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四大古墓
中華上下五千年,帝王將相數不勝數,這些天之驕子死後都會受到厚葬,裡面埋藏著許多價值連城的寶藏,當中最為出名的就數這四大古墓,一個比一個神秘,後人數千年也探索不了其中奧秘。
第一個,乾陵不敢動
乾陵是武則天的墓,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毫無疑問就是她的了,裡面埋藏了唐朝各種寶物,據歷史記載共有500噸,1300年沒有被盜,這是一個奇跡,也是唐朝唯一一個沒有被挖掘的帝王墓,這其中運用了祖國歷朝歷代在用伏羲氏祖先留下的易經玄學,或者其他關於堪輿的奧秘。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民國時期,孫連仲將軍帶領部下挖掘乾陵,用火葯炸墓,正准備進入時,突然出現一股詭異的龍卷風,進入古墓的7人無一生還,於是再也沒人敢動乾陵的心思。
第二個,秦始皇陵不敢挖
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代皇帝,墓穴的規模之大人盡皆知,周長就有2000多米,佔地面積達到了22萬平方米。如果要挖就需要把旁邊的驪山挖開,必須要運走56.25平方公里的土,工程量確實太大。
而且裡面的寶物也是非常珍貴,挖掘也需要很高的技術,剛開始挖掘的時候,兵馬俑可不是現在這種樣子,個個顏色分明色彩艷麗,一接觸空氣就開始變化,加之裡面有大量機關和水印,開挖也需要考慮安全因素,所以現在沒有足夠的技術就沒人敢繼續挖了。
第三個,成吉思汗陵
作為元朝皇帝和差點征服世界的男人,成吉思汗死在征服西夏的路上。興許是成吉思汗不想讓後世人記得他,所以選擇秘密下葬。所以沒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就連忽必烈都不知道,有人說墓葬在鄂爾多斯境內,那隻是他的衣冠冢。也有學者認為墓葬在外蒙古,但是依然找不到蹤跡。
第四個,沈萬三墓
作為明朝巨富之首,富可敵國,不料朱元璋看不慣他,將他發配雲南,不就鬱郁而終。他的後人花費大量財力將他埋葬在海底,至今仍未找到。
『貳』 曹操的古墓是什麼時候發現的,位於什麼地方
曹操的古墓是在2009年的時候被正式確定下來,被確定為安陽高陵,墓室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安豐鄉的西高穴村,距離大魏國的王都只有十幾公里的距離,根據歷史的記載,曹操在公元220年的時候死於河南洛陽,並且相傳,他為了讓自己的墓穴不會被盜墓者挖掘,於是他總共建造了七十二個墓穴,但是這些墓穴都是假的,用來迷惑那些盜墓者,並且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而對於曹操墓的挖掘,對於我們現在了解曹操是一個很好的財富。
『叄』 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老的陵墓是誰的
既然曹操沒有要求她們中的哪個來殉葬,那麼兩個女性為何出現在曹操的墓室中?難道是因情而殉,自殺的?
在考古中發現,兩具女骨上面有不正常色斑,不像是正常死亡,十分蹊蹺。這,似乎應驗了筆者上文中對兩女性可能是殉殺推測的可能性。
正常的遺骨泛黃,但從考古現場人員對媒體透露的情況來看,曹操墓中發現的兩具女骨,一個顏色正常,一個顏色異常。異常的頭骨顏色泛綠,一個殘斷的盆骨也有色澤泛綠現象;另一女性頭骨、肢骨色澤呈正常的灰黃色。
同樣的埋葬環境,為何骨頭上出現不同的顏色?一般中毒較嚴重的人,死後屍骨上會出現異常的顏色,或發黑或發綠,曹操墓中女骨上的「綠色信息」,或許深藏著一段凄慘的歷史隱情。
2007年,曾有一個引起全國轟動的考古發現。當年7月1日,江西靖安東周墓葬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共出土了47具棺木。從中發現,有11具遺骨中有一種綠色的結晶體,呈細長的菱形,最長的一塊達8.5厘米。晶體顏色深淺不一,分布十分廣泛,出現於膝蓋骨、顱骨、牙齒根等部分,有的屍骨甚至整個骨腔里都長滿了這種結晶體。
這是中國考古界首次發現這種現象,當時現場專家都搞不清原由。後經鑒定和論證,原來這些人在臨死前不久,曾在一起進食,食物中摻雜著毒葯。中毒身亡後,被集體安葬。其中可以鑒定出性別的遺骸均為女性,死亡時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在2000多年的時間里,毒葯產生了化學變化,形成奇異的結晶體。這些女性是他殺,還是集體自殺?還是個謎團。
曹操墓里的那位女骨,便很有可能是服毒後死亡。如果那名女子真是為曹操殉葬的話,這種骨頭泛綠現象就很好解釋了,或是自願服毒,或是被強行灌了毒葯而死。這種毒死殉人的事情,在殉葬史上是存在的。
曹操墓中骨色泛綠女子,到底是不是被毒死的,最終的考古報告發表時,或許能給出一個答案。
『肆』 中國四大古墓是什麼
中國四大古墓:
一個不敢動,一個挖不動,一個找不到,一個挖掘了十年。
1:秦始皇陵不敢挖。
墓穴已經找到 但是沒人敢動,現在技術達不到!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南依層層疊嶂、山林蔥郁的驪山,北臨逶迤曲轉、似銀蛇橫卧在渭水之濱。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陵園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78個故宮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約115米,現仍高達76米,陵園內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周長3840米,外城周長6210米。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內城裡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宮殿,頂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銀做的江河湖海。
今尚殘留遺址。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1.5公里處,當地農民打井無意中挖出一個陶制武士頭。後經國家有關組織的挖掘,終於發現了使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現代考古證明,秦始皇陵地宮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幾千年來未被盜掘。
在歷史上,項羽曾經想去挖掘始皇陵,但是裡面的防衛設施太森嚴,所以放棄了挖掘。赤眉軍也去挖掘過,同樣只是挖掘了外層少部分,沒敢進地宮裡面。根據探查發現,秦始皇陵墓內設有大量的主動防衛弓弩,以及其他陷阱,而且還有水銀池散發的毒氣,所以至今都沒有人進入過地宮深處。
3、成吉思汗的墓找不到。
有人說墓葬在鄂爾多斯境內,那隻是他的衣冠冢。也有學者認為墓葬在外蒙古,但是依然找不到蹤跡。
成吉思汗衣冠冢:
史書上說:「元諸帝均葬於漠北」,有人認為在現在的蒙古國克魯倫河與土拉河之間的肯特山裡。可是,就是在那裡,也找不到成吉思汗墓。因為蒙古人的葬法非常特別,他們不起墳頭,下葬後還將平地恢復原樣,而後殺死一頭吃奶的小駱駝殉葬。祭祖時牽著母駱駝尋找。
母駱駝在哪裡發出悲鳴,哪裡就是皇帝的葬地。可等那母駱駝死了以後,他們也就找不著皇帝墓了。所以,現在連成吉思汗後裔都不知道他的墓葬到底在哪裡,其他人想找到根本是不可能的。
4、挖十年的神秘古墓——秦公一號大墓。
它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墓的主人是秦始皇的先祖秦景公。這座墓地從1976年開始發掘,一直挖掘到1986年才發掘成功,大概消耗了10左右的時間。
鐵鏟揮處,黃土裡帶出一些奇怪的土塊,它們的顏色和形狀與周圍黃土明顯不同,有黃有紅,還夾雜著一些碎石,並且非常堅硬。
因為這座墓實在是太大了,號稱「東方倒金字塔」!它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跡。秦公一號墓,規模非常大,殉葬人數非常多。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盜洞有240個左右,即使這樣,仍然留下了很多寶貝。因為,墓地實在是太大了,盜墓賊費盡周折也拿不完所有東西。
這個四方形的神秘地下工程,佔地面積被考古隊標出,竟然足足有兩個國際標准籃球場大!
『伍』 中國歷史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墓,為何誰動誰出事
眾所周知,古墓基本上都是非常有歷史價值的,非常受到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關注,而且歷史上有名氣的人的古墓中都會有很多奇珍異寶,也正是因為這個,出現了很多盜墓之人,偷走了古墓中的古物,給古墓帶來了不可彌補的損害。而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墓,那就是黃帝的墓。
但是事實上,黃帝陵只是一個衣冠冢,並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而黃帝的真身也並不在其中,只是放了一件衣服在裡面。而且據說古墓裡面可能會有很多機關暗道,很可能喪失性命,而誰會為了一件衣服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呢?黃帝陵可謂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墓,而其他的帝王陵都沒有清凈。
『陸』 歷史上有哪些古墓
被發掘的陵墓:春秋戰國墓:河南上蔡縣蔡國墓(部分被盜,國家組織發掘,2000年左右)。。。。漢墓:馬王堆漢墓(辛追和其兒子的墓國家組織發覺,利蒼墓被盜1976年)。。。。曹操墓(被盜後國家組織發掘2009年)曹植墓,文革期間,國家組織發掘。。。唐代,唐太宗的乾陵,被盜,五代十國期間。。。宋,基本全被盜,陵墓毀壞嚴重。。。。明:朱元璋孝陵(可能被盜)、萬曆定陵(58年國家組織發掘),明十三陵其他完好未發掘。。清:三處陵墓群,只有清東陵被盜,而且除順治的陵墓外全部被盜,盜墓者軍閥孫殿英1928年。。。另外還有很多不知名墓主人的墓,建議你看看探索發現。
『柒』 中國十大古墓有哪十個分別在哪裡
西周
1. 西周大墓,即陝西省周公廟遺址,西周最高等級的陵坡墓地。發掘之初被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規格最高的32號大墓,由於被盜嚴重,甚至出土了2002年的礦泉水瓶,而出土文物寥寥。該墓此前即被認定是一個諸侯國國君級別的大墓,後又被懷疑是周公墓,可是最終由於出土器物沒有確鑿認定,而至今不知墓主身份。
春秋早期
2. 晉侯墓,位於山西省曲沃縣羊舌村,墓地因被盜而發現。清理結束的兩座大墓早期均曾被盜,專家推測,很有可能是一種與復仇有關的毀墓行為。由於被盜,墓中未出土有關墓主身份的印或銘文,墓主是否真的是晉文侯和夫人,可能永遠是一個謎。
春秋
3. 秦公大墓,甘肅禮縣永興大堡子山,此墓的發現意義非凡,長期以來,我國考古學界一直探索的秦國四大陵區最早的西垂陵區遺址這一千古之謎終於揭曉。秦公大墓據專家考證是秦國開國國君或其子秦文公的夫婦陵墓。該墓為研究秦國的陵寢制度和歷史提供了新資料。該墓15年前就已嚴重被盜,大量珍貴文物現仍流失海外。
戰國早期
4. 郭庄大墓,這座大墓經歷了至少17次盜掘,其中包括戰國盜洞一個,東漢盜洞7個、現代盜洞9個,但由於擁有十分完善的防盜系統,墓地發掘後仍出土大量珍貴器物,可算一個奇跡。它有很多巧妙的防盜機關,是典型的積石積沙墓,深達17米。該墓主人應是一位地位顯赫的楚國高級貴族。
戰國(楚)
5. 九連墩古墓,由於墓地土質為沙土,屢發塌方險情,但也正是由於坍塌,使盜墓者僅進入南槨室,所以損失不大。楚墓很多,但十墓九空,多是被盜空。該墓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墓主人被認為是楚國高級官員。
漢朝
6. 徐州獅子山漢墓,早年間曾被盜,由於做賊心虛、過於匆忙,盜墓賊漏過了獅子山楚王墓甬道兩側密封著的幾個耳室,這一失漏使大批文物珍寶躲過了劫難。該墓發現的金縷玉衣被認為是我國發現的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片共有4248片,均為玉中極品,遺憾的是金縷玉衣上的金絲被盜墓者抽走了。
漢唐之間
7. 老山漢墓,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是在1999年底破獲的一起盜掘古墓案中發現的。該墓被盜過於嚴重,墓主都被拽出棺外,墓中器物所剩無幾,令人大失所望。通過人骨復原,墓主人容顏已被完整呈現,但他的身份至今仍是一個謎。
唐朝
8. 永泰公主墓,墓室的右側有一盜洞直貼墓壁而下,盜洞正好打在前墓室與甬道之間。前有墓道填土所阻,後為墓室磚壁所堵,惟有此處可以進入墓室,選點之准令人驚嘆。盜洞底部有一副骨架及鑿子、錘子等,這意味著盜洞打通後,此人進入墓室盜寶,最終被地面見利忘義的夥伴活活悶死。
宋朝
9. 秦檜獨子墓,即2006年備受關注的南京江寧「疑似秦檜墓」,墓主其實為秦檜獨子秦熺,在3個墓室中共出土金、銀、銅、漆、瓷、鐵質文物100餘件。該墓的墓室呈倒「品」字形朝向北方,中間的秦熺墓已被盜過,墓主已無處尋覓,而西北角的墓室為秦熺正室夫人墓,但因為沒有墓誌,不知道秦熺的正室夫人是何許人。
清朝
10. 東陵慈禧墓,慈禧太後生前酷愛珠寶、玉器及金銀器皿,死後棺內陪葬的珍寶價值白銀高達億兩。其中包括織金的陀尼經被,經被上綴有的820粒珍珠全部被盜墓賊拆走;盜墓者甚至將慈禧牙齒撬開,盜走了她口中價值連城的夜明珠。
『捌』 請問中國最古老的古墓是哪一座古墓呢其歷史有多長
知名的好像是婦好墓,她生活於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婦好墓於1976年於河南安陽發現。至於還有沒有更古老的,還有待證實。
『玖』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古墓
中國最牛的四大古墓,考古學家也拿它們沒辦法,尤其是秦始皇的!
1.成吉思汗墓
勇士們,讓我們,跨上馬吧!」這是當年一代帝王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出征時說的一句話,如今卻激勵著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們進行「尋找成吉思汗」之旅。多少個世紀過去了,他們幾乎搜遍了整個蒙古大草原,有的動用地雷探測器甚至衛星攝影技術,然而都無一例外地空手而歸。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曾在陝西省鳳翔縣建都,長達293年,在雍城遺址之南的南指揮鎮有秦公陵園,共發現43座規模較大的墓葬,其中的秦公大墓是我國目前已發掘的最大的土壙墓。是整個秦公陵園中最早發現、唯一發掘的最大墓葬,故稱秦公一號大墓。
發掘後的秦公一號大墓,占據了中國考古史上五個之最:
一、迄今中國發掘最大的先秦墓葬
二、墓內186具殉人是中國自西周以來發現殉人最多的墓葬
三、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中國迄今發掘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
四、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
五、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多達180多個,字體為籀文,酷似「石鼓文」。
由於盜擾,主棺槨中只發現了一些人骨殘骸,所以墓主人到底是誰,這個眾說紛紜。從發現到發掘結束耗時10年,也是迄今我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中國最牛的四大古墓,考古學家也拿它們沒辦法,尤其是秦始皇的!
『拾』 秦始皇古墓在哪裡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臨潼縣驪山腳下的下河村的附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即位後不久便開始在驪山營建自己的墳墓,特別是在他統一六國後,更是在秦陵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全國各地征調70萬人參加陵墓的修建,夢想著自己死後依舊統Zhi中國。前後費時近40年,至秦滅亡時陵園尚未完全竣工。修建秦陵的人最多時曾經達到70萬。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陵園,工程浩大為史所罕見。冢高76米,周長2000米,陵園內有兩層城垣,呈回字型,外城周長6264米,內城周長2525米,陵丘位於內城的中部偏南側。1974年至1977年在秦始皇陵東1500米處發掘出了秦陵兵馬俑坑,隨著發掘工作的展開,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三個墓坑重見天日。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16米,南北寬62米,面積有13260平方米,是一個長方形軍陣,有步兵和車兵聯合組成;二號坑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面積有6000平方米,是一個曲尺形軍陣,有多兵種組成;三號坑東西長124米,寬62米,面積僅有520平方米,三號坑最小,但據推測是指揮部,位置極為重要。目前在三個墓坑中Gong發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戰車近20輛,戰馬100匹。由模擬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千年前橫掃六國,統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的威武強大。陶俑體態高大,與真人相仿,一般在1.8米左右,陶俑的神態各異,表情逼真,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藝術水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各式奇異珍寶。秦陵及兵馬俑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秦朝以前,對先王的祭祀不在墓地進行,秦始皇首次將祭祀用的寢殿建在墓地。秦始皇的陵園內有兩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於內城垣中偏南側。陵丘的西北50米處建有寢殿,現可見到的基址近正方形,面積3500平方米,附近還有其它建築遺址。在寢陵中,對秦始皇像進行供奉和祭祀。這種陵寢制度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以後歷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這也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一個發展。
秦始皇陵位於臨撞縣城東5公里,距西安市約37公里,南倚驪山,北臨渭水。為什麼選位在這里呢?有人認為,這與古人迷信風水寶地是分不開的。近年來,地質學家根據衛星拍照的圖片看:從驕山到華山工好像一條龍,秦始皇陵正好位於龍頭眼睛的位置。眾所周知,自古就有「畫龍點睛」之說,到底是古人有「高瞻遠矚」的本領,還是今人附會之風過重,一時間還弄不清楚。
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
根據初步考察,陵園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呈方形,周長3000米左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外城呈矩形,周長6200餘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內、外城之間有葬馬坑、珍禽異獸坑、陶桶坑;陵外有馬廄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員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桶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桶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佰、陶馬約6000件;二號坑有陶桶、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三號坑有武士桶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這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秦始皇陵園除從葬坑外,還發現石料加工場的遺址,建築遺物有門砧、柱礎、瓦、脊、瓦當、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規模之大可見一斑,但秦始皇陵有沒有設計藍圖呢?
據史書所說「使水相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來看,秦始皇陵的修建絕非任意,必定是按設計圖有計劃地營造,縱觀歷代帝王陵建造史不難想像其中的關聯之處。具體設計藍圖如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是誰主持了秦始皇陵的修建呢?
據推測,少府是主管建築的,國家陵墓當由其管理。當然最高的管理上級還是本相,只是本相日理萬機,由少府具體操作辦理而已。不過,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少府一官是秦統一後命名的,在統一之前有無這一官職無從考證,但無論有無,肯定有一種機構專管宮廷的土木建築工程。至於這一機構名稱如何,尚待進一步考證。
秦始皇陵有多深呢?《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其「穿三泉」。《漢舊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人」之語。有人認為,秦陵地宮不淺也不深,書中提到的「三泉」無外乎人們經常提到的「九泉之下」之類。據《呂氏春秋》記載:「淺則狐狸揚之,深則及於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在古代由於受技術限制,要在泉水下施工實為不易,並且如果地宮位於地下水位之下,地下水長期滲透,定會使地宮遭受「浸」害,秦始皇及其皇陵的設計者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當然這些都不過是推測,具體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的結構如何呢?
從已發掘的秦始皇陵遺跡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宮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帶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實現這一點,非建造廣闊的墓室難以如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者,無復出者。」這里,既提到中羨門、外羨門,想必肯定有內羨門。這似乎表明地宮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閉在中羨門以外的地方,內羨門以內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於墓道之長也就可想而知,若說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難怪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地宮的洞室就在現在人造封土以南直達騎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
據考古勘探,以及對墓道兵馬桶位置的判斷,專家認為,陵墓的朝向為坐西向東。這是一個奇特的布局。眾所周知,我國古代以朝南的位置為尊,歷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統一天下的秦始皇,為什麼願意坐西向東呢?
有人認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東渡黃海,尋覓蓬萊、瀛洲諸仙境,並多次親自出巡,東臨喝石,南達會稽,在琅邪、芝朱一帶留連忘返,這一切無不昭示其對仙境的迫切嚮往。可惜徐福一去否無音訊,秦始皇親臨仙境的願望終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長生之葯,死後也要面朝東方,以求神仙引渡而達於天國,大概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願望。基於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東了。
有人認為,秦國地處西部,為了彰顯自己征服東方六國的決心,秦王嬴政初建東向的陵墓;並吞六國之後,為了使自己死後仍能注視著東方六國,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設計建造初衷,所以我們看到的陵墓只能是東西朝向。
還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坐西向東,與秦漢之際的禮儀風俗有關。根據有關文獻記載,當時從皇帝、諸侯到上將軍,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東。秦始皇天下獨尊,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實,讓人不解的不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據考察,陝西境內已發掘的917座秦墓,絕大部分都是東西向。秦公陵園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東方。秦人葬式的這一特點,越是早期越為明顯。是什麼原因讓秦人採取這東向的葬式呢?堅持秦人起源於東方的學者認為,由於東方是秦人祖先曾經勞動、生活過的地方,他們對東方懷有特殊的感情,然而東西懸隔,路途遙遠,其間又強敵林立,「葉落歸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採用朝向東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堅持秦人起源於西方的學者認為,秦人採用「頭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顯他們來自中國西部。但如果頭西足東的葬式表示秦人來自西方的話,那麼華夏諸族流行的北首而葬之俗,是否說明他們來自北方呢?現代文化學與民俗學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見解,認為秦人流行的西首而葬之俗和他們曾流行過的「屈肢葬」一樣,與甘肅地區的古代文化或某種原始宗教信仰有關。比如「白馬藏人」對本民族盛行的西首葬的解釋是,日落歸西,人亦隨太陽走。也許,秦人對他們的葬式,也有本民族特有的解釋。
一切都不得而知。
時常有人問,秦始皇為什麼要用那麼多的泥人泥馬來陪葬呢?
有人認為,秦始皇陵實質上是按古代禮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設計的。因為秦始皇即位後,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當時他率領千軍萬馬南征北戰,從而並吞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為了顯示他生前的功績,以軍隊的形式來陪葬似乎是一種必然。
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秦兵馬桶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軍事情況,但在具體問題上觀點叉不一致。
一種觀點認為,秦桶坑出土的這支秦代軍隊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創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象徵;秦桶坑大批兵馬桶的軍事陣容,正是秦始皇統治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形象記錄。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它是秦始皇東巡衛隊的象徵。
一種觀點認為,秦兵馬桶坑象徵著駐在京城外的軍隊,可稱之為宿衛軍。以戰車、步兵相間排列的一號兵馬桶軍陣為右軍;以戰車和騎兵為主的二號兵馬桶坑為左軍;未建成的廢棄坑當為四號坑,即擬議中的中軍;三號兵馬桶坑是統帥右、左、中三軍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徵著屯兵的壁壘。三軍拱衛京師,是秦始皇希圖加強中央集權維護一統江山的反映。
一種觀點認為,不存在四號坑的問題,秦俑軍陣是由正、奇兵和指揮部組成的軍陣,從而否定了三軍說。
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陵兵馬桶軍陣乃一項未竟工程,全部建成應有50000兵馬桶坑。這個龐大的軍陣按前、後、左、右、中配置兵力,實為秦代「乘之」所演習的八種陣法申最基本的陣法方陣。方陣陣法的特點之一是「薄中而厚方」,中軍兵精而少,接敵的外圍四隊兵力較多。秦俑軍陣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陣法來配置兵力的。
一種觀點認為,兵馬俑三坑,不是象徵左、中、右三軍,而是反映秦代中央軍的三個組成部分。三號坑絕非人們通常說的指揮部,它應該是象徵郎中令統領的宮廷侍衛郎衛;一號坑是反映衛尉統轄的宮城衛士,或稱之為南軍;二號坑是反映中尉統領的京師屯戍兵,可稱之為北軍。
對於三號坑,有人認為是軍伍社宗,是用來進行軍祭的,是作為在軍祭祖的對象的社主和遷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
對於二號坑,有人提出是四獸陣,即彎兵陣為朱鳥陣,戰車、步兵、騎兵混合陣為玄武陣,騎兵戰車組成的陣為青龍陣,戰車陣為白虎陣。
有的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為《尉緩子》所雲的「常陣」。
有的學者認為,兵馬俑軍陣就是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究竟建造兵馬俑軍陣是出於何種目的,一時還無法確證。
一代偉人秦始皇,諸多謎底墓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