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興城城牆的城牆歷史
興城歷史悠久,遼代 設置興城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明朝為了鞏固對東北地區的統治,防禦蒙古部落和女真人的侵擾,在山海關外「只設衛所,不設州縣」,先後設立了二十五個衛,實行軍政合一式管理,寧遠衛就是其中之一。 明宣德三年,即公元1428年,鎮守遼東總兵官巫凱、都 御史包懷德及鎮守遼東太監王彥聯名奏請朝廷修築寧遠城,兩年後工程竣工,當時稱寧遠衛城。寧遠衛駐軍5600人,守城士兵戰時出征,平時屯田勞作,家屬也隨軍士從全國各地前來定居,後代逐漸繁衍。衛的長官稱衛指揮使,既是一衛的軍事長官,又負責審理所轄地區的民事案件,一般為三品官。這種特殊的軍政體制給寧遠城增加了神秘色彩。清朝建立後撤衛建州,寧遠衛城也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州管轄山海關以東至錦州以西的廣闊區域。民國成立後,1914年因寧遠與湖南、山西、雲南等省的寧遠州重名,經當時的民國國務院內務部呈請大總統袁世凱批准,恢復使用遼代的興城縣縣名,寧遠城也就隨之稱為興城古城。興城城牆就是興城古城的主體建築。
㈡ 有誰非常了解寧遠古城是明代的興城古城。不要歷史,要一些生活的
應該是明代的寧遠古城,現在的興城市。
㈢ 興城古城是由誰領導建築的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
興城古城西安古城,荊州古城(今江陵縣城)和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 寧遠城呈正方形,城牆高8.8米,周長3200米,四城設門,城內正中有鍾鼓樓一座。寧遠古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廟等古跡。明代,寧遠古城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1月 ,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天啟七年5月清太祖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是五百年前留下來的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經歷了570多年的風雨浸蝕和戰爭摧殘,外城現已無存,內城經歷代維修,基本保持原貌。
㈣ 興城古城有多少年的歷史
興城古城至今已有587年的歷史。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今江陵縣城)和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興城古城,位於遼寧省興城市,是唯一一座方形衛城,城牆設有東南西北四門,城中心設有鍾鼓樓,城門外築有半圓形瓮城,城牆四角仍築有炮台,用來架設紅夷大炮。
興城古城背倚遼西丘陵,南臨渤海,雄踞遼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遼東地區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遼聖統和八年(公元990年)始稱興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政府在此設衛建城,賜名"寧遠",明代興城古城稱寧遠衛城,清代稱寧遠州城,民國三年(1914年)重新啟用興城之名,延用至今。
興城古城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天啟六年(1626年)和明天啟七年(1627年),明守將袁崇煥以不足兩萬人兵力擊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兩次進攻,史稱"寧遠大捷"。
㈤ 2019興城古城簡介+交通 興城古城門票多少錢
門票 開放時間 交通 簡介這是一座歷史氣息濃厚的古鎮,這里的許多歷史遺留下來的景觀,很多都是人文景觀,有許多歷史名人的府邸在這里,因此這里也有著許多故事,這里很適合全家出遊,尤其是帶小朋友來了解一些歷史知識。
門票
普通票:成人票70人民幣/通票100人民幣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古城景區有通票和各景點門票,通票100元/人,薊遼督師府50元/人,城牆20元/人,文廟30元/人,鍾鼓樓15元/人,將軍府20元/人,周家住宅10元/人。學生票半價。
半票:學生憑有效證件
tips:
普通參觀,不進景點不收門票;
開放時間08: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交通
興城古城位於遼寧省興城市老城區中心。
市內交通:興城古城永寧門(西門)距興城火車站只二三百米,步行即可到達。
公交車:可乘1、2、3路車到南關站點下車步行到南關商業街,從延輝門(南門)進入興城古城觀光。
火車路線:從沈陽乘坐到興城的火車,出興城火車站向東步行10分鍾或搭乘1路車一站路即到。
從北京乘坐到興城的火車,或乘坐動車組火車3個多小時到葫蘆島北站,再轉車到興城。
自駕路線:從沈陽上京沈高速,興城出口下。
從北京上京哈高速/G1,約390公里,從興城出口下(經興城收費站)。
景點位置
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古城街道
簡介中國十佳古城之一,是我國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也是唯一一座方形衛城。
城牆設有東南西北四門,城中心設有鍾鼓樓,城門外築有半圓形瓮城,城牆四角仍築有炮台,用來架設紅夷大炮。
集「城、泉、山、海、島」五大景觀於一體,是北方沿海旅遊風景區中極其特色的。
古城內還有東三省最古老的興城文廟,以及城隍廟、將軍府、周家老宅、興城博物館等景點。
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為寧遠衛城,清代重修,改稱寧遠州城。寧遠古城與西安古城、荊州古城和山西平遙古城同被列為我國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啟六年(公元1626年)1月,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天啟七年5月清太祖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現在,興城城內許多商店仍保持著幅式雕嵌的金字匾額,市容典雅,古色古香。
這里是有停車場的,這里的停車場是收費的,收費價格是十元,不限時間,直接導航南門停車場就可以了,那裡有電子兌換點,所以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方便的。有些人反應為生情況不太好,所以大家可以找衛生干凈的地方吃飯。
㈥ 說說你們當地的名勝古跡吧
我在成都,理我最近的是武侯祠,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成都市南門大橋西側,是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始建於6世紀,初與漢昭烈(劉備死後謚號)廟相鄰。明初,並入昭烈廟,形成現在的君臣合廟的規模。大門額書"漢昭烈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成都市南門大橋西側,是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始建於6世紀,初與漢昭烈(劉備死後謚號)廟相鄰。明初,並入昭烈廟,形成現在的君臣合廟的規模。大門額書"漢昭烈廟",西兩廊和二門,諸葛亮殿與兩側書房、客室及過廳,各自形成一組嚴整的四合院,中有山木花石陪襯,展示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風格。殿宇西側是劉備墓,又稱惠陵。祠內塑有蜀漢歷史人物像47尊,碑碣40餘塊,其中稱為三絕碑的唐碑最為著名。
㈦ 求興城古城的詳細介紹
城樓 興城城牆四面正中各設城門一座,東曰春和、西曰永寧、南曰延輝、北曰威遠。城樓建於與城牆相聯的洞券門之上,其台基為長方形,樣式為重檐歇山式箭樓。箭樓為二層,樓頂為青色筒,板瓦覆蓋,正脊兩端有吻獸裝飾,檐角前部有走獸端坐。兩層間有明梯可上下。 鍾鼓樓 鍾鼓樓位於古城正中心,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高17.6米。為重檐歇山卷棚圍廊式閣樓,樓座成正方形,十字卷洞各通四條大街,歷史為日常報時、戰時報警用。196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已批准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城牆 興城城牆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城牆為正方形,周長3274米。城牆四面正中各設城門,城門上皆築箭樓,為兩層樓閣。城牆四角設台,突出於城角。在城區東南角上建有魁星樓一座。興城城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督師府 督師府座落於興城古城東街路北。2002年春復建,總佔地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按照明代規劃,內設大堂、二堂、內宅、科房、寅賓館、將軍廝、土地祠等建築。祖氏石坊 祖氏石坊位於古城內延輝街,是明崇禎皇帝為鎮守邊關有功的祖大壽、祖大樂所建,配以雙龍、瑞獸、花卉等圖案。簦坊駿烈坊,1638年為援剿總兵祖大樂所建。忠貞膽智坊。1631年為遼東總兵祖大壽所建。兩坊均為四柱三間五樓式,單檐廡殿頂。祖氏石坊於196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已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祖氏石坊祖氏石坊位於古城內延輝街,是明崇禎皇帝為鎮守邊關有功的祖大壽、祖大樂所建,配以雙龍、瑞獸、花卉等圖案。簦坊駿烈坊,1638年為援剿總兵祖大樂所建。忠貞膽智坊。1631年為遼東總兵祖大壽所建。兩坊均為四柱三間五樓式,單檐廡殿頂。祖氏石坊於196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已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位於城內北街西胡同,建於明正統七年(1442年)。佔地3400平方米,保存完好。城隍廟有靈宮殿、城隍殿、斗姆殿、呂祖殿、山門等建築。殿內神像逼真,栩栩如生,院內環境幽雅。200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郜家住宅位於興城市古城內東南隅,是古城內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國時期建築,始建於1926年,其主人郜汝廉,曾任張學良的中將參謀長,奉軍中將師長。1928年卸甲回鄉後定居此處。郜家住宅佔地面積五千平方米,建築面積五百七十五平方米,分住宅與花園兩部分。西院為住宅,分兩進院落。具有典型近代東北地區上等官紳宅院的建築風格. 周家住宅位於興城市古城內南二街,建於民國年間,是保存完整的具有遼西特色的囤頂民宅四合院,其主人周永吉是城內富庶之大戶。周家住宅結構嚴謹,寬敞明亮。正房七間,為出梁抱住,青磚所砌。左右廂房各三間,門房六間。周家住宅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㈧ 誰知道遼寧省興城古城的歷史
明宣德三年(1428),總兵巫凱、都御史包懷德呈請督造;隆慶二年(1568)毀於地震;明天啟三年(1623)經明右副都御史袁崇煥復修。
興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城牆周長3274米,高8.88米,底寬6.5米,頂寬5米。牆頂外沿築垛口,內修女兒牆。城牆基礎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牆四面正中各設有城門一座,東曰春和門,南為延輝門,西名永寧門,北稱威遠門。各城門上修築高聳的箭樓,各門內側沿城牆修有蹬道。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用以架設紅衣大炮。相傳當年寧遠之役,努爾哈赤就是被紅衣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沈陽後不久身亡。電影《三進山城》、《吉鴻昌》、《濟南戰役》等都是在這里拍攝的。
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鍾鼓樓。鍾鼓樓為古代戰爭時報警、平時報曉更辰所用。樓高17.2米,分為三層。底層為青磚巨石所築,東西南北各築拱形通道,其高寬可通一輛大型汽車。四面望去,通暢開闊。
城牆東南角有一座魁星樓。古城內南、北、東、西四條大街十字相交。南街中段聳立著祖氏石坊,南街是古跡保存最多的街,現在按古時面貌修建了「明代一條街」。花崗岩石塊鋪築的街道兩側,造型各異的仿古建築,青磚青瓦,朱漆抱柱,亭台樓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氣勢磅礴,仿古招牌,古香古色。
興城古城原有外城,周圍長9公里。高如內城,也有四門,東、南、西、北分別為安遠門、永清門、迎恩門、大定門。四門設樓,四角設台,城郭之間為護城河,河深5米。外城亦毀於隆慶二年地震,以後一直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