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什麼朝代齊國
齊國不是個朝代最早出現的齊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有呂齊和田齊之分.西周時期,周武王封呂尚於齊,由於國君姜姓呂氏,故又稱呂氏齊國,史稱呂齊.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並於前386年放逐齊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國君媯姓田氏,是為田氏齊國,史稱田齊.齊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直至前221年被秦國所滅.自此秦國統一天下,並建立秦朝.
B. 中國歷史上齊國皇帝列表
你這個題目出得有問題:
歷史上的齊國,存在於春秋戰國時期,分姜齊(姜尚所封)、田齊(陳國公子完後裔滅姜齊所建),其首領稱國君,不是皇帝。
姜齊歷代國君是:
齊太公(姜尚);齊丁公(姜伋);齊乙公(姜得);齊癸公 (姜慈母);齊哀公(姜不辰);齊胡公(姜靜);齊獻公(姜山);齊武公(姜壽);齊厲公(姜無忌);齊文公(姜赤);齊成公(姜脫);齊前庄公(姜購);齊厘公(姜祿 前730年—前698年);齊襄公(姜諸兒 前697年—前686年);齊前廢公 (姜無知 前686年);齊桓公(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齊中廢公(姜無詭 前643年);齊孝公(姜昭,前642年—前633年);齊昭公(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齊後廢公(姜舍 前613年);齊懿公(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齊惠公(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齊頃公(姜無野 前598年—前582年);齊靈公(姜環 前581年—前554年);齊後庄公(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齊景公(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齊晏孺子(姜荼 前489年);齊悼公(姜陽生 前488年—前485年);齊簡公(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齊平公(姜驁 前480年—前456年);齊宣公(姜積 前455年—前405年);齊康公(姜貸 前404年—前391年)。
田齊的歷代國君:
田齊太公(田和前386年—前384年);齊侯剡(田剡前383年—前375年);田齊桓公(田午前374年—前357年);齊威王(田因齊前356年—前320年);齊宣王(田辟疆前319年—前301年);齊湣王(田地前300年—前284年);齊襄王(田法章前283年—前265年);齊王建(田建前264年—前221年)。
後世國號「齊」的,稱為「齊朝」,不是齊國。齊朝又分南朝齊(南齊)和北朝齊(北齊)。齊朝才有皇帝。
南齊歷代皇帝:
高帝(蕭道成479~502);武帝(蕭賾483~493);鬱林王(蕭昭業494);海陵王(蕭昭文494);明帝(蕭鸞494~498);東昏侯(~寶卷499~501);和帝(~寶融501~502);建安王(~寶寅502~527)
北齊歷代皇帝:
齊神武帝(高歡496-547);齊文襄帝(高澄521-549);齊文宣帝(高洋550-559);齊孝昭帝(高演560-561);齊廢帝(高殷560-561);齊武成帝(高湛561-568);齊後主(高緯565-577);齊幼主(高恆577-578)。
C. 中國歷史上建了幾個齊國
如果是齊國那就一個就是春秋戰國的齊國。
後來的都是齊朝
南齊 (479——503年)
南朝第二個王朝。蕭道成創建。都建康。疆 齊、魏(公元497)
域北至大巴山脈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雲南,南至今越南橫山,東南直抵海濱。、
北齊 (550年——577年)
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北方王朝之一, 齊(公元572)
編輯本段其他政權
大齊(881——884)
唐末農民起義中黃巢所建立的政權,唐乾符二年(875)初,唐末農民戰爭爆發。五月,黃巢募眾數千響應
偽齊(1130——1138)
偽齊是金繼偽楚被滅後在黃河以南重建的又一個傀儡政權。
D. 齊國國君列表
齊國國君分為姜姓和田姓。
一、姜姓君主列表(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在位年數)
1、
5、齊太公
齊太公田和(?―前384年),媯姓,田氏,名和,生稱為子禾子,田莊子之子,田悼子之弟。其妻據其子桓公午追謚為孝大(太)妃,名不詳。陳完的八世孫。
前391年,田和自立為齊君。放逐齊康公於海島,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
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示別於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並其食邑,呂尚至此絕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桓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僖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庄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齊武公
E.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總共有多少個國家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建立的國家特別多,由於這一時期屬於全國性的大分裂,在這個大分裂的時期,全國都比較的亂,因為亂,所以很多有勢力的有兵權的人都開始建立自己的國都,建立自己的國家,所以春秋時期建立的國家特別多,而這個時期也是最為混亂的時期。
第5個是秦國,但是剛開始秦國是為商朝助手國土,到後來才建立了自己的諸侯國,建立了自己的領土。
F. 為啥中國歷史上這么多國家叫齊國
這些建立的齊國,大多位於今天的山東一帶。
因為地緣關系,所以這些國家選擇國名叫做齊國,至今人們還時常把山東稱作齊魯大地。
還有一個原因,這些齊國君主願意起名叫做齊國,和齊國最初的建立者姜子牙有關。
武王滅商後,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勛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以穩定東方。
姜子牙建立齊國後首先以法治國,安定民心。在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讓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對通過考核符合選賢標準的人,不分親疏用其所長,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積極創造性。這一用人路線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
姜太公還把用人提升到事關國家興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論。實踐證明,他的用人思想不僅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
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俗」指「夷俗」,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生活方式;「禮」指「夷禮」,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禮儀制度。太公認為,如果在齊地強力推行周禮,容易產生民族矛盾,不利於治國安邦。經過再三斟酌,他決定從齊地實際出發,從俗簡禮,不強制干涉,且務實地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太悖周禮的新制。[34]
據《漢書·地理志》載:「齊地負海潟(x剎)鹵,少五穀,而人民寡。」《鹽鐵論》則說:「昔太公封營丘,辟草萊而居焉。地薄人少。」面對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姜太公自齊國初建時就因地制宜,在注重發展黍、稻生產的同時,利用境內礦藏豐富、魚鹽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冶煉業、絲麻紡織業、漁鹽業等手工業;還利用齊國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傳統的優勢,大力發展商業,推行與列國通貨的外貿政策。在這種「農、工、商」三寶並舉的宏觀戰略指導下,齊國製造的冠帶衣履暢銷天下,魚鹽流通列國,諸侯紛紛前來朝拜,齊國逐步由偏僻荒涼的小國窮國發展為雄居於東方的大國富國。
因為姜子牙的事跡家喻戶曉,為世人所尊重,所以建國君主,願意選擇」齊「作為國名。
G. 歷史上有幾個齊國
果是齊國那就一個就是春秋戰國的齊國。後來的都是齊朝南齊 (479--503年) 南朝第二個王朝。蕭道成創建。都建康。疆 齊、魏(公元497) 域北至大巴山脈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雲南,南至今越南橫山,東南直抵海濱。、北齊 (550年--577年) 北齊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北方王朝之一, 齊(公元572) 編輯本段其他政權大齊(881--884) 唐末農民起義中黃巢所建立的政權,唐乾符二年(875)初,唐末農民戰爭爆發。五月,黃巢募眾數千響應 偽齊(1130--1138) 偽齊是金繼偽楚被滅後在黃河以南重建的又一個傀儡政權。
H.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齊國
1,姜齊,公元前1000年前,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後,被封國建邦。自太公望封國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齊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資源,迅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齊國被當時的人稱為海王之國。[3]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太公
2 ,田齊,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呂氏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史稱「田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在戰國中晚期稱王(曾一度稱東帝)。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覆滅。
北宋末年,金軍南下侵擾,迅速攻破汴京,俘虜欽徽二宗,佔領宋朝北方大片國土,但由於尚處於奴隸社會晚期的金國無法統治已處於封建社會頂峰的北宋國土,同時也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遺民起義的直接打擊,金國通過在這些地區扶植了一些政權加以統治,偽齊政權便是其一。
偽齊政權作為金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在其存在期間充當了金國對中原人民進行殘暴統治和滅亡南宋的幫凶,執行過反動的內外政策,但也由於此,終致其滅亡。金朝在偽齊境內駐兵、干涉政治、索要巨額歲幣,偽齊在境內又不得民心,宋朝舊臣大多不肯歸附,「沿河沿淮及陝西、山東等路,皆駐北軍,由是賦斂甚重,刑法太峻,民不聊生」。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個齊國,就是五代十國,南唐的前身,時間很短,只有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