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鼻煙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葯材,並在密封蠟丸中陳化多年後製成的。鼻煙有黑紫、老黃、嫩黃等不同顏色,味道有酸、羶、糊、豆、甜五種,以酸為佳。 煙草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發明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直到明代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才使美洲的煙草逐漸流傳全世界。相傳鼻煙是明朝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被義大利人利瑪竇帶進中國的。聞鼻煙是喚其芬芳之氣,藉以醒腦提神,驅穢避疫。它有驅寒冷、治頭痛、開鼻塞、明目、活血等葯物作用。據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本過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也曾說晴雯吸食鼻煙用以治療發熱減退後所餘下的頭痛。在古代,人們認為煙草是一種神聖的植物,甚至用煙草來剿巳神,視煙草為宗教禮儀的祭品。當然,現代科學證明,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人丁,是致癌物,但至今我國然有大量的煙民,每年用於吸煙的消費是可觀的。 吸聞鼻煙很適用於游牧、漁獵等野外流動的生活,因為聞鼻煙可起到輕度的麻醉作用,以緩解神經緊張的壓力,使疲勞的身軀得到暫時的休息和鬆弛。蒙古族屬於游牧民族,所以屬於蒙古族傳統的民族工藝——金屬工藝製成的鼻煙壺現今存世較多。 康熙、乾隆年間聞鼻煙風行一時,朝野上下皆嗜鼻煙,從最高貴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有類於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幾視為第二生命,可一日無米面,而不可一日無鼻煙。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煙」(民國三十一年趙汝珍編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煙壺的製作,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從1949年以後,國人某本上不再用鼻煙了,但鼻煙在一些古玩店尚可以買到。六十年代初期,有一位香港姓黃的女土專販鼻煙。在北京琉璃廠革珍齋,曾見黃小姐將各種鼻煙分別倒一些在小煙碟中,吸聞鑒別。那些鼻煙均盛放在約五六寸高的玻璃瓶內,當時的價格每瓶二三百元不等。 如今人們不再吸聞鼻煙了,但為盛放鼻煙應運而生的鼻煙壺,卻作為流傳百世的精美藝術品,以至今天仍在被人談論、研究、收藏、玩賞。鼻煙壺的愛好者比比皆是,在中國,在國際都不乏它的收藏者。什麼國際鼻煙壺協會、研究會等等,鬧得風風火火。鼻煙壺作為一種久盛不衰的熱門古董,確也值得讓我們再一次了解它、熟悉它。
B. 煙有多少年歷史了煙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沒有史料記載詳細是哪一個國家的什麼牌子,最初就是由美洲瑪雅人種植煙草和吸食,那麼世界上的第一支煙就無從考證了。 相關資料: 人類吸食煙草的歷史 對於歐洲人來說,其煙草的發展史始於1492年,但煙草進入人類社會則始於原始社會的拉丁美洲。早在4000年前,居住於今天墨西哥的瑪雅人已開始了煙草種植和吸食。當時的拉丁美洲人還處於採集和狩獵為主要生產活動時期。人們在摘嘗植物時,嘗到煙草辣舌,有醉人香氣,能提神解乏,把它當作刺激物。但咀嚼次數多了之後,漸漸成為一種嗜好。煙草的種植及吸食便邁出了進入人類生活的第一步。 由咀嚼煙葉而演變到人類的吸煙,與原始社會的祭祀有關。因為當時的人們崇拜天神、祖先,要把好吃的東西奉獻給他們。煙草有醉人的香氣,具有消除疲勞利於提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療疾病。人們認為煙草得到了「神」的幫助,是一種「神草」。那時,吸煙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由司祭的神職人員執行。與祭祀有關系的「禋」字,根據古代詩人王國維的「雒名解」說: 「禋 ,祭名,置煙於柴上而燎之,使其煙味隨煙而上達」,讓上天、天神、祖先們享受人間的美味。由此我們不難推測到:可能是人們在祭祀旁嗅煙的行為轉變為點燃煙草而將煙霧吸入口中,也可能是人們在篝火旁,咀嚼煙草時,將煙葉掉入篝火中,煙葉在火中燃燒時產生了煙霧,人們吸到煙霧,感到同咀嚼煙草一樣過癮,從此逐漸形成吸煙的嗜好,不過這種吸煙起源的推想,目前還得不到古文獻或考古實物來加以佐證。然而,在人類社會學著作中,如蘇聯柯斯文的《原始文化始綱》和美國摩爾根的《古代社會》都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原始社會時代,就有吸煙嗜好。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吸煙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且還是部落中進行宗教活動、行政活動時的大事。 西班牙人使用「tobaca」一詞,來源於海地和古巴的艾瓦卡印第安人。它的表面意思代表艾瓦卡人吸的煙卷,但其實際表示煙葉的含義。英語中的片語雪茄同卷煙一樣,源於瑪雅文字Ciq,其意思是燃燒(註:Ciq的詞根Ci或Cii表示的意思是好聞或嘗起來味道好),瑪雅人是世界上最先知道吸用雪茄煙的人,以後它從墨西哥傳到了其它的中美洲地區。歐洲人德默托歐·派拉在別人的幫助下,首先發明製造雪茄煙的方法。1541年,派拉的朋友——印第安首領潘都卡教會了他怎樣製造雪茄煙。此後,派拉便開始在古巴大批量生產雪茄煙。從此,這個技術便從古巴傳到了西班牙。直到1808-1814年的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期間,抽雪茄煙才在英格蘭變得普遍起來,參戰士兵把雪茄煙帶回了英格蘭。十九世紀中期,煙草工業的發展方興未艾,而到了拿破崙時期,抽雪茄煙的習慣傳遍了整個歐洲。 抽斗煙是美洲Red印第安人的部落的老傳統。不同部落的人所用的煙斗也有所不同,一般都是用粘土、木料、大理石或玉石製成的。但對於各部落來說,最重要的煙斗是象徵戰爭和象徵和平的煙斗。象徵戰爭的煙斗外形看起來象北美印第安人所用的戰斧;而象徵和平的煙斗則是經過精心修飾的,是部落的傳家寶。1556年,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行政長官首次在大英帝國用煙斗吸煙。伊麗莎白時代的英格蘭,人們已開始製造和使用普遍受到喜愛的煙斗。一直到17世紀中期,吸煙仍被人們稱為是Drinking(註:英語的意思是喝、飲),據說其原因是因為人們在吸煙時有這樣一個習慣——從嘴裡吸入煙氣,從鼻孔呼出煙氣。當時,在英格蘭的留學生們把抽斗煙的習慣從英國帶到了荷蘭和德國。為了製造斗煙,1615年,規模較大的用於商業的煙草種植便開始了,它在歐洲最早起源於荷蘭的一個小鎮。煙草能在歐洲大面積的種植,完全是因為荷蘭的煙草種植者起到了帶頭作用,他們是煙草業發展的開拓者和急先鋒。 歐洲人對於煙草製品最初的消費方式是以鼻煙形式出現的。首先是作為葯品,繼而作為消遣用品。1503年,隨同哥倫布第二次探險的西班牙修道士中白尼發現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奇特習俗——吸聞鼻煙,它是通過一根細管,一端放在煙末上,另一端放在鼻孔前,在吸聞中,還時常拔出細管,清洗干凈。現在的墨西哥和巴西,在當時都盛產煙葉,所以,墨西哥和巴西的印第安人也都有吸聞鼻煙的習慣。在巴西,有專業的鼻煙作坊,將優質煙葉摻合玫瑰花等,製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優質的鼻煙。鼻煙時常是熱的。奧托馬克斯部落的印第安人採集煙草和含羞草的枝梗切割成碎末,並將其弄濕,使之發酵,然後混合木薯粉製成鼻煙,放在盤里,用右手持叉盛起,放在鼻前吸聞。 舊時洋人一度對鼻煙極為崇尚,達官貴人吸用鼻煙時,習慣用食指蘸起鼻煙在鼻孔下沿嘴唇上邊抹成八字形狀,顯得另有風度,可領略到一種美的享受。 我國吸聞鼻煙始於明朝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天主教會傳教士利馬竇傳入我國。但也有說法是由德國、法國、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把鼻煙當作商品傳入我國的。當時的鼻煙譯名頗多。《士那補釋》上說:「鼻煙,英吉利語曰士那,曰士那富,又曰士那乎,壺巴突兒,盒曰士那乎薄克司。」 吸用鼻煙大多為宮廷官員、貴族和富商,一般老百姓只聞其名而未見其為何物。原因是由於鼻煙是由貴重葯材等選料精製而成的。由於使用方便,被宮廷、官戶視為享用珍物,奉為「待客上品」,尤其是品種價格懸殊很大,有高檔和低檔之分。以大洋計,差額達幾百元乃至上千元之多。當時,宮廷內流傳一句評語:「黃金易得,高尚鼻煙難求。」 吸用鼻煙習慣用無名指,因為無名指比其它手指都衛生,不大不小,伸入自己的鼻孔最為合適。同時,將無名指伸於鼻煙碟內壓著鼻煙送向鼻孔,用氣吸入鼻內,立刻精神大作。隨著吸聞鼻煙人數的增多,品種也漸多起來,相當數量的品種從沿海城市上岸,再轉銷內地。由此,我國也開始對國外鼻煙進行研製和仿造。 旱煙最普遍的吸食方式,莫過於將煙葉捲成柱狀吸食。抽旱煙可以自己用全片或半片煙葉捲成「土煙」吸食,但為圖方便,又出現了煙嘴兒、煙斗和旱煙袋。煙嘴兒就是以竹子、蘆葦等植物的中空莖桿製成;煙斗便是通過一截煙管與裝煙的載斗連系於一體,進行抽吸時,能夠在瞬間產生大量煙霧和加快燃燒進度;煙嘴兒與煙斗的合理組合便形成了旱煙袋;今天流行的卷煙則是將煙葉加工成圓柱形,它是從旱煙袋演化而來的。 吸水煙是中國傳統的吸煙方式之一。水煙可以通過水煙袋的水煙筒吸食。水煙袋和水煙筒都是通過袋和筒里的清水,用嘴吸,使裡面產生負壓,而使煙氣通過水吸入口中的,吸食時發出「咕……咕」的聲音,真可謂「煙波浩淼最難求」。據說這樣能減少有害成份。煙袋煙筒如果盛白糖水,吸出的煙有甜雋之味;盛甘草薄荷水,則可以清熱解渴。從這一點看,今天過濾嘴還比不上它這個優點呢。在雲南吸水煙筒至今還可看到,而水煙袋則比較少見了。 莫合煙又名「縮龍煙」,是煙草中的獨特成員。莫合煙屬黃花煙種,相傳由俄國傳入新疆,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它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青睞。吸食方式很獨特,不用煙斗,而是將舊報紙裁成小片,捲成喇叭狀,裝入金黃色的煙桿的顆粒。據說報紙中的油墨經燃燒,與煙粒混合的味道,更加勁頭十足,並有祛痰,止咳的功效。 吸蘭花煙是羌族吸食方式。蘭花煙為一種自製煙草。吸時,用煙葉裹以其它葉子,裝在煙管中吸,其味濃而辣。成年人人手一管,十幾歲少年也有吸食者。 喝煙是一種非洲多買西哥人的吸食方式。把煙葉熬成濃湯,然後喝下肚去。每年秋收後,將煙葉製成長條,曬干,在瓦罐中撒上糖和甘油並密封,埋在土裡兩三年,要飲時,便取煙條熬成湯,裝入瓶中常帶身上。這種煙湯的辛辣程度要比煙葉本身高幾倍,同時還有濃郁的香甜味,而且無毒性。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參考資料: http://bk..com/view/37004.htm
C. 鼻煙壺最早出現在哪個時期
鼻煙是明朝傳入中國的,鼻煙壺也是同鼻煙一起傳入中國的
D. 德生堂鼻煙壺是哪代的有多少年歷史了
那不是鼻煙壺,是舊時裝丹葯的小瓷瓶
E. 鼻煙是在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鼻煙的發現始於1503年,哥倫布進行第二次探險時在美洲大陸發現印第安人還有另一種享受煙草的方式,即吸聞鼻煙的奇特習俗。印第安人吸聞鼻煙的方式是通過一根骨制細管,一端放在煙床上,另一端放在鼻孔前,享受芳香。在吸聞中,還會經常拔出細管,清洗干凈以備再用。所以說生活在美洲的印度安人是世界上最早吸聞鼻煙的人群。
1560年以後,美洲的煙草通過傳教士、海員、士兵們先後流傳到德國、瑞士、荷蘭、法國、義大利、奧地利、墨西哥、匈牙利、巴西、俄國等國,這樣鼻煙就在大部分歐美國家流行起來。義大利人在教堂做禮拜時,常會藉助鼻煙來達到打噴嚏的目的。在英國倫敦西部的市鎮伊頓,許多人會在清晨吸聞鼻煙,他們認為是進行「自我消毒」。法國路易十四年代,宮廷十分流行鼻煙,就連公主們也經常躲在宮中偷偷吸聞,王子們則常把鼻煙倒在葡萄酒中一飲而盡。法國貴族們認為吸聞鼻煙是「優雅、嬌美、高貴的形式」,而用煙斗抽燃煙,則是下層階級「粗俗」的行為。到1720年,英國大約有7000多家銷售鼻煙的商號。到了王後安妮時代,宮廷的貴婦和騎士們都手持精巧的鼻煙盒進行炫耀。十七世紀末,德國科隆成了歐洲鼻煙貿易中心。十八世紀,國王佛雷德里克一世在宮廷中如集大臣、將軍開會商討國事,規定每人必須抽煙或吸聞鼻煙,因此被稱為「煙草社交會」。德國作家科霍森在《鼻子渴望的貪求》一文中指出:「全世界興起了一個可笑的、荒謬的習俗----吸聞鼻煙。所有的國家所有階層的人們都吸聞鼻煙,從最高貴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墨西哥和巴西都盛產煙葉,所以那裡的印度安人也有吸聞鼻煙的習慣,後來,葡萄牙殖民者到了美洲,他們發現巴西的印度安人用最優質的煙草製成鼻煙,而較粗糙的煙草則製成卷煙,在巴西,有專業的鼻煙磨坊,將優質的煙末摻合玫瑰花等香料,製成世界上最優質的鼻煙。
相傳鼻煙是在明朝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由「歐洲漢學之父」義大利人利瑪竇帶進中國的。利瑪竇(Matteo Ricci)身為傳教士受葡萄牙國王支使來華傳教,他先在廣東肇慶建教堂傳教。萬曆二十九年到北京,向萬曆皇上獻自鳴鍾和鼻煙等貢品。據清代士大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的趙之謙《勇盧閑話》載:「鼻煙來自大西洋。萬曆九年,利瑪竇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國人多服鼻煙,短衣數重,裹為小囊藏鼻煙。」隨後作為商品運至廣州等地進行貿易。但由於歐洲運來的鼻煙很貴,幾乎與白銀等價,加之皇帝與士大夫們的反對,幾次下令禁止,所以吸聞鼻煙在明末並未廣泛流行。後來(清初)鼻煙傳到福建,又由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員、商人、傳教士經由菲律賓傳入日本,在日本種植,日本的煙葉經由朝鮮流傳到中國東北,滿族、蒙古族很快就興起了吸聞鼻煙。同時,俄國商人也將鼻煙、鼻煙盒帶入中國的東北和內蒙古,隨後,鼻煙在中國漸漸流行起來。康熙、乾隆年間吸聞鼻煙風行一時,朝野上下皆嗜鼻煙,從最高貴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無論貧富貴賤無不好之,有類於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幾視為第二生命,可一日無米面,而不可一日無鼻煙。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煙」(民國三十一年趙汝珍編著《古玩指南》)。這個風氣直到清末民初,譚鑫培、楊月樓、俞振飛、楊小樓、余叔岩、高慶奎、馬連良、譚小培、譚富英、王瑤卿、金少山、侯喜瑞、李洪春、丁永利、李萬春等梨園界演員都喜聞鼻煙。
起初,鼻煙沒中國名,中國也沒「鼻煙」這個詞,各國的叫法又不同,有叫「布魯灰陸」、有叫「克倫士那乎」,也有叫「士那乎」的。snuff「士那乎」音譯過來好叫,皇家便稱它為「士那乎」。康熙年代,外國人給皇上進獻許多「士那乎」貢品,到了雍正年代就更多了。雍正爺覺得「士那乎」這個外國名叫著別扭,就命名叫「鼻煙」,鼻煙這個詞是雍正年間才有的。古人聞吸鼻煙是喚其芬芳之氣,藉以醒腦提神,驅穢避疫。鼻煙有驅寒冷、緩頭痛、開鼻竅、明目、活血等保健作用,故在當時能成為帝王、貴族之好。《常中丞筆記》曰:「鼻煙,或冒風寒,或受穢氣,以少許引之取嚏,則邪穢疏散,積滿亦解。」對鼻炎有很好的效果,康熙的御前大臣王士禎在寫就的《香祖筆記》中還提到了鼻煙尤其還有避瘟疫的作用。清代宮廷中的醫生常以代鼻煙方治療鼻病和瘟疫。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本,過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也曾說晴雯吸食鼻煙用以治療發熱減退後所餘下的頭痛。吸聞鼻煙很適用於游牧(如滿族、蒙古族)、漁獵等野外流動的生活,因為聞鼻煙可起到輕度的麻醉作用,以緩解神經緊張的壓力,使疲勞的身軀得到暫時的休息和鬆弛。當代社會則適用以下人群:1.工作、學習壓力大的人群:比如經常跑業務的銷售人員、或經常熬夜的腦力工作者; 2.需要或正在戒除燃煙的人群;3.喜好文化品味的人群。
理論上,鼻煙的製作其實很簡單,就是用優質的煙草,並摻入其它香料或葯草,磨成粉末在密封的容器中陳化一段時間後即成。製作成的鼻煙有黑紫、深棕、老黃、嫩黃等不同顏色,味道也有酸、膻、糊、豆、甜、辣等多種。清代由於皇帝喜好鼻煙,御醫及民間制煙師便融入古代調香、中醫理論來製作鼻煙,很快鼻煙在中國就有了自已的特色(中葯,多香,飛煙)。比如中國清代鼻煙從品種級別上就分別有十個不同檔次,一級叫萬高馨露;二級叫萬馨露;三級叫萬鮮露;四級叫萬蕊露;五級叫高萬花露;六級叫萬花露;七級叫御制露;八級叫茉莉露;九級叫雙花熏;十級叫坯子。在享受鼻煙上,也講究先聞後吸。當時製作的鼻煙,聞:具有初聞為葯香,漸聞為花香,深聞有煙香的特點;吸:具有葯香味刺激性小、花香味幽長、煙香味柔和的特點。吸聞鼻煙可視同飲酒,普通鼻煙一般做工粗糙、雜質較多氣味剌鼻,相當於喝二鍋頭,而中國鼻煙精幹細末、天然純凈、氣味柔和,相當於品XO,這也是當時讓皇室、貴族、巨賈、大儒、名人獨好宮廷製作的飛煙的主要原因。當代,優質鼻煙的判斷標准我們也提供一個供參考。看:細膩,均勻,好煙易揮發,吸入鼻腔幾乎少有遺留(除了煙料,香料,葯料)的雜質,鼻煙的傷害隱藏在雜質與氣味中,所以好的鼻煙配製只使用純凈天然的食品級材料,並絕不摻入任何化學芳香劑。聞:具有初聞為葯香(酒香),漸聞為花香(果香),深聞有煙香(茶香)的特點。吸:具有花香(果香)味幽長、煙香(茶香)味柔和、葯香(酒香)味刺激性小的特點,
現在看來,人類最原始最自然享受煙草植物的安全消費方式,也只有鼻煙了。吸聞鼻煙可以預防空氣中的病毒傳染,當今流感亂行的時代,吸聞鼻煙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預防措施。當然,現代科學證明,煙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卻並非是致癌物,導致致癌的物質主要是焦油、煙鹼、煙霧(尤其是煙霧造成的被動吸煙),吸煙對人體健康有危害也主要在這幾方面,現在,國家雖然已經頒布了《公共場合禁止吸煙》的法規,但是我國仍有3億多吸煙者,而煙草產業仍是我國經濟不可忽視的一大產業,上繳稅利巨大,事關國計民生,真正嚴格實施公共場所禁煙仍存在一些困難。有沒有一種既不用戒煙,又能減少吸煙危害的方法呢?當代著名內畫大師、政協委員王習三建議:可在我國推廣鼻煙。王習三委員說:「與燃煙相比,鼻煙有許多優勢,使用時不產生焦油和一氧化碳,對吸煙者本身危害較小;不存在燃煙對周圍環境的公害和對他人的損害;不會誘發火災;可節省大量木材(卷煙紙木槳)和外匯(進口高級煙紙過濾嘴);不會因全民戒煙影響國家利稅收入、影響相關產業,等等。因此歐美和東南亞不少國家不僅保持這一聞煙方式,而且因公共場所禁止吸煙法規的實施,還出現反潮發展的趨勢。」
鼻煙過去多為皇室貴族、巨賈大儒所使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與燃煙相比盡管具有不少優點,但由於煙民長年形成的習慣,接受鼻煙並不容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堅信,通過不斷推廣實踐,煙民們會逐步認識到鼻煙優於燃煙的益處,而漸漸接受鼻煙。「要禁煙,要享受!」鼻煙承載著一段歷史,一種文化,在新的時代,又閃耀著崇尚自然健康的光環,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F. 鼻煙有保質期嗎
鼻煙是沒有保質期的。但是鼻煙里的香料成分有揮發性, 時間久了, 難免丟失香 。
所以鼻煙跟煙草一樣,雖然沒有保質期,但也要盡快的使用掉,不然會影響效果,其實它有得當的保存方法, 就像是保存好酒一樣,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
G. 介紹一下鼻煙的歷史
北京(也可以說中國)什麼時候有的鼻煙,沒有很明確的考證。據趙之謙的筆記中所說的:「明萬曆時,義大利人利馬竇來華,以此入貢,自此傳入中國。」這種考證有什麼根據,還不可知。不過趙□叔所記的鼻煙,當然是洋鼻煙,簡稱「洋煙」,是沒有疑義的,往鼻孔里吸的粉質,大分別只有三種,現在分別談談。
洋煙 洋煙以味道分為「膻頭」、「酸頭」、「糊頭」、「豆頭」、「甜頭」五種,價值非常昂貴。近百年來已不進口,所以間有收藏洋煙者,輕易絕不出售。據古玩行人說,現在每一兩洋煙與一兩赤金等價,且不易覓得。前年某世家子弟因吸白面,以一瓶甜頭洋煙(不帶瓶)售洋四角為人購去。據說酸頭洋煙還有收藏的,糊頭的也間或能見著,其餘的就不多見了。街面冷攤上所賣洋煙,雖標明舊存,也一定是假貨。真洋煙瓶,講究是金花玻璃瓶,一隻空瓶要賣到一二十元銀圓。尤其講究的是「螞蟻蛀」煙瓶。相傳某次外輪來華,途中失事沉在海底,經過很多年以後,重被打撈出來,船中洋煙瓶已如被蟲蛀,即名「螞蟻蛀」,遂成為名貴之品。
中國鼻煙 是以煙梗軋成,為「煙坯子」,經過茉莉花、桂花等窨製成了窨花鼻煙。坯子干熗力大,窨過的鼻煙柔和勁小,勞動界都喜聞坯子,越聞越烈,所以北京俗諺有「茶葉越喝越高,鼻煙越聞越次」的說法。北京舊日鼻煙鋪很多,近年除茶葉鋪代售外,賣精細鼻煙最著名的是大柵欄的天蕙齋。天蕙齋窖煙極新鮮,每日上新貨,絕不幹燥,專做梨園行的生意,諸大名伶,天天要到天蕙齋閑談天的。賣大路貨的則只有新街口一家。
聞葯 專為八方道理門人所用。用各種花葉碾成,有荷葉聞葯、薄荷聞葯等許多種。講究聞鼻煙的,家中全有「墩壺」,每日有人專送鮮茉莉花,所以煙味芬芳。
鼻煙壺
鼻煙壺的種類很多,原料也不一樣,以形狀分:上下一般粗成圓筒形的為「爆竹簡」壺,大爆竹筒為武壺,小爆竹筒為文壺;肩粗底小的為「壇子形」壺,大壇子壺多半用做墩壺(就是儲存鼻煙的壺),小壇子壺很有些珍品。以外還有「荸薺扁」壺。
以質料分,可有這些種:
瓷壺 最為普遍,糙瓷壺固然很多,但凡講究的窯口和畫篇,也全是瓷壺。
洋瓷壺 鐵胎上掛瓷釉,和現在的搪瓷臉盆的原料相彷彿,不過細致多了。相傳由朗士寧傳入中國,所以上面畫篇多半是西洋人物故事。洋瓷壺都是內務府造辦處承造,外面私造的幾乎沒有。最能證明的是壺口和壺蓋全是「鑿銅口」,外人仿造不了。造辦處所做的銅鐵器具全極精緻,就是鳥籠上銅抓、鐵抓都被看成古董值很多錢。
瑪瑙壺 這種煙壺全是以「巧作」見長。隨著瑪瑙原來顏色,雕成各種花紋圖形,尤以雕刻水蟲最名貴。瑪瑙壺不能太大,常見的多半是小壇形。
水晶壺 晶瑩透澈,本來沒有什麼美觀,後來有人能在壺內畫成畫篇,叫做「內畫壺」,才抬舉起這種壺來。最有名的便是馬紹軒,能仿名人畫跡,惟妙惟肖。也有假冒的。辨別的方法是,真馬紹軒畫的圖章用印泥,假仿的用紅顏色。畫這種壺最難,筆無法進入壺中,只能用竹篾折尖蘸顏色畫。相傳發明此法的,是吸鴉片煙的人在煙榻上想出來的,所以畫這種畫的,必須躺著才能畫。近來有用白料壺、玻璃壺的,就不算什麼講究了。
玉壺 各種玉都能做壺,以玉皮子最佳。玉皮子有「燒豬皮式」煙壺,很是名貴。尤其是「四面玉皮壺」,能值七八千元。庚子時代楊立地大臣有一隻,公認為無價之寶。
料壺 所說的料不是後來的料器,也是很有價值的。講究玩鼻煙壺的,除瓷壺以外就是料壺。有「辛家坯料」、「袁家坯料」等不同名目,最次的是「山東料」。料壺以有無光澤又分為「亮地」和「呆地」兩種。另外還有透亮地料。料壺以顏色分成:「西湖水料壺」、「蛋黃料壺」、「套紅料壺」、「套藍料壺」、「套三彩料壺」、「鼻涕地料壺」、「藕粉地料壺」等數十種,有些品種,也很值錢。
葯瓶壺 又名「溫都納煙壺」,形似小瓶。相傳是乾隆時代大軍征金川時,內廷頒發的上方珍葯的葯瓶,因形式美觀,班師後遂用作鼻煙壺。此雖傳說,但從滿文名字及古色斑斕來看,或許不假。葯瓶壺以寶藍地灑金點的最好,形似窯變稱「倭瓜穰」的也很名貴。
可用做鼻煙壺材料的很多,如翡翠、雕漆、紫晶等,不過太少見了。
瓷煙壺以窯口和畫篇見長,古月軒的煙壺當然算為上品,但東西太少,得之不易。官窯帶款的內用煙壺,流傳的也不多,因為官窯每次燒制雖為百隻,但選定後,例須將其餘的打碎。瓷畫篇以「松鷹」為最好,也有真假之別。真品鷹在地上回頭望月,假壺是松上落鷹。松鷹與「高亮趕水」、「王婆子罵雞」共稱煙壺彩篇三絕。「王婆子罵雞」假壺雞在壺面,真壺雞在壺底,亦一奇觀。再有青花白地「獨釣寒江」,以左釣為名貴。另有一老翁獨釣,牧童於牛背拾落帽的。青花白地還有「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氣」、「踏雪尋梅」、「九蓮」、「十二蓮」等,珍品非常之多。宮內御用煙壺以吉祥頌贊話為主,如彩篇五隻雞,取名「五霸強」;白地抹紅的「文武判」;梅花上三十二隻喜鵲,是為「三十二喜」等,不可勝數。至於「恨福來遲」、「郎窯紅龍」、「年窯龍」等都不算精品了。也有以多為盛的,如「梁山泊一百單八將」,曾有人盡一生力量湊數,也沒找齊,據說譚鑫培就曾竭力搜羅過。
好煙壺只能供人欣賞,誰也不肯用來裝煙,天天身上帶著。像馬紹軒的內畫水晶壺,一裝鼻煙,畫篇就要毀壞的。瓷壺就怕向內吹氣,一吹就要炸裂。瓷壺六十年「開片」,要裂一道暗紋,紋越多年代越遠,真有縱橫成冰震紋形的。也有巧手工人造成假開片的,價值就談不到了。
煙壺雖為玩物,但關系中國文化也不在小處,所以樂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