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要分析洋務派創辦近代民用企業的目的和作用
洋務派經營的民用企業,以商品生產為目的,吸收私人資本,追求利潤,反映了早期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
這些企業的經營,也在不同程度上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起了抵製作用。所以,與官辦軍用企業相比較,洋務派民用企業的創辦和經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帶有積極意義的現象。不過洋務派推行的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兩種組織形式,都是把代表封建集團利益的「官」和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的「商」兩種社會力量糅合在一起,「官」「商」在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管理方法上格格不入,極不利於資本主義企業的順利發展。
而官督商辦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企業內官權的膨脹。
Ⅱ 《中國近代史綱要》洋務運動的成果,歷史作用,失敗原因
1.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第一,洋務運動的洋務派繼承了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同時發展若干民用企業,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
第二,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
第三,傳統的「重本抑末」「重義輕利」等觀念都受到沖擊,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開始變化,工商業者地位上升。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變。
2.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原因
第一,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派企圖在不改變中國固有的制度與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為手段,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治的目的,這就嚴重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展。
第二,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依據種種特權,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控制,他們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而洋務派處處依賴外國,企圖以此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異與虎謀皮。
第三,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業內部充斥著營私舞弊、貪污中飽、揮霍浪費等腐敗現象。
Ⅲ 洋務派興辦的民用企業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
對外國資本主義力量的入侵起了一定抵製作用。
客觀上促進了教育近代化。
是發展近現代軍事的開始。
引進了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陪養了一些人才。
Ⅳ 洋務派舉辦的洋務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不能達到「求強」「求富」的目的,客觀上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
洋務派官僚舉辦的新式企業,無論是軍用或民用,由於其經營腐敗,一味依賴洋人,處處受到外國侵略者的干涉和操縱,所以既不能達到「求強」「求富」的目的,也不能鞏固封建制度。
洋務運動,對中國的近代工業不無倡導作用,但粗暴地阻抑了民族資本工業的發展,對外國侵略也不無抵制之意,卻以媚外失敗而告終。
在中國出現的新的生產方式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應用,又大都是與這一時期創辦洋務派企業活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洋務派企業的經營對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在客觀上是起了一定的歷史作用的。
(4)洋務派的官辦企業有什麼歷史作用擴展閱讀:
洋務企業的發展歷程:
從70年代到清末的40年間,洋務派通過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組織形式,經營民用工礦企業大約50餘處。官辦民用企業數量不多,官督商辦企業在洋務派民用企業中居重要地位,在煤礦企業中有13處,金屬礦企業中有21處。
甲午戰爭以後,商人對官商合辦企業仍很冷淡,據統計,從1895~1911年,全國新設資本在一萬元以上的廠礦有 503家,屬於官商合辦的只有31家。 歷史作用洋務派經營的民用企業,以商品生產為目的,吸收私人資本,追求利潤,反映了早期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
Ⅳ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1、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以自強求富為目標,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發展軍事工業,同時也發展若干民營企業;
2、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洋務派開辦了一系列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3、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洋務派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介紹西方近代的科學文化知識;
4、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重義輕利、商為四民之末的觀念都受到很大的沖擊
洋務運動的事件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在此之前一些學者就提出了學習西方國家的優點以增強國力,例如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Ⅵ 洋務派創辦的企業的積極作用有
1、引進了先進技術,促進了中國科技發展;
2、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為中國的近代化准備了人才;
3、形成了中國近代化骨幹企業,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
4、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為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Ⅶ 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有何作用
1、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原因:外國商品在中國傾銷,沖擊中國傳統手工業,導致政府稅收減少。
2、目的:解決財政困難,輔助軍事工業。
3、作用:有利於抵制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洋務派簡介
洋務派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特別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壯大的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當時洋務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清朝末年的恭親王奕䜣、文祥為代表的滿族官員,在地方是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的漢族官員。
當時的中國在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上遠遠落後於西方,洋務派的主張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練兵方法,建設近代化國防。
從十九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起初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在十九世紀70年代,又提出了求富的口號。
Ⅷ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及失敗原因是什麼
意義:①軍事方面:推動中國軍事近代化
②經濟方面:推動中國經濟近代化
③科技和教育:推動中國教育科技近代化
失敗原因
: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第三,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求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洋務派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改革不觸動封建制度。
後來的甲午中日戰爭證明,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生產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也從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Ⅸ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是
1、洋務運動舉辦了近代中國由國人自辦的最早一批軍用和民用近代企業,揭開了中國資
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序幕。這些企業涉及到軍事、工礦、交通運輸等方面。它們在中國當時初
步發生和發展的近代生產方式中,佔有主要地位。從產生時間上看,它們雖遲於外國在華資
本所辦的近代企業,但比商辦企業要早;從生產規模和資本總額來看,不僅遠超過當時的商辦
企業,而且優於外國資本的在華企業。
2、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有不少的缺陷,但它們
畢竟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舉辦鼓勵和刺激一批中國
人投身近代企業,促進了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在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的過
程,實行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方式,並給這些企業以稅厘上的減免、資本招收等方面的支
持,這都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早期發展。
3、洋務運動所興辦的工業、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在當時都是不同於傳統的新生事物,在
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開風氣的作用,它們同時傳播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和社會學說,促
進了近代中國人的觀念和習俗變遷。首先,它改變了中國人重農抑商的觀念,重商主義受到許
多人的青睞,商人和商業的社會地位明顯提高。其次,對外觀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中國
人改變了傳統的「夷夏」觀念,正確認識到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價值,認為
到學習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質文化的大量傳入,對中國人的習俗也產生了很大的
影響,特別是在開風氣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區,不僅出現了一些新興事業,而且西方的物質
文化也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此相關的觀念和習俗於是發生了變化。
4、洋務運動加強近代中國的國防,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洋務派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
編練新式海陸軍,在醞釀時固然有鎮壓人民起義的目的,但同時也有明確的「御外」意識。
進入70年代以後,轉變為以反對外來侵略為主。洋務派興辦近代軍工企業,創建第一支近代
海陸軍,使中國的國防水平發生了一次大飛躍,並在反對外來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務派
在求富的口號下舉辦民用工業,同時還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識,輪船招商局等民用
工業在抵制外來經濟侵略,收回國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對晚清政治變遷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洋務運動是在新興政治派別洋務派的領導下進
行的,它不同於頑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風氣。洋務派在舉辦各種洋務事業的同時,
還設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機構,對新生事業採取新的管理政策,促進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變
遷。如:總理衙門在舉辦洋務時職能不斷擴大,改變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為中國政
治制度的進一步演變打下了基礎;洋務派還在總理衙門的主持下積極從事外交活動,並向外派
駐公使、領事,促進了中國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務派在科學制度存在的前提下,舉辦同文館
等近代學校,促進了中國教育制度的近代化,並對傳統選官制度產生了一定沖擊等。
6、洋務運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近代生產力與資產階級,為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提供了
一定的物資基礎和階級力量,為這些歷史運動開辟和鋪墊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