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凡是"指什麼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新「兩個凡是」:「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新「兩個凡是」讓人回顧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時,所提對象不是「敵人」,也不是「毛主席」,而是「群眾」。
究其深度,主要有三:一是突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地位。早在黨的十七大報告就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一直在努力解決「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的實際問題,不斷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1)兩個凡是在當時有什麼歷史影響擴展閱讀:
新「兩個凡是」的核心內涵一方面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人民群眾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主體、動力主體、價值主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發展主體、發展目標。
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能否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既是區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另一方面,新「兩個凡是」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的理念。「權為誰授」、「政為誰執」、「利為誰謀」,是權力觀的基本問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權力屬於人民,領導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領導幹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人民的公僕,而不是「官老爺」。
因此,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最根本的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按人民的意願執好政、掌好權、用好權,真正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參考資料來源:中共新聞網-十八大報告新「兩個凡是」有深度
2. 兩個凡是指什麼內容
兩個凡是指的是,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新「兩個凡是」:「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讓人不禁想起了毛澤東同志的「兩個凡是」:「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堅決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堅決反對」,華國鋒同志的「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2)兩個凡是在當時有什麼歷史影響擴展閱讀:
新「兩個凡是」讓人回顧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時,所提對象不是「敵人」,也不是「毛主席」,而是「群眾」。究其深度,主要有二。
一是突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地位。早在黨的十七大報告就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一直在努力解決「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的實際問題,不斷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二是體現中國執政黨的宗旨理念。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進行新定位,科學發展觀是作為全黨全社會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提醒我們要時刻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3. 兩個凡是的內容
「兩個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1977年1月,周恩來逝世一周年。汪東興指示李鑫組織寫一篇社論,把對四五天安門事件、鄧小平問題的注意力轉過來。文件指的是《論十大關系》和華國鋒在第二次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上的講話。2月6日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播發李鑫這篇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
第二天,《人民日報》刊出這篇社論。社論最後說到:「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這兩句話成為「兩個凡是」的經典表述[3]。隨後《紅旗》雜志、《解放軍報》轉載。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報告重新定義了「兩個凡是」:「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3)兩個凡是在當時有什麼歷史影響擴展閱讀:
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歷史和政治的原因:
1、剛剛解決「四人幫」等問題,全國上下仍有部分「左」的思想潮流,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2、當時華國鋒本人的思想理論體系仍然是堅持文化大革命這個理論路線的;
3、受個人資歷限制,華國鋒本人作為「一個過渡」(鄧小平語),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只能「照過去方針辦」(毛澤東臨終前對華國鋒的指示);
4、作為一種政治宣言,「兩個凡是」表現了華國鋒接班的「正統地位」;
5、當時存在一些黨內人士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到了迷信的地步,對毛澤東的一言一句都視為真理。
4. 兩個凡是的歷史背景及思想根源是什麼
是在四人幫剛被粉碎的時期由華提出的,是盲目崇拜的產物,不利於黨的長遠發展。
5. 偉大的歷史轉折兩個凡是的方針正確嗎
所謂:人無常性 水無常形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對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兩個凡是,適應了當時的趨勢,那就是正確的,後來形式變了,自然也就不適合了。
6. 兩個凡是方針,在當時產生了什麼消極影響
應當這樣看哈,兩個凡是,是當時繼任者所採取的一種政治韜略,相當於漢代開國時期的蕭規曹隨……。因為當時繼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在前任屍骨未寒之時,發動了一場使用武力的宮庭政變,按中國歷史上說是得位不正。為了避免引起爭議,便掏出一了張小紙條,上有不知何時不知真偽的前任者批示,……你辦事,我放心。以證明自己發動政變的合法性;隨之,又散布自己要繼任前任最高權利者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凡是前任做的都一概照單全收……。這就是蕭規曹隨和兩個凡是的由來。
兩個凡是,從哲學上講,是思維固化不思進取,不能根據客觀事態的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一般被認為是教條主義的思想模式。
7. 兩個凡是的意義
兩個凡.是是毛澤東的接班人和政.治.遺.產繼.承者華.國鋒為了穩定形勢和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提出的主政方針。 「兩個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有評論認為,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歷史和政治的原因:
1.剛剛解決「四人幫」等問題,全.國上下仍有部分「左」的思想潮流,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2.當時華.國鋒本人的思想理論體系仍然是堅持文.化.大.革.命這個理論路線的;
3.受個人資.歷限.制,華.國鋒本人作為「一個過.渡」(鄧小平語),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只能「照過去方針辦」(毛澤東對華臨終指示);
4.作為一種政.治宣言,「兩個凡是」表現了華.接.班的「正.統地位」;
5.華.國鋒本人傾向於沿襲文革時期的個.人.崇.拜,以及延遲鄧小平復出參與中央工作的時間,「兩個凡.是」是作為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提出的。
「兩個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復職務的鄧小平就以大無畏的理論勇氣和求實精神,提出了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1977年4月10日,他致信黨中央,鄭重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鄧小平在討論中佔主動地位,並最後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方針贏得了大多數在文革中被打倒,受迫害和牽連的老一輩政治家的支持,鄧小平掌.權後,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否定了「兩個凡是」,該方針被他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務實觀點所取代。
8. 兩個凡是 的危害是什麼
「兩個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歷史和政治的原因:
1.剛剛解決「四人幫」等問題,全國上下仍有部分「左」的思想潮流,提出「兩個凡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2.當時華國鋒本人的思想理論體系仍然是堅持文化大革命這個理論路線的;
3.受個人資歷限制,華國鋒本人作為「一個過渡」(鄧小平語),沒有自己獨立的理論,只能「照過去方針辦」(毛澤東對華臨終指示);
4.作為一種政治宣言,「兩個凡是」表現了華接班的「正統地位」;
5、當時存在一些黨內人士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到了迷信的地步,對毛澤東的一言一句都視為真理。
「兩個凡是」的危害:
1、無法正確區分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晚年的錯誤
2、不可能完整准確的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精神實質
3、不肯能改變人們在「文革」中形成的僵化的思想狀態
4、不可能開創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9. 偉大的歷史轉折「兩個凡是」的內容和實質分別是什麼
「兩個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左傾錯誤的繼續
10. 兩個凡是的社會影響
這篇社論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兩個凡是」提出後,遭到了鄧小平、陳雲等人的堅決反對,並引發了全黨范圍內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人民網)
「兩個凡是」一提出,尚未恢復職務的鄧小平就提出了旗幟鮮明的反對意見。1977年4月10日,他致信黨中央,鄭重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准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鄧小平文選》,第2卷,39頁。以下凡引此書,只注卷數和頁碼。)這封信經中央轉發,對於在全黨范圍內削減「兩個凡是」的影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月24日,他在同中央兩位同志的談話中進一步提出,「『兩個凡是』不行。」「毛澤東思想是個思想體系。」實事求是「是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鄧小平文選》第2卷,38—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