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到底擊殺了多少日本士兵
四行倉庫保衛戰底擊殺了日軍200多人。
謝晉元在中國國軍軍營接受中外記者采訪時,中國國軍共為四百二十名,撤退時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餘名已殉難外,余者受傷入醫院治療中。
這一役,中國國軍軍堅守最後陣地,力戰四日夜,擊退日軍六次圍攻,日軍死約200餘,中國國軍軍傷亡37人,營長楊瑞符少校彈穿左胸,負重傷。楊瑞符彈穿腿部。
(1)八佰真實歷史到底犧牲多少個人擴展閱讀: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2旅524團第1營將士,被稱為「八百壯士」(又稱四行孤軍),實際四百餘人,他們抵住日本軍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保衛戰成功振奮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士氣。
四行倉庫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因此整個戰斗展現在西方世界面前,進一步吸引國際社會注意,然而沒有如蔣中正期望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的國際支援。
㈡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歷史是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佰故事原型為1937年10月底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該營本來有近800人,但在淞滬會戰的前期戰斗中犧牲了許多戰士。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第88師524團一營420餘人,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中,抵擋住日軍的猛烈進攻。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斗意義
從戰略角度來看,保衛戰帶來的影響不大,但它所產生的意義是巨大的,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重振了全國軍民的士氣,也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是中國人民抗戰史上不可抹去的深刻回憶。
在四行倉庫最後一塊陣地死守向全世界進行現場戰事廣播,有利於擴大影響。1937年11月,上海華界全部淪陷。由於租界的存在,客觀上也暫時阻擋了日軍全面佔領上海的步伐。
廣大愛國民眾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進行著不屈不撓的反日斗爭。也正是由於中國人民不畏強權,英勇抗戰壯舉,贏得了全世界的同情與尊重。
㈢ 八百壯士真實歷史是什麼
謝晉元等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是指在上海即將淪陷之時,奉命退守四行倉庫,在那裡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時期的英雄群體。
1937年10月,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進入尾聲,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用生命守護了一個民族的尊嚴。
資深外交官、國際法泰斗厲聲教曾撰文揭開了「八百壯士」的歷史真相。文章披露道:「聞名遐邇的』八百壯士『其實遠沒有八百人。所謂的』八百壯士『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為了起到震懾日軍的效果故意放出來的消息。」《國家人文歷史》亦曾撰文稱,「八百壯士」的實際具體數字為355。
2014年8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謝晉元等八百壯士(1937)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團被追認為英雄群體。
謝晉元率部在彈丸之地與窮凶極惡的日軍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10餘次瘋狂進攻,斃傷日軍200餘人,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一曲抗擊侵略的壯麗凱歌。
在日軍鐵蹄下,已陷於孤島的數百萬同胞,從八百壯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嚴與氣節,找回了振奮的信心與力量。"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這首歌,從淪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錚錚鐵骨的八百壯士,對於身處黑暗困於孤島的上海人,就像一盞長明燈,看著它,便堅定了抗日的必勝信念。
「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他們前赴後繼、奮勇殺敵,以自己的熱血,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以自己的犧牲,換取了民族的未來。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
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
㈣ 八百壯士為什麼最後只剩三百人
在四天四夜的戰斗中,四行孤軍的人數都是一個謎。那麼,當時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孤軍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八百人的數字又是從何而來?
關於10月28日晚將傷員運出四行倉庫的過程,1營營長楊瑞符在《孤軍奮斗四日記》中有過這樣的描述:「我當時囑咐出外就醫的士兵說:你們出去,有人問四行倉庫究竟有多少人,你們就說有八百人,決不可說只有一營人,以免敵人知道我們的人數少而更加兇狠,後來轟傳世界的八百孤軍的數目,就是這樣來的。我五二四團的團長本來是韓憲元,而今天一般人誤稱為謝團長,也就是在折八百的數目字而推測出來的。」
四行孤軍究竟有多少人
從四行倉庫退出後,孤軍人數逐漸清晰。具體數字首先由《大美晚報》在10月31日披露:「在四行儲蓄倉庫內作光榮的撤退之華軍,現據大美晚報記者向華軍當局探悉,共計三百七十七人。連日忠勇作戰之結果,傷者共有五十餘人。」
㈤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是根據歷史上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的事件改編的。在這場戰斗中,楊瑞符營長接到從閘北前沿陣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願,因為他在這塊陣地上已堅守了2個月,犧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當孫元良告訴他撤到四行倉庫,就一個營堅守7天,掩護全軍撤退時,他非常高興。他明知有可能與他的部下全部犧牲,卻說「大敵當前,男兒自應以死報國」。
兵力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經過5次補充兵員,全營撤退到四行倉庫時,包括團副謝晉元在內,僅414人。而他們的對手,是以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松井石根親自指揮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戰斗從1937年10月27日持續到30日,這場戰鬥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嚴重關注。10月29日,英美等國派代表向國民政府遞交請願書,最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斗。
(5)八佰真實歷史到底犧牲多少個人擴展閱讀:
四行倉庫戰斗極大的鼓舞的人民抗戰的士氣,2015年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之際,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館。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包括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等六個部分。
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
㈥ 八百壯士真實歷史結局
八百壯士真實歷史結局是:
八百壯士進入收容所後,部隊被英軍卸下武器,生活在極差的環境中,開始了四年集中營一般的孤軍生活。雖然沒有被日本人打敗,卻也就此遠離了抗日的正面戰場。1941年4月,汪偽政權想要誘降謝晉元,並許諾其陸軍總司令的頭銜,被謝晉元嚴厲拒絕。
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和以往一樣,率領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誠等四人遲到,謝晉元異常憤怒,進行斥責。有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鐵鎬等凶器,蜂擁而上,猛刺謝晉元胸部及頭部。
謝多處受傷,流血不止,至6時許悲壯長逝,時年三十七歲。四個兇手當場被擒。25日,謝晉元追悼儀式在上海舉行,有30萬人前往弔唁。國民政府追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
(6)八佰真實歷史到底犧牲多少個人擴展閱讀:
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們本已下定了必死的決心,然而,事態的發展,並不是他們個人的意志能夠決定的。193710月30日,四行倉庫戰斗已是第四天。
日方高官接二連三地發表露骨談話,威脅和恫嚇租界當局立即採取措施,消除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的抵抗行動,否則,日軍「將不顧一切後果,採取極端手段,對付中國守軍」。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考慮到堅守四行的部分目的已經達到,遂下令四行守軍撤入租界。堅守四行倉庫的勇士們在這里整整奮戰了四天四夜。
打死了二百多進攻的日本鬼子,傷敵無數。更重要的是,他們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軍人抵抗侵略、犧牲到底的精神。
㈦ 八百壯士真實歷史是什麼
八百壯士真實歷史: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一支僅有400多人的孤軍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對抗數萬日軍。當有外國記者詢問守軍人數時,為了威懾敵人,指揮官謝晉元故意說有八百人。從此這支守軍就以"八百壯士」的稱號為世人所知。
因為400餘位士兵要面對的是30萬日軍,要對壘的是比自己多很多倍的敵人。想盡一切辦法將四行倉庫從里到外武裝成了碉堡,之後就是硬著頭皮和日軍周旋和血戰整整六天六夜,抗爭到了最後。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打擊了侵略軍的張氣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成為當時舉世矚目的事件。
後世評價:
在日軍鐵蹄下,已陷於孤島的數百萬同胞,從八百壯士身上,找回了民族的尊嚴與氣節,找回了振奮的信心與力量。"拿八百壯士做榜樣"這首歌,從淪陷的上海吼出,唱遍大江南北。錚錚鐵骨的八百壯士,對於身處黑暗困於孤島的上海人,就像一盞長明燈,看著它,便堅定了抗日的必勝信念。
「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他們前赴後繼、奮勇殺敵,以自己的熱血,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以自己的犧牲,換取了民族的未來。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八百壯士
㈧ 電影《八佰》到底是800人還是400多人
只有400人,說800人是為了鼓舞士氣,同時也糊弄日本人。
電影《八佰》的正式定檔時間為7月5日上映,影片為導演管虎執導,主演有黃志忠、歐豪、張俊一、王千源、魏晨、姜武、杜淳、李晨、俞灝明、鄭愷等等,這些演員在當下的知名度都非常高,演技也就更不用多說了。這次《八佰》有這么多實力派演員加盟,相信影片一定會非常精彩的。
(8)八佰真實歷史到底犧牲多少個人擴展閱讀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爆發於1937年的8月13日,這場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第一場大型會戰,此次戰役標志著中日兩國全面戰爭真正開始,也是抗日戰爭史規模最大、戰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令世界看清了中國政府堅定立場,決不向日本投降的決心。而電影《八佰》的歷史背景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天四夜。在這場戰爭中,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戰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而為壯聲勢,對外宣稱800人。
㈨ 八百壯士倖存多少人
八百壯士倖存100餘人。
抗戰勝利後,八百壯士倖存者從各地陸續返回上海,總計100餘人。他們請回謝晉元的遺孀凌維誠,沿老團長的陵墓四周搭棚居住,誓為老團長守靈。
後來內戰爆發,他們不願捲入內戰,遂解散各謀職業,大部分隱姓埋名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十分艱苦。上海解放後,陳毅市長曾親自為這些孤軍壯士安排工作。
八百壯士的主要事跡:
八百壯士的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死守四行倉庫,早已做好了必死的決心。為了守衛四行倉庫,謝晉元下令用沙包將門窗封死,二樓以上門窗封一半,留下射擊口,電線全部切斷,也不能生火煮飯,以免暴露目標。
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孤軍,一共414人,而為了虛張聲勢,謝晉元在被租界的英軍詢問時,表示自己一共有800人。從倉庫送出的傷員,也統一回答一共有800守軍,這也是「八百壯士」稱謂的由來。而他們要對抗的,則是日軍王牌軍第三師團。
由於四行倉庫靠近英法租界,且附近有大型煤氣包,日軍既害怕誤傷英法租界軍隊,也害怕引發不可收拾的大爆炸,不敢進行轟炸和大范圍炮擊。這也給了孤軍足以守衛倉庫的優勢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