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歷史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所謂歷史意識,就是人們理解到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並從而感到需要學習自己的歷史、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的意識。
?? 人類產生歷史意識的原因在於:歷史是現實的前身,現實是歷史的延伸。後輩既不可能離開先輩留下的歷史遺產,一無所有地去生活和創造,先輩也不可能不給後輩留下一定的遺產,供後輩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啟動基金」。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於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卷,第88頁.
以下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看歷史學的社會價值。
?? 第一、「以史為鑒」--指導人們社會實踐
第二,「繼往開來」--陶冶人類精神品格
第三,「溫故知新」--傳承文化財富
歷史學的認識成果具有傳承文化財富的價值。
?? 歷史學的認識成果,是世世代代的人們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的記錄和總結,是文化價值的結晶。由此決定了歷史學具有傳承文化財富的社會價值。哲學和各門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發展,文學藝術的創新,都離不開歷史的積累和傳承。歷史學承擔著引導人們以科學的態度批判地繼承歷史文化遺產的任務。
?? 歷史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人文社會科學。它不僅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之間,而且也和某些自然科學之間存在著既互相交叉又互相滲透的密切關系。
❷ 葛劍雄在《歷史學是什麼》中指出,「歷史意識」不僅指
葛劍雄在《歷史學是什麼》中指出,「歷史意識」不僅指過去的事實本身,更是指人們對過去事實的有意識的記錄。
《歷史學是什麼》有人說過去的事實都是歷史。但能不能真正成為歷史,還要取決於後人如何記錄。從這個角度講,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歷史,都有其主觀性,因為它都是人所記錄的。既然是人所記錄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記錄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響。歷史事實沒有改變,但是記錄的人變了,記錄的觀念變了,記錄的手段變了,歷史重心就會發生轉移。
❸ 什麼是歷史主體意識
首先它沒有十分明確的定義。
然後我來說我的看法。
所為主體意識,就是指導著我們的思想行為,
價值取向等等一些抽象的東西的一種意識形式。
而加上歷史二字,
則進一步擴展開來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
大的歷史環境影響下人們的一種主流的
指導性的意識,有一種共同的趨向性在裡面。
❹ 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一、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必要性
1.這是歷史學科的要求
為什麼要學習歷史?為了以史為鏡,現實是歷史的延續,了解歷史是為了現在和將來的更好發展,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歷史意識,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以史鑒今」,這都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在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將「死」歷史學活。
2.這是培養學生求真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途徑
古往今來,所有發明創造都是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出現的,只有發現問題後才能有創新方向。教學的過程是學生不斷接觸新知識的認知過程,當學生現有知識儲備與新知識無法銜接的時候,必然就會產生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求真精神和創新能力。
3.這是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法寶
初中歷史教師要全面地認識和處理好歷史學科三維目標的地位與關系,著眼於學生素質的提高。歷史知識是基礎,學習歷史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記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上,「歷史教學並不是單純地傳遞歷史知識而已,同時透過教學活動,對歷史因果的分析、歷史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以培養學生分析、批判的能力,獲得正確的歷史觀念,從而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產生所謂『歷史意識』。」
❺ 為什麼說歷史意識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我們如今所生活的的現狀,都是從以往的歷史經驗中所總結出來的,適合我們生存下去的方式,所以說歷史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❻ 史學意識演進變遷的四個階段
找不到完全符合要求的答案。
古代史學發展的五個階段:
1)史學的產生——先秦史學:
歷史意識的產生:原始的歷史意識;文字和歷法是歷史學的基礎——史學的誕生;西周末或春秋時,國史的出現,開始自覺地寫歷史。
史學意識的產生——春秋戰國:重視史書的結構和文辭;重視史家對於史事的評價;推崇書法不隱的秉筆直書的精神;提出了歷史撰述上的社會條件、社會目的和社會作用的認識;提出了事、文、義這三個史學上的重要范疇。
2)史學的發展提高——秦漢:《史記》──中國史學的奠基石;《漢書》──「正史」格局的形成;《東觀漢記》和《漢紀》。
3)史學的多途發展──魏晉南北朝史學:修史者眾,史書的數量種類和體例都比以往多,私家撰史之風盛行;史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學問,僅次於經學的學術地位;反映士族門閥制度影響的譜牒之學和人物傳記十分盛行;各民族史學蓬勃發展。
4)隋唐宋元史學——輝煌時代:注重通變;人物傳記被冷落,典章制度史受到重視;體例上的突破;皇家設立了專門的修史機構,完善了史官制度,官修史書成績斐然;史學思想與理論的深化。
5)明代、清代前期史學:明清之際反理學的經世致用治史方法;明清之際史學由經學轉向考據;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最高階段;方誌學的正式確立。
中國傳統史學以孔子為界,可分前後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在孔子以前,史學發展主流以記錄為主,可稱為「記錄史學」,史官是唯一的歷史記錄者,記錄分記言、記事兩種主要形式。
在孔子以後,史學發展主流以編撰史書為主,可稱之為「編撰史學」。「彰善癉惡」、「取鑒資治」成為編撰史書的指導思想;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相繼形成;史官之中出現了記注史官與編撰史官的分工。
中國傳統編撰史學有成熟早、著述多、歷時久等優點;又有發展緩慢、長期停滯、難以自發地進入更高發展階級等缺陷。
❼ 有什麼歷史意識
人類自產生伊始,就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當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就會對自己所經歷的自然歷史過程,特別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進行思考,由此產生的看法即為歷史觀念。
所謂史學觀,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為什麼要撰寫歷史,這是最根本的;二是如何撰寫歷史.如何撰寫歷史,有:"史膽","史識","史筆"等說法。
兩者沒什麼不同,基本可以說是同一概念。
❽ 歷史意識和社會記憶有那些區別與聯系
區別
1、歷史意識 是針對所有人來說的,是看問題時的一個方面,可以說是方法(論)中的一個方面,既考慮的全面與否;
2、社會記憶 是針對某些事情來說的,是對歷史事件的的一種態度,應該歸在倫理(學)中,是與社會群體或個人對事件的情感有關;
聯系
有了社會記憶才能喚起歷史意識。
這也是老年人看問題比較深刻的原因,他們經歷太多了,也看得遠了,深了。
可以參考《狼圖騰》,整本書講得就是這個問題。
❾ 什麼是歷史意識
依據《史學概論》上所講,歷史意識主要包括差別意識(古今人事多有不多)、變遷意識(了解過程辨析方向)、背景意識(依據當時環境理解),望採納哈~
❿ 一般人的歷史意識與史家的歷史觀念有何區別
一般人的歷史意識都是看中偉人和英雄人物在歷史當中所起的作用,其實這屬於唯心史觀的范疇。而史學家能客觀全面的看待歷史。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