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潮汕人是怎麼來的
全球潮汕人源自中國廣東潮汕地區,歷代同屬潮州府,名號潮州八邑,潮汕古稱別稱潮州,當代原稱汕頭,1983年-1991年汕頭市分置為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市,為潮汕四市,以及梅州市豐順縣統稱潮汕地區。潮汕地少近海,潮汕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
一說是起源於中原地區已經得到了來自歷史學家、語言學研究、生物學、社會人類學、考古學發現以及成文家譜的支持,其翔實的歷史史料為我們的遺傳學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線索。
二是無論是從史籍上的考證,還是從考古上的發現,都足證潮地的遠古居民,當為古越族。
(1)潮汕人口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潮汕人具有團結、拼搏、創新、反哺、海洋、重商文化特徵,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各行各業有著極高的成就。潮汕人以低調務實、刻苦耐勞、勇於開拓、善於經營、誠實信義著稱於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圍廣泛、影響深遠的漢族民系。
18世紀下半葉,潮汕人華裔鄭信打敗了緬甸的入侵,拯救了泰國,鄭信被擁立為吞武里王朝國王,鄭信登基後,平定諸雄統一暹羅,被尊為泰國五大帝之首,他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海外當國王的華人。
❷ 潮汕人的祖先來自哪裡
潮汕人的祖先來自古代中原。
潮汕人的祖先出生於廣東潮汕,在海外享有盛名。潮汕人屬於河洛人的一個分支。它們起源於廣東省潮州地區(現潮汕地區)。主要分布在汕頭、潮州、揭陽、汕尾、豐順縣、香港、澳門、台灣、海外沿海地區以及南陽、西歐、北美洲和澳大利亞等國家。
潮汕人先祖經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三個重要時期由中原經華東諸省輾轉入潮,原以為可以在省末安頓下來,但戰爭的自然災害仍在繼續。除了抵抗海盜和日本侵略者外,還分別遭受了元、清兩軍的侵略和屠殺。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一路向南退卻,最後在省末的國角潮汕作戰。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人的信仰是寄託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潮汕善堂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融佛、道、儒為一體的宗教慈善救助組織。「老爺保號」這句話,包含了潮州人太多的屈辱和艱辛,是潮州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明確儀式。
(2)潮汕人口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潮汕人的祖先相關介紹:
18世紀下半葉,潮汕人華裔鄭信戰勝了對緬甸的侵略,拯救了泰國。鄭信被封為通武里王朝的國王。鄭信登基後,平定了楚雄,統一了暹羅,被譽為泰國五大皇帝之一。鄭信也是第一位海外華人國王。
當代多數潮汕人以潮汕話為母語,現分布於廣東,港澳台,南洋、西歐、北美、澳洲等海內外沿海地區和國家。
❸ 潮汕歷史久還是東北歷史久
應該是東北歷史久吧
一般我們所說的潮汕是指狹義上的潮汕,是指民國潮州八邑,即:潮陽,普寧,揭陽,潮安,澄海,饒平,惠來和南澳。古八邑應該是無南澳,有豐順。就人口數量而言,豐順縣僅留隍鎮,人口就比南澳縣多。留隍鎮人口目前已超過11萬人,而南澳縣人口只有9萬余。況且在湯坑鎮一帶,還有不少潮俗潮語人口,所以論及八邑,怎麼能說豐順縣比南澳縣更少潮州文化呢?
而從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90年代潮汕所處的「大汕頭」時代來說,潮汕地區開始以汕頭市為中心,潮州府城為潮文化中心,其下主要設立了潮陽(包括現潮南區)、普寧、揭陽、潮安、饒平、惠來、揭西、澄海、南澳九縣,是新時代的「九邑」。另外基於歷史和文化民俗原因,豐順以南、陸豐以東居民的方方面面與這九邑幾乎一致,故也屬這狹義上的潮汕地區:
東北的歷史是比較簡單的,中原地區秦、漢、唐時中國的大統一似乎沒有東北的什麼事,在東北歷史中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應該是從遼、金時開始的,至於象扶余、渤海、高句麗這些地方性的政權更是無法代表東北,也無法在東北大地上留下印記。
遼、金都是從東北走出來的,他們不僅統一了東北各地,甚至西到西域,南近黃河,一時占據了中國的大半河山,可謂是豪氣沖天,便是當時的中原政權—宋朝,也退讓三分,甚至留下了屈辱、懦弱的罵名。
遼起於赤峰,曾建五京: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除此之外還建有大量的州府、城池、塔寺。五京中三京都在東北,所以在這里留下了十分豐富的遺跡,甚至遼寧、遼河都是因「遼」而得名。
金起於阿城,滅遼而建,撿了個大便宜,五京都是現成的,不用重建,換個名就行了,州府也是沿用遼時所建,所以現在我們都統稱之為遼金城址。
清是金的後代,完成了祖宗的夙願,統一了中國,再加上沈陽的前首都地位、清朝又是中國的最後一個皇朝,所以清朝在遼寧也留下了大量的皇陵、宮殿、寺廟等古建築的遺跡。但在吉林、黑龍江卻很少,因為清朝一直是把那裡當作犯人的流放地。
❹ 潮汕人的歷史有多少年
籠統地說成是上下五千年其實是不科學的,應該從有文字記載的夏朝算起,即從約為公元前2070年開始算,也就是說中華文明有4000多年歷史了,很偉大的文明啊。
距今5000年甚至6000年,
❺ 潮汕歷史概況(求詳細)
潮汕地處閩粵陸海交界,其扼台灣海峽和南海水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潮汕」一詞曾作為行政區名稱出現在廣東行政區劃版圖上(1949年——1952年),現更多的是一地域文化概念,具體指廣東潮汕文化(嶺南三大文化板塊之一)影響區域。先秦時期,潮汕為閩越地,自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為甌越和閩越,並將潮汕劃入南越,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則記載潮州為閩地。明代官方典籍《永樂大典·風俗形勝》:「潮州府隸於廣,實閩越地,其語言嗜欲,與福建之下四府頗類,廣、惠、梅、循操土音以與語,則大半不能譯,惟惠之海豐與潮為近,語音不殊,至潮、梅之間,其聲習俗又與梅陽人等。」歷史上該地區隨著行政區劃的更迭曾出現先後義安、潮州府、潮州三陽、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頭地區、潮汕三市、四市等稱謂。
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著個響亮的名字——潮汕人(也作潮州人),他們起源於中原、繁衍於潮汕、分布於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為廣泛且影響最深遠的漢族民系。
近年來,廣東省開始逐步落實潮汕三市的汕潮揭同城化,並討論構思規劃三市城際軌道[1] 。2013年3月,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陳經緯提案「關於合並潮汕三市並升級為副省級「潮汕特區」」的提案已提交全國兩會討論[2-4] 。2014年3月,國家發改委作出了回函,表示將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其可行性[5-8] 。
2014年9月,國務院正式發文,批准成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9] ,潮汕地區有了第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與福建省的連接處,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歷來為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稱之為「省尾國角」。潮汕地區東鄰漳州,西接惠州,南瀕南海,北界梅州、龍岩。
潮汕民居(81張)
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北回歸線貫穿而過,氣候宜人,境內雖有富饒的潮汕平原,但生存不易,常有台風與地震威脅.而且地少人多,總面積1091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1500萬,人均耕地不到3分田,有「耕田如綉花」之美譽。而這種細致嚴謹的做事風格亦催生了令人艷羨的「潮汕三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潮汕姑娘(當地人稱「姿娘」)、「雅緻細膩、精美絕倫」的潮汕工藝品以及被譽為「中國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
潮汕地處八鄉山、陰那山、韓江中游谷地及鳳凰山山地以南,東西地跨蓮花山脈東麓至
潮汕的海(71張)
粵閩邊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整體低平、土壤肥沃、農產豐富。地貌以平原為主,山地、台地、丘陵為次。境內有韓江,榕江,練江三大江河,平原區由韓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練江平原、黃岡河平原、龍江平原五部分組成。其中龍江平原與其他幾片平原空間上不相連接、此外還有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沿海平原,如韓江中游的歸湖盆地、榕江上遊河婆盆地、黃岡河上游的三饒—茂芝盆地;濠江兩岸、惠來獅石湖、南澳後宅等海積平原。東北與福建省的詔安、平和兩縣接壤,西北同粵北的梅州市為鄰,東南瀕臨南海,與台灣遙海對望。
潮汕地區海岸線曲折綿長,多優良港灣。其東起饒平縣大埕灣,西止梅州縣哥嘴,全長500多公里。海域有大小島嶼169座和南澎、勒門2組列島,海湖3個。最大海島為南澳島,面積106.85平方
古跡 民俗(81張)
公里,島岸線總長為79公里。
❻ 潮州到現在有多少年歷史了
潮州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證實,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遠古時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創造了口頭文學——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屬古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大部分從閩南的莆田遷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設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屬南海郡,始載入版圖,但此時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頭一帶漢族人稀少,從唐朝後期開始漢人數量才有較快增長。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成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這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郡這個名稱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是年,升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 後人也有詩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太平路隋帝大業三年(607年)罷州復郡,潮州曾一度改為潮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稱潮州,在唐朝的時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說,東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從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設置了漳州。現在, 潮州話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平和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一起的。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曾經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韓江的一個源頭,是在汀州的新羅縣(今龍岩市長汀縣),另一個源頭,是在循州的興寧縣(今紫金縣,興寧縣今屬梅州)。可以想像,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稱潮陽郡,唐天寶3年,(閩中)割潮州歸嶺南,唐乾元年(758年)再復潮州。
元朝的時候,潮州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稱潮州府。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隋唐以後,隨著戰亂、戍邊、遠謫和民族大遷移,大批中原漢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宋、明數代,人文漸盛,名賢輩出,潮郡被譽為「海濱鄒魯」。 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十幾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汕頭,見潮汕莆田淵源。莆田移民,從語言來看,潮州話與現今的莆仙方言有差異。原因在於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繼續受到福州省城話的影響,原先使用的方言-閩南話受閩東方言影響,莆仙方言成為有閩南語底子的又帶有閩東色彩的混合兼過渡型的閩語。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經基本定型,海內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這個基礎上。這時潮州的轄縣一共有9個:就是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還有汕頭埠和南澳島。 這9個縣還有汕頭和南澳的人民,歷史上統稱為潮州人。關於潮州人稱謂的界定,依據就是上面所說的9個縣和汕頭、南澳。後來,也有把豐順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歷史名人,如豐順的丁日昌,人們還是習慣把他作為潮州人。
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這里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 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里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 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 1907年5月22日,由孫中山指派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州黃岡起義爆發,因寡不敵眾,力戰6日而敗;27日下午,起義軍宣布解散,總指揮陳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 「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潮汕」這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較大,它包括了現在的汕頭市、揭陽市;從管轄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國解放後二次大的疆域調整,造成了二個「潮州」的概念,一個是廣義的潮州概念,一個是狹義的潮州的概念。
廣義的潮州,也就是歷史上的潮州,此定義已有上千年歷史,主要包括現在潮州市、汕頭市和揭陽市以及豐順縣等。共同的生活習慣,共同的民風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語言環境,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擁有了潮州人的稱謂。(廣義潮州的概念裡面,包含了狹義潮州族群的概念,是指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與豐順縣講潮州話的民眾。另外陸豐市甲子鎮、甲東鎮、甲西鎮,講惠來口音的潮州話的民眾,屬於廣義潮汕人的概念,不屬於狹義潮州人概念)
目前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將原來的副地級市升格的。作為地級市,潮州現在管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關於潮州的概念,還是傾向於廣義的潮州,甚至就是廣義的潮州。可見,歷史是阻隔不斷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潮州成為潮汕地區三個地級之一,本地人較為注意把潮汕與潮州分別開來。如說「潮州方言」、「潮州工夫茶」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說法有失學術意義上的公允。 不過,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這大概是沿續習慣稱呼。
❼ 潮汕地區人口有多少人
總面積104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00餘萬 一般我們所說的潮汕是指狹義上的潮汕,是指古八邑,即:潮陽,普寧,揭陽,潮安,澄海,饒平,惠來和南澳。而從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到90年代潮汕所處的「大汕頭」時代來說,潮汕地區開始以汕頭市為中心,潮州府為潮文化中心,其下主要設立了潮陽(包括現潮南區)、普寧、揭陽、潮安、饒平、惠來、揭西、澄海、南澳九縣,是新時代的「九邑」。另外基於歷史和文化民俗原因,豐順以南、陸豐以東居民的方方面面與這九邑幾乎一致,故也屬這狹義上的潮汕地區
❽ 誰知道潮汕詳細歷史
潮汕 潮汕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廣東與福建的交界處,背山襟海,美麗富饒,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南國問戶」、「南海明珠」之譽。總面積10346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有餘,是塊「十相留聲」的神奇熱土,更是宋「前七賢」、明「後八俊」,近代千萬潮汕英才生長的「嶺海名邦」,說是「人傑地靈」,並不為過。 考古材料證實,潮汕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潮汕的先民屬大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主潮汕。入潮漢人和土著長期和睦相處,逐漸融合。現生活在潮汕的人群中,主要是漢族宗支的潮汕人以及少部分同是南來的漢族後裔客家人,畲族人所佔人數不多。更讓世人刮目相看的是,山風和海濤淘洗著代代潮人的心胸。造就了千千萬萬潮人既剛強又文雅的情性,由此而生的刻苦耐勞、開拓進取、謙恭和順的潮人群體,令世人所認同。「凡有潮水的地方,便有潮人存在」,如今「海內有一個潮汕,海外有一個潮汕」,海內海外的潮人薪傳火接,世世代代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 潮汕,古稱潮州,隨著近代汕頭市的興起,汕與潮並榮,故習慣上稱為潮汕。現在的潮汕從區域上分為3 個地級市:汕頭市、潮州市和揭陽市,都是著名僑鄉。汕頭市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對外開放港口城市,全國五大經濟特區之一;潮州市素有「嶺東首邑」之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沿海開放旅遊城市;揭陽市也是粵東主邑,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歷來是粵東、贛南及閩西等地物資集散地。 潮汕三市山水相連,文化相同。潮汕文化起源於潮汕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小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有自己的潮州方言、潮州戲劇、潮州音樂、潮州菜系、潮汕工夫茶、潮汕工藝品、潮汕民俗和潮汕人文心態八大特色。這八大文化系,既是潮汕的,又是世界的,人見人愛。 改革開放二十年後的潮汕,由於三市及所轄各區、縣(市)城市建設與旅遊開發的一體化,使得自然文化遺產、經濟環境、城市形象、社會秩序、市民行為日趨優化,觀光、娛樂、商務、公務、購物、文化、信息等旅遊功能較為配套,成為很好的旅遊城市。 粵東的大片土地在隋開皇十一年(591)以後為潮州府(郡)所管轄,傳統上稱這里為潮州地域;通常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而說潮州話的人為潮州人(這其中也包括少部分客家人)。 至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汕府屬的濱海重鎮,這里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里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 1907年5月22日發生了丁未黃岡起義,這是孫中山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南洋總匯報》卻大肆職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潮汕」這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把這片地域稱為「潮汕」的說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後來,汕頭市逐漸成長為粵東的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這樣一來,人們對於潮汕平原、潮汕人之類的說法也就習以為常了。不過要說明的是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這大概是沿續習慣稱呼。由於現在潮州成為潮汕三個地級之一,本地人較為注意把潮汕與潮州分別開來,如說「潮汕方言」、「潮汕工夫茶」等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
❾ 潮汕人最早大多是從哪遷移過來的什麼時候
唐末五代,從閩贛地區。
1、唐末五代時期開始從閩贛「舉室南遷」。比如潮汕地區的黃姓就是這個時期移民而來的,黃峭山公「上馬詩」就是例證。
2、宋末有大量軍民隨宋帝南逃,在閩粵交界地區和元軍進行最後的抗爭,最後失敗時,部分軍民就留在潮汕地區,另外一部分則繼續逃至崖門等地。
3、元末明初是最後一次「舉室南遷」移民潮,主要來自福建莆田、寧化、邵武、泉州、漳州等地。
(9)潮汕人口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潮汕地區最早的土著居民是古越人,1974年發現的饒平「浮濱文化」文化遺址距今約3400—2900年。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潮汕地區屬於南越國管轄范圍,漢武帝滅南越國時,大批南越人逃入江海,浮家泛宅,這就是今天疍族的祖先。
秦漢時期,第一批中原漢人開始南遷進入潮汕,但數量不多,一直到唐代,潮汕地區仍是蠻荒之地,韓愈刺潮後,潮州逐漸成為「海濱鄒魯」。
潮汕人的體貌特徵普遍與北方漢人相似性大,相貌與百越民族差異較大,很多人的腳小趾甲分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