點在於語感的積累,而一般學校英語,即使考試100分,語感仍是很差。因此,輕鬆起步,輕松閱讀是有必要的。但我相信,對於沒有任何外援,單純依靠學校的課程去學英語的孩子,「入門級」對他們仍有一定的難度。難就難在開口、語言的運用。
語感的積累,首先需要大量的輸入及語言信息量的積累。要做到這個,一套或全套兒童網路遠不能滿足,但至少它提供了一個易於起步與發展的台階。
如果入門級開始得不理想,那麼後來的提高級也就沒必要去用了。怎麼樣都只是浪費一套的錢。
規定每天是半小時。兩天一集。比如今天開新課,明天做練習,後天測驗同時開新的一課。學到能流利地讀出單詞及句子,背出課文,回答出問題即可。時間多點,條件好點,可以再提高一個檔次,聽寫、默寫、造句、對話。
背與說,對學校的孩子是很難的。這方面恰好是這套書的長處,每課都配有有一首歌和歌謠,歌詞幾乎就是課文。只要孩子多聽幾遍CD,只要歌曲歌謠能上口,課文也就背下來了。能背下來,就慢慢可以發展說了(測驗測的就是「說」,如果家長能配合就好了。)?
看英語動畫片是語感積累的一種方法,是會有幫助的。但這種方法屬於輸入類型,信息的整理、輸出都做不到。光看書也不行,看書也是光輸入沒有整理輸出。輸入與輸出配合,也是這套書的優勢。
缺點:
這套教材可以說只是一套閱讀叢書,學習內容、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如果作為語感的培養,如果慢慢來,細嚼慢咽,其信息量就會被稀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若要發揮這套書的作用,我覺得一定要快,三天一課,兩天一課,甚至一天一課。加上常聽常唱,基本上就OK了。
提高級、流利級,看了課文,語言上是比入門級難一點,字數多一些,句子長一點,但有些課文還是比較簡單的。練習冊我沒仔細看,好象有些注重短語了。流利級的練習中就有一些語法題。主要是不清楚你孩子的水平,如果是屬於不太能張口說英語的情況,還是從入門級開始吧。
用這套書,要注意:
快,一、兩天完成一課。
重復,多聽多唱CD中的歌曲。這樣才不會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
這套書其實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不是教孩子去學什麼,而是給孩子去積累些東西。不知我是否把我的意思表達了出來。
用《國家地理兒童網路》,錢花得不少,如果孩子把學會的東西丟了就太可惜了。
因此想到了這些辦法:
一、把CD里的歌曲及歌謠剪輯出來,合並做成一碟,時不時地放給孩子聽。
二、做游戲。(書本里有配套游戲的,但我一直沒關注太多,就按自己的需要發明了一些游戲)
游戲一、看圖說英語。圖,一是用書本里的圖畫,把句子擋住,讓孩子說出來。二是用練習冊後面的單詞卡上的圖畫,讓孩子看圖畫說句子,說單詞也可以。
游戲二——瘋狂英語。
練習冊配套有兩種卡片,一種是單詞卡,一種是句卡。我把它們都剪下來,讓孩子每次抽一張單詞卡,一張句卡,讓她用單詞改寫句子。
比如,抽到的句子:Divers go under the water. 抽到的單詞:tree
孩子就可以這么說:Divers go under the tree.或者Trees go under the water.
不要邏輯,只要胡說,故名為「瘋狂英語」。
孩子很喜歡這個游戲。
看看許多外國的故事,感覺荒誕,但實際上也培養了創造力,想像力。
記憶力是想像力,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四者相輔相成。
想像可以分為無意想像,再造想像,創造想像,
你的這種方法還鍛煉了想像力。
記憶的深淺關鍵是對大腦皮層的刺激,刺激的越多,大腦皮層表面的樹突發展的越快,大腦皮層的溝壑越深,記憶就越是深刻(以前的理論認為主要是是大腦皮層的面積和腦容量影響記憶力)
還有一點,效應的名字我忘了,書也不見了,但大意是睡覺前所聽東西,在睡眠過程後會加深記憶,同時早起後最好將昨晚睡前聽得在放一遍或回憶一遍(兩個效應)
不用的就會忘記。
隨著提高級句子的增長,發覺不是那麼容易信手拈來地復習新句子了。
把課文全列印出來,貼在牆上,就當是給我自己看的,提醒自己用這些句子。
心想把入門級的也貼出來好了,除了牆面不美觀外,應該不會有壞處吧?
搬出了入門級的大箱子,翻開書本,覺得那些句子實在太簡單了。
自己都覺得沒勁。——不知不覺,輕舟已過萬重山啊!
1 練習冊中的貼片第一次使用時,可以粘在光滑的表面上,之後將這些單詞在粘在實物上(小的時候,幼兒園學的單詞,回家後,都寫在紙膠帶上,貼到對應的實物上,結果孩子對這些詞的記憶非常的牢固,如tub,soaf,sn,class,cup,table,tv set,book。。)當她使用這些東西時,自然就會看到,若是自己讀出來得話,我們還進行表揚,孩子很有自豪感,有時忘記了,還會主動問大人。
2 家長可以先將每一課內容看懂,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知識的灌輸(適合較小的孩子),之後在進行此課的英語練習。
3重復很關鍵, 書中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玩耍中出現或發生時,要和孩子進行再次的復述,cd可以在孩子玩耍時不做要求的聽力練習,同樣也加深了記憶。
4 好的教材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和故事書不一樣,貪多嚼不爛,倒不如在一套教材上多下功夫。
以上是老蟲的一些教誨,放在這里指導我和女兒一起學習這套書籍吧!
㈣ 剛下的國家地理,配音為什麼是英式發音呢
英式英語作為英語的初始發音樣式,比較清晰嚴肅。國家地理的配音中顯然需要這種不給人產生誤導的發音。而且,英式發音比較正規
㈤ 國家地理標志用英語怎麼說
國家地理標志
翻譯成英文是: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例句:
國家地理標志具有一個國家、地區或地方的文化特點。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hav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ountry, region, or place.
㈥ 國家地理中文版的相關信息
國家地理學會成立於1888年,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科學教育機構。一百多年來,秉持「喚起世人關懷地球」的宗旨,在一千多萬會員的支持下,贊助了9000件以上的研究計劃-羅伯 巴拉德 (Robert Ballard) 的鐵達尼號沉船尋獲;珍 古德(Jane Goodall) 的黑猩猩行為研究;理察 亞當斯 (Richard Adams) 對瑪雅部落的考古學研究…。 國家地理學會將考古、動植物、生命科學及世界每一哥角落的變化,以雜志、圖書、地圖、電視及各種媒體鮮活呈現給世人。
《國家地理》雜志是國家地理學會所發行的學會會刊,自創刊以來,一直以精彩絕倫的攝影,嚴謹真實的文字,精密准確的地圖與生動的插圖,將國家地理學會的第一手發現,送到全球讀者手中。現在,你訂閱雜志所支付款項的一部分,將實際贊助全球各地所進行的探索計劃。我們相信你的加入,將有助於世人了解宇宙、探測深海及尋找改善地球現狀的新方法,而你也將因為加入此一特殊的全球性團體而得到許多快樂。
《國家地理》簡體中文版
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執行副總裁,發行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雜志,是特里·阿達姆森先生加入學會6年來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這已是他第九次來北京了,而這一次的中國之行更令他興奮與期待。三年前,雜志的簽約攝影師麥克·山下在地理學會的資助下,開始重訪700多年前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路,沿途拍攝下四萬多幅照片,為這次的影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根據馬可·波羅的自述,他在700多年前來到中國,並在中國生活了17年之久,還在忽必烈的宮廷里做過官,這一切使他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個描述中國的人。」然而700年來人們也沒有停止過對馬可·波羅是否游歷中國的質疑,於是受學會與雜志之託,攝影師麥克·山下帶著四部相機和一本馬可·波羅的游記從威尼斯出發了。2001年,《國家地理》雜志分三期連續刊登了他所拍攝的照片,這對雜志來說是史無前例的,麥克·山下也由此獲得了雜志的最佳故事獎和最佳攝影獎。
「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與700年前馬可·波羅所做的相差不多。」阿達姆森先生的雙眼裡充滿了自豪,因此他認為,「我們在北京舉辦這個以馬可·波羅在中國歷險為題材的攝影展當然再合適不過了。」
展覽的另一部分內容還展示了《國家地理》雜志自創辦以來的115幅經典之作,它已經整整走過了115年的歷史了。「1888年,33人在華盛頓的宇宙俱樂部聚會,成立了一個以『增進和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學會———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不久學會創辦了自己的會刊,這就是今天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
阿達姆森先生介紹,今天的國家地理學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非贏利性的教育與科學機構,它沒有所謂的股東,通過經營獲得的收益也並不是作為利潤分發,而是用於雜志、書籍或頻道中科普內容的製作。除此以外他們還將一部分資金送給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
出版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是他最大的願望
阿達姆森先生在學會中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負責學會的國際業務。他和他的同仁們都認同一個觀點:《國家地理》的宗旨是在大眾當中傳播科普知識,因此他們的讀者不應該僅僅局限於說英語的人。這也是過去的6年中學會將雜志從惟一的英語版本擴展到26種語言文字的原因。
「我們認為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科普教育,幫助世界各國的人們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據他介紹,現在《國家地理》的月銷售量在一千萬冊左右,讀者則有五千萬人。來北京之前,他剛剛參加了在克羅埃西亞舉行的克羅埃西亞版《國家地理》雜志的首發儀式,克羅埃西亞總統也到場祝賀。
出版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雜志,可以說是阿達姆森先生上任以來最大的一個願望,在他看來《國家地理》雜志與中國的淵源歷史久遠。他打開一本資料冊說:「我們每期雜志只有5個專題內容,但在過去的100多年裡,有關中國的報道就多達254篇。」
在1897年一篇講述歐亞鐵路的文章里,中國東北第一次出現在《國家地理》雜志中,而最近的一次則是本月關於滇緬公路的報道。阿達姆森先生翻閱學會的歷史時還注意到,雜志於1910年11月刊登的第一幅彩色照片就是在中國拍攝的。這些圖片和文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方方面面。
目前,國家地理學會已經在中國出版了簡體中文版的《國家地理旅行家》雜志,其中的內容大都是關於中國的,他們試圖建立起一個網路,讓更多的中國編輯和攝影師參與進來。對於學會開辦的另兩本雜志《國家地理探險家》與《國家地理兒童》,阿達姆森先生盼望能早日在中國面世,而百年老牌雜志《國家地理》卻依然處在商談之中。
「我們堅持的一個原則是,我們希望讀者在拿到任何一個版本的《國家地理》時都能夠放心,無論從紙張、印刷和內容上都與在其他國家買到的是一樣的,26種版本要保持一個一致性。如果在某一個國家有特殊處理的話,這不符合雜志的一貫做法。」阿達姆森先生認為中國對雜志中80%的全球統一內容有所異議,是造成簡體中文版不能出版的一部分原因,另外在當地尋找到一個好的合作夥伴也相當重要,需要謹慎行事。因為當地的編輯團隊除了製作其餘20%的本地內容之外,還要參與到整個雜志的編輯工作當中。同一主題的圖片或文字,在針對不同的國家,雜志也會徵求當地編輯的感受,以便做出必要的調整。
阿達姆森先生笑著說,他還無法描述簡體中文版《國家地理》的工作狀況會是什麼樣,但他可以肯定簡體中文版與其他26種文字的版本一樣,也將有中國自己的編輯團隊,內地讀者與俄羅斯、德國或其他國家的讀者所讀到的內容相差無幾。「現在正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我們很想把發生在中國的故事告訴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
㈦ 中國國家地理英文怎麼說
中國國家地理
[網路]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Digital; China National Geographic;
[例句]在美國的中文古地圖,《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第2期,北京。
Antique Chinese Maps in America,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No.2,2003.
㈧ 中國國家地理和國家地理有什麼區別
一、創建時間不同
1、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創刊於南京,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地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2、國家地理: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創刊於1888年10月,它由美國的一家非盈利科學教育組織「美國國家地理協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創辦。
二、內容不同
1、中國國家地理: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
2、國家地理:涉及到環境,森林砍伐,化學污染,全球變暖和瀕危物種,一系列的主題遠遠超過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雜志發表的一些文章還重點涉及到歷史和新產品,新技術在當今社會中的應用,比如說一種金屬,基因技術,食物和農產品或者是新的考古發現。
三、發行狀況不同
1、中國國家地理:各種版本累計銷售300萬冊。發行量及讀者分析由世界權威BPA認證機構誠證國際傳媒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國官方唯一認可的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監測。
2、國家地理:雜志總體品牌多種版本的審計數據(包含印刷發行量和電子發行量)為3090萬,總體包括主要版本如印刷版發行量、電子版本、應用程序、社交媒體、網站和NewsLetter,以及國際、全球和旅行者版本。
㈨ 在國家地理雜志上看到這個詞 愛雩 請問怎麼讀
ài yú
雩 本義: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
㈩ 如何利用iPad閱讀《中國國家地理》
目前已經有「中國國家地理」App,可在此App內用itunes帳戶購買相應雜志期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