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增值稅變化歷程
一、增值稅的歷史沿革
◎試點開征階段(1979年—1993年):增值稅稅種開始設立,並逐漸在全國試點。1979年7月起,我國首先在湖北省襄樊市進行增值稅試點,1984 年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草案)》(國發〔1984〕125號),將機器機械、鋼材鋼坯、自行車、縫紉機、電風扇及其零配件等12類商品納入增值稅的范圍,標志著增值稅正式成為我國的一個稅種。
◎逐步確立階段(1994年—2003年):增值稅地位逐步確立,征稅范圍逐漸擴大。1994 年我國實施分稅制改革,以完善增值稅制度為主。我國對增值稅制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改造,將外商投資企業由徵收工商統一稅改為徵收增值稅,增值稅徵收范圍由部分工業行業擴大到工業、商業和進口環節產品,以及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實行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制度,簡化計稅辦法,對不符合增值稅計征條件的小規模納稅人採取按固定的徵收率,實行簡易計稅辦法。
◎轉型改革階段(2004年—2011年):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型。2004 年7 月,選擇東北地區的部分行業(從事裝備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冶金業、船舶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農產品加工業產品生產為主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行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起開始實施增值稅轉型試點,由生產型轉向消費型。2008 年11月國務院頒布新修訂《增值稅暫行條例》,決定自2009 年1 月1 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固定資產(不含小汽車)進項稅額可全額抵扣。
◎全面推廣階段(2012年—2016年):由部分行業營改增到全面營改增試點。因增值稅、營業稅並存導致重復征稅的現象存在,2012年,我國開始在交通運輸等部分行業進行「營改增」試點,2016 年5 月1 日「營改增」全面試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企業新增不動產也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
◎深化改革階段(2017年—現在): 增值稅開始以並檔減稅降負改革。2017 年開始的增值稅改革主要以減稅並檔為主, 2018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改革完善增值稅制度,按照三檔並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重點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稅率,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年銷售額標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並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二、增值稅稅率(徵收率)的四次調整。
★第一次調整:依據財稅[2014]57號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36號 規定,2014 年起7 月1 日起,將6%、4%和3%的徵收率統一調整為3%。
★第二次調整:依據國務院常委會議決定,財稅[2017]37號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簡並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率從四檔變為為三檔,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下調至11%。
★第三次調整:財稅[2018]32號 規定,2018 年5 月1 日起,增值稅下調1 個百分比。目前我國增值稅的三檔稅率分別為6%、10%和16%。
★第四次調整: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
三、調整後的稅率
⑵ 營改增後還有營業稅嗎
營改增後就沒有營業稅了,在2017年10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和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決定(草案)》,標志著實施60多年的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全面實施營改增,一方面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基本消除了重復征稅,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了社會分工協作,有力地支持了服務業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將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比較完整地實現了規范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有利於擴大企業投資,增強企業經營活力。有利於完善和延伸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營改增結束了多少年的征稅歷史擴展閱讀: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稱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以下稱應稅行為)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納稅人,應當按照本辦法繳納增值稅,不繳納營業稅。單位,是指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個人,是指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第二條 單位以承包、承租、掛靠方式經營的,承包人、承租人、掛靠人(以下統稱承包人)以發包人、出租人、被掛靠人(以下統稱發包人)名義對外經營並由發包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以該發包人為納稅人。否則,以承包人為納稅人。
⑶ 全面推行營改增是哪一年
營業稅改增值稅 ,簡稱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營改增的最大特點是減少重復征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於企業降低稅負。
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從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出發做出的重要決策。目的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賦稅,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服務業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培育新動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基本介紹
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營改增在全國的推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國務院將擴大營改增試點至10省市;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將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
2016年3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 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台,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 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
⑷ "營改增"
營改增通俗來講,就是改變對產品徵收增值稅、對服務徵收營業稅的方式,將產品和服務一並納入增值稅的徵收范圍,不再對「服務」徵收營業稅,並且降低增值稅稅率。其目的就是減少重復納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於企業降低稅負,「營改增」可以說是一項減稅的政策。
按照國務院規劃,我國「營改增」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行業部分地區進行試點。上海是首個試點城市;第二步,選擇交通運輸業等部分服務業服務行業試點。第三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營改增」,也即消滅營業稅。按照規劃,最快有望在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間完成「營改增」。
⑸ 營業稅取消了嗎
法律分析:從2016年5月1號起,實行全面營改增,營業稅全部改徵增值稅,從此營業稅將永久退出歷史舞台。營改增後,全部行業都徵收增值稅了,沒有營業稅的項目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營改增的最大特點是減少重復征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於企業降低稅負。
法律依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九條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一)發生應稅銷售行為,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二)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條 增值稅由稅務機關徵收,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由海關代征。個人攜帶或者郵寄進境自用物品的增值稅,連同關稅一並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一條 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應當向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分別註明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一)應稅銷售行為的購買方為消費者個人的;(二)發生應稅銷售行為適用免稅規定的。
⑹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分步驟全面推開營改增,結束了多少年的營業稅徵收歷史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分步驟全面推開營改增,結束了55年的營業稅徵收歷史.
⑺ 營業稅是不是全部取消了
法律分析:從2016年5月1號起,實行全面營改增,營業稅全部改徵增值稅,從此營業稅將永久退出歷史舞台。營改增後,全部行業都徵收增值稅了,沒有營業稅的項目了。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營改增的最大特點是減少重復征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於企業降低稅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二十條 增值稅由稅務機關徵收,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由海關代征。
⑻ 全面營改增之後,是不是營業稅全部取消,實施增值稅
是的,全面營改增之後,營業稅全部取消,實施增值稅。
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營改增在全國的推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
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國務院將擴大營改增試點至10省市;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將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
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
2016年3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台,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
2017年10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和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決定(草案)》,標志著實施60多年的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8)營改增結束了多少年的征稅歷史擴展閱讀:
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營改增在全國的推開,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
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國務院將擴大營改增試點至10省市;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將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
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
2016年3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將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台,增值稅制度將更加規范。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
截至2015年底,營改增累計實現減稅6412億元。
2016年中國首部宣傳營改增政策的微電影,《老王的營改增》由綿陽微電影協會監制 。
⑼ 分步驟全面推開營改增,結束了多少年的營業稅徵收歷史
第一,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有利於我國優化經濟結構。在我國的稅制結構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流轉稅稅種,二者分立並行。即增值稅的徵收范圍是除建築業之外的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的大部分行業則需徵收營業稅。在目前形勢下,這種劃分行業分別適用不同稅制的做法,日漸顯現出其內在的不合理性和缺陷,對經濟運行造成扭曲,不利於經濟結構優化。
第二,可以進一步充分發揮增值稅的重要作用。增值稅和營業稅並行,破壞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影響了增值稅「中性」作用(即在籌集政府收入的同時並不對經濟主體施加「區別對待」的影響,因而客觀上有利於引導和鼓勵企業在公平競爭中做大做強)的發揮。現行的稅制增值稅征稅范圍較狹窄,導致經濟運行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被打斷,這種中性效應便大打折扣。
第三,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有利於化解稅收征管中的矛盾。現行的兩套稅制並行造成了稅收征管實踐中的一些困境。例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商品的服務化,商品和服務的界定逐漸模糊,那麼是適用增值稅還是營業稅就成為一個難題。因此,這次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可以化解這些難題。
第四,對企業而言差額征稅,有可能降低稅負。還可以減少重復征稅現象。也由於增值稅管理比較成熟,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後,實行稽核比對信息,因而監管更加嚴格,納稅人的權利也更有保證。當然了,在營業稅改增值稅的過程當中,無論企業還是我國相關政府機構部門都需要一個適應的時期,營業稅納稅人改為增值稅納稅人,有很多相關知識還需要補充和學習。
這次改革是繼2009年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之後,貨物勞務稅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項重要的結構性減稅措施。改革將有助於消除目前對貨物和勞務分別徵收增值稅與營業稅所產生的重復征稅問題,通過優化稅制結構和減輕稅收負擔,為深化產業分工和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⑽ "營改增"全面實施,我國營業稅退出歷史舞台是什麼時間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營改增」,營業稅退出歷史舞台。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