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胡夫金字塔」做一簡要說明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徵,是埃及人民的驕傲。
據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國考古學者估計,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
胡夫金字塔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
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於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於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底面呈正方形,佔地5.29萬平方米。
現在又有人說它是從裡面建起來的哦
Ⅱ 非洲的2個特色建築及歷史功能地位
1、金字塔: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砌成,佔地52000平方公尺。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八大建築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的金字塔是佔有集中。
2、先民博物館:位於南非行政首都班托市郊的一座小山上,所謂先民博物館就是反映南非玻爾人與本地祖魯人斗爭的歷史,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玻爾之戰。
Ⅲ 金字塔有什麼歷史意義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地反映了埃及人民高度的智慧、令人難以致信的創造能力和勞動能力,反映出古埃及在建築學,天文學,數學等方面的非凡成就。
金字塔是龐大的石料建築,都是用一塊塊巨大的石塊建成,並且內部結構復雜。這些石塊之間的接縫處緊密無隙,據說連刀片都插不進去。在沒有金屬工具,沒有起重設備,古代埃及人設計建造了如此龐大、精確、復雜的工程,充分表現了他們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古埃及人埋葬國王和王後的陵墓,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歷史從第三王朝延續到第十三王朝(前2686年-前2181),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
鼎盛時期出現於法老胡夫以及其後的兩代君主卡夫拉和孟卡拉統治時期,他們都選擇了吉薩地區沙漠與綠洲的交界處建造他們的金字塔和其他附屬建築。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游歷埃及時記下了最早關於金字塔的文字,近代關於金字塔的研究開始於拿破崙入侵埃及之後的進行的資料調查。
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不僅是當墓穴, 在統治者健在時還起禮儀建築的作用。當初,在未完工的金字塔前,都要建一座小型宮殿,統治者在位33年及此後每隔3年都要在那裡慶祝法老的生辰。法老在慶典中,要向群臣證明,他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勇敢的軍人和生殖功能非凡的男子。
缺乏的是「工匠精神」,損害的是國家利益,浪費的是社會資源,惡化的是生活品質。怎樣培育「工匠精神」,既是「精神」,就要在培育上下工夫。
被譽為「歷史之父」的公元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記載說:埃及金字塔是由30萬奴隸所建造。1560年,瑞士鍾表匠布克在游覽時石破天驚地推斷:「金字塔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麼精細,各個環節被銜接得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
難以想像,一群有懈怠行為和對抗思想的奴隸,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進去。」很長的時間,這一推論都被當作一個笑料。然而,400年之後的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宣布:通過對吉薩附近600處墓葬的發掘考證,金字塔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的。
Ⅳ 胡夫金字塔屬於古埃及的什麼時期
胡夫金字塔屬於古埃及第四王朝時期的。
第四王朝始於約前2625年(年代誤差可能有100年),歷時110多年,經歷了斯尼夫魯、胡夫、雷吉德夫、哈夫拉、門卡拉、謝普塞斯克和德德夫普塔赫等7位法老。第四王朝的首都在孟菲斯。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處在尼羅河下游的西岸。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徵,是埃及人民的驕傲,還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相當於40層大廈高。
塔身是用23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達1.5噸至16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它的規模是埃及至今發現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成群結隊的人將這些大石塊沿著金字塔內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運,然後逐層堆砌而成。十萬多個工匠共用約20年的時間才完成的人類奇跡。
Ⅳ 胡夫金字塔詳細資料
胡夫金字塔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徵,是埃及人民的驕傲。
金字塔,阿拉伯文意為"方錐體",它是一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築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後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是由於它規模宏大,從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譯為"金字塔"。
埃及迄今發現的金字塔共約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聳巍峨而居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據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國考古學者估計,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
1789年拿破崙入侵埃及時,於當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區與土耳其和埃及軍隊發生了一次激戰,戰後他觀察了胡夫金字塔。據說他對塔的規模之大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與它相距不遠的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和孫子孟卡烏拉的金字塔的石塊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條三米高、一米厚的石牆沿著國界把整個法國圍成一圈。
在四千多年前生產工具很落後的中古時代,埃及人是怎樣採集、搬運數量如此之多,每塊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壘成如此宏偉的大金字塔,真是十分難解的謎。
胡夫金字塔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公里吉薩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薩高地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築陵墓,以求死後超度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於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於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底面呈正方形,佔地5.29萬平方米。整個金字塔建築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佔地約52900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它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英國《倫敦觀察家報》有一位編輯名叫約翰·泰勒,是天文學和數學的業余愛好者。他曾根據文獻資料中提供的數據對大金字塔進行了研究。經過計算,他發現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難以置地包含著許多數學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從而發現每壁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因而,用塔高來除底邊的2倍,即可求得圓周率。泰勒認為這個比例絕不是偶然的,它證明了古埃及人已經知道地球是圓形的,還知道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
泰勒還藉助文獻資料中的數據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時使用何種長度單位。當他把塔基的周長化為英寸為單位聯系。他由此想到。英制長度單位與古埃及人使用的長度單位是否有一定關系?
泰勒的觀念受到了英國數學家查爾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實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後聲稱他發現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數學上的奧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金字塔不僅包含著長度的單位,還包含著計算時間的單位:塔基的周長按照某種單位計算的數據恰為一年的天數,等等。史密斯的這次實地考察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贊揚,被授予了學會的金質獎章。
後來,另一位英國人費倫德齊·彼特里帶著他父親用20年心血精心改進的測量儀器又對著大金字塔進行了測繪。在測繪中,他驚奇地發現,大金字塔在線條、角度等方面的誤差幾乎等於零,在350英尺的長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調查後寫的書中否定了史密斯關於塔基周長等於一年的天數這種說法。
彼特里的書在科學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對他。
大金字塔到底凝結著古埃及人多少知識和智慧,至今仍然是遠沒有完全解開的謎。
大金字塔之謎不斷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熱心人在探索。
Ⅵ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又稱齊阿普斯金字塔,興建於公元前 2760 年,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 7 大奇觀的首位。該塔原高 146.5 米,由於幾千年的風雨侵蝕,現高 138 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 米,現長 220 米。錐形建築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鋪設著一條長約 1 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東、西兩側尚有遺跡可尋。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佔地約 5.29 萬平方米,體積約 260 萬立方米,是由約 230 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 11.5 萬塊,平均每塊重 2.5 噸,最大的一塊重約 16 噸,全部石塊總重量為 684.8 萬噸。其地理位置為東經 31°07′北緯 29°58′ 。
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直接疊在另一塊石頭上,完全靠石頭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縫處嚴密精確,連一個薄刀片都插不進去。而塔的東南角與西北角的高度誤差也僅 1.27 厘米。這是當時徵召了 10 萬勞力、前後歷時 30 年才建成的。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於塔的北壁第十三石級,距地面約 20 米高。入口處四塊巨大的石板構成「人」字形拱門,往裡是 100 余米長的坡狀隧道直達墓室。墓室長 10.43 米,寬 5.21 米,高 5.82 米,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 42.28米。室內僅有一具深褐色磨光的大理石石棺,棺內空空,棺蓋去向不明。墓室上方有 5 層房間,最高的一層頂蓋是三角形的,為的是把上面壓下的重量均勻地分布在兩邊。同時,墓室還有砌築在石塊中的通風道。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嚴、雄偉、樸素、穩重,與周圍無垠的高地、沙漠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它的內部構造復雜多變,匠心獨具,自成風格,凝聚著非凡的智慧。該金字塔歷經數千年滄桑,地震搖撼,不倒塌,不變形,顯示了古代不可思議的高度科技水平與精湛的建築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把它列為全世界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
三大金字塔即分別代表了三次進入大金字塔內「死亡」的胡夫:胡夫金字塔象徵了相對而言最為年輕的胡夫;卡夫拉金字塔是作為其整個生命歷程中最為輝煌時刻的象徵,但在生理學上卻又是較老的;而內部結構紛亂的門卡烏拉金字塔則自然是最為年邁瀕臨死亡的他的象徵。這也就是為何胡夫金字塔自身真實高度比卡夫拉金字塔高,但由於後者地勢高使得在海拔上高度卻較之為低的真正含義。再者,就基薩建築群整體而言,如果把三大金字塔中體積最小僅及大金字塔十分之一的門卡烏拉金字塔比作「死亡」;而將第二金字塔比作「死亡」之後的超長期休眠;將大金字塔視作「復生」的象徵。那麼,門卡烏拉金字塔南側三座小金字塔也就正好代表了三次「死亡」;而經過中間的第二金字塔所代表的休眠,於大金字塔東側同樣所附的三座小金字塔自然也就正好成為三次「復活」的象徵(就古埃及人而言)。也正因為此,為保證重復封閉與鑿通,大金字塔原始入口需要用有別於其它金字塔構造,建築金字塔的設計者用四塊大石灰石支成一個三角形的拱門來特意加固。這樣,可以分散上面巨石壓力而不致倒塌。
胡夫金字塔同時具備了四個最為主要的功能:作為地球和地球人類文明的象徵;胡夫首次「萬年之旅」的紀念;其「超長期休眠」的工具;他的真正意義上的墳墓。整個一系列的埃及金字塔之謎都是圍繞著同一人所發生的——也就是獅身人面像的真正擁有者胡夫。三大金字塔則是其三次周期性時空之旅最具有象徵意義的豐碑!
http://tech.163.com/06/0418/08/2EVQNU1200091N9F_3.html
Ⅶ 胡夫金字塔怎樣
胡夫金字塔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徵,是埃及人民的驕傲。
金字塔,阿拉伯文意為"方錐體",它是一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築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後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是由於它規模宏大,從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譯為"金字塔"。
埃及迄今發現的金字塔共約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聳巍峨而居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據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國考古學者估計,胡夫大金字塔大約由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000塊,平均每塊重2.5噸,像一輛小汽車那樣大,而大的甚至超過15噸。假如把這些石塊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塊,把它們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長度相當於赤道周長的三分之二。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30年時間,每年用工10萬人.金字塔一方面體現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另一方面也成為法老專制統治的見證.
1789年拿破崙入侵埃及時,於當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區與土耳其和埃及軍隊發生了一次激戰,戰後他觀察了胡夫金字塔。據說他對塔的規模之大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與它相距不遠的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和孫子孟卡烏拉的金字塔的石塊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條三米高、一米厚的石牆沿著國界把整個法國圍成一圈。
在四千多年前生產工具很落後的中古時代,埃及人是怎樣採集、搬運數量如此之多,每塊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壘成如此宏偉的大金字塔,真是十分難解的謎。
胡夫金字塔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公里吉薩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現存規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境內已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薩高地的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被認為是胡夫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從登基之日起,即著手為自己修築陵墓,以求死後超度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誤差不超過圓弧的3分,底邊原長230米,由於塔外層石灰石脫落,現在底邊減短為227米,傾角為51度52分。塔原高146.59米,因頂端剝落,現高136.5米,相當於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底面呈正方形,佔地5.29萬平方米。整個金字塔建築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佔地約52900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它的四邊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英國《倫敦觀察家報》有一位編輯名叫約翰·泰勒,是天文學和數學的業余愛好者。他曾根據文獻資料中提供的數據對大金字塔進行了研究。經過計算,他發現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難以置地包含著許多數學上的原理。
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從而發現每壁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因而,用塔高來除底邊的2倍,即可求得圓周率。泰勒認為這個比例絕不是偶然的,它證明了古埃及人已經知道地球是圓形的,還知道地球半徑與周長之比。
泰勒還藉助文獻資料中的數據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時使用何種長度單位。當他把塔基的周長化為英寸為單位聯系。他由此想到。英制長度單位與古埃及人使用的長度單位是否有一定關系?
泰勒的觀念受到了英國數學家查爾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實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後聲稱他發現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數學上的奧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金字塔不僅包含著長度的單位,還包含著計算時間的單位:塔基的周長按照某種單位計算的數據恰為一年的天數,等等。史密斯的這次實地考察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贊揚,被授予了學會的金質獎章。
後來,另一位英國人費倫德齊·彼特里帶著他父親用20年心血精心改進的測量儀器又對著大金字塔進行了測繪。在測繪中,他驚奇地發現,大金字塔在線條、角度等方面的誤差幾乎等於零,在350英尺的長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但是彼特里在調查後寫的書中否定了史密斯關於塔基周長等於一年的天數這種說法。
彼特里的書在科學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對他。
大金字塔到底凝結著古埃及人多少知識和智慧,至今仍然是遠沒有完全解開的謎。
大金字塔之謎不斷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熱心人在探索。
胡夫金字塔奇談種種
由於缺乏史料記載,有關金字塔的許多疑團很長時間以來一直難以解釋,探索和研究金字塔還在繼續向著廣度和深度開發。關於金字塔的各種議論五花八門,其中既有科學的考證明,大膽的推測,又有神奇的假設,想入非非的臆測,更有一些庸人,巫師提出種種撲朔迷離,荒誕不經的說法,妄圖把人們引入迷魂陣中,不知不覺地跟在他們後面,成為他們宗教迷信宣傳的俘虜。
下面介紹一些怪論供參考。這些說法的共同特點是否認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否認它是國王的陵墓,而是把它與神和上帝聯在一起,給它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有人認為:在那邈遠的年代,古埃及人怎麼能達到如此高的科技水平?這些「超級知識」從何而來?為什麼沒有被繼承下來?胡夫大金字塔不是古埃及人造的,而是外星人建造的。他們建造成後返回外星。比地球上文明更先進的「外星球文明」一直同人類保持著聯系。
還有人認為:胡夫金字塔是由失足了的亞特蘭蒂斯島先民所造。據說,這個島嶼位於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以西,在公元前一萬年曾創造過輝煌的文明。後來在「悲慘的一晝夜」,該島突然沉於海底。該島的科學家們提前撤離,一部分人帶著科技資料在埃及建立了科學中心,並參照該島廟建造了胡夫金字塔,把他們的全部科學知識隱藏於塔的內部結構中。
再有人認為:居住在非洲阿特拉斯山中麓一個柏伯爾部落建造了胡夫金字塔。據說,古代撒嬌哈拉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居住著幾只部落。後來土地逐漸沙漠化,部落東遷至尼羅河河谷。酋長成了埃及國王。他們動用部落的法術。建造了金字塔。爾後,他們掐指一算,認為人類將蒙受一段黑暗的時期於是各部落立即疏散到世界各地,其中有一隻轉移到阿特拉斯山。
更有人認為:金字塔的石頭是「人造的」,是由石灰石和貝殼混合而成的,類似於現在的澆灌混凝土。
另外,有人認為:胡夫金字塔不是陵墓,而是外星人到地球上來的一個降落地點,是天神下界的停留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秘密廟宇,一個倉庫儲藏著開大闢地以來直到世界末日的歷史上的重要文獻;是天文台,用以觀察蒼穹,了解星辰的運行,占補未來;是多功能的計量器可用於測繪大量土地,可計算時間,確定一年月有365.2422天。
還有人說,胡夫在金字塔內的真正殯宮尚未發現,吉薩三座金字塔的下面有一座完整的地下城市,街道縱橫,連通著地面上所有的金字塔,地下城門只有一種特殊的聲音才能將他喚開,一里城門和發現胡夫殯宮,驚人之跡將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Ⅷ 金字塔在古代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傑出代表.說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產生和發展中的地位,認識金字塔建築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和意義.講述金字塔來源的社會背景, 金字塔文明的發展過程以及是古埃及文明的傑出代表. 第二目「金字塔的結構」介紹金字塔令人嘆為觀止的高超建築結構和藝術,說明金字塔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和意義. 第三目「解開金字塔之謎」即對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提出了許多研究的假說和猜測,探微金字塔研究中的「疑難和奧秘」,並指出古埃及人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完全有能力創造人間奇跡. 第四目「古埃及文明的象徵」介紹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產生和發展中的地位,並進一步指出它是君主專制高度集權的歷史產物. 本課第二、三、四目是重點古人一直都擁有超人的智慧和無盡的創造力。——「人類文明」這艘偉大的「諾亞方舟」,正是他們首先創造的。 現在,就讓我們搭乘著它,在歷史的長河中,作一次時光漫遊吧!我們掠過5000年前的非洲大草原;順著埃及尼羅河,飛越獅身人面像和胡夫金字塔;我們穿過大沙漠,在巴格達邂逅巴比倫空中花園,遙聽遠方的駝鈴……再往前,順著絲綢之路,隱約看見前方的群山之巔,蜿蜒著一條岩石巨龍(長城)……啊!!人們發出驚嘆:年代越是久遠,越是留給人們更多的神秘感。正如埃及的金字塔,它們矗立在那裡已經數千年,恐怖的咒語、離奇的猜測、令人驚異的考古發現,以及現代科技在它面前顯現出的尷尬,無不使這令人產生由衷敬畏的千古之謎更加平添了幾分神秘。」
Ⅸ 胡夫金字塔的介紹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處在尼羅河下游的西岸。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徵,是埃及人民的驕傲,還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相當於40層大廈高。塔身是用23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達1.5噸至16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它的規模是埃及至今發現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成群結隊的人將這些大石塊沿著金字塔內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運,然後逐層堆砌而成。十萬多個工匠共用約20年的時間才完成的人類奇跡。
Ⅹ 金字塔是哪一古老文明的象徵具有什麼時代內涵其歷史地位如何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蘇丹和埃及境內。現在的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座金字塔遺跡。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長230米,共用230萬塊平均每塊2.5噸的石塊砌成,佔地52000平方公尺。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著物,靠石塊的相互疊壓和咬合壘成。國王哈夫拉的金字塔前,還矗立著一座象徵國王權力與尊嚴的獅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的金字塔是佔有集中的一部分。 [1]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1] 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約公元前31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們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權力的象徵。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在哈夫拉金字塔前,還有一尊獅身人面像守衛著法老們的陵墓。現在的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座金字塔遺跡。在埃及首都開羅郊外的吉薩,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胡夫金字塔。作為人造建築的世界奇跡,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在1889年巴黎建築起埃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另說:1880年竣工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現長220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積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大的重達160噸;有學者估計,如果用火車裝運金字塔的石料,大約要用60萬節車皮;如果把這些石頭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大約可以繞地球一周。據說,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贊嘆。 [2] 這座金字塔除了以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嘆以外,還以其高超的建築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面的。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已歷時數千年,就算這樣,人們也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所以能歷數千年而不倒,這不能不說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讓人們嘆為觀止,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側離地面13米高處有一個用4塊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這個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邊形,那麼,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將會把這個出入口壓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在四千多年前對力學原理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能有這樣的構造,確實是十分了不起的。胡夫金字塔南側有著名的太陽船博物館,胡夫的兒子當年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然後將船拆開埋於地下。該館是在出土太陽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但更為令人吃驚的奇跡,並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壯身姿,而是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數字「巧合」:人們已經知道,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因而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就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之間,從而使人們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149,597,870公里定為一個天文度量單位(現代科學通過精確測量日地平均距離為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如果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米乘以十億,其結果是14659萬公里正好落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這個范圍內。除了這些有關天文地理的數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長如果除以其高度的兩倍,得到的商為3.14159,這就是圓周率,它的精確度遠遠超過希臘人算出的圓周率3.1428,與中國的祖沖之算出的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相比,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同時,胡夫金字塔內部的直角三角形廳室,各邊之比為3:4:5,體現了勾股定理的數值。此外,胡夫金字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 [3] ,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所有這一切,都合情合理地表明這些數字的「巧合」其實並非是偶然的,這種數字與建築之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金字塔現象,也許有可能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結晶。正如有人所說:「數字是可以任人擺布的東西,例如巴黎埃菲爾鐵塔的高度為299.92米,與光速299792458米/秒相比,前者正好是後者的百萬分之一,而誤差僅僅為千分之0.5。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還是人們對於光速已經有所了解呢?如果不是為了顯示設計者與建造者的智慧,也就無需在1889年以修建鐵塔的方式來展示這一對比關系。」事實上,胡夫金字塔的奇異之處,早已超出了地球上人們的想像力。這樣,以胡夫金字塔為典型的大金字塔現象,對於地球人來說,也許始終是一個難解之謎。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國王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現高為133.5米。由於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來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還要高一些。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除獅爪是用石塊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上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為什麼刻成獅身呢?在古埃及神話里,獅子乃是各種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後要成為太陽神,所以就造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為法老守護門戶。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夫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雕像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像風化嚴重。另外面部嚴重破損,有人說是馬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說是19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跡。第三座金字塔屬胡夫的孫子門卡烏拉國王,建於公元前2560年 [4] 。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被腐蝕。門卡烏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倒塌。三座金字塔石塊,可在法國國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圍牆。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塊密密相連,休想找到縫隙,連刀尖也都插不進,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術。階梯金字塔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以前,墳墓一般是用泥磚砌成的巨大的長方形的墳堆。到第三王朝時,有一個名叫伊姆荷泰普的醫生,想以特殊的方式為國王左塞爾建造墳墓。於是,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石塊建造了巨大的墳墓。階梯金字塔他先用石塊砌成高約8米,邊長63米的墳堆。以後他又不斷改變計劃,將墳堆設計成重疊式的,即一層接一層地往上加建,逐層縮小,一直加至第六層。之後,他又把這個龐然大物用精緻的白色石灰包起來。竣工時墳堆全高達62米,底部東西長約121米,南北約109米,它是埃及最早的六級梯形金字塔。左塞死後就葬在這座金字塔下面。階梯金字塔周圍有許多走廊和通道,陳列著雪花石膏和岩石器皿。在有些走廊的牆上,還雕刻有很多飾物,上面鑲嵌著青藍色的類似陶瓷的飾品。在金字塔的周圍,伊姆荷泰普還修建了「北家」「南家」祭殿等其他一些建築物。整個建築面積南北長544米,東西寬277米,四周的石灰岩圍牆高10米。紅色金字塔是法老薩夫羅在彎曲金字塔附近修建的另一座金字塔。它是埃及最古老的,「真正」的金字塔,底部為邊長約220米的正方形,高約104米。因其主題建築材料採用紅色石灰而得名(表麵包裹的裝飾性白色石灰石已所剩無幾)。彎曲金字塔,約建於公元前2600年,位於距離開羅西南27公里處的薩卡拉(Saqqarah)地區,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薩夫羅在位時期修建的。底部為邊長約189米的正方形,高約105米。其特別之處在於,塔身在超過一半高度的時候,角度發生變化,傾角由於下半部的52度向內彎折成43.5度,這樣金字塔四面看起來是彎曲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古代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他們甚至認為「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塵世生活的延續。受這種「來世觀念」的影響,古埃及人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充滿信心地為死後做准備。每一個有錢的埃及人都要忙著為自己准備墳墓,並用各種物品去裝飾墳墓,以求死後獲得永生。以法老或貴族而論,他會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建造墳墓,還命令匠人以墳墓壁畫和木製模型繼續從事的駕船、狩獵、歡宴活動,以及僕人們應做的活計,等等,使他能在死後同生前一樣生活得舒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