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美援朝目的是什麼
抗美援朝目的:保家衛國。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抗美援朝戰爭影響
國內經濟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對台關系
根據華東軍區頒發的訓練大綱: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各軍兵種部隊分別訓練;1951年4月至5月,進行陸海空協同登陸進攻合練,然後三軍協同解放台灣。朝鮮在加緊進攻南方的戰役准備,莫斯科減緩和壓縮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轉而支持朝鮮。
美國迅速作出反應。6月27日杜魯門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借機進駐台灣海峽。此舉表明,美國的對華政策已經出現了根本轉變,也徹底中斷了解放台灣的戰役。
② 抗美援朝歷史意義是什麼
幫助朝鮮恢復了自己的國土,保證了我國東北重工業地區和敵對國有了緩沖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戰爭讓敵對國在和我國用戰爭方式思考時會產生顧慮和後怕,也標志著中國人民真的站立起來了!
③ 談談對抗美援朝的認識 !!!
一是維護國家主權。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時,就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侵佔了中國領土,干涉中國內政,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中國不能沒有反應。當時除了抗議、聲討之外,中共中央和國家領導人已經考慮可能要同美國打一仗。用周恩來的話說,就是「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給了我們新的課題: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台灣。」
二是保衛東北地區安全。美國投入朝鮮戰爭的空軍飛機於8月27日起不斷轟炸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地區城鎮、鄉村,地面部隊准備越過三八線向中朝邊界推進,嚴重威脅中國東北地區安全。
三是維護東北地區經濟建設。東北是全國解放最早的地區,經濟恢復和建設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和示範作用。新中國工業基地一半在東北,而東北工業基地一半在遼東、遼南。如果中國不出兵,讓美國壓至鴨綠江邊,整個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無法進行正常建設。
四是維護中國社會穩定。美國出兵朝鮮後,國內各種反動勢力就活躍起來,活動明顯猖獗。不將美國在朝鮮的氣焰打下去,國內反動氣焰就會更加增高,不利於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穩定。
五是從遲早要打的利弊得失上的考慮。如果不出兵,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一千多公里的邊防線需要部署很多兵力,還要改善裝備和修建機場,隨時准備打,與其如此,從經濟上說,從國家長遠建設上說,遲打早打,早晚要打,晚打不如早打。
(3)如何認識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國家利益面臨挑戰的時候能不能應對,敢不敢出手,確實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60年前的中國,面對這樣的歷史考卷,敢於對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說「不」,交出了令後人驕傲和滿意的答卷。
在關繫到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和平從來不是一廂情願的,更不能靠任何人的恩賜。面對侵略者的威脅和挑戰,退縮、忍讓只能助長其囂張氣焰,使其更加肆無忌憚。堅決回擊,用勝利昭示我們的決心和力量,才能挫敗侵略者,贏得真正的和平。
④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主要目的是什麼這一事件的結果如何有何意義
主要目的就是抗美援朝,阻止美國幫助南朝鮮佔領整個朝鮮半島,進而對我國造成直接的威脅。
抗美援朝的勝利打敗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是近代歷史中我國第一次考自身的力量打敗了外國強大的侵略者。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⑤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達到了「抗美援
朝、保家衛國」的目的,支援朝鮮人民,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
民共和國,穩定了朝鮮的局勢,保衛了祖國大陸的安全,維護了
亞洲及世界的和平。無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乃至對於整
個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
第一,這場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
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並產生了深遠的
影響。剛剛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面對著長期戰爭造成的千瘡
百孔的爛攤子,面對著各方面極為嚴重的困難。在國家安全受到
威脅、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危急請
求中國出動軍隊進行支援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
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組成中國人民志
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與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
———美國軍隊作戰,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力
量,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正氣。這一舉動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
影響,尤其中國人民志願軍依靠那樣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完
全現代化裝備的美國侵略軍,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不但使美國
而且使整個世界,包括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得不對中國刮目
相看了。
第二,這場戰爭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美國在兩次世
界大戰中發了橫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上和
軍事上最強大的國家。它到處侵略擴張,恃強稱霸,不可一世,
然而侵略朝鮮時,在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共同反抗面前,卻碰
得頭破血流,遭到了慘重的失敗。這場戰爭是美國自獨立戰爭以
來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勝利班師的戰爭。毛澤東說:「這一次,我
們摸了一下美國軍隊的底,對美國軍隊,如果不接觸它,就會怕
它。我們跟它打了三十三個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國主義並
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彭德懷也說:「這場戰爭雄辯地證
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
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
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
第三,這場戰爭為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同時也極大
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生產積極性。戰爭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巨大的
物資消耗,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也極大地鼓
舞了國內人民,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
民的愛國熱情,使得中國計劃的三年經濟恢復按時完成。更重要
的是,將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線,使中國取得了進行和平建設的環
境,得以保證第一個五年計劃順利完成和進行長期的和平建設。
毛澤東說:如果不將美國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線,「前線仍在鴨綠
江和圖們江,沈陽、鞍山、撫順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產
」。
第四,這場戰爭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煉,
特別是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的寶貴
經驗。這場戰爭是一場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
軍歷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和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最為
典型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
有力地促進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的軍事變革,使我軍作戰觀念發
生了許多重要轉變,主要是:由單一步兵作戰向現代多軍兵種聯
合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地面作戰向現代立體作戰的轉變;由主要
實行運動戰向既注重運動戰又注重陣地戰的轉變;由單純前方作
戰向現代前後方全面作戰的轉變;後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槍、倉
庫在前方」向組織現代後勤保障的轉變等等。
第五,中國人民經過這場戰爭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中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創造了可貴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可
以作如下概括:
1.不畏強敵,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
2.上下一致,同心協力,團結對敵的民族精神。
3.高度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民族精神。
4.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⑥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
一,抗美援朝不僅給予朝鮮人民以有力的支援,而且對於保衛新中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三,抗美援朝戰爭給予美國的干涉主義以有力的打擊和嚴重的警告,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四,抗美援朝戰爭提高了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
⑦ 朝鮮戰爭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的歷史意義
歷史證明,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1950年10月,中國最高領導層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歷史證明,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打出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70年過去了,世界早已變了模樣。
不變的是抗美援朝證明了的那句真理: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
有人說,未來中美終將是朋友。
但要和美國做朋友,必須先是其無法打敗的敵人。
中美關系面臨朝鮮戰爭以來最嚴峻時刻
70年後的今天,巨大挑戰再次來臨。
近日,香港《亞洲周刊》刊文稱,中美關系面對朝鮮戰爭以來最嚴峻時刻。
文章指出,特朗普在選情大幅落後的情況下,只有打「中國牌」、不斷妖魔化中國,才能激發美國民眾同仇敵愾,忘記當前疫情也忘記內部矛盾。
特朗普會動用一切非戰爭方式對華施壓,他在商場用此伎倆屢屢得手,如今在外交舞台重施故技,以外部危機救內部危機,自以為可穩賺不賠。
白宮要在美國社會製造一種假象——中國是巨大威脅,中企與中國駐美人員都是潛伏的特洛伊木馬。
但中國早就看穿這類把戲,嚴陣以待但不輕易隨之起舞。
比如最近八一建軍節,中國在加強軍演之外,扎扎實實進行內部經濟建設,避免被美國經濟勒索。
中美關系面對美方極限施壓,將在未來兩個多月成常態。
對於中美關系,前駐美大使周文重表示,學會怎麼跟一個和平崛起的中國相處,這是美國的問題和挑戰。
因為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對崛起中的中國來說,如何把中美關系維持好、穩定住,對我們的外交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對美外交,競爭不可避免,但競爭應是積極的競爭,雙方特別是要避免沖突、防範風險、積極競爭、務實合作。
來源:新傳奇 (2020年34期)
⑧ 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可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鋼鐵意志!經此一戰,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經此一戰,人民軍隊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愈戰愈勇,越打越強,取得了重要軍事經驗,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轉變,極大促進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這一戰,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經此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受到極大鼓舞,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它用鐵一般的事實告訴世人,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支軍隊,不論多麼強大,如果站在世界發展潮流的對立面,恃強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擴張,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這一戰,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⑨ 朝鮮戰爭的意義與影響
1、抗美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美國稱霸全球的囂張氣焰,充分顯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極大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經濟建設贏得了較長時期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
2、抗美援朝戰爭使新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覺悟有了空前的提高,這不僅保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直接勝利,而且有力地推動了新中國政權的鞏固,為新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
3、抗美援朝戰爭極大地增強了我軍作戰能力和進行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使軍隊素質和武器裝備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從而推動了新中國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⑩ 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是什麼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
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國內經濟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
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