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江西的文化歷史
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約於公元前202年(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揚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晉元康元年,改設江州,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朝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分別為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玄宗時增為15道,洪、饒、虔、吉、江、袁、撫、信8州隸屬於江南西道監察區。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轄區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然稱省),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布政使司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其時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關,三司分別由中央直接節制,分權而治,互不統屬。
清朝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後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於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西省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調整和變動。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㈡ 求一篇文章,要完全手寫,急,謝了
如何合理的開發利用我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資源也正是彰顯革命歷史的新平台、新課堂,其感召力是學校和書本不可比擬的。
江西的紅色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因為江西擁有舉世聞名的八一南昌起義、中國「紅色搖籃」井岡山、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始發地、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誕生地等眾多中國革命之最,江西還是中國「紅色旅遊」的故鄉。江西的地域文化也特色鮮明,如贛州的客家文化、景德鎮的陶瓷文化、撫州和萍鄉的儺文化、吉安的青銅文化等。此外,江西一些城市也開展了多種特色文化活動,如南昌市的「軍樂節」、宜春市的「月亮文化節」、上饒市的「三清山旅遊文化節」、鷹潭市的「龍虎山道教文化旅遊節」、景德鎮市的「國際陶瓷博覽會」等,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在弘揚紅色文化主旋律方面,江西將革命傳統的文化內容與時代發展完美結合,出現了一批體現紅色文化主旋律的文化品牌,如紅歌會、大型情景歌舞《井岡山》等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
近年來,江西文化事業發展注重突出地區文化個性和特色,努力挖掘地域文化的獨有內涵,形成了以紅色文化為主旋律、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發展方向。
深入挖掘江西紅色文化資源,既是江西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現實需求……
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利用開發好我省紅色文化,既關系民族精神的弘揚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局,也關系我省在中部崛起宏偉目標的實現,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對我省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
(1) 以紅色文化為媒介,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大力發展旅遊業,通過旅遊業又擴大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播。
(2) 加大投入,構建政府,企業,社會三維一體的立體開發格局。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投入的資金較大,由其是開發初期。其基礎設施的建設,紅色文化的保護挖掘、調研,紅色文化產品的開發等方面都需要較大資金的投入。而且在開發的同時必須貫徹中央和地方、集體和個人、內資和外資一齊上的方針,建立以政府為主體,企業和社會參與共同開發的格局。
(3) 綜合利用,發揮江西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效應。針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一方面要將紅色文化本身進行整合,把分散的紅色資源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另一方面,要樹立新的開發理念和開發思路,把紅色資源和綠色生態壞境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4) 創新形式,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比如製作更多更好的適合青少年的廣播、電視節目及電影作品。同時,設立紅色資源網站,開發設計既有時代特點、有有吸引力的紅色資源軟體,構建紅色資源網路文化……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努力地投身到我省的建設、祖國的建設事業中!
合理開發利用我省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准備好了嗎?
㈢ 看見江西文化後的感受(800字作文)
由自主露出了嘴外.我說完了他帶頭給我鼓掌,嘴裡不停的說著:「真實感受,有道理!」可以說,從那次以後,我就更愛寫作,更愛上胡哲老師的課了,而他在寫作上對我的指導更用心了.
胡哲老師愛發火,一發不可收拾.只要同學們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他就大發雷霆,嗓門兒高得幾里外都能聽到.他的臉憋得通紅,然後大聲訓斥,毫不留情:「怎麼搞的?上課不好好聽,又不完成作業,多影響我講課的心情!自己回去好好想想!真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接下來講課,他的聲調充滿了嚴厲,臉綳得緊緊的.可是慢慢地,他的聲調就緩和了許多,臉上又找回了微笑,那兩顆門牙也不由自主露出來.而他所講的內容更細了,還不時地輕聲問:「你們聽懂了嗎?」我們知道,原來他不是真生氣,反倒是在集中我們的注意力.於是我們就大聲回答:「聽懂了!」他笑得更歡了.
寫作老師,我將永遠記住您那燦爛如陽光的微笑.
㈣ 通過《江西省情教育》的學習,你對江西歷史文化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談談自己的理解。
博大精深,你慢慢學吧
㈤ 選擇一或兩個你所熟悉的江西歷史名人為中心,談談你對江西歷史文化的理解
王安石與朱熹唄
前者力主改革,銳意進取
後者理學大成,執於天理
瞧 江西歷史上文化名人有時候理論主張是那麼矛盾 但都處於一片土地上,可見,江西是多麼的兼容並包 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㈥ 說說你對江西的了解!
江西,一個如今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省份。偶爾被提及時,往往也要在前面要加上一個定語:革命老區。老區,在人們的聯想中往往跟貧窮落後聯系在一起。但江西並非一直貧窮落後。曾經,這里不僅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也是整個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1000多年前,一位年輕人在南昌的贛江邊上,揮筆寫下了光照千古的《滕王閣序》。以其說這是王勃對江西的贊譽,倒不如說是他的預言。接下來的幾百年,江西沒有愧對這兩句話。在江西歷史上,那是一段群星閃耀,光照華夏的輝煌篇章,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均全面領先。
在政壇,兩宋時期,江西一省就出了5142名進士,占宋朝進士總額的1/6以上。其中,有27人曾出任過正副宰相之職。晏殊、王安石、歐陽修、文天祥等,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兩宋的正副宰相,1/5來自江西。到了明代,更是有「朝士半江西」的說法。
文學方面,唐宋八大家中,江西獨佔三家:王安石、歐陽修、曾鞏。晏殊、晏幾道父子和姜夔,則是宋朝詞壇的三座高峰,開了北宋一代詞風。黃庭堅開創的江西的詩派,則成了宋詩的代名詞。直至明朝,仍有戲劇大師湯顯祖的《牡丹亭》等臨川四夢,與同時代的莎士比亞交相輝映。
在思想方面,當時更可謂天下宗師皆出江西。儒家,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陸九淵則開創了心學。道家,就如同山東曲阜的孔廟是儒家的祖庭一樣,江西龍虎山的天師府,一直被公認為道教的祖庭。釋家,慧能開創的禪宗,就是通過江西傳向全國並發揚光大的,後來禪宗所謂的五家七宗,皆發源於江西。馬祖道一、青原行思、百丈懷海,一個個禪學宗師,都集中在江西弘法。
教育方面,兩宋時期全國共有書院515個,而江西一省獨佔170個,佔了全國的1/3。其中,白鹿洞書院由朱熹支持,象山書院、鵝湖書院則由陸九淵主持,一時間,白鹿洞書院和鵝湖書院分別成了儒家理學和心學爭鳴的講壇。北宋四大書院,以白鹿洞居首,南宋四大書院,白鹿洞、象山均列其中。
經濟方面,江西是當時全國最重要的手工業基地。瓷都景德鎮,青花瓷燒造工藝世界一流,為中國掙下了一個瓷器(CHINA)的國名。「臨川才子金溪書」,江西的印刷業獨步一時。此外,如德興、鉛山的冶金、樟樹的葯材、進賢的制筆、煙花,鉛山的造紙、宜黃的夏布織造等,皆盛極一時。
手工製造業的繁榮,帶來科技的發展。由江西人宋應星撰寫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古代的「農業、手工業科技網路全書」。江西人雷發達,自清初參與營建紫禁城,此後七代200餘年間一直主持工部樣式房,被稱為「樣式雷」。從紫禁城到圓明園、頤和園、天壇、太廟、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社稷壇、卧佛寺、五培寺、萬壽寺、雍和宮等,清朝北京城的建築設計,皆出自江西雷氏之手。
㈦ 江西人的歷史文化
江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雄州霧列、俊采星馳」之美譽。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共有進士10495名,佔全國的10.99%;有狀元48名。二十四史立傳者500餘人,有90人任宰輔。《明史.儒林傳》共著錄115人,其中 江西35人,居第一。從秦漢至清末的兩千餘年間,相當一部分江西人在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科技、思想等領域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和重大的影響。東晉陶淵明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大師。唐宋八大家,江西就佔有三家: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文天祥、朱熹、湯顯祖、宋應星、八大山人等,以上為古代江西十大名人,楊萬里、陸象山、解縉、譚綸、鄧子龍、況鍾等也為江西古代人傑的卓越代表。 江西歷史上,文學、藝術、史學、科技大師輩出,有如夏夜星空燦爛、光耀奪目。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黃庭堅、周必大、楊萬里、姜夔、文天祥、洪邁、劉過、湯顯祖、蔣士銓、周行清、朱耷、宋應星、裘日修、雷發達、宋祁、劉恕、馬端臨、陳寅恪、傅抱石……數不勝數,一位又一位的文化巨擘,撐起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半壁江山。
㈧ 去江西遊玩,哪些地方能讓你更加了解江西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在課文中就見識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也見識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長大之後才知道,這些壯闊的景點都在江西,以至於到現在我都對江西有一種嚮往之情,而在上學期間在課本中見過的那些地方讓我對江西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
在小時候學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就暗暗發誓,長大後有機會已經要去一次廬山,見識一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是多麼的壯闊,「疑是銀河落九天」又是一種怎樣夢幻的場景。
井岡山
江西,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有太多太多代表其歷史及文化的優美景點值得我們一去了。
㈨ 你對江西省的第一印象都是什麼呢
其實,城市之間的排名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假如能夠促進兩者之間的競爭,激發它們更大的潛力,何樂而不為呢?經過對兩座城市的全面對比,作為網友的你認為贛州和九江誰會成為江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呢?
㈩ 對江西省博物館的觀後感
體驗江西文化,感受歷史滄桑 ——觀江西省博物館有感X月X日的下午,在單位組織的精心安排,我們來到江西省博物館參觀,天氣雖然陰沉灰濛,下起了稀稀瀝瀝的小雨,我們大家還是興致很高,希望一睹江西博物館的風采。博物院的大門氣勢雄渾,放眼望去,三棟展覽樓威嚴聳立在我面前,厚重的文化和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俗話說,「看一個人需要看他的氣質,看一個城市則看它的博物館」看來一個城市華麗之下的真實和厚重是深藏於博物館中的,也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和內涵。昏暗的燈光之中,我們細細品讀著每件展品背後的故事,彷彿進入了深邃有歷史長廊,每件展品文物,抑或精美,抑或沉舊,都向我們述說著一段故事,從原古朝代的石器陶器,到商夏西周堅實的青銅,從魏晉南北朝的古樸史書到隋唐五代的繁華瑰麗,江西的深沉厚重,藏在青銅鼎中,藏在八大山人圖畫中,藏在影德鎮瓷器中,藏在紫水晶洞中,藏在紅軍的破舊軍帽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革命歷史博物館,櫥窗里陳列著一件件紅軍的物品,破舊的軍帽,殘舊的軍旗,生了銹的軍號,漏了洞的草鞋……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展品,江西作為革命的搖籃,有多少志士紅軍為中國的今天戰斗,奔走,不惜犧牲生命……生活在安逸之中的我們的心被泡得太過麻木,需要歷史革命的鍾聲喚醒。作為陶瓷名鎮,景德鎮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詳,今終於有幸親自看看景德鎮的一件件珍品,景德鎮的每一件展品似乎都吸收了歷史的精華,精美絕倫中透著滄桑,千百年中,陶丁的煙火,窯爐從未熄滅,傳承至今,從彩柚到青花,到裂紋,到褐瓷白瓷……每件瓷器中承載的是中國景德鎮人的聰明才智和靈巧勤勞的品質,《月光曲》、《荷》、《獨釣寒江》等現代的作品,更是出眾,細致入微的雕琢,精美絕倫的上彩,完美無暇的陶瓷瓶體,既融合了歷史的氣息,又展現了現代的文化,一件件陶瓷如少女般,純潔剔透,寧靜地展示著自己的芳華,讓我們不禁為之沉醉……最具特色的是江西客家文化的展示,女子的紅肚兜,窄小精美的轎子,模擬的酒樓一角……古樸的氣息如美酒甘甜醉人,濃重的鄉土之氣在靜默中述說著平凡又精彩的生活。游完三座博物館陳列樓,感覺自己的眼睛有了痛感,但腦子似乎更加充實豐富,自己在這里飽食了一頓文化、歷史、自然的大餐,等著我回去細細體味,慢慢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