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航埠鎮的旅遊景點
在梘陳村的烏石山,為航埠各山之首,位於航埠鎮與華墅鄉交界處,又是柯城區、江山市、常山縣三縣分界境,海拔800米,山頂周圍巨石如城,方塘如鏡,古樹成蔭,實乃福地也。山上福慧填寺系唐龍紀(899)通濟大師結矛於此所建。宋岳飛曾在此題名於石壁雲:「岳飛奉旨赴闕,復如江右、假宿幽岩,游上方覽山川之勝,志期為國,速欲掃平黠虜,恢復輿圖,迎二聖於沙漠,輔聖主無疆之休。紹興三年十月初三題。」以後又有張浚、翁洮題詞作詩,從此福慧禪寺香火連年不斷。「文革」期間遭破壞,1989年經修復為西山佛教勝地。目前市裡開發的旅遊線路由公交車從市區直達,恰從村口經過,從村口步行至山頂約花費一個半小時。
航埠鎮藍氏宗祠坐落在衢州城西13公里的柯城區航埠鎮北淤村,為少數民族畲族藍氏祠堂,坐北朝南,三進二明堂,平面總體布局縱長方形,內有戲台一座,台頂草架有天花及復斗形藻井,皆施彩繪,樑柱間保存了不少貼金匾額和對聯,還有清代文人題寫的遺墨,明間闌額上懸「種玉堂」匾。建築的雕飾構件 多有人物、花鳥、走獸等各種圖案。藍氏宗祠建於崇禎十五 次壬年(1642年),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重修,仍保留了明末建築風格。1999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嚴村位於航埠集鎮的西北面,南臨常山港,北靠常河公路,與集鎮隔江相望,距離市區約12公里,距離鎮政府約1.5公里。迄今有730餘年歷史,系富春江嚴子陵後裔,從桐江(廬)遷入,以嚴、孫、陳等諸姓為主,有苗族16人,余皆漢族,為衢州椪柑、衢桔的發源地。整個村莊自然環境優美,有1100米的常山港沿線,且有11大樟樹、50餘棵小樟樹的古樟樹群,佔地10多畝,為遊人避暑休閑的勝地。近年來通過村莊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極大改觀,部分村民已在搞農家樂配套服務項目,聯合開發嚴村樟樹灣度假村旅遊開發項目。嚴村是遠近聞名的文化特色村,為「西安高腔」的發源地,2005年嚴村的西安高腔被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劇目,村已投資77餘萬元,建造了佔地640平方米的村農民文化中心,用以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B. 衢州別名的歷史淵源
衢州是個四省交界的邊緣城市,又叫柯城。起因是衢州邊上有個山,叫爛柯山,據說爛柯的典故就是從這里出來的。
爛柯典故:梁任昉《述異記》中有這樣一個傳說:有個名叫王質的青年樵夫,入山砍柴,在石橋山遇見兩童子(仙者)對弈,因在旁側觀棋入迷,雖歲移月逝斧柄爛盡猶不自知,待一局棋罷歸家,方知同輩之人皆已作古……後人常以「爛柯山」為題詠嘆這個故事。
C. 衢州四省通衢從何而來
衢州市位於浙江西部,錢塘江上游。地理坐標東經118°01′到119°20′,北緯28°14′到29°30′。她南接福建,西連江西,北鄰 安徽,省內與杭州、金華、麗水三市相銜。衢州市是浙西的交通樞紐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85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省轄市,下轄江山市、龍游、常山、開化縣、柯城區(縣級)和衢江區(縣級)。全市現有84個鄉、55個鎮、2597個行政村、5個街道辦事處、123個居民委員會。土地總面積為8836.52平方公里。
衢州市地質構造屬江南古陸南側,華夏古陸北緣,即跨越兩個一級構造單元,中部為錢塘江凹陷地帶。總的地勢特徵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東部低,中部為浙江省最大的內陸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東逐漸展寬。境內平原佔15% ,丘陵佔36%,山地佔49%。北部為千里崗山脈,西部為懷玉山脈,南部為市內最大山脈仙霞嶺山脈,全市最高點為江山市的大龍崗,海拔1500米。
衢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光溫充足、降雨豐沛而季節分配不均的地帶性特徵。常年平均氣溫在16.3-17.3℃,1月平均氣溫4.5-5.3℃,7月平均氣溫27.6-29.2℃。無霜期251-261天。年日照總時數沿江平原地區在1900小時以上,山區不足160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4566.2兆焦耳。每年3-6月為多雨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843毫米。全年風向沿江平原地區為東北風和東北偏東風,山區地形復雜,風向較亂,台風較難深入境內。
衢州市總面積8836.5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325.48平方公里,丘陵3181.15平方公里,山地4329.89平方公里。
衢州市總人口243.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2.94萬人,非農業人口40.63萬人;男性128.56萬人,女性115.01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76人。
衢州歷史悠久,早在商、周時代,人們就在這里生息。春秋時,是越國的姑篾地,戰國時屬楚地,秦時屬會稽郡,設縣為太末,是龍游建縣之始。東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分太末,置新安縣,為衢縣建縣之始。唐高祖武德4年(公元621年)設衢州,為衢州建州之始。此後,衢州一直是歷代州、郡、路、府等行政機構所在地。
辛亥革命後,曾廢衢州府,屬金華道。1927年廢道,實行省縣兩級制,各縣直屬浙江省。1935年衢州改為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署,管轄衢縣、龍游、江山、常山、開化、壽昌、遂昌、淳安八縣。1946年設衢州綏靖公署。1948年又改為省第三專員公署,兼轄金華八縣。
1949年5月4日至7日,衢州各縣相繼解放,於衢縣設衢州市,並設衢州專員公署,轄衢、龍、常、開、江、遂昌六縣和衢州市。 1952年松陽、宣平縣並入衢州專員公署管轄。1955年3月初撤銷衢州專區,衢、龍、常、江等縣改屬金華地區專員公署。
1985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金華地區建制,衢州升為省轄市、轄4縣1市1區。
衢州市轄6縣(市、區),即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常山縣、開化縣、龍游縣。
柯城區轄上街、下街、荷花、新新、衢化5個街道辦事處,柯城、萬田、姜家山、汪村、黃家、花園、石室、華墅、溝溪、七里、九華11個鄉,航埠、石樑2個鎮,54個居委會,309個村委會。區人民政府駐西安路24號。
衢江區轄雲溪、太真、雙橋、廟前、周家、灰坪、長柱、坑口、舉村、嶺頭、洋口、橫路、浮石、下張14個鄉,高家、蓮花、峽川、杜澤、上方、廿里、後溪、湖南、大洲、樟潭、安仁、全旺12個鎮,509個村委會。
江山市位於衢州市西南,東鄰衢縣、遂昌縣,南連福建省浦城縣,西接江西省玉山、廣豐縣,北與常山縣相交。總面積2019.48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人。轄15個鎮、14個鄉。市人民政府駐地須江鎮。
常山縣位於衢州市西部。東鄰衢縣,南靠江山,西南與江山玉山交界,西北與開化毗連,東北一小段與淳安相接。總面積1099平方公里,總人口31.7萬。轄7個鎮、17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天馬鎮。
開化縣位於衢州市西北部。東南與常山相連,東北與淳安接壤,西南與江西婺源、德興、玉山毗鄰,北與安徽休寧交界。總面積2236.61平方公里, 總人口33.7萬人。轄10個鎮、16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龍游縣位於衢州市東部。東連金華,南鄰遂昌,西接衢縣,北交建德,東北與蘭溪接壤。總人口40.18萬人,總面積1138.72平方公里。轄9個鎮、1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龍游鎮
衢州的主要旅遊景點:孔氏南宗家廟,爛柯山(圍棋之根),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三衢石林(金釘子),江郎山(丹霞第一奇峰),龍游石窟(謎).
D. 衢州柑橘的歷史
柑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水果,是我國亞熱帶地區栽培面積最廣的果樹,它包括的種類很多,主要栽培的有甜橙、寬皮柑桔、柚、金桔、檸檬等,而每一種類又有許多優良品種。公元三世紀,古籍《禹貢》一書就載有「淮海惟揚州,厥包橘柚錫貢。」當時衢州屬揚州地域。記載 4000 年前的夏朝,我國的廣西、江蘇、江西、浙江、湖南、湖北等地生產的柑桔,已列為貢稅之物。到了秦漢時代,柑橘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
北魏酈道元撰《水經注》雲:「瀫水又東,定陽溪水注之,水上承信安縣之蘇姥布……徑定陽縣,夾岸緣溪,悉生支竹及芳枳、木連、雜以霜菊、金橙,白沙細石,狀如凝雪。」(文中信安即為今日衢州)
《史記·蘇奏傳》(西漢司馬遷著)記載:「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園」,說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桔與齊地(山東等地(的魚鹽生產並重,《史記》中還提到:「蜀漢江陵千樹桔,……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可見當時柑桔生產已有相當規模。
以上幾點足證衢州種橘歷史之悠久。如果從《水經注》記載算起,那麼衢州的柑橘歷史至少有1400多年了。
南宋時,衢州柑橘進臨安銷售。至明清,衢州柑橘聞名中華,那時衢州柑橘集中產於柯城航埠、常山招賢,那時的航埠即有「橘柚鄉」之稱。
民國《衢縣志》載:「(柑橘)從前出產每年有數十萬擔之多。自明入貢,晚清始罷免。民國五年(1916年)大凍,損折殆盡,至今種植者尚未成林,出產遂大減。」嗣後,日本侵略軍兩次侵犯破壞,柑橘生產損失嚴重,加之病蟲災害,至上世紀四十年代,衢州柑橘已漸趨衰微。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衢州柑橘生產發展迅速。衢州是名副其實的「柑橘之鄉」。
E. 衢州的特產有哪些
1、衢州烤餅
衢州烤餅又稱燒餅,是浙江衢州傳統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主要原料為麵粉、蔥花、豬肉、梅乾菜等。因為餅要貼在炭爐壁上烘烤到熟,所以叫烤餅更為恰當。這種在衢州街頭巷尾才可找得到的味美價廉的小吃,製作時還非常講究。
F. 胡柚葉的籍貫是什麼
胡柚起源於常山縣青石鎮澄潭村,是優良的柚子自然雜交群體品種,樹勢強健,葉色濃綠肥厚,枝葉繁茂,適應性廣,耐粗放管理,抗寒性強。尤其是果實極耐貯藏,一般可貯到翌年四月柑桔市場淡季上市,風味不變,對調節和豐富市場供應具有意義。
康熙辛卯(1711)秋《衢州府志》物產中記載:"果類,橘,有朱橘有獅橘有豆橘有漆碟紅有金扁有撫州"。志中寫道:"撫州明時惟西安縣西航埠二十里栽之,今遍地皆栽。"而航埠以西20里,正是今常山澄潭(即九龍山)、水南一帶。
胡柚是浙江省常山縣特有的柑橘品種,是香泡與其他柑橘類的天然雜交品種,起源於該縣的青石鄉澄潭村,栽培歷史己有100多年。其果大如拳,深秋成熟,色澤金黃,甜酸適中,營養豐富,耐貯藏,被譽為"中國第一雜柚"。此樹位於該縣胡家自然村,樹干挺拔、粗壯,枝繁葉茂。每到金秋時節,滿樹金黃色的果實,最高年產量曾達600多千克,是一株名副其實的"胡柚王"。
常山胡柚為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產品, 1830年由葡萄牙人從浙江衢州府的常山引種到同緯度的美國佛羅里達州,稱為葡萄柚,即西柚。胡,是雜交的意思。19世紀進入西印度群島;到20世紀末主要種植地為佛羅里達州、得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以及阿根廷、以色列、南非等國。其中,美國的葡萄柚產量佔全世界總產量的70%到80%,在柑桔類銷售量中僅次於甜橙居第二。
G. 衢縣的歷史沿革
衢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春秋為姑蔑地,戰國時屬楚。東漢初平三年(192)始建縣,名新安。晉太康元年(280)改為信安,唐咸通年間易名西安,民國元年(1912)始稱衢縣。唐以來歷為州、府、郡、路、道、署駐地,是浙西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時縣時市,行政區劃變動頻繁。1981年撤縣設衢州市(縣級),1985年5月升為省轄市,原縣級市轄區劃分為衢江區(暫名)和柯城區。 同年12月在衢江區基礎上恢復縣制, 屬衢州市,轄8區、9鎮、36鄉、640個行政村,總人口49.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7萬人。 1992年撤區擴鎮並鄉後,為13鎮、15鄉。1997年底轄14鎮、16鄉、642個行政村,總人口52.10萬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衢縣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1986年,國內生產總值2.7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42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5億元,職工年均工資性收入1034元,農民年均純收入427元。 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20.34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910元; 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79億元;職工年均工資性收入5936元,農民年均純收入2499元。 2001年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撤銷衢縣設立衢州市衢江區及調整衢州市市轄區,衢縣的石樑鎮、航埠鎮劃入柯城區,其餘地區設立衢江區。
H. 衢州市包括哪些縣區各個縣里有哪些鎮
截至2019年6月,衢州市轄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各個區縣里的區劃情況如下:
1、柯城區轄府山、花園、荷花、信安、雙港、衢化、新新、白雲8個街道辦事處,石室、華墅、溝溪、姜家山、七里、九華、萬田、黃家8個鄉,航埠、石樑2個鎮。
2、衢江區轄雲溪、太真、雙橋、周家、灰坪、黃壇口、舉村、嶺洋8個鄉,高家、蓮花、峽川、杜澤、上方、廿里、後溪、湖南、大洲、全旺10個鎮,浮石、樟潭2個街道。
3、龍游縣轄湖鎮、橫山、塔石、小南海、溪口、詹家6個鎮,模環、石佛、社陽、羅家、廟下、沐塵畲族、大街7個鄉,東華、龍洲2個街道。
4、江山市轄雙塔、虎山、清湖3個街道,上余、四都、賀村、壇石、大橋、新塘邊、長台、石門、鳳林、峽口、廿八都11個鎮,大陳、碗窯、張村、塘源口、保安5個鄉。
5、常山縣轄招賢、輝埠、芳村、球川、白石、青石6個鎮,東案、何家、同弓、新昌、大橋頭5個鄉,天馬、紫港、金川3個街道。
6、開化縣轄華埠、馬金、池淮、村頭、桐村、楊林、蘇庄、齊溪8個鎮,林山、音坑、中村、長虹、何田、大溪邊6個鄉。
(8)航埠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衢州市的歷史沿革:
衢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考古資料表明,遠在五、六萬年前,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叢林密布。夏、商、西周三代這里屬於越之地。春秋初為姑蔑國,後為越國西部姑蔑地,縣治即今龍游。東漢初平三年(192)析太末置新安縣,衢縣自此而建。
南朝陳永定三年(559)一度置信安郡,為衢地設領縣建制之始。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旋廢;垂拱二年(686)復置,此後千餘年,止1949年解放,衢城歷為州府路道區的治署所在。
1949~1955年是浙江省衢州專員公署駐地,1985年建為省轄市。1958年巨化前身的衢州化工廠成立,成為國家化學工業基地之一。1994年衢城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I. 航埠江濱路的歷史
航埠是個歷史文化古鎮,據史書記載北宋年間航埠碼頭就已十分繁華,鎮內仍存有較多古建築、古遺跡、古文化,如徽州會館、江西會館、藍氏宗祠,墩頭歷史文化古村落保存完好。
J. 航埠鎮的歷史沿革
航埠鎮原為航埠鄉,1993年1月撤鄉建鎮,位於縣城東部,北部與西部均與六家橋鄉連接,南面毗鄰許坊鄉,東部隔宜黃河與臨川區相望。總面積5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