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扇面書法的介紹
扇子是古人搧風引涼的器具,而扇面用於寫字作畫,也是我國古代繪畫特有的形式之一。往來應酬互贈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書畫,是中國文人之間的一種雅事。早期書畫家主要使用圓形絹質的「紈扇」,明代「摺扇」流行後,紙面摺扇上書畫成為另一種選擇。扇面書法,概括的講就是書寫在扇面上的書法。扇面書法和扇面繪畫一樣都是扇面上的藝術作品。
⑵ 扇面書法是誰發明的
傳說王羲之已經開始寫扇換鵝了。
⑶ 書法的歷史有多久了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類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 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
中國的書法藝術來開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
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 確切的含義。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 的符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不是真 正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 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二里崗文化已發現有文字制度。這里 曾發現過三個有字的骨頭,兩件各一個字,一件十個字,似為練習刻字而刻。這使得文明向前又 邁進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種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個具體事物。它盡管簡單而又混沌,但它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情趣。這種簡單的文字因此可以稱之為史前的書法。
⑷ 扇子的歷史到底有多久
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歷史,經數千年沿革演變完善改進已發展成為幾百種的扇子家族,但總的歸納為二大類;一平扇(即是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疊,二摺扇可自如敞開收疊。平扇來之於"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編製成的扇子稱"竹+捷")。戰國秦漢時期,一種半規形"便面"其形似單扇門,故又稱"戶扇"單門扇可遮面窺視成為當時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細竹篾編形製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而古之障扇、雉扇,為障塵蔽日用具,儀仗的一種。
西漢時期,對稱"合歡扇"(又稱宮扇、紈扇、團扇),其形尚圓,合歡扇特點是面素白色以扇柄為中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紈扇以竹木為架,面成圓形或橢圓形,用薄絲絹糊成。當時以中原一帶所制紈扇最為考究,有"齊紈楚竹"之說,即指用山東絹和湖南竹製作扇面的紈扇。漢時十分流行這種紈扇,並賦詩頌之,如班婕的扇詩,"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此種對稱式團扇出現後,歷代沿用而不衰,並成為我國傳統風格的扇型。
清代時,對稱類型的扇面除圓形外,有長圓、扁圓、方圓、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馬蹄形……這些扇形突出的特點是對稱、輕 盈、工藝性強。
摺扇,古稱"聚頭扇",或稱為撒扇,或折疊扇,以其收攏時能夠二頭合並歸一而得名。南宋時,摺扇的生產已有相當規模。摺扇盛行於明代,皇帝下召命宮內工匠仿製高麗扇,吸取外來工藝製作,促進國內扇子發展。
扇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最早出現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故「扇」字里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綉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扇面上常綉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斗艷,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⑸ 扇面書法
扇面書法非常講究布局,尤其是摺扇,因為上大下小,如何掌握布局尤為重要。以下幾點對於團扇和摺扇一律適用。
第一,要挑選合適的字體,最好是自己擅長的字體,字體大小要恰當。可以一種字體,也可以兩種字體並行,但是兩種字體要大小相結合,比如,較大的楷書,隸書或篆書,配以恰當的小行書。較小的字體與較大的字體交替依次書寫,既豐富扇面,又能彰顯書寫者的實力(不過,小編現在還不夠這水平)。
第二,字數設置要合理,既不能留有太多空白,也需要充實整個扇面。字數少,可以盡量用厚重一些的筆墨;字數多,則要注意書寫的靈動。另外,較多字數時,還要掌握每行之間的節奏(可以長短行交替),以適應扇面的特定形狀。同時,要注意整個扇面布局勻稱,,實在沒有把握,也可以多打幾遍草稿,有確定把握在正式書寫。整體書寫的重心居中或者偏上為佳。
第三,合適的印章可以畫龍點睛,同時也豐富了整個扇面,但以朱文印為佳,要注意數量及大小的掌握。
第四,題有書畫的扇子本身是件文雅之物,要注意扇子的形制和顏色,以及扇面上書畫內容的雅,靜,淡,以達到和諧一體的雅緻意趣。同時,書寫技藝也需要不斷提升,去除浮躁之氣。
⑹ 書法從起源到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了我要正確的啊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⑺ 扇面畫起源於什麼時候
現在的很多關於書畫史和扇子史一定會提到宋朝,但是再往前探究,宋朝卻不是最開始興起扇面書畫的朝代,扇面畫最早的起源還要追溯到六朝時期。
⑻ 摺扇書法出現時間
扇子是古人搧風引涼的器具,而扇面用於寫字作畫,也是我國古代繪畫特有的形式之一。往來應酬互贈扇子及在扇面上合作書畫,是中國文人之間的一種雅事。早期書畫家主要使用圓形絹質的「紈扇」,明代「摺扇」流行後,紙面摺扇上書畫成為另一種選擇。扇面書法,概括的講就是書寫在扇面上的書法。扇面書法和扇面繪畫一樣都是扇面上的藝術作品。
⑼ 扇面畫的歷史淵源
扇面畫興始於宋代,至明清盛行。在古代,扇子是文人墨客隨身必備的物品,是文人墨客的「時尚飾物」
漫談扇面畫
扇子在我國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關於扇子的起源,最早應是晉人崔豹《古今注》中提到的「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喜摺扇舒捲之便,「命工如式為之,自內傳出,遂遍天下。」由於摺扇在民間廣為流行,為書畫家施展藝術才華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蘇州、杭州盛產摺扇,故扇面畫多出自江南一帶書畫家之手。
扇面畫是我國傳統藝術品的一種形式,是中國畫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風格及其手法與卷軸、冊頁有所不同,作畫時必須在這特定的形狀篇幅中匠心獨運,安排布局,表現出妙趣盎然的意境來。
宋代的《晴春蝶線圖》,就是畫家李安忠在一幅不大的團扇畫面上,畫出的15隻品種不同、形色各異的蝴蝶。透明似紗的蝶翅、細如發絲的觸須,都被畫得精細入微,栩栩如生,足見畫家的高度寫實本領和精湛的繪畫技藝。
明代姚綬的《松蔭醉卧》,布局錯落有致,色彩綺麗和諧,墨氣皺染,蒼厚淹潤,韻醇澹和,俱妙得神髓。
清末任伯年的《花鳥團扇》,其意境新穎,構思靈巧,花木饒有韻致。用色妍麗,吸收水彩技法,不露痕跡。正如畫家潘天壽評之曰:「獨出手眼,另闢蹊徑,有自己的畫風和面目。」
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菊花蜻蜓圖》,構圖新穎,天真爛漫,自然天趣,以極工細筆畫草蟲,極粗放墨點花草,對比強烈,又統一和諧。
自漢唐以來至今,幾乎歷代著名畫家無不畫有扇面畫,其中不乏優秀之作,許多佳作珍品成為了收藏市場上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