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讓你覺得三觀被毀的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
北齊王朝的建立者高洋就是一位令人覺得三觀盡毀的歷史人物。高洋是東魏權臣高歡的次子,在高歡及其長兄相繼去世之後高洋最終繼承了權勢。在成功執掌朝政之後高洋利用權勢逼迫孝靜帝讓位於他,北齊隨之建立。就政治才能來說高歡不失為一代英主,其在位期間曾為北齊的發展做出過不小的貢獻。但是在個人德行方面,高洋卻是一個十分毀三觀的人。
北齊除了高歡這任皇帝十分喜怒無常且毀三觀之外,其餘皇帝的行事作風同他也是不相上下。像該王朝第四任皇帝高湛,也曾做過強迫皇嫂與之通姦的舉動。因為北齊君王大都殘暴淫亂,所以這個王朝也被稱為“禽獸王朝”。
⑵ 中國歷史上被毀壞的宮殿都有哪些比如大明宮和阿房宮.
1、咸陽宮
中國秦代宮殿。位於今陝西咸陽市東,當初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開始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該宮又經擴建。據記載,該宮「因北陵營殿」,為秦始皇執政「聽事」的所在。秦末項羽入咸陽,屠城縱火,咸陽宮夷為廢墟。
2、長樂宮
長樂宮是漢高祖劉邦根據秦朝的興樂宮改建而成。漢高祖七年(前202年),劉邦從原本居住的櫟陽城,入主業已改建完工的興樂宮,並更名為長樂宮,配和同年修建的另一座宮殿——未央宮,稱長樂未央,寓意「永遠快樂,無窮無盡」。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仍居住在漢朝宮殿,並將長樂宮更名為常樂室,但新朝覆亡時,長樂宮於戰火中焚毀。
3、未央宮
在漢長安城的西南隅,又稱西宮,為皇帝朝會之所。西漢、王莽、東漢獻帝、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處理朝政,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隋唐時期,未央宮被劃入唐長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時重修了宮殿,因此現存遺跡有很多是那時遺留下來的。
4、太極宮
建於隋初。隋稱大興宮,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京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唐太極宮實際上是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的總稱,位於唐長安城中央的最北部。
高宗龍朔以後,政事活動中心東移大明宮,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與昭宗仍有部分時間在西內聽政,這里仍保留著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地位。唐末太極宮毀於戰火,至今遺址猶存。
⑶ 歷史上文獻被毀的十四噩是什麼
十四個沒有,但是三個應該是有的。
第一個,項羽入關中的時候焚燒阿房宮,將秦王朝積蓄的先秦文獻燒毀了大半。
第二個,南宋武帝搜集了大量的文獻,但是在侯景之亂之時圖書館被毀,大量文獻散佚。
第三個,乾隆帝編纂《四庫全書》,搜集了大量的漢人文獻並且加以銷毀,而其中有很多漢人發明的技術都被銷毀而且沒有記錄進《四庫全書》之內
⑷ 歷史上有哪些民族被摧毀了
印加帝國是一個位於南美洲的古老帝國,其中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上,其版圖大約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全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了200萬平方公里,人口有1000多萬。
在隨後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的過程中,總是能夠依靠不足百人的兵力擊潰成千上萬的印加人,最終滅亡了這個龐大的帝國。
⑸ 歷史上遭受蹂躪最多的都城,為何失去了首都的機會
要說在周、秦、漢、唐的時候,哪裡最適合建都城,自然就要說到長安這一地方。
首先,長安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是各朝代建都的首選之地。根據一些統計我們不難發現,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被選做都城時間最長的地方,長安必定有其一席之地。在宋朝建立以前,就有過二十一個王朝、政權在長安建都。就連李自成農民起義成功之後,也都把都城建立在了長安。
其次,長安有著深厚的建都歷史和經驗。長安都城的規模與面積堪比盛唐時期的國都與明清時期的皇宮。而這,便為長安作為都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長安城的衰落,除了戰爭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環境。
根據文獻史料的記載,長安城本是一個物產豐富、生態和諧的地方。這里不僅河流眾多,灌溉水源充足,而且,土地肥沃。但是,隋唐時期,這里的人口急劇增加,為了養活更多的人,他們必須開荒墾土,對於柴火的需求,也大大上升了。之後,人們便開始亂伐森林,沒有節制地開墾荒地,污染水源。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長安城的生態環境。
自此以後,長安城的氣候開始變得惡劣,洪澇、旱災等不斷發生,連耕地都變得不再肥沃了。之後,長安城的生態環境就變得十分糟糕和脆弱。
以上種種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加速了長安城的衰落,綜合起來更是這些因素合力使得長安失去了它成為國都的大好優勢。不過,要要注意的是,雖然,唐朝末年以後,長安不再是一國之都。但是,由於它過往豐富的都城歷史,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把長安城看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之地。
⑹ 中國歷史古都是不是都毀於戰亂了啊
沒有啊。很多保存很好啊。比如北京、南京、西安。容易破壞的是宮殿,土木結構,一把火就燒了,其他的不容易破壞。開封不是毀於戰亂,是被水淹了。
⑺ 在我國歷史上,共經歷了幾次慘痛的文化浩劫分別是什麼時期
從本國內部看,中國傳統文化遭遇了三次浩劫。
首次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焚書坑儒」,當時只有《秦記》和博士官所藏《詩》、《書》、百家語以及醫葯、卜筮、種植之書可以保存,其餘的各種書籍均在焚燒之列。「焚書坑儒」的直接後果是消滅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多元性。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雖說「焚書坑儒」慘絕人寰,但出於統一思想和統一全國的目的,有其必要性。
第二次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時值中國遭受百年屈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遭受廣泛質疑。於是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主的新文化運動領袖展開了一場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是:提倡民主(當然,從徐復觀等人的觀點看,中國傳統文化是存在民主的因素的,然此處之民主則全是西方之民主),反對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個性解放,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和倫理民主的主張,號召人們拿起民主這個武器和舊的意識形態進行斗爭;提倡科學,反對儒家學說和中國傳統科學。不可否認,作為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弘揚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並且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但新文化運動者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全然割裂開來,這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講求文化「一本性」的國家來說是致命的。中國文化由此失去了根基,不得不求助於西方文化,於是無論思想價值抑或制度設計都不得不學習西方。中華民族由此拋棄了自己的文化沉澱,中華文化可以說已經瀕於崩潰。
最後是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發生有其深刻的國內外背景和個人因素,在此不加贅述,但可以明見的是,文化大革命將本已瀕於崩潰的中國傳統文化向更黑暗的深淵里踹了狠狠的一腳。存在了幾千年的炎帝陵、舜帝陵被毀,孔子的墳墓被鏟平,及至於葉劍英題匾的岳飛「忠烈祠」被毀,不禁感嘆文化大革命革命之「徹底」。文化大革命導致了國人信仰喪失與文化斷層的嚴重後果。而這僅僅從宏觀上的三次大浩劫來說,在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拋棄傳統文化的現象亦不少見。比如近年來對傳統節日、對國學的漠視等。
⑻ 中國歷史上那些毀掉大半個中華文明的大火,焚毀了哪些典籍
民諺雲,賊偷三次不窮,火燒一次全光。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巨大的火災,每一次火災都是一次毀滅性的損失。尤其是那些直接焚毀典籍的大火,幾乎毀掉了大半個中華文明,給文化傳承帶來斷層和巨大的損失。
歷史上有哪些直接焚毀典籍的大火?焚毀的典籍又有哪些?我們一起來梳理下。
1、秦始皇焚書大火、項羽火燒阿房宮:先秦諸子百家大部分著作被焚毀
秦始皇焚書毀滅了先秦的許多典籍,包括各個諸侯國史官記錄的歷史,諸子百家的大部分著作,都被付之一炬。
雖然漢時秦國的典籍留有一部分備份,但後來項羽入咸陽,又放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將秦宮之內收集的那些部分也付之一炬。這樣一來先秦的典籍基本就損失殆盡了。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可用的史書基本只有秦記了。歷史幸好有了司馬遷。
2、梁元帝大火焚書,焚毀華佗醫學典籍,後世醫學損失慘重
梁元帝為了當皇帝一度投靠西魏,後來西魏進攻梁都城江陵,梁元帝知道大勢已去。
書獃子梁元帝這時有了個大徹大悟:認為讀書無用。便將自己收集的包括南朝的那些著作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大量的史書,甚至有華佗的醫學典籍,最有名的是《青囊書》。華佗的醫學典籍這的焚毀,損失堪稱無可估量,如果華佗的醫術能流傳下來,那中國的醫學研究會有更大的發展。
3、南京明故宮自燃事故,南宋到元末大部分歷史記載焚毀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將元朝的典籍都收集到了南京明故宮,這些典籍的數量巨大,包括了從南宋時期到元末的所有史書,還有明實錄,存放在現南京明故宮遺址外的房子里。
南京的天氣歷來以炎熱著稱,加上種種不明原因,書庫發生了自燃,導致了一場大火,一直燒了兩天兩夜,庫房中的大量書籍被燒毀。
4、乾隆焚書,歷史上焚書之最,余萬卷典籍焚毀
清乾隆皇帝即位之後,大興「文字獄」的同時,編纂《四庫全書》。然而,在編撰這部冠絕古今的叢書的同時,編纂書籍的文士依照乾隆的旨意,將收集而來的書籍中那些詆毀清朝的書籍全部挑出焚燒毀滅,有些與時政無關的典籍也未能倖免於難。
據統計,清朝乾隆皇帝所下令焚燒的書籍多達71萬卷,為中國歷史上焚書之最。
⑼ 21世紀以來除了巴黎聖母院被毀,還有哪些文物古跡建築毀壞
巴米揚大佛
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裝塔利班武裝最高 領導人穆拉·奧馬爾,下達了毀滅阿富汗境內所有佛像的命令。塔利班武裝動用大 炮、炸 葯以及火 箭筒等各種戰爭 武器,摧毀了巴米揚包括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在內的所有佛像。
伊朗巴姆古堡
2003年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發生里氏6.3級地 震,約5萬人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被奪去了生命。地 震摧毀了當地超過80%的建築。巴姆古堡未能逃過此次劫難,在強震中坍塌。
烏干達卡蘇比王陵
2010年3月16日,卡蘇比王陵因不明原因失火,王陵內部建設嚴重受損。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建築群
2015年05月12日尼泊爾發生7.5級地 震,境內多處名勝古跡被摧毀,一震就是永別。
巴西國家博物館
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因年久失修起火,200年收藏的2000萬藏品,其中包括埃及文物和巴西最古老的人類化石等毀於一旦。
⑽ 歷史上已消失的宏偉古建築,有三座因打仗被毀,另外兩座又怎麼消失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中國建起了一棟又一棟標志性建築,非常雄偉壯觀,就比如說我們現在知道的東方明珠,鳥巢,港珠澳大橋等,這也是中國越來越成為科技大國的象徵。其實不僅在我們當代,在古代我國其實也修建了不少宏偉建築。不過在歷史的發展中,有的受到了損傷,還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五個建築便是如此。
可惜圓明園的結局是最令人痛心的,在百年前它曾遭八國聯軍侵略,裡面的奇珍異寶被洗劫一空就算了,最後還被英法聯軍放了一把火,燒得面目全非。一個輝煌的皇家園林,就這樣消失在世上,實在可惜。
而我們今天講到的這五個宏偉建築,其實也真的是一個比一個讓人驚嘆,也可惜都沒有被保護好,一個個全部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這才應該是最讓人遺憾和可惜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