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龍光塔的廣東江門龍光塔
廣東省白水帶的龍光塔 是廣東省目前最高的八角琉璃瓦仿古塔。龍光塔內層建有弧形階梯,每上一層都可以出到外廳參觀外景。登上龍光塔頂層,極目遠眺,整個江門市區的建築物、河流、山川、田野盡收眼底,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僑鄉畫卷。
❷ 江門白水帶半山腰的那座寺廟叫什麼寺
雪峰寺: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古老寺院
「雪峰煙起暮鍾殘,一床苔蘚坐彌勒」。雪峰寺是市區內有文獻記載的較古老的佛教寺院,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一六零五),原址位於現今石灣街口明德坊拐角處大地塘街的位置。此後歷經滄桑興廢,目前原建築已經湮滅無存。現在,在白水帶風景區有雪峰寺籌建處。根據規劃,將在白水帶牛峰山南麓重建雪峰寺。去年五月,雪峰寺奠基儀式在白水帶龍光塔南側舉行。
❸ 錫惠公園的公園歷史
戰國
早在戰國時期,無錫一代屬於楚公子春申君黃歇的封地,據傳惠山春申澗就是黃歇當年放馬飲水的地方。
南北朝
劉宋的一位大官,司徒右長史湛挺十分欣賞惠山的優美景色,認為:「離離插天樹,磊磊間雲石」的環境,可以「持此怡一生」。所以特地在惠山東麓建造了「歷山草堂」。
梁代
梁代大同年間改建成惠山寺。
東晉
東晉時,建造了以孝道聞名於世的華孝子祠。
唐宋時期
唐、宋佛教石雕藝術——古經幢;有北宋文豪蘇東坡品茶的漪瀾堂和著名詞人秦少游的墳墓;有宋代宰相李綱時期所建的金蓮橋。有始建於明代的龍光塔、竹爐山房、忍草庵、碧山吟社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以後陸續進行了全面開發、整理,對原有名勝古跡加以保護整修,對於一些祠宇、荒山、窪地著手改造。恢復和改建了已經荒廢的明代園林——愚公谷,對古老的天下第二泉及其庭院進行了梳理和整修,並在兩山之間開鑿了明凈的映山湖,粼粼碧波把錫山惠山融為一體。
1959年,整個錫山和惠山的主要風景地帶被命名為「錫惠公園」。
1979年在映山湖西南角,雜亂的山溝、坡地上開辟了一座以無錫市花命名的新園林——杜鵑園。
1978年以後園林部門全面整理修復了被「文革」破壞的名勝古跡。1990年以來的四、五年間,又在惠山寺大同古殿一代新建了無錫歷史名人館、無錫鄉土人情館、屠一道根藝藏珍館。
❹ 江門市有什麼地方好玩
新之城(華潤萬佳、新華書店、真冰滑冰場等,)建設路
人人樂超市(購物面積3萬方),江會路
中遠大廈(新一佳、永樂等)港口路
中旅大廈(優越美莎、國美)港口路
五邑城 (服裝為主)勝利路
常安路 (步行街)
金匯廣場(益華百貨、逸豪酒店等,面積15萬方)迎賓大道中
雙龍廣場(易初蓮花、肯德基、大家樂等)建設二路
東湖 (東湖百貨、嘉聯商場等)港口路
東華路 (華潤萬佳、東華商業廣場、購書中心、西餐咖啡集中街)
江華路 (飛龍電器、中電聯商等電器電器街)
蓬萊路 (手機一條街)
... ...
江門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很多名勝古跡,如東漢遺跡新會玉台寺、唐代一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會崖門古戰場、陳白沙祠、梁啟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島新會小鳥天堂、開平立園、鶴山大雁山、原始森林等等。
亭台樓榭幽雅立園
· 鐵夫畫閣
· 陳白沙紀念館
· 方濟各墓園
· 「海永無波」公園
· 洪聖公園 · 叱石旅遊區
· 下川島王府洲旅遊度假區 · 崖門炮台
· 雲禮石頭村 · 碉樓奇觀
· 周源李公祠 · 霞路趙公祠
· 新會葵湖 · 新會八賢亭
· 圭峰山旅遊區 · 梁啟超故居
· 崖門古戰場 · 山勢雄偉鰲峰山
· 龍岡古廟 · 又見關帝廟
· 沉睡的玉台寺 · 晨鍾暮鼓的海會寺
· 上川島飛沙灘旅遊度假區 · 公坑寺
· 台山溫泉旅遊度假區 · 北峰山森林公園
· 石花山公園 · 梁金山旅遊區
· 坡山古跡
早上麗宮酒店,逸豪酒店,京港大酒店,大雄鷹酒店.這些地方夠星級,吃過肯定番尋味~我喜歡吃蝦絞,燒賣等等,
中午,晚上我還是建議在這些酒店吃,因為這里的東西菜餚豐富,時不時有新花樣,師父介紹,包你滿意!
宵夜,我建議你在大排擋吃,因為那裡東西便宜,味道卻一點都不賴,例如」咸豬骨粥」,一個大煲,只用 10元RMB就可以了,真是」價廉味美」!美麗
至於有什麼好玩的,就多了~_~ 有東湖公園,古兜溫泉,玉湖度假川等等.我喜歡登山,所以我個人喜歡去圭峰山和白水帶.
外海鎮。麵食、花生餅,在江門很出名。緣江食街,以海、河鮮為主。保證讓你食過返尋味。旅遊景點:白水帶、茶庵寺、陳少白故居、五大伺
❺ 錫惠公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錫惠公園。它位於無錫市西2.5公里處,包括錫山和惠山,全園面積達6.85平方公里。
錫惠公園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東部是錫山。惠山高329米,周圍約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稱。它是天目山的支脈,從東南連綿而來,山有九峰,境蜒似龍,又稱「九龍山」。惠山因晉代開山禪師慧照在此建寺,後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時慧、惠兩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多處,名勝古跡有春申澗、惠山寺、聽松石床、竹爐山房等數十處。
錫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圍長約1.5公里,相傳因周秦時盛產錫礦而得名。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處突起的小峰。山頂建有龍光塔和龍光寺,山下有龍光洞。1958年開鑿映山湖後與惠山連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產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錫惠公園全國分為三個游覽觀賞區:一是名勝古跡區,包括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風景區,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澗等;三是文娛活動區,在錫山南麓。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前往參觀游覽。
【錫山:龍光塔—龍光洞—吳文化福壽天地】
請隨我進入錫山大門。錫山大門,面對大運河,飛檐翹角,大門正中高懸「山色溪光」橫匾,為當年康熙南巡時所書。進人大門,一塊巨石屹立於水池之畔,上刻「錫山」兩個大字。各位請看:下刻《無錫金匾縣志》所載無錫和錫山的幾句話,點出了此處地名的來歷。
沿山路向上,錫山頂上就是龍光塔。關於龍光塔,還有這么一段歷史傳說:明朝正德初年,禮部大臣崑山人顧鼎臣,游覽錫惠勝景後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無錫所以自南宋以來長期無狀元的原因,是龍頭上無角的緣故。」聽了這位大臣的話,人們信以為真,於是後人就在錫山頂上建了一座實心的石塔。此後幾十年仍沒有人中狀元,於是有人又提出「龍以角聽,塔中宜空」。因此又在萬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並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龍光塔」,寓意龍光普照。龍光塔建造以來,屢次被毀。1924年重修時把培改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頂鑄重1.5噸,高2.85米銅剎,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糾正傾斜,把牆面由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古塔更為挺拔端莊,英姿煥發。
錫山腳下是龍光洞,為地下游覽場所,於1979年春建成。洞前迴廊、樓亭相連,人口處拱門上磚刻「隱辰」兩字,「辰」屬龍年,「隱辰」是把龍隱於山內之意。洞內有三百多米長的通道,兩邊壁上燈火通明。東部的地下劇場,可容納五六百人。另有13個廳室,陳列工藝、陶瓷、泥人等。這里的氣溫常年保持18「C,冬暖夏涼,遊人至此,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龍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頂三部分組成,彩陶燒制,以花崗岩為基座,金星綠琉璃瓦頂,全長26.71米,高4.09米,九龍騰空,氣勢不凡。再向西是「吳文化福壽天地」。它沿錫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著著名書畫家朱屺瞻102歲時題寫的景點名稱。石階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壽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瓊林赴宴;壽仙默默為我海屋添籌。」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長壽。」繞過承露台,上面兩座方亭合並而成的雙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對聯寫道:「國泰盡福地,民安多壽星。」亭名和對聯均由我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書寫。
錫山就參觀到此,下面我們再去參觀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遺址。
【惠山:惠山寺遺址—山門—唐宋石經幢】
惠山寺在惠山東麓,早在南北朝時,劉宋司徒長史湛挺就在此建造「歷山草堂」,後改為「華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惠山寺。由於寺院地處福地,又因與天下第二泉同處名山勝景,於是名聞遐邇。
我們來到了惠山寺山門前,看到這座黃色拱形建築門上刻有「古華山門」4個金色題字,因惠山古稱「華山」,惠山寺原是「華山精舍」,所以惠山頭山門就叫「古華山門」,大門背面門檻上刻有「勝地名泉」4字。這個山門是1954年惠山街拓寬時王耀庭重新設計的,拱門頂端有雙龍戲珠的裝飾。
現在我們來到了山門內,各位看到的兩座古老的石經幢,南側一座建於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無錫現存最古老的石刻經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由白鹿山人李瑞符書寫,經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雕刻精美,充分顯示了唐代的藝術風格。北側一座建於宋代熙寧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傘蓋神咒」。這種刻咒而不刻經的做法,是宋代以後才在佛教界流行的。兩座石幢分別用幾塊圓形湖石壘成,極具歷史價值。
【山門殿—日月池和香花橋—聽松石床—古銀杏樹】
進入古華山門,迎面是金剛殿,也叫「山門殿」。始建於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建於1976年。正中高懸「惠山寺」匾,匾額最早為明代陳勉所寫,清雍正時蔣衡重書,現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據影片《無錫景》畫面復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掛有清代無錫知縣廖綸所撰的對聯:「大哉王言,山為第一,泉第二;巍然廟貌,調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重書。大殿背面,上懸「江南第一山」橫匾,系我國名畫家李可染所書,它為古殿平添了幾分光彩。
過金剛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蓮靜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橋,名「香花橋」。池是南北朝劉宋元徽二年(474年)開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了。香花橋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橋的名稱取自佛經:信佛升天,進入無量壽之時,日月飛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樂相迎。香花橋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鯉魚跳龍門」的圓形浮雕,中間兩扇石門,一開一閉,表示虔誠的善男信女可以從開著的佛門進入,若是惡人佛門則永閉不納。所謂佛門半開,有緣進來,或者說;善門開,惡門閉。遊人過橋,都會在開著的石門上踏一腳,表示願做善人。
下面請大家進二山門,請看古銀杏樹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橫卧一石,名「聽松石床」,長1.99米,寬0.87米,高0.56米,它是馳名全國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塊天然斷裂形成,質地堅硬,一端翹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時著名書法家李陽冰應無錫縣丞公孫羅之邀請同游惠山,特地篆寫「聽松」兩字,刻於石床枕端,以示紀念,雖經1200多年風雨,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床邊原有兩棵古松,毀於元末。
「聽松石床」前的古樹為銀杏,相傳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經歷了600多年風霜。據說當時共種有18棵,象徵佛門18羅漢,現僅存這一棵。此樹高21 米,直徑1.91米,為雄性銀杏,只開花不結果,離地6米的樹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樹齡了,卻結出了圓圓的果實。但在1982年,這棵雄性古銀杏,居然也結出了7粒白果。古銀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觀」4個篆字,是清代無錫書法家邵涵初所寫。意思是說人們在此可以「俯察古樹之茂盛,仰觀錫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爐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寶殿,始建於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間,大同殿及周圍建築被毀。後來在此舊址建造了一所樹堂名「昭忠詞」。前廳里壁上嵌有李鴻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詞記》等兩道石碑。請看這組洞堂的建築特色,青瓦白牆,梁枋、柱頭、門樓都畫棟雕梁。圖案為戲文風景、花卉鳥獸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樹堂建築,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特點。殿後天井中還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樹齡。中秋時節,桂花飄香,使這座建築顯得更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邊門,不遠處就是「竹爐山房」。這里原是惠山寺彌陀殿,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樸典雅,頭門邊兩塊磐陀石。正中匾額「竹爐山房」是1979年李苦禪重題。兩旁柱上的對聯:「削竹編爐,原是山房舊物;燒松煮雪,久為衲子珍藏。」為無錫書法家朱家駐題寫。
相傳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訪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為三,搭成竹爐,上架缽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嘗了竹爐上煮的茶,極為滿意,贊揚性海是羅漢下凡、後來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並創建聽松庵,退居庵內,品茗聽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請湖州竹工,編制竹茶爐,上圓下方,象徵「天圓地方」。竹爐高不過一尺,外面用竹編織,裡面填土,爐心裝銅柵,形似道家的乾坤壺,叩之有金石之聲。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當時名畫家王紴作畫,學士王達題詩,合成《竹爐圖卷》共四卷,使竹茶爐流芳於世。明代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廣提學副使的鄒迪光重建彌陀寺時改名「竹爐山房」,專門在這里用竹爐煮茶招待四方賓客。後原爐多次被毀,康熙年間,無錫著名詞人顧貞觀在1684年重製了兩只竹爐。竹爐山房也幾經重修,現在的建築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詩碑移到山房門廳和廊下。正中一塊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來無錫寫的《詠惠泉》詩,背面刻著乾隆第四次來無錫時寫的4首詩。東邊一塊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來無錫的詩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瀾堂—阿炳墓】
出竹爐山房南行,就是聞名於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帶,林木茂盛,泉水豐富,自古素有「九龍十三泉」之稱。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於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唐代茶聖陸羽,遍嘗天下名泉名茶,認為「廬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從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譽四海。
「二泉」得名以來留下了許多人文古跡。唐代時無錫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長安。到宋徽宗時「二泉」水被列為貢品,「月進百壇」。蘇東坡品飲「二泉」水後,贊稱「色味兩奇絕」。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六次南巡至無錫,每次必到「二泉」品茗,並吟詩題字。20世紀40年代,著名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馳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於1954年進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對「二泉」進一步清理疏浚。現在「二泉」泉水隨山勢自西向東,分上、中、下三池。上池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質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緊靠上池,兩池都是石底,青石圍欄。池上的「二泉亭」,初建於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趙構到此巡遊時特地下令建造的,並題有「源頭活水」四字。亭頂裝飾雙龍戲珠。現在的亭子重建於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泉水通過暗渠從港瀾堂底流入下池。
漪瀾堂位於二泉庭院正中,四周遊廊環繞,遊客們在此可小想品茗。蘇東坡有「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的詩句。乾隆多次在此設御座品茗,堂前匾額是現代書法家費新我所書。大門柱上有蘇東坡的詩:「雪萍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長8.6米,寬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開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稱龍頭),雙爪前踞,龍頸彎突,張開大口,清泉白龍口傾注而出,構成「螭吻飛泉」勝景。石始建於明朝弘治初年,最初採用無錫本地黃色陽山石雕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天下第二泉」內現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跡。池前一組太湖石,疊成觀音立於鰲背像,世稱「觀音石」,右為龍女,左為善才。觀音石下有一段銘文,落款「蕙岩」,說明這是原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蕙岩小築」中的遺物,清乾隆年間才移到此地。
無錫歷史上最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鉤的墓,坐落在錫惠公園春申澗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邊的山坡上,音樂台背後山頭墓地林間,樹立著這位民間音樂家的銅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彥鈞,無錫東亭人。生於1893年8月20日。從小跟父親學習音樂,對民族樂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詣,後來雙目失明,流落街頭。直到解放後重獲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燦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遷葬於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創作於1939年,是作者心聲的流露及生活的寫照。全曲由引子和6個階段構成,是循環變奏的曲式結構。《二泉映月》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時作為國禮贈送外賓。美國、義大利、法國、日本等紛紛改編,成為一支譽滿國際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澗—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條街】
二泉東側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凈月住所,名「龍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極負盛名的我國四大私家園林之一。它是無錫人鄒迪光在明萬曆年間建造的,佔地約50畝,先後用十多年時間建成。國鄒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為「愚公谷」。
現在的「愚公谷」於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園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題寫的。人門向南,由長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軒二亭,軒名「荷軒」,由著名畫家吳作人書額。軒前對聯「得山水清氣,極大地大觀」,是當代山水畫家邑人錢松岳於84歲時書寫的。荷軒以南的泉亭,名「濾泉」。泉邊枝峰閣有唐代古聯:「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南邊廊內的對聯「老龍聽法,頑石點頭」,巧妙地寫出了當年惠山寺高僧講經,老龍也前來聽法,使大同殿前聽松石連連點頭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學的博大精深。由濾泉穿過小石橋,只見假山旁有一株古玉蘭,樹齡已達400多年。
現在我們前往參觀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澗」。春申澗又名「黃公澗」,現為無錫觀瀑的景觀,因戰國時代楚國國相春申君黃歇曾率軍在此飲馬而得名。山澗前石牌坊,古拙雅緻。洞中一塊大石橫卧,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卧雲」兩字,是明代南京禮部尚書邵寶為紀念惠山寺住持圓顯而題寫的,卧雲是圓顯的號。澗邊三角亭,名「卧雲亭」。
順春申澗東下,位於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這里開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風景更加美妙動人。湖畔周圍精心種植喬木、灌木、花草。東面建有一石牌坊,題有「映山湖」匾額。牌坊對面,各位請看春申澗出口處的那塊石頭,上刻「翠螺」兩字,形容錫惠山峰如少女的發會。
錫惠公園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下面隨我去觀賞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隨意選購一些無錫的土特產「惠山泥人」。
現在我們來到了惠山東端的五里街,這條路原是赴惠山寺朝山進香的必經之路。現為「惠山泥人一條街」。惠山泥人歷史悠久,已有400多年歷史,起源於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是無錫著名手工藝品。它採用惠山腳下特別細膩潔凈的黑泥,在藝術家手裡經過捶泥、打稿、捏塑、制模、翻模、泥胚、整修、上粉、上色、開相和上油等十幾道工序製作而成。惠山泥人分兩類:一類為「粗貨」,是泥人的傳統產品,以胖娃娃、動物為題材;另一類為「細貨」,即「手控戲文」,以戲曲、神話故事、舞蹈為題材,其中代表作有「大阿福」。傳說惠山古時林木參天,一對猛獸常下山傷人。後來,一家生了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取名阿福。說來奇怪,猛獸見阿福就俯首帖耳,溫順得很,於是無錫的家家戶戶都喜歡把阿福供在家中,用以辟邪。
❻ 江門市有什麼地方好玩
新之城(華潤萬佳、新華書店、真冰滑冰場等,)建設路 人人樂超市(購物面積3萬方),江會路 中遠大廈(新一佳、永樂等)港口路 中旅大廈(優越美莎、國美)港口路 五邑城 (服裝為主)勝利路 常安路 (步行街) 金匯廣場(益華百貨、逸豪酒店等,面積15萬方)迎賓大道中 雙龍廣場(易初蓮花、肯德基、大家樂等)建設二路 東湖 (東湖百貨、嘉聯商場等)港口路 東華路 (華潤萬佳、東華商業廣場、購書中心、西餐咖啡集中街) 江華路 (飛龍電器、中電聯商等電器電器街) 蓬萊路 (手機一條街) ... ... 江門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很多名勝古跡,如東漢遺跡新會玉台寺、唐代一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會崖門古戰場、陳白沙祠、梁啟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島新會小鳥天堂、開平立園、鶴山大雁山、原始森林等等。 亭台樓榭幽雅立園 · 鐵夫畫閣 · 陳白沙紀念館 · 方濟各墓園 · 「海永無波」公園 · 洪聖公園 · 叱石旅遊區 · 下川島王府洲旅遊度假區 · 崖門炮台 · 雲禮石頭村 · 碉樓奇觀 · 周源李公祠 · 霞路趙公祠 · 新會葵湖 · 新會八賢亭 · 圭峰山旅遊區 · 梁啟超故居 · 崖門古戰場 · 山勢雄偉鰲峰山 · 龍岡古廟 · 又見關帝廟 · 沉睡的玉台寺 · 晨鍾暮鼓的海會寺 · 上川島飛沙灘旅遊度假區 · 公坑寺 · 台山溫泉旅遊度假區 · 北峰山森林公園 · 石花山公園 · 梁金山旅遊區 · 坡山古跡 早上麗宮酒店,逸豪酒店,京港大酒店,大雄鷹酒店.這些地方夠星級,吃過肯定番尋味~我喜歡吃蝦絞,燒賣等等, 中午,晚上我還是建議在這些酒店吃,因為這里的東西菜餚豐富,時不時有新花樣,師父介紹,包你滿意! 宵夜,我建議你在大排擋吃,因為那裡東西便宜,味道卻一點都不賴,例如」咸豬骨粥」,一個大煲,只用 10元RMB就可以了,真是」價廉味美」!美麗 至於有什麼好玩的,就多了~_~ 有東湖公園,古兜溫泉,玉湖度假川等等.我喜歡登山,所以我個人喜歡去圭峰山和白水帶. 外海鎮。麵食、花生餅,在江門很出名。緣江食街,以海、河鮮為主。保證讓你食過返尋味。旅遊景點:白水帶、茶庵寺、陳少白故居、五大伺
❼ 誰能告訴我無錫龍光塔的歷史意義啊還有對無錫市民的影響~急求啊!!!謝謝!!!
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在殿試後,無錫的吳情初步確定為狀元,誰知金殿唱名時,嘉靖皇帝一聽「吳情」與北方的「無情」音相仿,他認為「天下哪有『無情狀元』?」就把吳情降為第三名,成了探花。於是家鄉又有為歸罪於塔是實心的緣故,說什麼:「龍角用以聽,必須空其中」,因此地方上又集資在明代萬曆四年(1576年)建成了這座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並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為「龍光塔」。由明代著名書畫家王問(仲山)題寫塔名,刻石嵌於塔的第三層東外牆,旅遊特色
龍光塔從建造以來,歷經滄桑,特別是清代同治四年秋,有為打著燈籠,登塔捕雀,引起了火災,據說一連燒了三天,古塔遭到嚴重毀壞,雖經幾次修理,未能恢復舊貌。直到1924年那次重修,把塔的主要結構改成鋼筋混凝土,並在塔頂上專門鑄了重1.5噸、高2.85米的銅剎,塔的高度增加到32.3米,使古塔更加穩固、壯觀。1952年以來,古塔又進行了幾次修理。特別是1992年在大修中,加固了飛檐和欄干,對塔的傾斜度也作了糾正,並對塔剎的避雷裝置進行了整理測定,加強了塔的避雷功能,對塔身的牆面色彩也作了調整,由原來的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塔的形象更為挺拔端莊,英姿煥發。 遊人登臨古塔,沿廊環視,無錫全市面貌一望無遺,新運河像條銀色巨龍,在塔下由北賂南蜿蜒而過。運河中川流不息的船隻和大橋上來往賓士的車輛,相互交織,使為眼花繚亂。遙望各方面天,古老的梁溪像條玉鏈,曲曲彎彎伸向茫茫太湖,方方整整的魚塘,如一塊塊明鏡,沿著梁溪兩岸,相連幾十里。西邊九龍山崗,高低起伏,如綠色的波濤,浪尖冒出一座直指天空的電視鐵塔,和古塔遙相呼應,所以龍光塔不愧為觀賞無錫風貌的最佳點。每逢炎夏和節日之夜,塔上彩燈齊明,遠遠望去,酷似一座珍珠塔,懸於高空,使為增添無限遐想。 龍光塔旁原為龍光寺。這是因塔建造的廟宇。以後一部分翻建成樓,在這些樓閣的烘托下,使古塔更顯端莊。樓中大廳懸有「湖山迎爽」匾額,廳中設茶座,供游為品茗休息。在這里可以領略晚唐詩為皮日休「歷山居處當天半,夏里松風盡足聽」的詩意。
古代
清康熙、雍正、道光間,三次重修;同治四年(1865)十月十五日晚,塔頂毀於火。
近代
民國時,龍光寺僧於1921一1924年向祝蘭舫夫婦募銀重修,塔剎以鐵制套座承載重1、5噸的鑄銅葫蘆,今存;1930年榮德生等再度捐資重修,部分構件改用混凝上。
現代
建國初,該塔曾遭雷擊,先後於1952年、1954年、1975年、1995年由政府撥款重修。現建築高32、3米,牆厚1.8米,仍為樓閣式,八角七層,磚混結構。1983年11月21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尚在。1983年這座古塔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❽ 無錫錫惠公園景點介紹
1、寄暢園
寄暢園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古典園林建築,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橫街。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後)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辟為園,名「鳳谷山莊」。
秦金死後,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園居,鑿池、疊山,亦稱「鳳谷山莊」。
2、惠山寺
惠山寺位於無錫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橫街交接處),始建於南北朝。它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劉宋景平元年(423),把歷山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又把「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
3、杜鵑園
中國杜鵑園是以無錫市花杜鵑為主的花園,20世紀70年代末利用惠山東伸之山崗坡地精心構築而成。曾容獲國家園林優秀設計一等獎和科技進步獎。
4、愚公谷
愚公谷荷塘之水引自惠泉,400餘年前,「愚公」看到惠泉水浪費驚人,又受到污染,不禁發出「罪孽深重」的呼籲,因為惠泉如此大量浪費,水愈用愈少,勢必乾涸,當時的情景是「惠水涓涓,由井之澗、之溪、之池、之廚,以滌、以濯、以灌園、以沐浴、以凈溺器,無不惠山泉者。
5、天下第二泉
惠山泉相傳經中國唐代陸羽親品其味,故一名陸子泉,經乾隆御封為「天下第二泉」,位於江蘇省無錫市西郊惠山山麓錫惠公園內。
惠山泉,被唐代「茶聖」陸羽稱為「天下第二」。被唐代詩人李坤稱為「人間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