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神木紅鹼淖是哪個歷史人物

神木紅鹼淖是哪個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2-06-20 09:45:07

⑴ 紅鹼淖怎麼念

紅鹼淖
讀音:[hóng jiǎn nào]

⑵ 麥5的神木什麼樣

神木歷史悠久。縣境內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建制始於秦漢,而後或郡或縣相沿,從明代稱神木至今。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稱「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宋抗遼英雄楊業父子曾駐守於此,抗擊侵擾,雄踞一方,英雄業績,流傳千古。北宋河東宣撫使范仲淹曾到此巡邊,寫下了著名的《留題麟州》和《麟州秋詞》
城鄉一體化
大柳塔一角
新千年以來,神木的城鎮化步伐加快。大批農民搬遷到縣城或工業發達的鄉鎮,城鄉一體化快速推進。城鎮化率已經達到70%以上,城鄉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神木縣政府積極爭取列入國家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按照「一體兩翼、一河兩川、重點村組」梯次推進的思路,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七個一體化」。高起點建設第一二新村等城市新區,加快推進舊城改造,繼續完善縣城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等設施,加大大柳塔、店塔、錦界、大保當等重點鎮的投入,完善服務功能,增強集聚帶動能力。到2013年,使縣城人口達到25萬,全縣城鎮化水平達到80%。建設禿尾河川和風沙草灘區蔬菜畜牧基地、黃河沿岸紅棗基地、中南部丘陵區小雜糧基地,發展優質高效的特色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繼續實施雙百幫扶工程,通過名譽村官、企業家返鄉任職等形式,推動村企聯誼,深化幫扶活動。
相傳麟州故城(今名楊家城)東有三株古松,唐代所植,粗兩三人合抱,枝柯相連,人稱神奇,便以神木為名。西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於縣南設言陽、言陰二縣,屬西河郡;於西北禿尾河上游東岸設白土縣,屬上郡。東漢末三縣廢。北魏於縣南設石城縣,北周保定二年(公元562年)移治石龜鎮並更名銀城縣,隋大業末年廢。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復設銀城縣,八年於今縣北黃羊城增設連谷縣,屬胂州;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於縣北增設新秦縣,七年分新秦縣增設鐵麟縣,十二年新秦兼為麟州治,十四年廢州和新秦、鐵麟二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設新秦縣並兼為新秦郡治,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郡為麟州治。五代後周州、縣移治小堡。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州、縣又移治吳兒堡,五年再移治楊家城;政和四年(1114年)省銀城、連谷二縣入新秦縣。金皇統八年(1148年)廢州、縣,正大三年(1226年)於今縣南花石崖北升彌川寨設彌川縣,末年於今縣南太和寨升太和寨設太和縣,屬葭州。蒙古初於神木寨(即今址)置雲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廢州始設神木縣並省太和縣入,屬葭州,省彌川縣入葭州。神木縣故治在今縣東巽山。清《神木縣志》:「因巽山有神樹二株」,故名。明正統八年(1443年)徙今址。清屬榆林府。1914年屬榆林道。1928年直屬省。1937年於今賀家川鎮設陝甘寧邊區神府縣。1949年屬榆林分區。1950年省神府縣入神木縣,屬榆林專區。1958年省府谷縣入神木縣,1961年析出復設府谷縣。1969年屬榆林地區。1999年屬榆林市。
神湖
神湖又叫紅鹼淖,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 神湖
景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公里,南北最長處12公里,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屬高原性內陸湖,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四周生態環境良好,東側有天然牧場爾林兔草原,水草豐盛,牛羊成群。紅鹼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鶿、海鷗、魚鷹、野鴨、鴛鴦等。每逢春秋兩季,成千上萬只鳥類聚集於此,上下翻飛,翩翩起舞,和樂齊鳴,場面非常壯觀。紅鹼淖周圍錯落起伏的沙丘與大小不等的片狀草場相間,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雲點綴其間,簇簇沙柳在金黃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綠,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盪。遼闊的湖面、綿軟的沙灘、靜謐的原野、翠綠的草原、充滿生機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飛禽、奔騰洶涌的巨浪、隨波逐流的小舟、噴薄欲出的朝陽、夕陽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風光與蒙漢兩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風情,構成紅鹼淖風景名勝區完美獨特的自然景觀。
二郎山
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 二郎山
位於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二郎山山勢蜿蜒跌宕,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於後。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果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時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在二郎山前後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形體各異,布局合理,雖險若固。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餘通,以及石刻楹聯、題字等。這些石刻,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由於二郎山的山勢雄奇秀麗,古建築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寬的山巒上,多姿多彩,所以它聞名於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省(區),一年四季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一方勝境。
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縣境賀家州鎮東南方向距縣城65公里。山高險峻,巍峨挺拔。黃河和窟野河從東西兩側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壯觀。天台山廟群主要分布在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後山為天台諸神殿,兩山南北相望,互為呼應,雲蒸霞蔚,勢若龍騰。崇峰寺創始於北魏元太和年間,天台諸神殿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後經歷代增置修葺,漸成宏大規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一方宗教聖地。天台山不僅有美麗的神奇的傳說,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爭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東渡黃河時,就駐扎在天台山寢宮殿,勝利地指揮了攻佔山西羅口的戰斗,給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話。抗日戰爭時期,抗日名將賀龍、關向應以及國際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駐足觀光,緬懷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跡。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屬豐州地,舊稱飛鴉川、彌川。城池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原隸屬佳州,清末劃歸神木。 高家堡古城
該城位於神木縣城西南海50公里的禿尾河東岸,西北距明長城約5公里,原為夯築土城,萬曆三十六年(1608)用磚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兩度重修,後多次修葺。該城平面呈長方形、東南牆均長311米,南北牆均431米,殘高6.5—9.1米,基寬7.52米。城牆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牆,間有垛口、嘹望洞。北城頭修有三官樓,東南角建有魁星樓。現除魁性樓、女牆、垛口、嘹望洞被壞外,其餘的均保存完好。另東、南、西牆各闢一卷門,並築有瓮城,現城門的敵樓、嘹望台和南門已破壞。城內原有的中興樓(198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財神廟、五道廟、祖師廟、西門寺、貞節牌坊等古建築,現僅存中興樓和財神廟,城內街道以中興樓為軸心,向東西輻射為東西街,向陽北南北輻射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國初,南街最為繁華,至今大部分鋪面保存完好,東、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築群為典型的北方構築風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東街的盧家大院、西街的韓家大院;還有樓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樓院,同心巷的劉家樓院等。高家堡古城是神木縣乃至整個陝北較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獨具特色的保護價值,神木縣人民政府已擬定將該城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城
楊家城位於榆林市神木縣城東北約20公里,即古麟州。該城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五代至宋,州刺史楊宏信,長子楊重勛(重訓)和孫楊光,世守麟州;次子楊業和孫楊延昭,都是宋代名將,北拒契丹,稱雄一方。世人懷著對捍邊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為楊家城。城東南約70米處,原有松樹3株,年久樹老,枝柯相連,須兩三人合抱,後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後因此命名神木縣,城址舊貌猶存。城周景緻幽閏,有詩雲:「一徑開溪畔,孤村僅幾家。山花學帶雨,野柳暗藏鴉。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處,前路暮雲遮。」
凱歌樓
凱歌樓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懷德門。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視榆林曾住此樓,後改名凱歌樓。此樓台高8米多,南北長30多米,東西寬20多米,樓下門洞南北貫通。樓上中部建二層木樓,四角有鍾鼓小樓,東西有配殿。文革時被拆,現依樣重建。

⑶ 有關神木的文化

神木歷史悠久。縣境內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建制始於秦漢,而後或郡或縣相沿,從明代稱神木至今。因地理位置重要,史稱「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北宋抗遼英雄楊業父子曾駐守於此,抗擊侵擾,雄踞一方,英雄業績,流傳千古。北宋河東宣撫使范仲淹曾到此巡邊,寫下了著名的《留題麟州》和《麟州秋詞》。神木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27年建立了黨的組織,1934年創建了紅色政權,開辟了陝北神府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成長了王瀛、汪銘、張友清、王兆卿、賈拓夫等一批民族英傑。神木地理地貌獨特。縣境地處陝北黃土丘陵向內蒙古草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以明長城為界,北部為風沙草灘區,佔全縣總面積的51%;中南部為丘陵溝壑區,佔全縣總面積的49%。全縣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日照2876小時、氣溫8.5℃、無霜期169天、降水440.8毫米。黃河流經縣境98公里,窟野河、禿尾河由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縣境西北部有46個內陸湖泊,其中神湖(紅鹼淖)總面積54平方公里,儲水8億立方米,是陝西省最大的內陸湖,也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神木縣地域廣闊,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英砂、天然氣、石油、鐵礦和石灰石等,其中以煤炭儲量為最。隨著神府煤田的大開發,神木逐漸成為西部投資的熱土。從「八五」到「十五」的15年裡,神木境內各種投資高達300多億元,經濟發展速度年均超過25%,2005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80億元,財政收入19.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7億元,躋身於西部百強縣行列。200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0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71.4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6.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0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28元。成為陝西省第一個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百強的縣。在2009年公布的西部競爭力百強縣評比中,神木位居西部百強第5位,全國百強第59位。
神木地形多變,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南部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窯洞,大棗,陝北民歌是其象徵。北部是沙漠草灘地貌,長城橫貫其中。境內有黃河,窟野河,禿尾河等河流。主要的旅遊勝跡有神湖
神湖又叫紅鹼淖,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 神湖 景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公里,南北最長處12公里,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屬高原性內陸湖,足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 二郎山 位於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二郎山山勢蜿蜒跌宕,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於後。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果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時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此日:「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在二郎山前後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形體各異,布局合理,雖險若固。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餘通,以及石刻楹聯、題字等。這些石刻,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由於二郎山的山勢雄奇秀麗,古建築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寬的山巒上,多姿多彩,所以它聞名於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省(區),一年四季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一方勝境。天台山
天台山在神木縣境賀家州鎮東男方向距縣城65公里。山高險峻,巍峨挺拔。黃河和窘野河從東西兩側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壯觀。天台山廟群主要分布在前山與後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後山為天台諸神殿,兩山南北相望,互為呼應,雲蒸霞蔚,勢若龍騰。崇峰寺創始於北魏元太和年間,天台諸神殿始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後經歷代增置修茸,漸成宏大規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一方宗教聖地。天台山不僅有美麗的神奇的傳說,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爭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東渡黃河時,就駐扎在天台山寢宮殿,勝利地指揮了攻佔山西羅口的戰斗,給天台山留下不朽的史話。抗日戰爭時期,抗日名將賀龍、關向應以及國際友人白求恩等曾等上天台山駐足觀光,緬懷先烈,在天台山流下英雄的足跡。
高家堡古城
高家堡古城,唐屬豐州地,舊稱飛鴉川、彌川。城池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原隸屬佳州,清末劃歸神木。 高家堡古城 該城位於神木縣城西南海50公里的禿尾河東岸,西北距明長城約5公里,原為夯築土城,萬曆三十六年(1608)用磚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三年(1768)兩度重修,後多次修茸。該城平面呈長方形、東南牆均長311米,南北牆均431米,殘高6.5—9.1米,基寬7.52米。城牆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牆,間有垛口、嘹望洞。北城頭修有三官樓,東南角建有魁星樓。現除魁性樓、女牆、垛口、嘹望洞被壞外,其餘的均保存完好。另東、南、西牆各闢一卷門,並築有瓮城,現城門的敵樓、嘹望台和南門已破壞。城內原有的中興樓(198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財神廟、五道廟、祖師廟、西門寺、貞節牌坊等古建築,現僅存中興樓和財神廟,城內街道以中興樓為軸心,向東西輻射為東西街,向陽北南北輻射為南街和北巷。明、清到民國初,南街最為繁華,至今大部分鋪面保存完好,東、西、南街各通有巷道。居民建築群為典型的北方構築風格。既有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又有前庭大院,如東街的盧家大院、西街的韓家大院;還有樓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樓院,同心巷的劉家樓院等。高家堡古城是神木縣乃至整個陝北較為完整的一座城堡,且有獨具特色的保護價值,神木縣人民政府已擬定將該城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家城
楊家城位於榆林市神木縣城東北約20公里,即古麟州。該城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五代至宋,州刺史楊宏信,長子楊重勛(重訓)和孫楊光,世守麟州;次子楊業和孫楊延昭,都是宋代名將,北拒契丹,稱雄一方。世人懷著對捍邊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為楊家城。城東南約70米處,原有松樹3株,年久樹老,枝柯相連,須兩三人合抱,後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後因此命名神木縣,城址舊貌猶存。城周景緻幽閏,有詩雲:「一徑開溪畔,孤村僅幾家。山花學帶雨,野柳暗藏鴉。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處,前路暮雲遮。」
凱歌樓
凱歌樓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建成,原名懷德門。正德十年(1505年),明武宗巡視榆林曾住此樓,後改名凱歌樓。此樓台高8米多,南北長30多米,東西寬20多米,樓下門洞南北貫通。樓上中部建二層木樓,四角有鍾鼓小樓,東西有配殿。文革時被拆,現依樣重建。

⑷ 紅鹼淖簡介90字 急需

紅鹼淖景區位於陝西省神木縣境內,處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海拔高度1100米,大陸性季風氣候。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性河流注入,紅鹼淖是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1995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已被國家評為「AAAA」級景區,是陝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
望採納

⑸ 紅鹼淖屬於哪裡

紅鹼淖屬於陝西省神木縣與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之間。
紅鹼淖,也稱紅鹼淖爾、紅鹼淖海子,陝西、內蒙古邊界湖泊。處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
紅鹼淖總面積54平方公里,湖面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性河流注入,紅鹼淖是中國最大沙漠湖泊。紅鹼淖是清代起逐漸積水而成的年輕湖泊。21世紀初,因旅遊開發及生態問題受到關注,而為人所知。同時,紅鹼淖是當地主要漁場,湖水也可為陝北煤田開發提供水源,因此對陝北經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⑹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紅鹼淖位於陝西神木縣西北,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末,是中國最大沙漠淡水


原因: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旺盛;上遊河流建攔水壩使入湖徑流減少;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開礦(煤礦采空區)導致地面塌陷與水源枯竭。(6分)
影響:氣候變干,土地荒漠化加劇;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每點一分4分)

⑺ 神木紅鹼淖風景名勝區的介紹

紅鹼淖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 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景 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公里,南北最長處12公里,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屬高原性內陸湖,足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⑻ 神木神湖資料

神湖,本名「紅鹼淖」,又稱「昭君淚」。 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是水泊、湖泊的意思。
紅鹼淖被稱作「昭君淚」,來自當地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王昭君當年遠嫁匈奴,走到爾林兔草原,即將告別中原,下馬回望,想到從此鄉關萬里,恐怕一輩子也難
以回還,頓時千般感慨、萬般惆悵洶涌心間,這一駐足,便流了七天七夜的眼淚,於是就形成了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神湖紅鹼淖。王母娘娘為此感動,便派七仙
女下凡,仙女們各持一條綵帶,從七個不同的方向向其走去,於是現在就有了七條季節河同時流入「昭君淚」。
該湖泊位於陝西省神木縣西北部,毛烏素大沙漠東南沿。這里水面 67
平方公里,人們稱它是「大漠明珠」、「沙海明珠」、「塞上明珠」。它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沙漠淡水湖, 1995
年陝西省政府將它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約 100
平方公里。紅鹼淖的「淖」是水沼,湖泊的意思。紅鹼淖傳說神奇,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藍天、白雲、沙漠、湖泊、草原風情和珍禽、銀魚是這里最主要的旅遊特
色。現在這里已成為聞名遐邇的大型旅遊區。
但由於「紅鹼淖」這個詞來自於蒙古語,名從俗,字生僻,不易理解和記住,神木縣政府集思廣益,經過研究,決定將紅鹼淖更名為神湖,以利擴大宣傳,提高知名
度。
名神湖有兩層意思,一是神湖是毛烏素沙漠中的一個大湖,處處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二是神湖地處神木縣境內,他是神木人心中的聖湖。

與神木紅鹼淖是哪個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
© Arrange www.upscalepup.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