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苗族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苗族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蚩尤時期,現在的苗族都把蚩尤尊為自己的祖先!
⑵ 苗族的歷史來源是怎樣的
苗族有悠久的歷史,一般認為,其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傳說中的蚩尤部落,亦有苗族源於古代「三苗」的觀點。但漢代的「武陵蠻」、「五溪蠻」中有苗族先民在內,幾為定論。
⑶ 苗族的起源與來歷
苗族歷史文化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游以南地區,居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里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故與苗族可能有親緣關系。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系。也有人認為現在的苗族可以溯源於殷周時代「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武陵蠻說等。有關苗族族源問題的各種爭論在史學界中至今尚未定論,但是已有足夠的史料可以證明的是,早在兩千年前的秦漢時代,苗族的祖先已經聚居在至今還是他們比較最集中的湘西、黔東這個當時稱作「五溪」的地區。歷史上稱居住在這一地區包括苗族祖先在內的少數民族為''''五溪蠻」成「武陵蠻」。後來他們陸續向西遷徙,才逐漸形成現在的分布局面。 苗族起源於黃帝時期的「九黎」,堯舜時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後與黃帝部落發生戰爭,失敗後退入長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在四千年前,以堯、舜、禹為首的北方華夏部落與「三苗」發生戰爭,「三苗」被擊敗。從此,「三苗」部落分崩離析。
「三苗」失敗後,一部分被驅逐到「三危」,即今陝甘交界地帶,後又離開「三危」向東南遷徙,經過很長時間逐步進入今川南、滇東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後來西部方言的苗族;留在長江中下游和中原的「三苗」後裔,其先進的部分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其發展較慢的部分,商周時被統稱為「南蠻」,居住漢水中下游的,被稱為「荊楚蠻夷」。後來,荊楚蠻中先進部分逐浙發展成為楚族,建立楚國;後進的部分,繼續遷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諸省毗連的山區,成為今日東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
自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苗族的分布更廣。東至淮河流域,西到今四川大部分地區及貴州中西部,即當時的巴蜀、夜郎、牂牁,縱橫數千里,而以今之湘、鄂、川、黔四省邊區最多,是當時全國苗族分布的中心。其中又以黔中(今川東南及黔北邊境)、武陵(今湘西、黔東之大部)兩郡較多。在武陵郡中,又以沅江流域的苗族最多,是當時所謂「五溪蠻」的主體民族。漢代遷入黔西北的苗族,在彝文《夜郎竹王》中就有記載,不過人數很少。遷入貴州中南部的苗族,從近幾年貴州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地區發掘的許多苗族岩洞葬的研究中得知,大致始於兩晉之時。近幾年來的民族調查,發現這一帶有些苗族追述族譜長達五十多代人,與上述考古材料相近。
唐宋時期,苗族的分布有較大的變化:一方面是漢水中下游以東至淮河流域的多數苗族已逐步漢化而消失;另一方面是移入貴州的苗族進一步增多,逐步成為全國苗族分布的中心,同時開始進入雲南(滇東北除外)。據彝文史籍記載,唐代長慶、大中、咸通年間,雲南南詔軍隊數次侵擾播州時,曾俘掠了數萬苗族和仡佬族到雲南作奴隸,說明當時黔北苗族相當多。貴陽以西至鎮寧、關嶺、貞豐一帶,晉代時設牂牁郡,為大姓謝氏世襲統治。到了唐代,牂牁分裂為東西二部,其部民遂被稱為「東謝蠻」和「西謝蠻」,元明兩代則稱作「東苗」和「西苗」。在黔南惠水、長順直到黔桂邊境,近幾年發現了許多苗族岩洞葬,經鑒定,除部分是魏晉南北朝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唐宋至明代的遺物。
這一時期,「苗」的稱呼在唐人樊綽《蠻書》、宋人朱輔的《溪蠻叢笑》和《宋史》等書中已開始出現。貴州已逐步形成全國苗族分布的中心,不過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當時這一情況並不為人所知。
從元明到清初,由於封建王朝大力經營西南,在各民族地區逐步設流官治理,對各省具體情況的了解進一步深入,貴州苗族很多的事實遂漸披露於世。又由於湘西、鄂西、川東苗族的大量漢化,於是貴州作為全國苗族分布中心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人們根據苗族居住的地理環境,以及苗族各部分服飾顏色、式樣的不同,分別將其稱為高坡苗、平地苗、長裙苗、短裙苗、紅苗、黑苗、花苗、青苗、白苗等,名稱多至數十種,因而有「百苗」之說。
⑷ 想知道關於苗族的歷史
苗族有739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雲南的苗族有89.6萬餘人,主要分布在文 山、紅河兩個自治州和昭通地區。大多數苗族是從明代以後從湖南、貴州遷入雲南的。
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後經過歷 代不斷地遷徙進入西南地區。苗族自稱「蒙」,雲南的苗族有八個冠以「蒙」的自稱單位,解放後統一稱為苗 族。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獨角苗等。
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 「百褶裙」。衣裙上面綉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綉、蠟染、工藝十分精湛。
苗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聞名遐邇。苗族的歌曲調較多,如質朴莊重的古歌,豪邁奔 放的飛歌,纏綿動聽的情歌,還有酒歌,喪歌等,無不各具特色、韻味無窮。每年農 歷5月5日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節日,屆時男女青年歡聚對歌,選擇佳侶, 並舉行吹蘆笙、跳蘆笙舞、踩鼓、爬花桿等活動。
⑸ 苗族在中國歷史上有多久了
苗族的先祖可追 美麗淳樸的苗家姑娘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暴露予敵人,不得不將文字抹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現在的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後20世紀50年代後期苗族又開始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花山節」、「四月八」、「龍舟節」等。 苗族民歌可分為飛歌、遊方歌、風俗歌、敘事歌、祭祀歌五種。飛歌在田間地頭演唱,也稱「順絡 苗族少女歌」、「吼歌」、「喊歌」、「山歌」,是流行於黔東南的一種特別的民歌演唱形式。遊方歌是苗族民歌的專稱,因地域不同稱謂有別,包括「野外情歌」、「坐花坡」、「坐姑娘」、「玩表」、「採花」、「走月亮」等。
⑹ 苗族的歷史
哈哈真是搞笑,只有,烏蠻,白蠻,但是也不是你們苗族,人家是彝族
⑺ 苗族的歷史有多久遠
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後經過歷 代不斷地遷徙進入西南地區。苗族自稱「蒙」,雲南的苗族有八個冠以「蒙」的自稱單位,解放後統一稱為苗 族。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獨角苗等。
⑻ 苗族的歷史文化簡短一點
苗族在上古時代有「荊楚」、「荊蠻」、「南蠻」等的得名,便是如此。禹伐「三苗」的殘酷戰爭以後,中原文獻不再有「三苗」的記載。荊楚、楚荊、荊蠻、南蠻等不同的呼喚,都是泛指苗族人們的共同體,他的前身,還是三苗,歷商、周至戰國後期,三苗後裔在「荊」、「楚」、「蠻」的抽象掩蓋下,又出現於史冊。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與漢字可能同源,後來失傳,這些傳說如今已難以考證。20世紀初,一些苗族知識分子為發展苗族文化教育,創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制的方塊苗文、石啟貴創制的速記苗文,貴州松桃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一些外國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也創制了一些苗文。但是這些苗文因種種條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眾中推行。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不同地區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區由於交通閉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還有少數苗族地區,如威寧、石門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於受外國傳教士的影響,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總的來看,多數苗族群眾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長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⑼ 幫我介紹一下苗族的起源和歷史
據苗族「古歌」和史書記載,苗族的族源和遠古時代的「三苗」、「南蠻」有著密切的關系。距今五千多年前,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下游一帶,古人經過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過艱苦的勞動,逐漸形成部落聯盟。這個部落聯盟叫「九黎」,以□尤為其首領,他們藉助優越的自然條件,不斷開拓創新,生產力日益得到提高,社會經濟發展較快,一躍成為雄踞祖國東方的強大部落。與此同時,以黃帝為首的另一個部落聯盟,也興起於黃河上游的姬水,並向黃河下游發展。和「九黎」發生沖突。最後在逐鹿(今河北省逐鹿縣)將九黎打敗。戰敗後的九黎其勢大衰,但他們還據有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廣闊地區,自然優勢仍然為之所佔。到堯、舜、禹時期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即史書上所說的「三苗」。「三苗」經過後來的發展壯大,可謂人多勢眾,又據有洞庭、鄱陽諸湖和汶山、衡山等地理方面的優勢,實力非常雄厚,曾和堯、舜、禹為首的部落聯盟進行過長期的抗爭。
到商、周時期,「三苗」的主要部分仍在長江中游地區與其他民族一起被稱為「荊楚」。有時也被稱為「南蠻」。後來荊楚的社會日漸強盛,發展成為春秋戰國時「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國主體居民。這不難看出,「九黎」、「三苗」、「南蠻」(荊楚)之間有著一脈相承的淵源關系。而且都包括有苗族的先民。
在漫長的社會歷史發展中。由於部落之間的相互戰爭,導致了苗族大幅度、遠距離、長時期地處於遷徒狀態之中。遷徒方向,先由東向西,其次由北而南,至於小范圍內的局部移動則是多向性的穿插。苗民每搬一地,多則三五年,少則一二年,就這樣在群山中輾轉,像流沙般地慢慢滲透到全省的大部地區,有的直至越出國界,進入東南亞。這種長時期的流動,在其他民族中是罕見的。苗族遷入雲南的時間,最早是在唐代,大量遷入則是在明、清以後。
⑽ 苗族4000年前有過怎樣的歷史
四千年以前的都是上古傳說,,,這叫洪荒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