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魏晉南北朝中的「南北朝」指的是哪個朝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
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貳』 什麼是南北朝包括哪些朝代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方的南朝與北方的北朝相互對峙。
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依次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依次是宋、齊、梁、陳四朝。
581年,隋滅北朝。589年,隋滅南朝,中國再度統一。
『叄』 南北朝,指的什麼
南北朝,指的是中國歷史上一般南北對峙並相對穩定的歷史時期。南朝是東晉滅亡後先後出現的宋、齊、梁、陳4個朝代的總稱,時間從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歷時169年。北朝是北魏及其分裂後的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各朝代的總稱,從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歷時195年。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重要發展時期。當時南北雙方雖然互有徵戰,但已不像東晉和十六國之間那樣頻繁,經濟得以發展。南朝以宋的國力最強,在前期興修水利,鼓勵農桑,減輕賦稅,比較繁榮。由於士族勢力逐漸衰弱,庶族地主有所抬頭,生產也有了較快發展。南朝的手工業也很發達,哲學、天文、數學、文學、史學等各方面都有較高成就,其中范縝的《神滅論》、祖沖之推算圓周率就是傑出代表。中國古代社會「北富南貧」的現象,從南朝開始有了變化。
北朝在北魏孝文帝時期實行遷都和改革,向漢化轉變,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北朝文化以地理學、農學和石窟藝術成就最大,如酈道元的《水經注》和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等。公元534年以後,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公元550年,東魏演變為北齊;公元557年,西魏又演變為北周。到公元577年,北周攻滅北齊,重新統一了北方。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取代了北周,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隋朝。北朝從此結束。到公元589年,隋軍攻滅南方陳朝,南朝也不復存在。
『肆』 南北朝是哪個朝代謝了哦!!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朝各國皇族主要是漢族或次級世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漢族或次級世族等擔任。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世族擁護,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到南朝梁時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鎮之亂,使南朝國力逐漸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時,過度崇信佛教,國家離心力漸強,導致了很多原南朝權貴軍閥跟隨歸順南梁的侯景發動侯景之亂,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也完全崩潰,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方完全統一南朝,但南朝陳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 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響,皇室多為鮮卑族。朝中的漢族官員,多與胡人通婚,帶有胡人血統。而鮮卑皇室也逐漸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由於北方的柔然牽制北魏,使得北魏難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較親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北魏後期政治逐漸敗壞,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最後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周在立國時鮮卑軍不如北齊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齊及南朝梁,所以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關隴胡漢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並在篡奪北周建立隋朝之後,發兵南征滅南朝陳,統一了中國。
『伍』 南朝和北朝各包括哪幾個朝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勢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式,故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士族、齊民編戶、依附戶及奴婢,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南到東南亞與南亞。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出身於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奉南朝為正統。
南朝作為漢族政權和東晉的延續,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級士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士族等擔任。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士族擁護,然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
『陸』 南北朝有哪幾個朝代都有什麼特點呢
引言:在公元340年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分裂對峙的階段。這是一個歷史上最為奇妙的時代,一個逆流而上卻又承前啟後的時代,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方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的形勢,因此被稱為南北朝。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南北朝時期的特點。
中國古代的小說可以分為兩種體系,一個是文言小說,一個是白話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只是文言小說也可以統稱為筆記體小說。這時期的小說採用文言文篇幅短小,主要內容是記述社會上流傳的奇異故事或者是只言片語。但從內容來看,都是一些真實事情的描寫,缺少藝術的虛構。
『柒』 中國南北朝是哪個朝代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
簡介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齊、梁、陳 ; 北朝依次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南朝各國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級世族,因為在東晉末期之後,軍職大多由士族或次級世族等擔任。由於執政者的努力,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國力富盛。皇帝受獲聲譽深重的主流世族擁護,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並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門擔任軍職或次要官職以平衡政治勢力。由於皇室內部也因為爭奪皇位的斗爭,時常發生宗室血腥事件。由於戰略運用錯誤與北朝的興起,使得南弱北強,疆域漸漸南移。到南朝梁時為梁武帝改善,和北魏六鎮之亂,使南朝國力逐漸追上北朝。但在他晚年時,過度崇信佛教,國家承平日久,民眾不習戰事,侯景發動侯景之亂後,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蕭氏皇族為爭奪皇位而各自為戰,使南朝實力大減並四分五裂。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後到南朝陳的陳文帝方完全統一南朝,但南朝陳國力已衰,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
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國,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多為鮮卑族。而鮮卑皇室也逐漸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由於北方的柔然牽制北魏,使得北魏難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較親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後才較安定。北魏後期政治逐漸敗壞,六鎮民變後國力大衰。最後分裂成東魏及西魏,並分別由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的核心主要為六鎮流民及關東世族,其軍力比較強盛。由於其源頭六鎮流民偏向鮮卑化,使得北齊主要提倡鮮卑文化。北周在立國時鮮卑軍不如北齊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齊及南朝梁,所以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最後北周形成團結的關隴胡漢集團,得以攻滅因政治混亂而衰退的北齊,而漢族也逐漸成為北周軍隊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後,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入朝輔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於開皇九年下詔滅南朝陳,南北朝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捌』 南北朝包括哪些朝代
南北朝是指南朝和北朝,南朝包含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南北雖然朝代更迭頻繁,但又長期對峙存在,所以稱為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從公元420年開始,到公元589年結束,前後共計169年。
南北朝時期雖然更朝換代、國家分裂,但也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特別是北方政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速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讓各民族逐漸統一步伐。
經歷南北朝的民族融合,隨著楊堅建立隋朝,並於公元589年滅掉南陳,南北朝正式退出歷史舞台,結束了自西晉以來300多年的分裂,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短命的隋朝之後,令世人無限驚嘆的大唐帝國的序幕徐徐拉開。
『玖』 南北朝是指那個朝代
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方的南朝與北方的北朝相互對峙。
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依次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依次是宋、齊、梁、陳四朝。
581年,隋滅北朝。589年,隋滅南朝,中國再度統一。
『拾』 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是指哪幾個朝代的總稱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時期是兩晉以後中國歷史上一個分裂時期,從公元420年開始,到589年結束,共169年.
東晉十六國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後有劉宋、南齊、蕭梁和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南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3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梁代(502-557年)歷3代4帝,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
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寒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十六國後期,一個極為落後的少數民族拓跋鮮卑逐漸強盛起來,打敗後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權(386-534年)之後,又消滅各割據政權,從而結束了這一地區長期混戰的局面.按照史家的習慣,北魏統一北方的太延五年(439年)往往被視為北朝的起始之年.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為都,孝文帝大舉實行漢化,政治中心也遷徙到中原腹地洛陽.北魏立國一百多年,歷9代12帝,是對南北朝歷史影響較大的一個王朝.
北魏初期,實行宗主督護制,從5世紀下半期開始,其漢化趨勢加快,孝文帝實行三長制,頒布均田制,遷都洛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鮮卑舊俗的措施.這一改革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卻引起了部分守舊貴族和鮮卑武人的反對.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鎮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內戰.
北魏孝武帝末年,權臣高歡、宇文泰將北魏轄區切割成東、西兩塊.東魏(534-550年)以鄴城為都,歷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長安,經3帝,共享國22年.東、西魏先後被北齊(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北齊是鮮卑化漢人高氏所建的政權,立國28年,有3代6帝.公元577年,周滅齊,北方重新統一.北周是宇文鮮卑人統治的王朝,歷3代5帝,計24年.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了帝位,改國號為隋.歷史上把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這北方五朝稱之為北朝.南北政權對立的時期,歷史上叫做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