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考古學多久的歷史

中國考古學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31 20:18:30

⑴ 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系如何

談論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系,有必要先對概念(或稱定義)問題做一申述,以為討論的 前提。這里所謂「歷史學」,可以做兩種理解,一是廣義的歷史學,或稱歷史科學,即 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科學;另一是狹義的歷史學,指依靠文獻資料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 學科。討論歷史學與考古學的關系時,所雲歷史學可以是指前者,即廣義歷史學;也可 以是指後者,即狹義歷史學。至於「考古學」的定義,在中國考古學界,為多數考古學 者接受者,可以舉出《中國大網路全書·考古學》分卷中由夏鼐、王仲殊兩位先生合作 的序言《考古學》一文中所下定義,即「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 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 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這一定義,考古學歸屬於廣義歷史學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需要討論的只是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的關系。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考古學與廣義歷史學 的關系仍然是一個存在疑義、值得討論的問題。
一 考古學與廣義歷史學
從世界范圍看,考古學並不都是劃歸於歷史學(廣義歷史學)這一大學科之下的。在歐 洲,考古學基本歸屬於歷史學;在美洲,考古學則多歸屬於人類學。其原因在於,這兩 個地區考古學學科形成的歷史背景不同(註:下文所論參考格林·丹尼爾(Glyn Daniel)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黃其煦譯,文物出版社,1987年);俞偉超《為更多學科服務是 考古學的宗旨嗎》,載《中國文物報》2002年6月21日第7版;楊建華《外國考古學史》 (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在歐洲,考古學是19世紀中葉由古物學發展而形成為一 個學科的,其研究目的是利用古代遺物研究文獻所未能揭露的歐洲古代史。歐洲有著漫 長的成文歷史時代,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歷史學研究傳統,自然習慣於將考古學作為歷史 學的組成部分。即使是無文獻記載的史前時代的考古,也歸屬於史前史研究范疇。而且 歐洲考古學家認為考古的研究對象是自己的祖先,如此也使這種研究帶有很濃烈的民族 主義意味與歷史責任感。在美洲,由於對美洲本土的考古學實際上主要是由歐洲殖民者 對印第安人歷史的研究引發的,而印第安人沒有成文歷史與文獻史料,所以這種研究不 可能採用傳統歷史學的方法。同時,歐洲人進入美洲後,大量的印第安族群仍存在,通 過對當時尚存的印第安部落的調查去研究與追溯古代印第安人的人種、歷史與文化便成 為主要研究手段,並由此形成了發達的獨立於歷史學之外的人類學。而其調查研究也逐 漸從生存的印第安人部落過渡到歷史上印第安人的土丘建築,並開始了對土丘建築的發 掘。所以,在美洲,考古學很自然地成為發達的人類學的補充,並歸屬於人類學之中。 當然,在美洲,研究文明古國與歐洲大陸的考古學,也還是歸於歷史學范疇。可見,歐 、美考古學定位的差別實際上並非緣於研究對象有本質區別,而主要是由於二者產生於 不同的學術背景下,研究的對象、出發點、資料與手段有某些差別。但不論在哪一地區 ,嚴格意義上的考古學既然在本質上都是通過研究歷史上人類所創造的文化遺存來研究 當時人類的社會行為,研究古代社會,那麼,如果將劃分學科的基本點放在研究對象上 ,則美洲考古學當其以古代印第安人的歷史與文化為研究對象時,它實際上也可以歸入 廣義歷史學即歷史科學的范疇(註:即使是60年代以後在美洲興起的「新考古學」仍將 考古學歸為人類學,並明確其目標是「說明和闡釋整個時空內的人類生存之物質及文化 上的異同現象」。參見路易斯·賓佛(Binford.L)《作為人類學的考古學》,轉引自楊 建華書。而這一目標顯然仍可歸入研究人類歷史的廣義歷史學中。)。因此,對於中國 考古學與歷史科學關系的傳統定位似不必因為考古學在國際上歸屬有別而產生懷疑。

⑵ 論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系

一般而言,歷史學是指文獻史學,而考古學是指建立在考古資料(實物)上的史學,兩者研究方法、學科理論均有本質不同。但其研究目的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復原古代歷史,解決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以為未來(即我們向何處去的問題)提供解答的參考。
相比文獻史學,考古學受時間、空間、內容的限制少,具有較強的客觀性,是研究史前史的唯一方法和研究歷史時期歷史的重要參考方法。但讀懂考古材料不但對歷史學知識要求很高,還對人類學、社會學、自然科學知識有很高要求。因此考古學具有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的特點。
在我國學科體系中,考古學與歷史學並列,同為一級學科。

⑶ 中國的考古學已具有多久的發展歷史

考古學家是專門從事挖掘古跡、古生物化石等一些與地層有關或是與古代歷史文化有關的成功人士,是運用考古學知識進行研究的專家。考古學家與只研究歷史記載、歷史文物的歷史學家不同,他們通過研究遠古生物的遺留物、現存可能的史前地貌、自然演變結果等對沒有歷史記載的史前文化也進行研究。

⑷ 中國的考古學已具有多久的發展歷史

中國作為世界上文明發達較早的國家之一 ,很早就有學者注意進行古代遺跡的考察和古代遺物的研究。具有一定學術系統的金石學,產生於1000年前的北宋,到清代更為發達,形成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不過令人惋惜的是,這一切努力並不能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考古學,至多隻能說為近代考古學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8年10月董作賓前往安陽小屯進行調查試掘,准備大規模地展開工作。這是中國考古學誕生的重要標志。1929年,李濟作為當時中國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學知識和發掘經驗的學者,被聘任為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同年,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考古組分別成立。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從事考古研究的學術機構。

⑸ 考古需要練多久

考古學是一門相對比較綜合的學科,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其大概的學習方向是「疑古~考古~釋古」。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對歷史有一個大的框架的了解。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實物。主要是物質的遺存,或者說是遺物與遺跡。而這些遺存應該是古代人類的活動遺留下來的。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圍、具體對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學可以劃分為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及各種特殊考古學等分支。

2.如果學習的是中國考古學,必須了解它的發展歷史。

3.在以上的基礎上,才能逐漸深入學習考古學其中的方法、目的。另外,還得學習一些地層學、生物類型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體質人類學等其他類型科目。

4.目前大學裡面考古專業主要有以下的學習科目:考古學通論、考古學概論、文物學概論、體質人類學、中國歷史地理(選修)、古代漢語、科技考古、田野考古、中國古代史。世界上古中古史。

朝代分類考古: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秦漢考古、魏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

5.以下幾本書可以提供樓主去看:張之恆先生的《中國考古學通論》、張宏彥的《考古學十八講》、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考古資料書籍。

⑹ 中國考古學發展史

新石器考古資料目錄

綜合性報道和研究

中國最近發現之新史料 李濟講 余永梁筆述 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5集
57—58期1頁 1928年12月
中國之史前遺存 繆鳳林 東方雜志 25卷11期59頁 1928年6月
中國史前史 翁文灝講 歷記 清華周刊 30卷6期9頁 1928年12月
有史以前中國社會概論 白進彩 新晨報 副刊 297—300,;304—505,1929年6月
17一22日
中土生前時代的光景——石器時代 湘靈 清華周刊 35卷5期23頁 3:卷6期4
頁1931年3—4月
中國史前文化的推測 楊筠如 暨大文學院集刊 2集1;頁 193l年6月
史前人類及其文化 林惠祥講 陳元恆記 廈大周刊 12卷13期1頁、1932年12月
史前文化 王進展,安徽大學月刊 1卷1期1頁 1卷3期:l頁 1卷4期1頁 1
卷S期1頁 1933年2,4、5、6月
中國史前文化概略 裴文中 益世報社會思想 7—58期 1933年12月11,18日
中國原始人類與其社會之形成 徐心芹 朔望半月刊 1期14頁 1933年,月
中國古代社會斷論(史地講座講稿之一) 衛聚賢 史地叢刊(大夏大學) 1輯1頁
1933年11月
中國的原始社會 程憬 大陸雜志 2卷2期97頁 2卷3期,l頁 2卷4期101頁
1933年8—10月
中國古代氏族社會之研究 鍾道銘 東方雜志 31卷1期161頁 1934年1月
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 乃鼎 圖書季刊 1卷3期 1934年
中國的氏族社會 衛聚賢 新中國雜志 1卷,期1頁 1卷6期1頁 1934年4,6
月 行素雜志 1卷5—6期 1935年1月
中國史前經濟考 何建民 中國經濟 2卷12期1頁 1934年12月
中國史前社會的研究 徐平 文化批判 2卷2—3期208頁 1935年1月
中國史前社會 非斯著 蘇亦農譯 中國經濟 3卷3期1頁 譯自日本《歷史科學》
1934年11月號 1935年3月
中國原始共戶社會經濟研究 吳澤 勞動季報 8期87頁 1936年3月
中國石器時代底生產技術 陶大鎬 說文月刊 2卷5期49頁 1940年8月
原始時代東北居民與中國之關系 田鳳章 禹貢半月刊 7卷:期1頁 1937年5月
一年來之中國考古學 鄭師許 中華月報 2卷1期9頁 1934年
十年來之中國考古學 鄭師許 大夏 1卷5期 1934年
中國考古學之過去與未來 李濟 東方雜志 31卷7期 1935年
中國考古學概述 張永康 湖南大學季刊 1卷6期1頁 1935年
史前我國史的輪廓 何炳松 暨南學報 1卷1期1頁 1936年6月 中學月刊4—5
中國石器時代社會研究 岑家梧 現代史學 3卷2期1頁 1937年4月
史前舉研究概述 岑家梧 廣州學報 1卷1期1頁 1937年1月
中國遠古文化遺址的分布 何天行 說文月刊 1卷2期 1938年
過去之中國的化石與石器發現考略 劉銘恕 文化批判 4卷2期60頁 1937年4月
期合刊 1947年
史前之東北與中原的關系 鄭師許 現代史學 4卷4期28頁,1942年3月
史前期的人類社會 中英 中國學生 1卷L期34頁 1942年11月
中國史前期概況 金樨 中國學生 1卷6期24頁 1943年3月
史前學發達略史 裴文中 現代學報 1卷6,7合刊1頁 1948年
我國史前文化 鄭師許 中山學報 1卷1期7頁 1卷8期67頁 2卷1期26頁
2卷2期3頁 1941年11月;1943年1,8月 1944年2月
史前史與地質年代 阮維周 大陸雜志 1卷6期I頁 1950年9月
中國史前文化 李濟 大陸雜志 2卷11期:頁 1951年6月
中國史前年代的新估計 安特生 趙光賢譯 光明日報 1951年1月27日版
論安特生對中國史前史分期的根本錯誤(評《中國史前年代的新估計》) 許轂 光明日
報 1951年3月17日5版
論中國史前年代答許轂先生 趙光賢 光明日報 1951年6月23B
中田考古學的現狀 夏鼐 文物參考資料 1954年1期60頁
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 夏鼐 考古 1959年4期169頁
環東海地區考古學的民族學的幾個問題 國分直一著 許成章譯 文史薈刊 第二輯
1960年
新中國的考古學 夏鼐 考古 1962年9期453頁
試論原始社會史的分期法問題 楊坤 學術研究 1964年4期36頁
史前時代人類的文化 宋文薰 大陸雜志,42卷1期13頁 1971年1月
近六十年來中國史前史的研究 宋唏 史學匯刊 1971年4期143頁
三十年來的中國考古學 夏鼐 考古 1979年,期385頁
筆談建國三千年來文物考古工作 安志敏等 文物 1979年10期1頁
一九七九年的中國考古研究 王世民 考古 1980年2期159頁
建國以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 蘇秉琦 史學史研究 1981年4期9頁
中國考古學的黃金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 1984年10期865頁
簡談田野考古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石興邦 考古與文物 1981年3期,頁
一九八O年的中田考古研究 王世民 考古 1981年3期243頁
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 蘇秉琦、殷瑋璋 文物 1981年5期lo頁
一九八一年的中國考古研究 王世民 考古 1982年5期499頁
尹達同志談考古學研究 中原文物 1982年3期1頁
地層學與器形態學 蘇秉琦、殷瑋璋 文物 1982年4期1頁
地層學與類型學的若干問題 張忠培 文物 1983年,期60頁
燕山南北、長城地帶考古專題座談會紀要 文物 1983年12期,5頁
燕山南北地區考古--1983年,月在遼寧朝陽召開的燕山南北、長械地帶考古座談會上
的講話(摘要) 蘇秉琦 文物 1983年12期90頁
考古資料整理中的標型學研究 嚴文明 考古與文物 1985年4期30頁
從考古學物質文化上觀察中華民族融合的痕跡 佟柱臣 社會科學戰線 1985年2期研究考古學文化需要探索的幾個問題 張忠培 《文物與考古論集》 177頁 1986年
12月
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試論當前考古工作重點和大課題 蘇秉琦 遼海文物學刊
1986年創刊號2頁
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兼談當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點或大課題 蘇秉琦 文物 1986
年日期41頁
做考古學新時期的開拓者 蘇秉琦 《考古學文化論集》(一) 297頁 1987年12月
對於中國考古學現階段發展方向的拙見 張光直 《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 48頁 1987
年12月
考古學與考古學文化 趙朝洪 中國文物報 1988年3月18日4版
論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李伯謙 中國文物報 1988年11月4日3版
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反思 星燦 中國文物報 1988年11月18日3版
文化人類學知識與考古學研究 容觀復 史前研究輯刊 28頁 1988年
中國考古學的現在與未來 張忠培 中國文物報 1988年1月15日4版
中國考古學從初創到開拓 蘇秉琦 中國文物報 1988年4月15日3版
1987年中國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朱齊 北京科技報 1988年6月第3版
新中國考古學的回顧 徐蘋芳 隙望周刊 40期15頁 1989年
新中國考古學回顧 徐蘋芳 隙望《梅外版) 40期36頁 1989年
碩果累累的中國考古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光明日報 1989年9月11日
2版 ,
我國文物考古工作四十年回顧 黃景略 中國文物報 1989年9月29日第2版
一九八八年我國考古學的重大發現 朱齊 北京科技報 1989年9月19日3版
中國考古工作過去十年成就令人矚目 人民日報 1989年5月19日4版
我國考古重大發現四十年巡禮 谷叢 北京科技報 1989年10月4日3版
考古學發展史的回顧與思考 李水城 《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 129頁
1989年8月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 費孝通 北京大學學報 1989年4期1頁
關於考古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張忠培 文物研究 1989年5期46頁
試論「漩渦地帶」的考古學文化研究 高蒙河 東南文化 1989年1期1頁
考古學文化縱橫關系的若干問題 董琦 四川文物 1989年2期3頁
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問題的學習和探索 肖一亭 江西文物 1989年:期79頁
關於「考古類型學」問題——為北京大學七七至七九級青海、湖北考古實習同學而講
俞偉超《考古類型學的理論與實踐》 1頁1989年5月
中國田野考古與史前學 鄭德坤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8卷1期1頁。
1976年
關於「考古地層學」問題 俞偉超 《考古學文化論集》(一) 1頁1987年12月
考古發現與古史研究 石興邦 中外歷史 1987年2期3頁
國外考古和中國考古的動態一安志敏先生在河南講學紀要 曹漢剛 文物報 1987年
8月21日2版
環渤海考古與青州考古 蘇秉琦 考古 1989年1期49頁
器物本位與聚落本位 周星 中國文物報 1989年6月30日3版
原始社會史研究中的若干理論問題 叢林歷史教學問題(華東帥大) 1982年6期40頁
從現有原始遺存看古代原始社會 時墨庄 人類學研究 224頁 1984年1月
從考古資料看我國原始社會氏族聚落的平面布局 鞏啟明 人類學研究 214頁 1984
年1月;《半坡博物館三十年學術論文選編》 160頁
1989年我國考古材料中反映的原始社會 曾騏 中山大學學報 1984年3期63頁
原始社會史研究中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觀點 陳啟新 中山大學學報 1984年3期
53頁
試談原始社會旱期的分期 杜耀西、黎家芳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1980年2期23頁
原始社會史分期間題討論綜述 龔若棟 歷史教學問題 1981年2期
近年來我國學術界關於原始社會分期問題的討論概述 伊力奇 光明日報 1982年5月
24日論
從摩爾根的原始社會分期法到馬克思主義的原始社會史分期法楊坤 史前研究
1983年1期7頁
原始社會史分期學術討論會紀略 紀聞 民族研究 1984年2期63頁
關於人類起源及原始社會史的分期 陳國強 雲南社會科學 1984年4期47頁
試論原始社會史分期的幾個問題 范志文 史前研究 1984年4期81頁;新華文摘
1985年1期54頁;《半坡博物館三十年學術論文選編》 233頁 1989年試論原始社會的賦余財產 李啟謙 齊魯學刊 1985年5期43頁
平均分配不是原始社會的分配特徵 金安江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1987年1期
17頁
中國原始社會晚期歷史的幾個特徵 佟柱臣 考古 1960年:期󈵣頁;《中國原始社
會史文集》 101頁 1964年10月
從羿的悲劇看中國原始社會解體期 鄧啟耀 思想戰線 1981年1期6頁
從我國的考古材料看私有制的產生和原始社會的解體 張景賢 歷史教學 1987年10 期2頁
從說文解字看原始社會 秦和鳴 歷史社會季刊 1卷2期135頁 1947年月

⑺ 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有多久

在世界范圍內,考古學從誕生到現在,已走過近200年的歷程。按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可以概括為萌芽期、形成期與初步發展期、基本成熟期、轉變期、全面成熟期和繼續發展期。
萌芽期(文藝復興至19世紀20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點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的文物,調查歐洲古代遺跡、北美印第安人遺留下的古跡。從研究古物的意義上說,中國從宋代開始的金石學傳統可以被認為是考古學的萌芽,但並未涉及古代遺跡的研究,也沒有直接發展成為近代考古學。
形成期與初步發展期(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形成期以19世紀20年代北歐學者西蒙森和湯姆森相繼提出的「三期說」,即把古代按照生產工具的質料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三個時期的觀點,並由湯姆森按這一分期陳列博物館的文物,及發表專著進行闡釋為代表。地質學中按土質、土色區分地層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學,成為「考古地層學」,它使考古學的研究擺脫了古物學僅僅研究遺物形態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學的軌道。這一時期,在埃及、兩河流域和歐洲展開了一系列考古發掘,如對著名的義大利龐培遺址的發掘。
初步發展期(1867年至1918年前後)的考古發掘逐漸科學化,挖寶式的發掘受到批評。按層位發掘,准確記錄一切遺物的出土位置並將它們全部收集、充分及時地公布發掘成果為人們所推崇。與此同時,出現了被稱為考古學兩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類型學」,即根據遺物的形狀和紋飾的不同對其進行分類研究,以闡明這些遺物之間內在的關系。考古地層學的普遍應用和考古類型學的出現是這一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標志。考古學理論則主要是運用相關學科的傳播論和進化論。
基本成熟期(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期(20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的標志是考古學理論的豐富和創新、考古工作范圍的擴展和重大發現的增多。這一時期獲得了一批重要考古發現,在一些考古工作開展較早的地區,初步建立起考古學文化序列。此外,考古發掘和研究的地區從歐洲和近東向東擴展至中國和印度,拉開了這兩大文明古國近代考古學的序幕。

⑻ 中國有關於考古學的專門職位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考古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館等事業單位及國家機關從事研究、教學、管理等實際工作的考古學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考古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了解考古學的多學科交叉發展趨勢和世界考古學發展概況,熟悉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研究現狀;在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博物館學、文物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古代漢語、史料學、地理學、第四紀環境學、古人類學等方面受到基本訓練。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考古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與技能; 2.能夠從事田野考古發掘、整理及編寫考古報告; 3.掌握博物館管理技能; 4.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5.了解國內外考古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6.具有從事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歷史學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上古史、中國考古學史、考古學導論、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戰國秦漢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田野考古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實習安排3--5個月,一般為田野考古實習。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歷史學學士 相近專業:歷史學 世界歷史 考古學 博物館學 民族學 文物保護技術 就業去向:政府機關、大中專院校、考古及文物管理所、博物館、海關、旅遊文化、藝術品市場等。

⑼ 中國考古現狀

這個世紀的最後幾年,中國考古學無論是在發現和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一批重要的古遺址和古墓葬在這時期被發現和發掘,為考古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並開辟了新的領域。例如,位於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分水嶺兩側的陝西洛南盆地和腰市盆地新發現的數十處舊石器地點,對認識中國南方與北方舊石器文化的關系提出了耐人尋味的問題;湖南澧縣八十壋遺址發現的我國年代最早的環壕聚落(並有圍牆)、大量不同種類的稻穀和伴出農具,對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期偏早階段的稻作農業及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成都平原龍山時代古城址群的發現和發掘,使人們認識了一種早於三星堆文化的新的考古學文化「寶墩村文化」,為探索三星堆文明形成的原因和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交互關系奠定了基礎;河南安陽市洹北商代中期的花園庄商城的發現和確認,彌補了商代都邑發展過程中商代前期的鄭州商城與商代後期的安陽殷墟之間的缺環,使商王朝歷史的考古學觀察建立在更可靠的基礎上;西漢初期的廣州南越王宮署遺址、北魏都城平城的辟雍和明堂遺址、元朝陪都元上都宮殿遺址的發掘,在中國城市建築史的研究上佔有重要地位;浙江寺龍口越窯的發掘,提供了越窯從唐到南宋初發展的地層證據,糾正了陶瓷史研究中的一些錯誤,堪稱越窯考古的重大突破……。此外,從1997年開始實施的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考古發掘項目「三峽水庫淹沒區及遷建區地下文物的搶救保護工程」,全國考古科研機構和高校考古專業的考古工作者幾乎都雲集在三峽庫區,每年發掘的面積超過了10萬平方米,先後發掘的重要遺址就有重慶豐都縣煙墩堡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豐都縣玉溪前仰韶時代遺址、忠縣哨棚嘴仰韶時代至龍山時代遺址、忠縣瓦渣地及羊子岩(中壩)周代工業遺址、忠縣半邊街(崖腳)和雲陽李家壩等

戰國墓地等,這些都為研究三峽地區的遠古人類的活動、古代文化的發展進程、巴國歷史及其與楚國和蜀國的關系、先秦陶器制鹽和相關產業、歷史時期的政區地理等課題搶救出大量珍貴資料,籠罩在三峽地區遠古歷史之上的迷霧也正在被逐漸揭開。

其次是一批重要的考古報告在「九五」期間問世,這些考古報告既是發掘者和報告整理者對某一考古材料的初步研究的成果,又為更多的研究者作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在這些新的考古報告中,有的是已經發掘出多年,迄今才整理完畢的重要考古材料,如新近出版的大汶口文化的《兗州王因》報告。又如可能是中國第一個早期中央王朝都城遺址的河南偃師縣二里頭遺址,該遺址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正式考古發掘報告《偃師二里頭》也是在這期間出版;更多的是近十餘年新的考古發現,如新石器時代的《舞陽賈湖》、《肖家屋脊》、《寶墩遺址》、《岱海考古》等,夏商時期中原地區的《垣曲商城》、《鄭州商代銅器窖藏》,北方地區的《大嘴子》、《大甸子》、《朱開溝》,南方地區的《新干商代大墓》、《三星堆祭祀坑》等,西周時期的《洛陽北窯周人墓葬》、《天馬-曲村(1980~1989)》、《張家坡西周墓地》、《三門峽虢國墓》等,東周時期《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厝墓-戰國中山國國王之墓》、《太原晉國趙卿墓》,漢唐時期的《漢長安城未央宮》等,就連長期以來很少系統報道考古發現的西藏和新疆也有《拉薩曲貢》、《新疆察吾乎》這兩部重要的報告出版。這些考古報告除了揭示了一些新的考古學文化(如寶墩村文化、朱開溝文化、曲貢文化等)的面貌、彌補了區域考古學文化的缺環外,還促進了稻作農業的傳布和發展、城邦社會到中心都邑的轉變、夏商歷史的考古學觀察、周人貴族墓葬制度、中國區域青銅文化及其文明地位、古代金屬采冶技術及其組織、中國古代都邑等課題的研究。有些重要的考古報告一出版就在學術界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三星堆祭祀坑的報告出版後,很快就召開了兩次國際學術討論會,反映該領域研究成果的一套叢書也將在近期出版,即其一例。

其三是涌現了大量新的考古學論著,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綜合考古研究方面,「九五」期間,北京大學考古學系承擔的多卷本《中國考古學》這一國家社科精品項目,現在已經接近於完成。該書全面綜合分析了中國本世紀考古資料,構架中國考古學的基本框架,並為用實物資料重建中國上古史和更全面地認識中國秦漢以後的歷史奠定了基礎。歐美學者集體編寫的《劍橋中國先秦史》則並列採用文獻材料治史和考古材料治史兩種不同的研究途徑,不強作折衷,其考古研究部分集中反映了目前西方的中國考古學者對中國文明起源到秦統一時期的文明進程的理解和研究水準。在區域考古研究方面,良渚文化研究的匯集《東方文明之光》和《良渚文化研究》兩書幾乎涵蓋了良渚文化研究的主要領域,代表了目前國內外這一領域研究的水平;《東北亞考古研究》對遼河流域古代文化的變遷和各階段的代表性遺存進行了多視角的探討,並對該區域文明的淵源及其對日本的影響作了有益的探討。在專題考古研究方面,「九五」期間更有《藏傳佛教寺院考古》、《環境考古研究》、《東亞玉器》、《中國古代制陶工藝研究》、《漢唐之間宗教藝術與考古》等。此外還有不少已經公開出版的博士生學位論文。這些專題考古學論著擴大了研究的范圍,有的研究課題是過去未曾或很少涉及的。

其四是新的自然科學手段在考古學上運用更加多樣。在田野考古記錄手段上,我國考古界已經有多個考古教學和科研單位自行開發了田野考古資料計算機管理系統或資料庫,並運用GIS和GPS數據採集儀記錄和保存考古數據,使用電子全站儀測繪和記錄考古遺存,考古學的記錄手段已開始跨入數字化的門檻。在考古材料的測年技術上,除了繼續使用先前已有的諸如常規C14、熱釋光等測年技術以外,還建立或改進了加速器質譜的C14、光釋光、不平衡鈾系法、電子自旋共振法等測年設備,測年手段更加多樣,測年數據更加精確。在遺存性質的分析上,考古研究者除了注意通過篩選、浮選、孢粉采樣等傳統手段來獲取更多的信息外,微量元素分析、遺物的成分分析等手段也得到了較多的運用;並已有考古機構與遺傳學科研機構合作,開始了提取古代人骨中DNA來研究古代族屬的嘗試。在考古學研究方法上,區域考古更加受到重視,出現了多篇(部)綜合研究一個自然地理區域的論著,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的考古系還與國外大學的同行合作開展了小流域的區域考古研究。「九五」期間進行的備受關注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雖說是為了解決中國歷史時期初期的年代學問題的一個國家科研項目,最後的結項報告也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但通過這項研究,改進了測年技術手段,積累了一大批年代數據,為中國考古學的年代學基礎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⑽ 中國考古歷史上有哪些巨大遺憾沒能補救的

“失敗乃成功之母。”對於大部分科學,失敗是被允許的,誤差存在也是在所難免的。但唯獨有兩門科學,這一定律不適用,一是載人航天,另外一門則是考古學。對於這兩者而言,生命和遺跡一旦失去,不可再生,永遠也無法重新來過。

1928年,洛陽金村八大王陵被偶然發現,從此走上盜掘的不歸路。當時正值軍閥統治,外國宗教勢力繁盛。當時的加拿大傳教士勾搭當地文物販及黑心商人進行大肆盜掘,一批批精美絕倫的東周王陵大墓出土文物被運離中國,直至今日,大量珍貴文物還流失海外。

與中國考古學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