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護文化遺產,公民,國家能夠做些什麼
你好,國家和公民要共同做到: 首先,對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全力保護,政府部門在法律上加強規范維護,在經濟上大力投入,以文化換取經濟其必會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價值(在繼承本地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尤其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緊抓實達,各城各鎮應創造出以突出自身特色的文化活動)!
第二步,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觀念大力參透在教育事業中去,最好通過一些世界文化遺產知識競猜比賽活動,或通過對本地地區優秀文化遺產的旅遊加深有必要繼承保護的現實意義,且受過高等教育的所有求職者都要積極執著地參與科學文化實踐活動,組織,宣傳,影響,讓大中小學都認識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偉大意義,也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每一個人類共同意識成為21世紀新公民的必備素質,將保護本民族罕有的珍貴文化遺產的精神發揚開去,深入民心!
第三步,通過信息多媒體技術,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地位與組建吾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要求並駕齊驅,將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號召力擴大到最大化!
謝謝!
Ⅱ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主要綱領是什麼
1、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要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保存全部歷史信息。要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帶,提出控制要求,要特別注意保護文物古跡的歷史環境,以便更完整地體現它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2、完整保存城市傳統風貌典型地段「歷史文化街區」要保存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續性,要改善街區的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建築物的內部,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
3、對於「歷史文化名城」,不僅要保護城市中的文物古跡和歷史地段,還要保護盒延續古城的傳統格局和風貌特色,繼承和發揚優秀歷史文化傳統,保護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Ⅲ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
1,要建立和完善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體系;
2,各級政府要把保護人類文化遺產同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結合起來,根據各自歷史和自然環境的實際狀況,對每一處文化遺產都要制定出相應的保護措施,規范保護程序,建立和健全保護機構,落實保護責任制,促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3,各級政府要加大對保護文化遺產的資金投人;
4,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
5,是要切實加強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Ⅳ 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遺產是一種保護性而非開發性的資源應通過制定發展規劃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
保護也不是說一點都不能動、保護下來不用,保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發揮它的作用。各地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都成為豐富的旅遊資源,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歷史遺產是一種保護性的資源,而非開發性的資源,保護是第一位的。要合理利用,利用得不好不僅會影響保護,甚至造成破壞,要防止「殺雞取卵」式的利用。 對歷史遺產的利用要考慮長遠利益,過度開發將導致滅頂之災。
Ⅳ 維護歷史文化遺產,青少年怎麼做
最簡單和直接的就是在參觀旅遊景點時莫要
信手塗鴉
,因為這種行為不f僅使我們的文化遺產遭受極大m創傷,還丟國人的臉——太沒素質了。旅遊時看到有小朋友在文物古跡上亂塗亂劃的也請加以制止。
再者,發現文物古跡遭到了破壞(主要是人為破壞)後,請與當地
文物管理
部門聯系。
切實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遺產保護立法嚴格遵守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不亂丟垃圾、破壞文物,積極
保護文化遺產
,制止他人破壞遺產的行為;提高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加強宣傳,提高身邊人保護遺產的意識。
加強自身的實施深度,積極宣傳歷史文化,加強保護意識。
Ⅵ 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20字左右)
1、通過向政府相關文物保護部門申請派人員來進行修復及保護。
2、加大當地保護文化遺物的宣傳力度。
Ⅶ 保護文化遺產我們普通人能做什麼
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先可以做到的是向更多人傳播保護文化遺產這一理念,讓更多人認識到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對於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不去刻意破壞。
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需要傳承和弘揚,也是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夠去學習並繼承的。
Ⅷ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有哪些
保護文化遺產的建議有:健全機制、突出保護,確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確軌道、鼓勵傳承,充分發揮民間自身力量、擴大宣傳,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展示場所。
1.健全機制,落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法規。建議制訂一系列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政策措施,並確保這些政策措施能夠有效實施。
比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的安排,一定要專款專用,並對一些瀕危的和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優先提供支援;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要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開發和引導其市場需求。
2.突出保護,確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正確軌道。要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指導方針,確保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切實有力有效的保護和搶救。
對於一些有市場效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走保護與市場開發相結合的道路,但走市場開發之路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和傳承,不能片面強調市場開發,否則一方面會使沒有市場效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人問津,最終得不到保護和走向消亡;另一方面會因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導致過度開發利用,使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變異和萎縮。
3.鼓勵傳承,充分發揮民間自身力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全依賴政府出資保護是不現實的,積極開拓其他保護渠道顯得尤為重要。既然多數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民間,那麼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方法就是還原於民間,通過民間藝人和民間組織世代相傳。
4.擴大宣傳,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展示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讓群眾了解和接受,就應該「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群眾中、在實踐中不斷發揚光大。利用集市、廟會、節慶活動,繁榮、活躍民間傳統文化;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培訓活動。
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要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機構的傳播和展示作用,發揮新聞媒介、互聯網的宣傳作用,普及保護知識,培養保護意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共識,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建議
Ⅸ 我們能為保護遺產做點什麼
留存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理解文化遺產,應該理解遺產背後蘊含著的深刻歷史文化含義,更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培育出新的現代文化。這種萌發於歷史文化傳統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蘊、特色和生命力。社會文明需要新陳代謝,但更新不能擯棄歷史,而是在歷史基礎上發展,是從舊環境中滋生出新的東西。保護與發展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卻不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財富理應包括文化財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保護文化遺產,應當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積極響應國家關於文明遺產的保護政策,努力投身其中,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Ⅹ 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遺產既然是祖先留下的東西,就必然受到過去時代的局限,有好有差。
1、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文化遺產認識到他的歷史繼承性。認識到其歷史的重大戰略意義,正是他的社會價值。
2、辯證的看待文化遺產,既要吸取其合理的價值與優點又要剔出其缺點,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對待文化遺產。
3、保護本民族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中華文化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
4、弘揚民族文化並不意味著毫不加批判,全盤吸收。傳統文化只有融合新時代精神,並且吸收其他文化的優點,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因此對於傳統文化我們因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5、對待祖先的遺產,要有熱情,也要有冷靜,冷熱結合。學習中要分出清與濁,弄清對與錯,這樣才能真正懂得什麼該繼承,什麼該舍棄。比如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都有偉大的思想成就,也有消極過時的主張。
讀諸子百家,就要學會分辨,全盤接受和一概否定都不對,同樣,對文學、藝術、民俗等,也是既要看到精彩的一面,也要思考、承認其不足。一味贊揚或是貶低,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