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安慶歷史有多久

安慶歷史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2-06-17 22:06:47

⑴ 安慶的歷史沿革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同安郡」(隋代大業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縣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
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寧宗皇帝潛邸,升舒州為舊安慶府」(治所今潛山古皖城),又作府名。舒州古名「盛唐郡」,見於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新安慶城之駐地叫宜城渡。其地的登雲坡原來的名字叫盛唐山,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堪輿風水家郭璞曾經登盛唐山觀望長江,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城別名「宜城」。
安慶城始建於南宋時期。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金人破光山(今河南潢川縣之地),而沿邊多警。知府黃干在舒州舊址(今潛山縣梅城)「建城安慶以備戰守」;後因戰亂,安慶府於南宋端平二年(1235)移治羅剎洲、楊槎洲;及至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為了阻止蒙古大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廢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牆磚石改築於宜城(盛唐灣宜城渡之陰)為新安慶府」(治址在今安慶市),並遷懷寧縣治附郭。此地瀕臨長江,易守難攻。從此以後,安慶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府、道、專區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慶建城以後直至清末,均為安慶府治和懷寧縣治,民國時期為專署駐地。由於安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並且安慶同時又是控制金陵的「西大門」。故明末以來的巡撫亦持節鎮守於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安慶同時又是安徽省布政使司和安徽省會(皖省省治)所在之地。
1949年4月,安慶解放。並與同年設立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屬皖南行署區,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岳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1951年桐廬縣改名為湖東縣,1955年7月1日湖東縣改名樅陽縣
1949年設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轄。1952年安慶市由省直轄。1960年安慶市委託安慶專署領導。1961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
1949年設安慶專區,屬皖北行署區。安慶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原駐石牌鎮 現駐高河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岳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
1952年安慶專區屬安徽省領導。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原池州專區所屬銅陵、貴池(駐池州鎮)、青陽(駐蓉城鎮)、至德(駐秋浦)、東流等5縣劃入安慶專區。轄13縣。
1955年7月1日,湖東縣改名為樅陽縣,駐樅陽鎮。
1958年撤銷銅陵縣,並入銅官山市。原由省直轄的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轄1市、12縣。
1959年東流、至德2縣合並為東至縣(駐堯度鎮)。轄1市、11縣。
1961年安慶、銅陵2市改由省直轄。
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將銅陵、貴池、青陽、東至4縣劃歸池州專區。轄1市、8縣。
1970年安慶專區改稱安慶地區,地區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潛山(駐梅城鎮)等8縣。
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安慶地區轄8縣。
1988年8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慶地區,所屬的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劃歸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屬安慶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安慶市郊區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
2011年,宿松縣被確立為安徽省直接管理縣體制試點縣。
2015年10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將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國函 [2015] 181號)
2016年1月4日,安徽省正式宣布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安慶市現管轄3市轄區、6縣、代管1縣級市。

⑵ 我想知道安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歷史地位

安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薛家崗和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二十六年(1938),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省會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豐十一(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清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舉辦藏書樓演說、創辦《安徽俗話報》,第一次試舉起「新文化」的旗幟;光緒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後發生在安慶的徐錫麟巡警學堂起義和熊成基炮馬營起義,接連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和新軍起義的第一槍;安徽省的第一座發電廠、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家電報局、第一部電話、第一條官辦公路、第一個飛機場、第一個現代圖書館、第一所大學、第一張報紙……都誕生在這里。安慶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的美譽。是《孔雀東南飛》、「大喬小喬」、「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發生地,是統治中國文壇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為代表的徽班成長的搖籃,是黃梅戲形成和發展的地方,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佛教領袖趙朴初、道教領袖陳攖寧、「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將軍外交家」黃鎮、「雜技皇後」夏菊花、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影響中國、聞名世界的傑出人物的故鄉。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這里要強調的是「桐城派」,可以說談到近現代中國的歷史是離不開安慶的,雖然「桐城派」只是一個文學流派,或者在大家心目中只是理解成一個文學符號,其實這就是一種錯誤的理解,近代中國「桐城派」文化就是清代之後中國文化的支柱,從姚鼐、方包到張英、張庭玉父子,到李鴻章再到湘軍總頭領曾國藩無一不是桐城派的弟子,毫不誇張的說,整個清史也就是桐城派別的歷史,桐城派不僅是近現代中國文化的代表,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柱。 清湘軍克復安慶後的1861年9月11日,曾國藩移師安慶。自此始,至1864年10月7日,「公建節於安慶,居中控馭,廣輪數千里。」此時的安慶城,不僅僅是安徽省城,而且還隨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行台所在地,同時安慶又是曾國藩「節制四省軍務」的軍事權力中心。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源頭的安慶內軍械所、清時各省官書局源頭的安慶曲水書局,兩江總督府的許多相應機構,這一階段,均設在安慶。 1907年7月6日,光復會重要成員,時任安徽巡警學堂會辦的徐錫麟,借畢業典禮之際,率安徽巡警學堂學生起義,並親手槍殺安徽巡撫恩銘。安慶城內的這一槍,聲震朝野,成為影響中國近代史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徐錫麟事敗被俘,面對藩司馮煦、臬司毓賢連夜突審,仍大義凜然,「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斬了,全身砍碎了,均可,不要冤殺學生。」其情其義,感人至深。次日晨,徐錫麟被斬首剜心於撫署東轅門外。「丹心一點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後香」,孫中山的輓聯,表現出對烈士深深敬重。 城的發展 安慶城突破原有規模向外發展,始於太平天國時期。史料記述,當時駐守在安慶城內的太平軍,曾將城牆高築5尺,並添築子城一道。「湘軍克復安慶省城圖」(《湘軍平定粵戰圖》,光緒年間繪制)上,老城西南角處有一半月形城郭,自鎮海門西起,先西北後東北繞一大圈,止於北城牆蘇家巷段。八卦門處,還另建有一座「耳」城。同治元年(1862),曾國藩入駐安慶,拆除了太平軍子城,另行「自集賢門迤南,直抵正觀門外江岸」加築外郭,號稱月城。這道外郭由蘇家巷北頭老城牆處起,基本為一直線,向西南直築至長江之岸,並先後開有玉虹門、同安門和金保門。

⑶ 求安徽省安慶市名稱的由來

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綉河山".安徽省潛山縣有天柱山,是大別山脈的最高山,也叫萬尖山,古時候是皖國,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天柱山也是最早的五嶽之南嶽,舊稱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注入長江。水叫皖水,也叫潛水。城,叫皖城。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含「平安吉慶」之意)。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⑷ 皖安慶市歷史介紹

一、 名稱由來
2000多年前,安慶為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簡稱」皖」即由此而來。商周時,安慶轄境屬揚州之域。」安慶」之稱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寓意」平安吉慶」。東晉詩人郭璞曰」此地宜城」,故又名」宜城」。
二、歷史沿革
安慶地域屬青蓮崗文化與仰韶文化的邊緣地帶。從20世紀70年代始,境內已發現20多處古文化遺址。眾多的出土文物證明,我們的先人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10萬年的歷史,創造了璀璨的人類文明。從遙遠的古代到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前,今安慶地域曾建立過眾多的氏族方國和西周分封的諸侯國。未形成統一的行政區。春秋時期,西周為屏潘王室,先後分封過皖伯國、宗子國和桐子國。
? ?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秦代安徽境內大致涉及到7個郡,當時今安慶市境的幾個古國都消滅了,小邑也被瓦解,沒有形成一個縣,但廣闊的地域屬於九江郡。楚漢相爭時,地屬衡山王國。西漢分別歸屬於淮南王國、衡山王國、松茲侯國、揚州廬江郡地。西晉永嘉末年(313)廢皖縣,東晉義熙年間(405-418),在皖縣舊地置晉熙郡與懷寧縣,形成郡、縣同治於故皖城今潛山縣城的體制。
? ?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東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寶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復改名舒州。雖有名稱變易,但其治所與領縣懷寧、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體制一直未變。
? ? 北宋初屬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設舒州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設舒州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建安慶府,原舒州所轄懷寧、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成為府屬5縣建制。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安慶府為安慶路,亦領上述5縣;至治三年(1323)安慶路領縣增至6縣,是為「安慶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兩代均建府制,安慶府領6縣直至清代滅亡而隨之結束。
? ? 民國期間,安慶是省、道、縣三級同城而治。民國16年(1927)11月25日成立安慶市,領轄長江兩岸北市、南市(今東至縣大渡口)。民國36年(1947)11月,中共皖西行政公署在解放區根據地成立,下轄3個專署,其中一、二專署均設在安慶境內。皖西第一愛國民主行政專員公署轄岳西、太湖、潛山、宿松、潛懷等地區,駐地在太湖縣城;皖西第二愛國民主行政專員公署轄桐城、舒城、潛北和懷寧東部地區,駐地在桐城縣城。
? ? 1949年3月,中共皖西分區委員會和皖西行署,主持組建安慶市臨時人民政府。4月24日,正式建立安慶市人民政府。9月,專署與市政府合並辦公,保留安慶市名稱。10月10日,撤銷市建置,劃歸懷寧縣。1950年10月25日,恢復安慶市建置,時為安慶專署直轄市。1951年8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改安慶市為皖北行署直轄市,暫由專署代管。次年9月,安慶市改為安徽省直轄市。1958年為專轄市,1961年為省轄市,1965年為專轄市,1979年為省轄市,1988年9月,撤銷安慶地區和原安慶市,設置新的安慶市,實行市領導縣。

三、歷史文化
安慶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市區有迎江寺、振風塔、陳獨秀墓、大湖和大龍山風景區等;轄縣有天柱山、小孤山、司空山、花亭湖、古雷池、孔雀台、文廟等。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的有張四墩新石器時代遺址、迎江寺的振風塔、熊成基起義會議舊址等28處。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的振風塔,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塔」之譽;位於潛山縣的天柱山,古稱南嶽,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安慶教育、文化昌盛。光緒二十四年(1898),安徽巡撫鄧華熙在安慶創辦求是學堂。1912年,正式設立安徽省立大學,引為安徽省第一座圖書館。安慶歷史先後出現過的報紙百種以上。辛亥革命時期,出現過陳獨秀主編的《安徽俗話報》等十幾種民主報刊和《黎明周報》、《新建設》等多種革命進步報刊。安慶歷代人才輩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生於安慶市北門」後營」,現安葬在城北郊林場。被樹為」宋畫第一」的著名畫家李公麟,明代科學家左光斗,明代狀元劉若宰,明代大學士方以智,清代書法篆刻家鄧石如,享譽華夏文壇的」桐城派」文學代表作家方苞、劉大魁、姚鼐、戴名世、京劇鼻祖程長庚,現代著名小說家張恨水,著名美學家失光潛,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傑出的科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傑出的外交家黃鎮,均出生、成長於安慶這方土地。毛澤東兩次視察安慶,陳毅、胡耀邦等曾來安慶視察。
安慶是近代文明進入安徽的最早城市之一。1902年《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為開安慶為為通商口岸。 本世紀30年代,安慶與蕪湖、蚌埠、屯溪並稱為安徽」四大市場」之一,當時有外國洋行和公司幾十所,商店1000多家,是一座具有規模的商業城市。安慶工業起步於1861年,當年創辦的安慶軍械所是全國最早的近代機械工業,次年建造了我國第一台蒸氣汽機和第一台機動船。安慶在安徽最早創辦郵政局(1875)、電報局(1875)、電廠(1907)和自來水廠(1910)。抗日戰爭以後的十幾年間,安慶民族工業趨於凋敗,經濟日漸衰落。1949年,工業總產值221.9萬元。
四、現在的行政區劃
安慶市位於安徽省長江北岸,地處東經115°46′—117°44′,北緯29°47′—31°17′。長江岸線243公里。安慶是皖鄂贛3省邊界通衢和重要的商貿中心,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皖江開發的重點城市之一。全市土地面積1.54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574平方公里。現轄懷寧、桐城、樅陽、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縣和迎江、大觀、郊區3區。

⑸ 安慶市簡介

安慶,古稱舒州,別稱宜城,簡稱"宜"。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 安慶素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素有中國"黃梅戲鄉"之稱,國粹京劇的起源地。
安慶是皖西南區域中心城市,皖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和航運中心,皖贛鄂三省交界處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軍事戰略要地。長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成員之一,長江經濟帶通關一體化核心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重點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城市。
"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會、戲劇之鄉"。二千多年前為春秋古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安徽省的名稱是由"安慶府"與"徽州府"各取一字而來。公元1260年建城至今,安慶已有近800年歷史,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8年),安慶是安徽省承宣布政使司和安徽最早的省會所在之地。

參見:http://ke..com/subview/17885/15365907.html

⑹ 安慶市建於什麼朝代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同安郡」(隋代大業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縣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
安慶,古稱舒州,別稱宜城,簡稱「宜」。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安慶素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

⑺ 安慶的歷史

可以參考網路安慶詞條
[4]北宋設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置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慶元元年(1195年)升安慶府,元改安慶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寧移治安慶。民國初,安慶為省、道、縣同城而治。1927年設安慶市。

1949年設安慶專區,屬皖北行署區,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岳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1951年桐廬縣改名為湖東縣。

1952年安慶專區屬安徽省領導。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原池州專區所屬銅陵、貴池(駐池州鎮)、青陽(駐蓉城鎮)、至德(駐秋浦)、東流等5縣劃入安慶專區。1954年湖東縣由湯溝鎮遷駐樅陽鎮,1955年湖東縣改稱樅陽縣。1956年至德縣遷駐堯度鎮。1958年撤銷銅陵縣,並入銅官山市,原由省直轄的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1959年東流、至德2縣合並為東至縣(駐堯度鎮)。1960年,原由省直轄的安慶市委託安慶專署領導,以銅陵市部分地區復設銅陵縣(駐原縣城)。1961年安慶、銅陵2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將銅陵、貴池、青陽、東至4縣劃歸池州專區。

1970年安慶專區改稱安慶地區,地區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潛山(駐梅城鎮)等8縣。

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88年,撤銷安慶地區,所屬的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劃歸安慶市。1996年,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1998年9月25日,國務院批准將懷寧縣人民政府駐地由石牌鎮遷至高河鎮。

⑻ 安慶有多少年歷史

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

⑼ 安徽省安慶市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安慶(Anqing,Anking),又稱宜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安慶是安徽省省轄市、安徽省新興工業城市,總人口約604萬,其中市區約73萬人,面積1.54萬平方千米,轄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三區,桐城市一縣級市,宿松、樅陽、太湖、懷寧、岳西、望江、潛山七縣,共三區一市七縣。人口主要為漢族。南宋置安慶府。元改為路。明初改寧江府,後又復改安慶府。清及民國為安徽省治所,1912年置懷寧縣。1949年析懷寧縣城區及近郊設安慶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盛產水稻、棉花、油料、麻類、茶葉、柑橘、蠶桑等農作物以及家禽、家畜和水產品。礦產有大理石、石灰石、銅、磷礦石等。水能資源豐富。安慶是桐城派文學與黃梅戲的發祥地,是以石油、化工、輕紡、食品為主體經濟的中等工業城市。市花為月季,市樹為香樟。旅遊點以「五山二湖」(潛山天柱山,樅陽浮山、宿松小孤山、岳西司空山、市郊大龍山、花亭湖、石塘湖)為主。太平天國後期著名的安慶保衛戰、1907年徐錫麟刺殺清安徽巡撫恩銘、1908年11月馬炮營起義、1912年孫中山主持焚毀英商偷運的鴉片等,均發生在這里。
地理位置、人口區劃

安慶市位於長江下游北岸, 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是長江下游的第一個城市,也是萬里長江安徽段的第一個城市,東與安徽省池州市、銅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長江與江西省九江市相連,西界湖北省黃梅、蘄春、英山三縣,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薛家崗和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二十六年(1938),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省會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豐十一(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清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舉辦藏書樓演說、創辦《安徽俗話報》,第一次試舉起「新文化」的旗幟;光緒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後發生在安慶的徐錫麟巡警學堂起義和熊成基炮馬營起義,接連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和新軍起義的第一槍;安徽省的第一座發電廠、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家電報局、第一部電話、第一條官辦公路、第一個飛機場、第一個現代圖書館、第一所大學、第一張報紙……都誕生在這里。安慶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的美譽。是《孔雀東南飛》、「大喬小喬」、「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發生地,是統治中國文壇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為代表的徽班成長的搖籃,是黃梅戲形成和發展的地方,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佛教領袖趙朴初、道教領袖陳攖寧、「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將軍外交家」黃鎮、「雜技皇後」夏菊花、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影響中國、聞名世界的傑出人物的故鄉。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安慶生態優良,環境優美,是國家園林城市。安慶城北枕龍山,南臨長江,西依皖河,東接石塘、破罡諸湖,獅子山、鳳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鑲嵌其間,整個就像是一座大園林。城北的大龍山—石塘湖風景區,山景、水景、石景、樹景、洞景融為一體,別具特色;城西的陳獨秀陵園,林郁山靜,幽雅肅穆,令人嘆止;城南沿江岸建設的外灘公園、橋頭公園綿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條靚麗的風景線;城內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國英王府」等古建築,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築風貌;特別是歷史悠久的菱湖公園與近年建設的蓮湖公園、市民公園、大湖風景區已連成一片,總面積近五平方公里,堪與杭州西湖媲美;建設在景區內的文化廣場、黃梅戲藝術中心、鄧石如碑館、黃梅閣、血衣亭、日本櫻花園、徽派盆景園、黃鎮紀念館和科技館、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築物,以及程長庚、鄧石如、嚴鳳英、鄧稼先、陳延年等塑像,更是增添了一層文化的氛圍。城區綠化覆蓋率已達3 8.2 6%,綠地率達3 5.6 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8.O3平方米。
安慶山川秀美,物產豐饒,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不僅有天柱山、花亭湖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有大龍山、小孤山、浮山、白崖寨、鷂落坪、妙道山、薛家崗等數十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或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是黃山、九華山、廬山等世界著名風景區之間的交通樞紐。潛山縣境的古南嶽天柱山,一柱擎天,萬岳歸宗,以雄奇靈秀著稱;岳西縣境的司空山,為佛教禪宗二祖慧可「遁跡修禪」之處,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宿松縣境的小孤山,聳立大江之中,世稱「海門天柱」;「白崖寨」則有「南國小長城」之名;樅陽縣境的浮山,幻若水上蓬萊,是典型的火山地質公園;市區的迎江寺振風塔,塔影橫江,有「過了安慶不說塔」之譽。安慶交通便捷,旅遊服務設施齊全。住宿優雅方便,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自古聞名。鰣魚、鱭刀魚、大閘蟹、墨子酥、油酥餅、桐城豐糕、懷寧貢糕、江毛水餃、雞湯炒米等特色食品讓人回味無窮,望江挑花、潛山舒席、宿松蠟染、岳西翠蘭茶葉等傳統工藝品或土特產品令人愛不釋手。滬蓉、東香、安合、合銅黃等高速公路干線、1 0 5、2 0 6、3 1 8三條國道和合九鐵路在市境交匯,已建成通車的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和建設中的安慶鐵路大橋,跨江與建設中的南京——安慶城際鐵路、沿江高速公路、安慶——景德鎮高速公路連接。安慶天柱山民航機場先期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航線,目前又在擴建之中。安慶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已經形成。
安慶充滿生機,蓄勢待發,是一座潛力巨大、大有希望的城市。安慶區位優勢明顯,地處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是溝通三省並連接上海、武漢兩大經濟區的紐帶,是3000噸級海輪入江的終點港口。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安慶作為全國重要的糧棉油、水產品和畜禽生產基地,作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車零部件製造和紡織加工業基地,又被省列為皖江開發的重點開放城市之一,社會經濟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6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達490億元,財政收入達45億元。農業繼續保持較高的發展水平,工業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輕紡、建材、機械四大支柱產業,涌現了安慶石化、華茂、環新、海螺、全力、鴻潤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基礎教育成為品牌,文化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通訊和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安慶已與世界上1OO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出口商品達2 0 O多種。
新的一年,在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建設和諧安慶的征途上,安慶市委市政府決心圍繞建設「千億安慶」、「活力安慶」、「和諧安慶」和文化強市的目標,以追趕跨越、奮力崛起為主題,以改革開放、自主創新為動力,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五大戰略」,強力推進「3231」工程,加快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改善人民生活,扎扎實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保持和擴大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進一步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進程。安慶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於改革和建設事業。

閱讀全文

與安慶歷史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