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尚書始於什麼朝代
尚書作為官名,始於戰國時期。
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中央政府的一種官職名稱,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的各個部委的部長。如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
戰國時亦稱「掌書」,齊秦均置。秦屬九卿(奉常、衛尉、太朴、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內史、少府)之一的少府,為低級官員,在殿中收發文書。
「尚書」的發展
漢朝:在漢初時期,尚書與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共稱為六尚。漢武帝時組建內外朝,提拔尚書,因系近臣,地位越來越高,逐漸成為了中央的決策中樞。到漢成帝時,尚書令成為了直接為皇帝負責的「政府首腦」。魏晉南北朝之後擔任宰相之職。
到三國時期為了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形成了中書省和門下省。到隋唐時期逐漸完備。在唐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就任過尚書令。
到元朝時又發展為一省(中書省)六部制。到明時,1380年廢中書省權歸六部(禮部、工部、刑部、吏部、戶部、兵部),六部長官都稱為尚書(從正三品,今正省部級),副部長稱為侍郎(從三品,今副省部級),沿用至清。
B. 《尚書》原來稱為《書》,稱《尚書》始於什麼時期
《尚書》原來稱為《書》,稱《尚書》始於漢朝。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現存版本中真偽參半。
《尚書》內容: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托古作品。
西漢初存29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另有相傳在漢武帝時從孔子住宅壁中發現的《古文尚書》(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較《今文尚書》多16篇)和東晉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較《今文尚書》多25篇)。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
C. 尚書這個官職起始於哪個年代
尚書是中國歷史上從秦漢時期創立的中央政府官職,其重要性於漢朝達到頂峰,隋唐以後也成為分管六部的重要職官。
D. 尚書始於什麼年代
尚書始於秦朝,西漢沿置。
尚書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稱「尚書令」。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門的主官稱為尚書。
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漢成帝改用士人。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魏晉以後,事實上即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為皇子時曾任其職,故後不復置,故唐代尚書省長官僅為左右僕射。宋代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師上,非實職。明朝廢除。
尚書的品級
唐代時期兵部尚書的官階為正三品,明代的情況下升為正二品,清朝時為從一品。明代時期兵部尚書又被稱為本兵,管理方法軍區的另外還參加發展戰略,勢力威勢巨大,正由於這樣,那時候於謙才可以在緊要關頭拯救明代於水火之中。
因此 ,若說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等同於如今的哪些職務,要按時期看來,像明代時的兵部尚書,大多是如今軍委副書記,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的統稱。
對於別的時期的兵部尚書,一般等同於如今的軍委副書記兼國防部長。但是總體來說,無論哪個朝代,兵部尚書的權力都非常大,對我國十分關鍵。
E. 古代尚書一職起源於哪個朝代
古代尚書一職起源於秦。
尚書,始於秦,西漢沿置,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又稱中書令),漢成帝改用士人。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道腦。魏晉以後,事實上即為宰相之任。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職,後不復置,故唐代尚書省長官僅為左右僕射。宋代為親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師上,非實職。
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相當於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門的主官稱為尚書。
比如刑部尚書就是現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的首腦。
歷史記載:成帝初置尚書四人,韋昭曰:「尚,奉也。」分為四曹:《漢舊儀》曰:「初置五曹,有三公曹,主斷獄。」蔡質《漢儀》曰:「典天下歲盡集課事。三公尚書二人,典三公文書。吏曹尚書典選舉齋祀,屬三公曹。靈帝末,梁鵠為選部尚書。」常侍曹尚書主公卿事;蔡質《漢儀》曰:「主常侍黃門御史事,世祖改曰吏曹。」二千石曹尚書主郡國二千石事;《漢舊儀》曰:「亦雲主刺史。」蔡質《漢儀》曰:「掌中都官水火、盜賊、辭訟、罪眚。」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蔡質《漢舊儀》曰:「典繕治功作,監池、苑、囿、盜賊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尚書》:「龍作納言,出入帝命。」應劭曰:「今尚書官,王之喉舌。」世祖承遵,後分二千石曹,又分客曹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蔡質《漢儀》曰:「天子出獵,駕,御府曹郎屬之。」凡六曹。
F. 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尚書》的內容從__開始: A.虞舜時期 B.周
A.虞舜時期
G. 尚書原來只稱書,稱尚書始於哪個朝代
始於漢代。
《尚書》又稱《書》、《書經》,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尚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是儒家五經之一。
尚書(儒家五經之一)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現在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現存版本中真偽參半。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H. 尚書原來稱為書城尚書始於什麼時候
始於漢代。
《尚書》又稱《書》、《書經》,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尚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是儒家五經之一。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托古作品。
尚書(儒家五經之一)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現在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現存版本中真偽參半。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歷代儒家研習之基本書籍。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是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I. 尚書始於哪個朝代
《尚書》始於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孔子編選而成。原稱「書」,戰國後儒家稱「孝經」,西漢始用今名。「尚」通「上」,上古之書,故名。
相傳《尚書》原有百篇,秦焚書時遭浩劫。今本《古文尚書》59篇,包括由「今文」諸篇離析而成的33篇,新出的25篇和書序一篇。
《尚書》的歷史影響
《尚書》內容多為先王誥命、誓言,反映了上古三代的神權政治思想以及敬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無逸、惟忠惟孝等聖王之教和治國經邦之道。先秦諸子著書立說皆視為古典的訓誥而加以援引,儒家將其列為經典。自漢代立為官學後,被用作歷代帝王將相的政治課本。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它和孔丘的學說同樣受到統治階級的尊敬,作為治理國家的思想工具,成為歷代封建統治思想的藍本,也是研究上古社會政治和思想的珍貴史料。
J. 尚書始於什麼年代
《尚書》越成書於3000年前的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
《尚書》最早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古代官職尚書始於秦,叫做「掌書」,為低級官員,在殿中主發布文書。
影響
東漢初,杜林曾在西州(今新疆境)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非常寶愛,流離兵亂中,老是隨身帶著。他是怕「《古文尚書》學」會絕傳,所以這般珍惜。當時經師賈逵、馬融、鄭玄都給那一卷《古文尚書》作注,從此《古文尚書》才顯於世⑩。原來「《古文尚書》學」直到賈逵才直正開始;從前是沒有什麼師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