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杯子有多少年的歷史

杯子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17 22:32:25

❶ 酒杯的發展史

一、酒器的種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酒器的製作技術,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會產生相應的變化;故產生了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的酒器。按酒器的材料可分為:天然材料酒器(木,竹製品,獸角,海螺,葫菇)。
陶制酒器
青銅制酒器
漆制酒器
瓷製酒器
玉器,水晶製品
金銀酒器
錫制酒器
景泰藍酒器
玻璃酒器
鋁制罐
不銹鋼飲酒器
袋裝塑料軟包裝,紙包裝容器。
二、商周的青銅酒器
在商代,由於釀酒業的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職業中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周代飲酒風氣雖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還沿襲了商代的風格。在周代,也有專門製作酒具的梓人。
青銅器起於夏,現已發現的最早的銅制酒器為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爵。青銅器在商周達到鼎盛,春秋沒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專一的。據<<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佔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但也有基本組合,其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同一形制,其外形、風格也帶有不同歷史時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類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瓮、瓿、彝
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溫酒器,飲酒前用於將酒加熱,配以杓,便於取酒。溫酒器有的稱為樽,漢代流行。
湖北隨州曾候乙墓中的銅鑒,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鑒。
三、漢代的漆制酒器
商周以降,青銅酒器逐漸衰落,秦漢之際,在中國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為兩漢,魏晉時期的主要類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見的。在湖北省雲夢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漢代,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裡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
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為瘦長。
四、瓷製酒器
瓷器大致出現於東漢前後,與陶器相比,不管是釀造酒具還是盛酒或飲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體比過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認為唐代出現了蒸餾酒。唐代出現了桌子,也出現了一些適於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稱為「偏提」,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於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產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溫熱後飲用。故發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組合。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於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可以溫酒。瓷製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製品酒器以青花、鬥彩、祭紅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製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琺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瓏瓷及各種仿古瓷。

❷ 玻璃杯是誰發明的

納夫。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2)杯子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1、石英玻璃。SiO2含量大於99.5%,熱膨脹系數低,耐高溫,化學穩定性好,透紫外光和紅外光,熔制溫度高、粘度大,成型較難。多用於半導體、電光源、光導通信、激光等技術和光學儀器中。

2、高硅氧玻璃。也稱vycor玻璃,主要成分為SiO2含量約95%~98%,含少量B2O3和Na2O,其性質與石英玻璃相似。

3、鈉鈣玻璃。以SiO2含量為主,還含有15%的Na2O和16%的 CaO,其成本低廉,易成型,適宜大規模生產,其產量占實用玻璃的90%。可生產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器皿、燈泡等。

4、鉛硅酸鹽玻璃。主要成分有 SiO2 和 PbO ,具有獨特的高折射率和高體積電阻,與金屬有良好的浸潤性,可用於製造燈泡、真空管芯柱、晶質玻璃器皿、火石光學玻璃等。含有大量 PbO的鉛玻璃能阻擋X射線和γ射線。

5、鋁硅酸鹽玻璃。以 SiO2和Al2O3為主要成分,軟化變形溫度高,用於製作放電燈泡、高溫玻璃溫度計、化學燃燒管和玻璃纖維等。

❸ 杯子的來歷

最早的杯始見於新石器時代。無論是在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是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見有陶制杯的存在,這一時期杯型最為奇特多樣:帶耳的有單耳或雙耳杯、帶足的多為錐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根據製作材料不同,可以分為玻璃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等。

戰國至漢代出現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漢代的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餅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紋胎陶杯最有特色,當時還流行盤與數只小杯組合成套的飲具。宋元時期的杯多直口、淺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為喇叭狀。

宋杯多以釉色取勝,如龍泉窯及官、哥、汝、均各窯。其中磁州窯釉下黑彩裝飾頗為鮮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內心常印有小花草為飾,明清時其制杯最為精緻,其胎輕薄,其釉溫潤,其彩艷麗,其型多樣。

明代有著名的永樂壓手杯、成化鬥彩高足杯、雞缸杯等,中早期多見高足杯。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無把,還有帶蓋或無蓋的分別,裝飾手法豐富多樣,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種單色釉。

(3)杯子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選購方法:

1、真空保溫性能簡易識別法:將開水倒入保溫杯內順時針旋緊瓶塞或杯蓋2-3分鍾後用手觸摸杯身外表面,如果杯身有明顯的溫熱現象,說明產品已經失去真空度,不能達到良好的保溫效果。

2、密封性能識別法:在杯加水後,按順時針方向旋緊瓶塞和杯蓋,把杯平放在桌面,應無水滲漏;杯蓋與杯口的旋合應靈活,沒有間隙。

3、塑料配件識別法:食品級新塑料的特點是氣味小、表面光亮、無毛刺、使用壽命長不易老化。普通塑料或回收塑料的特點是氣味大、色澤灰暗、毛刺多、塑料易老化容易斷裂。

4、容量簡易識別法:內膽的深度與外殼的高度基本一致,(相差16-18MM)容量與標稱值相符合。有些質量較差的保溫杯在杯中添加沙子、水泥塊來彌補缺失的重量。誤區:杯(壺)較重不一定就是好。

5、不銹鋼材料簡易識別法:不銹鋼材料規格很多,其中18/8表示此不銹鋼材料成分含18%鉻,含8%的鎳,達到此標準的材料,符合國家食品級標準是綠色環保產品,產品防銹、耐腐蝕。

普通不銹鋼杯體色澤呈現發白和發暗,如果放入濃度1%的鹽水浸泡24小時後會產生銹斑,其所含的部分元素超標,直接危害人體的健康。

❹ 歐洲國家杯有多少年的歷史

歐洲國家杯有48年的歷史。
歐洲足球錦標賽(UEFA European Championship)是一項由歐洲足協成員國間參加的最高級別國家級足球賽事,於1960年舉行第一屆,其後每四年舉行一屆。賽事創辦時名稱為 European Nations Cup,其後於1968年改名為 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
所有歐洲足協成員國如要參加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周,除了主辦國可以自動晉身決賽周之外,其他球隊必須要參加外圍賽,透過外圍賽賽事,成績最好的球隊可以晉身決賽周。賽事起初只有四支球隊參加,直至1980年參賽球隊增至八隊,同時決賽周賽事由原本只有淘汰賽加入小組賽階段。及後1996年增加至十六支球隊並保持至今。現時歐洲足球錦標賽由十六支球隊分成四組,每組各有四支球隊,每組分別進行單循環賽制,每個小組成績最好的球隊可以出線半准決賽。半准決賽及准決賽均以一場過決定出勝方,直至決賽決定出冠軍球隊,但衛冕冠軍不會獲得下一屆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周參賽席位。由於歐洲足球錦標賽的規模及比賽質素僅次於世界盃足球賽,因此被人們稱為缺少巴西和阿根廷的世界盃。
說到歐洲杯,有一個人必須首先被提及———歐足聯首任秘書長法國人亨利·德勞內,因為歐洲杯實際上就是他的構想,也是他讓首屆歐洲杯的舉辦權落戶法國。
1958年,第一屆歐洲國家杯(歐洲杯前身)資格賽開始進行。為了紀念德勞內對於歐洲杯的貢獻,這項賽事的獎杯就叫做德勞內杯。
1953年,國際足聯在巴黎舉行的特別代表大會上批准舉辦歐洲聯賽,1954年6月15日,歐足聯成立。次年,開始舉辦歐洲冠軍俱樂部杯聯賽,1956年,開始籌備舉行由歐洲各國國家隊參加的比賽。兩年後,第一屆歐洲國家杯(歐洲杯前身)資格賽開始進行。
1960年,第一屆歐洲國家杯決賽階段比賽在法國舉行,共有16支代表隊參加。決賽最後在前蘇聯隊和南斯拉夫隊之間進行,雙方90分鍾內打成1-1,最後進入加時賽,前蘇聯隊最終憑借終場前7分鍾的進球,以2-1險勝南斯拉夫隊,奪得冠軍。著名球星勒夫-雅辛因此屆比賽而聲名大振。
1964年,第二屆歐洲國家杯決賽階段比賽在西班牙舉行。最後決賽在東道主西班牙隊和衛冕冠軍前蘇聯隊之間進行。在主場79115名觀眾的大力支持下,西班牙隊最後以2-1的比分奪取冠軍獎杯。
1968年,歐洲國家杯正式更名為歐洲足球冠軍杯(歐洲杯)。有31個國家參加了資格賽。決賽階段比賽在義大利舉行。本屆比賽首次實施種子隊制度,參加決賽階段比賽的隊伍共分為8個組,每組安排一個種子隊,小組前兩名進入四分之一決賽。小組賽中,阿爾巴尼亞隊大爆冷門,通過加時賽將奪冠熱門聯邦德國隊淘汰。決賽在南斯拉夫隊和東道主義大利隊之間進行,義大利隊最後以2-0獲勝。
1972年,第四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在比利時進行。決賽在聯邦德國隊和前蘇聯隊之間進行,聯邦德國隊最後以3-0大勝前蘇聯隊奪冠。兩年後,這支隊伍又奪得了世界冠軍。
1976年,第五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在南斯拉夫舉行。決賽在捷克斯洛伐克隊和聯邦德國隊之間進行,捷克斯洛伐克隊最終以4-3力克對手,舉起了冠軍獎杯。
1980年,第六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再次在義大利舉行。本屆比賽的規程有所變化。規定經過小組賽後,8支隊伍進入下一輪,然後分成兩個小組捉對廝殺,每組的第一名將自動獲得決賽權。冠軍決戰在聯邦德國和比利時兩隊之間進行,德國人成為最後的贏家。
1984年,第七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在法國舉行。東道主法國隊在天才球星普拉蒂尼的率領下一路高歌猛進,並在決賽中以2-0干凈利索地擊敗西班牙隊,奪得冠軍。
1988年,第八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在聯邦德國舉行,擁有古力特和范-巴斯藤等足球天才的荷蘭隊一路勢不可擋,他們在決賽中擊敗前蘇聯隊後第一次舉起了冠軍獎杯。
1992年,第九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在瑞典舉行。因南斯拉夫隊退出而獲得比賽資格的丹麥隊出人意料地殺入決賽,並以2-0擊敗德國隊奪冠。
1996年,第十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在英國舉行,此前,共有史無前例的48個國家參加了資格賽。16個進入決賽階段比賽的隊伍被分為4個小組,小組前兩名進級。決賽首次以「金球」決出勝負,德國隊最後憑借比埃爾霍夫的一粒進球第三次奪冠。
2000年,第十一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由荷蘭和比利時聯合承辦。世界冠軍法國隊在決賽中憑借一粒金球獲得冠軍,成為首支獲得世界盃後又再次獲得歐洲杯冠軍的球隊。
2004年,第十二屆歐洲杯決賽階段比賽由葡萄牙承辦。由黃金一代領銜的東道主葡萄牙隊隊在決賽中一球不敵本屆杯賽大黑馬希臘隊,飲恨而歸。希臘隊驚人地首奪冠軍。

❺ 古代三腳杯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古代的三腳杯是明朝時期的產物,距離現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杯子

❻ 紙杯的發展歷史

紙杯歷史的成長歷程經歷了四個階段:
圓錐形/折褶紙杯最初問世的紙杯是圓錐形的,由手工製造而成,用膠來粘合,較容易分離,必須盡快地使用。後來出現的折疊紙杯,在側壁加了折褶,以增加側壁的強度和紙杯的耐用性,但要在這些折疊表面印上圖案就較為困難,而且效果不甚理想。
塗蠟紙杯
1932年,第一隻塗蠟兩片紙杯問世,其平滑的表面可以印上各種精美圖案,提高促銷效果。紙杯塗蠟,一方面可以避免飲料與紙材直接接觸,而且能保護膠的粘合性,增強紙杯的耐用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側壁的厚度,使紙杯的強度大大提高,從而減少製造較結實的紙杯所必需的紙用量,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塗蠟紙杯成為冷飲料的盛裝器皿,人們也希望能用一種方便的的器皿來盛載熱飲料。但是,熱飲料會熔化紙杯內表面的蠟層,膠粘合口就會分離,所以,一般的塗蠟紙杯並不適用於盛載熱飲料。
直壁雙層杯
為擴大紙杯的應用范圍,1940年,直壁雙層紙杯被推向市場。這種紙杯不但便於攜帶,而且可用以盛裝熱飲料。其後,生產廠家又在這些杯上塗布乳膠以遮蓋紙材所具有的「紙板味」,並加強紙杯的防漏性。經乳膠塗布處理的單層塗蠟杯被廣泛應用於自助售賣機來盛載熱咖啡。
淋膜塗塑紙杯
一些食品公司開始將聚乙烯塗在紙板上,以增加紙包裝阻隔性和密封性。由於聚乙烯的熔點大大高於蠟質,採用這種材料塗布的新型飲料紙杯,能理想地用以盛載熱飲料,解決了因塗布材料融化而影響產品質量的問題。同時,聚乙烯塗料比原先的蠟塗料平滑,改進了紙杯的外觀。此外,其加工工藝亦比採用乳膠塗布的方法更為便宜、快捷。 市場上的一次性紙杯質量參差不齊,隱患較大。有的紙杯生產廠家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了熒光增白劑,這種熒光物質可使細胞產生變異,一旦進入人體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為了使紙杯達到隔水效果,生產中會在內壁塗一層聚乙烯隔水膜,聚乙烯是食物加工中最安全的化學物質,但如果所選用的材料不好,或加工工藝不過關,在聚乙烯熱熔或塗抹到紙杯過程中,可能會氧化為羰基化合物,而羰基化合物在常溫下不易揮發,但在紙杯倒入熱水時,就可能揮發出來,所以人們會聞到怪味。雖然還沒有研究證實,紙杯上釋放出的羰基化合物究竟會給人體帶來怎樣的危害,但從一般理論上分析,長期攝入這種有機化合物,對人體一定是有害的。更令人擔心的是,有的劣質紙杯採用再生聚乙烯,在再加工過程中會產生裂解變化,產生許多有害化合物,在使用中更易向水中遷移。國家明令禁止再生聚乙烯用於食品包裝,但因為再生聚乙烯價格便宜,有些小廠為節省成本,仍違規使用。
劣質紙杯小心致癌
紙杯在生產中為了達到隔水效果,會在內壁塗一層聚乙烯隔水膜。聚乙烯是食物加工中比較安全的化學物質,它在水中是很難溶解的,無毒、無味。羰基化合物在常溫下不易揮發,但在紙杯倒入熱水時,就可能揮發出來,所以人們會聞到有怪味。長期攝入這種有機化合物,對健康不利,甚至致癌。
紙杯質量的國家標准中,只需要檢測微生物,還沒有對化學物質的檢測,因為這種檢測做起來非常復雜,難度很大。有些紙杯由於紙漿質量差,為圖產品白就大量添加熒光漂白劑,這有致癌危險。她建議,一次性紙杯不可多用,如用最好裝冷水,以減少有害化學物質的揮發。 1、 看:挑選一次性紙杯時,不要只看紙杯顏色白不白,不要以為顏色越白就越衛生,有的紙杯生產廠家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了大量熒光增白劑。這些有害物質一旦進入人體,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專家建議,市民在選紙杯時,最在燈下照一照,如果紙杯在熒光燈下呈現藍色,則證明熒光劑超標,消費者應謹慎使用。
2、 捏:杯身軟塌不堅挺,小心漏水。此外,要選用杯壁厚實硬挺的紙杯,杯身硬度不高的紙杯捏起來很軟,倒入水或飲料後,端起來時會嚴重變形,甚至端不起來,影響使用。專家指出,一般優質紙杯可以裝水72小時不滲漏,而質量差的半小時就會滲水。
3、 聞:杯壁顏色花哨,小心油墨中毒。質監專家指出,紙杯多是疊放在一起的,如果受潮或被污染,必然形成黴菌,所以受潮的紙杯一定不要使用。此外,有的紙杯上會印刷繽紛的圖案和字樣,當紙杯疊在一起時,紙杯外面的油墨必然影響其外面所包裹的紙杯內層,而油墨中含有苯和甲苯,對健康有損害,最購買外層無油墨印刷或印刷較少的紙杯。
4、 用:區分冷杯、熱杯,它們「各有其職」。專家最後指出,平常我們使用的一次性紙杯一般可以分為冷飲杯和熱飲杯兩種,它們各有其職,一旦「錯位」,可能會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影響。 了解一次性紙杯子底部的數字標識,知道不同的料杯杯子底部每一個數字其含義就不用擔心這些一次性紙杯的危害。
「1」——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使用10個月會產生致癌物質。
「2」——HDPE(高密度聚乙烯),不易清洗,容易滋生細菌。
「3」——PVC(聚氯乙烯),遇高溫和油脂易產生致癌物。
「4」——LDPE(低密度聚乙烯),高溫下易產生有害物質。
「5」——PP(聚丙烯),微波爐餐盒專用材質。
「6」——PS(聚苯乙烯),耐熱抗寒,不能用於微波。
「7」——PC及其他類,用於製作奶瓶、太空杯、太空瓶,不過這種材質的水杯在高溫下很容易釋放有毒物質雙酚A,對人體有害。使用這種水杯時不要加熱,不要在陽光下曬。 一: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先用開水燙一下,四五分鍾後將水倒掉,讓紙杯中有害物質充分揮發。因為熒光粉、油墨滲透性很強,會污染食物。
二:一次性紙杯或方便麵紙盒盡量不要在微波爐中加熱使用。
三:紙杯盡量不要裝熱水,因為紙杯上有些廠家為了防止水滲透出來塗上一層薄薄的蠟,遇到超過40度熱水的時候就會融化掉。因此,一次性紙杯最好用來裝冷飲,而不要裝40℃以上的熱水。

❼ 『杯子、』的歷史與分類、

瓷杯,日用器皿,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徑與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資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見於新石器時代。無論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是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見有陶制杯的存在。這一時期杯型最為奇特多樣:帶耳的有單耳或雙耳杯;帶足的多為錐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
戰國至漢代出現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漢代的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餅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紋胎陶杯最有特色,當時還流行盤與數只小杯組合成套的飲具。宋元時期的杯多直口、淺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為喇叭狀。宋杯多以釉色取勝,如龍泉窯及官、哥、汝、均各窯。其中磁州窯釉下黑彩裝飾頗為鮮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內心常印有小花草為飾,明清時其制杯最為精緻,其胎輕薄,其釉溫潤,其彩艷麗,其型多樣。明代有著名的永樂壓手杯、成化鬥彩高足杯、雞缸杯等,中早期多見高足杯。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無把,還有帶蓋或無蓋的分別,裝飾手法豐富多樣,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種單色釉。
瓷盞,飲茶用具。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較飯碗小,較酒杯大。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所見實物器形為直口直腹壁,餅狀平底足,施青釉,開細碎紋片。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唐代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唐時茶盞又稱「甌」,陸羽《茶經》中說:「甌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而已」,由此可見越窯盞的大致形態。越窯盞多配有盞托,其托常常設計成荷葉卷邊狀,上托蓮瓣狀茶盞,頗為精巧動人。越窯盞胎質細膩,釉層均勻,釉色青綠,被陸羽稱為上品是理所當然的。邢窯盞以"白如雪"而聞名,且"天下無貴賤而通用之",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唐時南北茶盞均以敞口,斜直腹壁、玉壁底足為常見器型。
宋代鬥茶之風大盛,因便於觀察茶沫白色的緣故,所以特別崇尚建窯和永和窯的黑釉盞。連宋徽宗趙佶皇帝也不例外。他在《大觀茶論》中直言:"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有玉毫條的盞即是人們常說的兔毫盞,產自福建建陽窯。宋時盞型大致有兩種:一為小淺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種為撇口,如喇叭,小淺圈足,腹壁斜直。有的以描金裝飾,書"壽山福海"字樣。除建窯外,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制茶盞。
元代黑釉茶盞相對減少,多見青白釉製品。元代茶盞多直口、胎體較為厚重。明代以宣德白釉盞製作最為精美。成化、嘉靖青花盞次之。明代盞中早期多小折沿、深腹、高深圈足。中晚期多小撇口、深腹、上闊下窄、圈足較淺,裝飾上多繪釉上青花圖案,亦有鬥彩、五彩和單色釉裝飾。清代茶盞的器形、裝飾手法、製作工藝均勝過前朝,其粉彩和琺琅彩繪畫裝飾的小盞更是精美絕倫。基本器形為敞口、弧形腹壁,圈足前期高、大、深,後期相對低、小、淺,皆修制規整。
杯盞的發展史上,兩者相較,杯的產生在先,盞在後,杯多用以飲酒,盞多用以飲茶,杯的器形較小,盞的器形較大,杯多高腳,盞多圈足,杯的紋飾簡約,盞的紋飾繁雜。透過杯盞演變,可窺悟中華民族茶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意義
很多人都喜歡送杯子給親戚、朋友、客戶等。杯子除了非常實用之外還有更特殊的意義。杯子的諧音是「一輩子」,一杯子就意味著一輩子。
如果你收到朋友的杯子,那麼就代表人家把你當作一輩子的朋友了;
如果你收到愛人送的禮物——杯子,那麼說明愛情之神已經來到了你的門口,丘比特已經准備好了,向你發射他那神奇的箭,穿透你的心。他(她)要把一輩子都送給你,難道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禮物嗎?我想他(她)這是在向你示愛呢。好好把握哦。
雖然,杯子是美麗浪漫的象徵,但是朋友們也要特別注意了:杯子是易碎品,這也同時代表了他(她)的心,所以你要萬分珍惜,呵護。如果你不去呵護那就有可能就「易碎了」 [編輯本段]類別杯子的類別很多.可以根據材料分類,比如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不銹鋼杯,木魚石杯,景泰藍杯等,可以根據功能分為日用杯,廣告杯,促銷杯,保健杯等,可以根據寓意分為合歡杯,情侶杯,夫妻杯等,根據結構工藝分為單層杯,雙層杯,真空杯,納米杯,能量杯,生態杯等.

❽ 杯子的起源

杯子是日用器皿,從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來飲酒或飲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徑與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資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見於新石器時代。無論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是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見有陶制杯的存在。這一時期杯型最為奇特多樣:帶耳的有單耳或雙耳杯;帶足的多為錐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形式多種多樣,令人嘆為觀止。

❾ 茶杯的歷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見於我國的《神農本草》一書,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葯物書。據有關專家考證,該書為戰國時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國茶聖一-唐代陸羽於公元758年左右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栽茶、制茶、飲茶、評茶的方法和經驗。根據陸羽《茶經》推論,我國發現茶樹和利用茶葉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茶葉在我國西周時期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時代茶鮮葉被人們作為菜食,而戰國時期茶葉作為治病葯品,西漢時期茶葉已成為主要商品之一了。從三國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時間內,特別是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飲茶來解除坐禪瞌睡,於是在寺院廟旁的山谷間普遍種茶。飲茶推廣了佛教,而佛教又促進了茶灶的發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所謂「茶佛一味」的來源。到了唐代,茶葉才正式作為普及民間的大眾飲料。

茶葉自古以來就成為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唐朝時,日本僧人最澄來我國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研究佛學,回國時帶回茶籽種植於日本賀滋縣(即現在的池上茶園),並由此傳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時,日本榮西禪師兩次來到中國,到過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贈他「千光法師」稱號。榮西撣師不僅對佛學造詣頗深,對中國茶葉也很有研究,並寫有《吃茶養生記》一書,被日本人民尊為茶祖。南宋開慶年問,日本佛教高僧禪師來到浙江徑山寺攻研佛學,回國時帶去了徑山寺的「茶道具」、「茶檯子」,井將徑山寺的「茶宴」和「抹茶」製法傳播到日本,啟發和促進了日本茶道的興起。

我國宋代時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運銷茶葉;明代鄭和下西洋,茶葉也隨著銷售到東南亞和南部非洲各國。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蘭商船首先從澳門運茶到歐洲,打開了中國茶葉銷往兩方的大門。

我國關於茶館的最早記載,要算唐代開元年間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了,其中有「自鄒、齊、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唐宋以後,不少地方都開設了以賣茶水為業的茶館。到了清朝,民間曲藝進入茶館,使茶館成為文化娛樂和休息的場所。

相傳我國最大的茶館是四川當年的「華華茶廳」,內有三廳四院。成都茶館設有大靠背椅,飲茶聊天或打盹都極為舒適。

我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❿ 杯子的起源與故事

戰國至漢代出現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漢代的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餅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紋胎陶杯最有特色,當時還流行盤與數只小杯組合成套的飲具。宋元時期的杯多直口、淺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為喇叭狀。宋杯多以釉色取勝,如龍泉窯及官、哥、汝、均各窯。其中磁州窯釉下黑彩裝飾頗為鮮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內心常印有小花草為飾,明清時其制杯最為精緻,其胎輕薄,其釉溫潤,其彩艷麗,其型多樣。明代有著名的永樂壓手杯、成化鬥彩高足杯、雞缸杯等,中早期多見高足杯。清代杯多直口、深腹、腹部有把或無把,還有帶蓋或無蓋的分別,裝飾手法豐富多樣,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種單色釉。
瓷盞,飲茶用具。基本器型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較飯碗小,較酒杯大。據考古或文獻資料證明,瓷盞在東晉時已有製作,所見實物器形為直口直腹壁,餅狀平底足,施青釉,開細碎紋片。南北朝時飲茶之風逐漸流行起來。唐代及五代時期的茶盞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最富盛名。唐時茶盞又稱「甌」,陸羽《茶經》中說:「甌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受半升而已」,由此可見越窯盞的大致形態。越窯盞多配有盞托,其托常常設計成荷葉卷邊狀,上托蓮瓣狀茶盞,頗為精巧動人。越窯盞胎質細膩,釉層均勻,釉色青綠,被陸羽稱為上品是理所當然的。邢窯盞以"白如雪"而聞名,且"天下無貴賤而通用之",由此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唐時南北茶盞均以敞口,斜直腹壁、玉壁底足為常見器型。
宋代鬥茶之風大盛,因便於觀察茶沫白色的緣故,所以特別崇尚建窯和永和窯的黑釉盞。連宋徽宗趙佶皇帝也不例外。他在《大觀茶論》中直言:"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有玉毫條的盞即是人們常說的兔毫盞,產自福建建陽窯。宋時盞型大致有兩種:一為小淺圈足,斜弧腹,口沿直;另一種為撇口,如喇叭,小淺圈足,腹壁斜直。有的以描金裝飾,書"壽山福海"字樣。除建窯外,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龍泉窯、吉州窯都普遍燒制茶盞。
元代黑釉茶盞相對減少,多見青白釉製品。元代茶盞多直口、胎體較為厚重。明代以宣德白釉盞製作最為精美。成化、嘉靖青花盞次之。明代盞中早期多小折沿、深腹、高深圈足。中晚期多小撇口、深腹、上闊下窄、圈足較淺,裝飾上多繪釉上青花圖案,亦有鬥彩、五彩和單色釉裝飾。清代茶盞的器形、裝飾手法、製作工藝均勝過前朝,其粉彩和琺琅彩繪畫裝飾的小盞更是精美絕倫。基本器形為敞口、弧形腹壁,圈足前期高、大、深,後期相對低、小、淺,皆修制規整。
杯盞的發展史上,兩者相較,杯的產生在先,盞在後,杯多用以飲酒,盞多用以飲茶,杯的器形較小,盞的器形較大,杯多高腳,盞多圈足,杯的紋飾簡約,盞的紋飾繁雜。透過杯盞演變,可窺悟中華民族茶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意義
很人都喜歡送杯子給親戚、朋友、客戶等。杯子除了非常實用之外還有更特殊的意義。杯子的諧音是「一輩子」,一杯子就意味著一輩子。
如果你收到朋友的杯子,那麼就代表人家把你當作一輩子的朋友了;
如果你收到愛人送的禮物——杯子,那麼說明愛情之神已經來到了你的門口,丘比特已經准備好了,向你發射他那神奇的劍,穿透你的心。他(她)要把一輩子都送給你,難道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禮物嗎?我想他(她)這是在向你示愛呢。好好把握哦。
雖然了,杯子是美麗浪漫的象徵,但是朋友們也要特別注意了:杯子是易碎品,這也同時代表了他(她)的心,所以你要萬分珍惜,呵護。如果你不去呵護那就有可能就「易碎了」

閱讀全文

與杯子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