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開封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呢
提起開封,人們第一個就會想起北宋,想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確實,在北宋,開封迎來它輝煌的時刻。當時的開封可謂是世界第一大都會,城牆周長達25公里,由內城、外城與皇城三部分組成,常住人口最高峰時期就達150多萬。而同時期的巴格達、羅馬、倫敦等世界著名城市,人口規模最多維持在4萬~20萬人之間。
靖康之難後,金國滅北宋,改東京稱為「汴京」。其後,汴京改稱「南京開封府」,成為金國陪都。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為避蒙古軍鋒,遷都「南京開封府」,開封又一次成為帝都。只是,這次定都時間較短,還不足20年。這20年,也是開封作為一國之都的最後亮相。
宋金之後,開封的都城地位雖然謝幕,但是,從蒙元明清到民國和到新中國建立初期,開封一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自從1955年河南省會西遷鄭州後,開封就漸漸沒落了。
② 開封是幾朝古都
河南開封是八朝古都。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相繼在此定都。特別是北宋時期,開封是當時世界第一大都會,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自宋代以後,歷代王朝都把開封作為中國北方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開封人民創造了燦若星辰的宮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飲食文化、菊花文化、戲曲文化、書法文化,都是開封的文化代表。
(2)為什麼說開封有4100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開封市位於黃河中下游平原東部,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黃河與新鄉市隔河相望。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為14.52℃,年均無霜期為221天,年均降水量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
開封境內河流眾多,分屬兩大水系。黃河大堤以北灘區為黃河水系,流域面積281平方公里;黃河大堤以南屬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濟河、馬家河、黃汴河、賈魯河、渦河等,流域面積5985平方公里。
③ 曾經的世界第一大都市開封,為什麼會衰敗,成最落寞古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理,水能讓一個地方變得富庶,也能在頃刻間毀了它。曾經的世界第一都市開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為了消滅起義軍,明軍決定效仿王賁,採用水攻。黃河水灌進開封城,破壞了城內大部分建築,絕大部分老百姓葬身於黃河水中。曾經的繁華都市,逐漸褪去了光芒。隔壁鄭州的崛起,更是讓開封喪失了數百年的省會地位。但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對這座千年古城的好奇和熱愛,每年都有不少遊客來此遊玩。
④ 河南開封是幾朝古都
十一朝古都---開封
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東京」、「梁京」、「梁園」等。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
夏朝自帝杼始自元遷都至此,稱「老丘」,今開封陳留鎮北。是夏朝歷時最長的都城,帝杼、帝芬、帝芒時夏朝國力達到鼎盛。至帝胤甲時因河患遷都西河(安陽)。
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今開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和戰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
西漢時,開封一度做為封建的梁國的都城,別稱梁園。
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
947年,契丹滅後晉後,遼太宗在開封稱帝,改契丹為遼,想長期都汴,因河北地區漢民的反抗激烈,都汴數月後不得已放棄開封,北還故都。
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詩雲:除卻梁圓總是村.意思即除了開封,其它地方都是鄉村.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先被大齊定為都城,後又被金朝定為都城。元末,小明王龍鳳政權曾以此為都。
明朝初年,被明太祖定為兩京之一的北京,因開封地區民生凋敝,洪武十年罷除北京。
開封是:夏、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遼、北宋、齊、金、韓宋十一朝古都。
⑤ 開封歷史介紹一下
開封市祥符區萬隆鄉萬隆崗遺址和尉氏縣洧川鎮斷頭崗遺址,發現了數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其發掘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開封市域內就已經有人類活動。
五帝之一的顓頊早年因輔佐少昊有功,被封於高陽(今杞縣高陽鎮),故又號稱「高陽氏」。大禹為避商均(今商丘虞城)而居陽城(今鄭州市登封市)之東。夏王姒杼在位後期,從原遷都於老丘(今開封市東北國都里村),老丘作為夏都經歷了五世六帝:帝杼3年、帝芬44年、帝芒18年、帝泄25年、帝不降59年、帝扃18年,共167年。
春秋早期(公元前8世紀),鄭國君主鄭庄公在今祥符區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
秦,設大梁縣,屬碭郡,郡治睢陽縣(今商丘市睢陽區)。
西漢,境內設浚儀縣,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西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縣改名為開封縣,這便是「開封」這一名稱的最早由來。東漢,浚儀縣仍屬陳留郡管轄。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司隸部為司隸校尉部,改河南郡為河南尹,開封縣屬之。
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孝靜帝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等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失落了近百年的開封又逐步的恢復了元氣,開封也成為北魏對南部各朝作戰的水運線上的八個重要倉庫之一。
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和天保十年(559年),分別建了著名的建國寺(即大相國寺)和獨居寺(今開封市鐵塔一帶),佛文化的發展對後來的北宋都城東京汴梁文化的蓬勃興起奠定了前期的基礎。隋朝置陳留郡於浚儀縣(今開封市祥符區),後改陳留郡為汴州。
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中段是聯通黃河與淮河、貫穿汴州的汴河,大運河黃河至淮河段又稱通濟渠。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設汴州總管府,下轄汴州、洧州、杞州、陳州。武德七年(624年),汴州總管府改為汴州都督府。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河南道,道治浚儀縣(今開封市祥符區)。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汴州一度改設為陳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宗親李勉到汴州任節度使,增築汴州城(今開封市祥符區)達22里。興元元年(784年),李希烈占據汴州城,僭即皇帝位,自稱國號「楚」,建年號為「武成」,以汴州為大梁府治。
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於開封, 稱之為「東都」或「東京」,這一時期開封正式取代了洛陽,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後梁定都開封十七年,時間雖短,但國家的租賦較輕,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同時,後梁定都開封,使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從河洛地區的洛陽轉向豫東平原的開封地區,對中國古代的都城轉移及政治中心轉移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
大宋王朝是開封歷史上和中國封建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經濟文化發達、社會生活繁榮,開封城內人口達一百五十萬。(《宋史 地理志》記載崇寧年間,開封有二十六萬一千一百一十七戶,四十四萬二千九百四十口。」)
城市風景旖旎,城郭氣勢恢弘,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史書更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當時大宋都城開封的繁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生動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東京開封城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達帶領北伐軍攻取河南,此時許多人向朱元璋建議定都汴梁。四月,朱元璋來到汴梁城考察。五月,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將開封縣並入祥符縣,至此兩縣合一,置河南中書分省,省治開封府。同年八月,以開封府升格建為北京,位居陪都,重建開封城,改土城為磚城。
清朝基本沿襲明朝行政區劃。省、府衙署均因開封城淹沒而寄駐鄰縣理事。
拓展資料:
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⑥ 開封為什麼從七朝古都變成了八朝古都呢
開封本來號稱“七朝古都”,分別是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但是後來史學界認為還應該加上夏朝,所以號稱“八朝古都”。
第三個在開封建都的是後梁。唐末天下大亂,朱溫本是黃巢部將,兵敗投降了唐朝,獲封宣武軍節度使,鎮守汴州(開封)。朱溫以開封為根基,在唐末藩鎮割據中快速崛起,稱霸中原,最終顛覆了唐朝,建立後梁,以開封為都。
⑦ 開封(北宋)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相繼在此定都,被譽為八朝古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綜上所述在開封定都的政權共有多達16個,開封可謂名副其實的古都。
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下轄地級市,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省會鄭州毗鄰,東與商丘相連,南接許昌和周口,北隔黃河與新鄉相望。
(7)為什麼說開封有4100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開封的名稱演變
儀邑現在開封城區位置上最早出現的名字,春秋時期為衛國南部邊境上的一座小城市。大梁是在儀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浚儀由大梁發展而來,浚儀之名源於渠水,今日開封城是在浚儀城基礎上發展過來的。
秦毀大梁後,大梁地置浚儀縣。啟封是指春秋戰國至唐代初年的古開封城,位於今開封縣朱仙鎮東南約5華里的古城村,當時鄭國在此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故名「啟封」。今日開封一名是由啟封城的名稱沿襲而來。
開封由「啟封」更名而來,西漢時為了避景帝劉啟諱「以開代啟」,更名「開封」,啟封縣就改稱為開封縣了,開封地名實始於此時。梁苑又叫梁園、兔苑、東園等,系西漢梁孝王劉武所築的一所華麗園囿,苑內園林樓台相連,方圓三百餘里,是中國園林史上的一大奇觀。
梁州因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孝靜帝在浚儀縣建立梁州而得名。它是在浚儀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開封的又一別名。汴州之名源於北周對梁州之改治。
東都後梁太祖朱溫建立後梁,將汴州升為開封府,轄15縣,號稱東都。祥符是開封的別稱。汴京一名,五代至北宋初年已始於民間,官稱始於公元1127年,金朝統治東京後。汴梁一名,大致與汴京同時產生,官稱始於元代。
卧牛城北宋東京外城俗稱。西京偽齊時期命名。南京金兵攻下東京之後的金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將汴京改稱南京。明代初年,由於開封的歷史地位,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取元大都後,以開封為「北京」,歷時9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開封
⑧ 開封是我國歷史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
⑨ 古代的開封和現在的開封是不是同一個地方。
是同一個地方。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下轄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後梁、後晉、遼朝、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繼在此定都,被譽為八朝古都。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從元明清到新中國初期,開封一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
(9)為什麼說開封有4100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開封城市名稱變遷
儀邑:現開封城區位置上最早出現的名字,春秋時期為衛國南部邊境上的一座小城市。
大梁:在儀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浚儀:由大梁發展而來,浚儀之名源於渠水,開封城是在浚儀城基礎上發展過來的。秦後,大梁地置浚儀縣。啟封是指春秋戰國至唐代初年的古開封城,位於今開封縣朱仙鎮東南約5華里的古城村,當時鄭國在此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故名「啟封」。
開封:由啟封城的名稱沿襲而來。開封由「啟封」更名而來,西漢時為了避景帝劉啟諱「以開代啟」,更名「開封」,啟封縣就改稱為開封縣了,開封地名實始於此時。
梁州:梁州因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孝靜帝在浚儀縣建立梁州而得名。它是在浚儀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開封的又一別名。
汴州:源於北周對梁州之改治。
東京: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梁太祖朱溫初開國,升汴州為開封府,建名東京,轄15縣。
祥符:開封縣的古稱。
汴京:五代至北宋初年已始於民間,官稱始於公元1127年,金朝統治東京後。汴梁一名,大致與汴京同時產生,官稱始於元代。卧牛城是北宋東京外城的俗稱。偽齊時期命名為「西京」。金兵攻下東京之後的金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將汴京改稱「南京」。
1983年9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開封專區,原屬專區的杞縣、通許、尉氏、開封、蘭考五縣劃歸開封市管轄。
2014年9月,國務院批復開封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開封縣,設立開封市祥符區,同時還撤銷金明區,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龍亭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封
⑩ 小兄弟成了大都市,千年帝都開封何去何從呢
1、不解的大宋東京情
到過開封的人,想必都會去過開封的龍頭景區-——清明上河園,更會對其宣傳語“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印象深刻。
不錯,千百年來,每個開封人內心都有一個說不清的“大宋情”、道不明的“東京夢”,從古至今,不曾改變!千年前,孟元老用《東京夢華錄》訴說著復興夢;千年後,開封人用《清明上河園》暢想著復興夢。沒有在開封生活過,或對開封不了解的人,很難真正體會這種情節。
農業文明時期,城市地位的高低決定了城市發展建制規模、經濟水平,某種程度上,開封城市變遷史也就是城市地位高低的變遷史;交通條件,尤其是在近代鐵路發明之前,水運交通條件,可以說是城市,甚至是整個朝代的命脈,“因水而興、因水而衰”,以此來形容開封無比恰當,從戰國時的“鴻溝”,再到北宋的“汴河”,無不締造了開封的輝煌,也因為近代以來水系的堵塞以及鐵路的興起,開封逐步衰敗;除去趙匡胤實現朝代的平穩更替,任何一次的朝代更替必然是伴隨著一次次的紛爭和一次次的城池破壞和重建;開封人對於黃河可謂愛恨交加,黃河孕育了開封,同時也歷次毀滅了開封,開封“城摞城”的奇觀也多是拜黃河所賜,隨著黃河的歷次改道,尤其近代以來,黃河帶來的泛濫多達百餘次,對開封城市構成了極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