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美國人有多久的歷史

美國人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31 20:58:05

① 美國有多少年歷史美國歷史只能從英國登陸算起,英格蘭人是什麼時候移民去北美

美國人一向承認英國人是他們的祖先之一,怎麼能說美國人不承認呢?但是美國人的來源很廣泛,不光有英國人,還有愛爾蘭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注意美國人的來源很多,特朗普的爺爺就是從德國來的,所以不能簡單的說所有美國人的祖先都是英國人。

② 美國有多少年歷史

大概有 500年的歷史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17世紀以前,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這里已成為歐洲國家人民的新家園,而其中最主要為英國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這13州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幾經協商與改革,聯邦體制的美國,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早期的美國很歡迎外來的移民,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長。美國人口,在1776年只有300萬人,而現在則超過2億。在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新的生存空間,也跟著不斷開拓,而方向則由東向西,拓疆的先驅們不但從事農耕畜牧,也尋找礦產及其它資源。到了20世紀,美國不但已成為世界強國,並且也是科學、技術、醫葯及軍事力量的先進國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2,000萬,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自覺到英國的迫害,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4年,來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 1775年,在麻州點燃戰火,5月,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1783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他們採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人,越過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動,有些開拓者,移居到美國的邊界,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後,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全國性的鐵道網,增進了貨品流通。應大眾的需要,許多新發明應市了。銀行業提供貸款,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戰後的10年間,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據1929年統計,居城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原因有二,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二為新技術的帶動。雖然經濟成長很快,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蘇兩國,關系日趨惡化,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准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1960年以來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經濟方面,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則仍不斷膨脹;從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繼續增加,1970年,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人口的集中,60年代後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里根連任總統,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③ 美國只有幾百年的歷史,那麼幾百年前美國人的祖先在做什麼呢

幾百年前北美大陸是印第安人的天下,現在的美國白人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美國黑人則是非洲移民的後裔,他們被販賣過去做奴隸。

④ 美國有多少年歷史

美國有242歷史

美國從1776年開始誕生!有242年歷史,美國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成立,至今已經有242年了,美國源自於1776年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後,於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條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

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1778年2月,本傑明·富蘭克林成功說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81年,約克鎮戰役大捷,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此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斗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會議決定國家政府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同時採取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機構互相制衡。

1812~1815年,英國再度入侵剛成立的美國,史稱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戰後美國各州更加團結。

(4)美國人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美國獨立後積極進行領土擴展,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最終是北方領導的資產階級獲勝統一全國。

1865年開始了重建時期,逐步廢除奴隸制,1877年,南部進行民主重建,制訂了民主的進步法令,標志著民主重建的結束。

後來美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經實力大增,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霸主的地位。冷戰開始後和蘇聯平分天下。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年美國經濟情況仍較平穩。

進入90年代,美國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並帶動全球的高科技信息產業,開拓了新一代的產業革命。

⑤ 美國建國有多少年歷史

美國是1776年建國,到現在(2019年)已經243年的歷史了。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

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5)美國人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美國的獨立歷程: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起草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國的獨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喬治·華盛頓發表了《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字生效。

《獨立宣言》開宗明義地闡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淋漓盡致地歷數了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大陸犯下的罪行;最後庄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7月4日這一天被美國定為獨立日)。

《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1776年8月到1777年9月美國人民在華盛頓將軍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英國,保衛新大陸。而後來的薩拉托加大捷,促成美法於1778年訂立同盟。

西班牙和荷蘭也加入反英戰爭的行列,削弱了英國封鎖北美海岸的力量。英、美雙方力量趨於平衡。1778 年接替豪任英軍統帥的H.柯林頓在南方發動攻勢。

1780年5月攻陷查爾斯頓。柯林頓以為南方勝局已定,率軍返回紐約,派康沃利斯固守查爾斯頓。但北美游擊隊配合大陸軍,在金山地區考彭斯和吉爾福特重創英軍。

1781年4月大陸軍開始戰略反攻。格林率領大陸軍南下轉戰南卡羅來納,迫使英軍退守海岸線。康沃利斯於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亞,追擊拉法耶特侯爵率領的一支大陸軍。

拉法耶特擺脫了英軍的追擊。康沃利斯移守約克鎮(一譯約克敦)。華盛頓利用康沃利斯的戰術錯誤,制定了從陸上和海上協同圍殲英軍的計劃。

華盛頓說服法國海軍司令德格拉斯伯爵,將法國28艘戰艦由西印度群島調來,進入切薩皮克灣。華盛頓部大陸軍和羅尚博部法軍在弗吉尼亞與拉法耶特部大陸軍會合,包圍約克鎮。

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後據點約克鎮,8000名英軍投降。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戰爭事實上停止。

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這也充分展現出了美國人民面對殖民統治而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

⑥ 美國的歷史多久了

要了解美國的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此消彼長,不得不從美國的歷史說起。美國最早的移民,都是歐洲移民過來的虔誠清教徒,自由主義的開國精神是內含在基督教傳統之中的。羅伯特•貝拉在其名著《心靈的習性》裡面分析說,在美國的歷史傳統裡面,有深厚的基督教和共和主義傳統,美國的個人主義是以這兩種傳統為自身基礎的:「古典共和主義提出了為公共利益盡心盡力的積極公民形象,宗教改革的基督精神,以清教主義與教派主義的形式,倡導以個人的自願參與為基礎的政府觀念。然而,以上兩種傳統都把個人的自主性置於道德與宗教責任的背景之下。」 個人主義與基督教的內在結合,使得美國直到1950年代,一直是一個在道德價值上非常保守的國家。所謂的保守,實際上是一種以基督教為背景的個人主義,或者崇尚個人價值的基督教主義:既尊重個人的道德自主性,同時個人又對家庭、社群、國家和上帝負有責任。美國是一個有著共同宗教背景和價值觀的文化大熔爐,新的移民不管你來自什麼樣的文化背景,都要融入這個以基督教為主流價值的自由社會。

然而,1960年代的文化反叛和種族平權運動,使得美國發生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反叛和種族平權,雖然是兩場相互平行的運功,前者是青年一代對上一代人所奉行的基督教價值的文化反抗,後者是黑人為代表的少數族群爭取社會經濟權利的平等,但二者在精神目標上卻有著內在的默契和聯系:解構以基督教為核心的社會主流價值,為文化相對主義和文化多元主義打開決堤的閘門。《白宮中的上帝》作者哈切森這樣寫道:「60年代文化反叛造成的根本變化之一,乃是新教主流派與美國社會的主流利益之間互相支持的關系,變成了一種憤怒的敵對關系。……面臨激增的多元化和在公眾生活中明顯缺乏以宗教為基礎的價值觀,猶太-基督教傳統受到明顯的侵蝕,隨之造成了公共道德的衰退。這一衰退正是美國基督教中日益發展的福音派潮流主要關心的事情」。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重心,戰後的美國,如果說1950年代的重心在意識形態冷戰,1960-1970年代在種族平權的話,那麼,1980年代以後的社會焦點,就逐漸轉移向宗教、道德和文化價值的分歧。由於美國的早期移民具有基督教的共同背景,而二戰以後的新移民大量來自非基督教民族,美國成為了一個文化多元主義與基督教福音主義同時並存的國家,因而在文化價值上似乎也分裂成了兩個美國:一個是文化激進主義和文化多元主義的美國,它存在於學院和媒體,在地域上主要分布於東西海岸,另一個是基督教福音主義的美國,它紮根於美國的草根社會,占據了南方和中部這些腹部地區。近年來,圍繞著墮胎、同性戀等問題的大爭論,正是兩個美國之間的文化較量,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小布希與克里較量的「勝負手」所在。

一方面是文化激進主義乃至虛無主義的波濤洶涌,以及多元文化傳統提出的「差異的政治」和「承認的政治」,另一方面是基督教福音主義的強烈反彈,夾在中間的自由主義真是左右為難,苦於應付。作為建制化的自由主義,本來作為「公民的宗教」,本來在文化價值上與基督教個人主義並不沖突,而且後者還是自由主義的倫理基礎之一,然而,如今被文化激進主義一沖擊,自由主義就陷入了價值上的尷尬境地:正如甘陽所分析的:「以羅爾斯為代表的美國自由主義近年來可以說一直在辯護兩個多少有點矛盾的立場。即第一他們要維護美國的新政自由主義傳統,從而論證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合理根據;但第二他們作為對六十年代種族、性別、文化問題上所謂『文化多元化』的支持者,則強烈論證國家不能幹預道德宗教文化領域。」(《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古典保守主義政治哲學的復興》)。

已故的哈佛名教授羅爾斯作為美國自由主義的一代理論宗師,在《正義論》裡面做的前一項工作:論證國家要在經濟領域實行合理的干預,實現「公平的正義」;而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中,重點論證的是後一項工作:在一個價值多元化的自由民主社會中,如何達成關於正義的「重疊共識」?作為建制化的意識形態,自由主義一方面要回應後現代主義和文化多元主義的挑戰,將價值的諸神時代作為一個合理的事實予以確認,另一方面又要應對基督教傳統和文化保守主義的批評,避免滑落到價值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為社會整合找到一個共識的基礎。羅爾斯在自由主義思想史上做出了一個重大的調整:將自由主義從一個整全性的倫理政治學說,改變為僅僅是一種政治社會的組織原則。自由主義首先將善(good)與正當(right)這兩種不同的價值區別開來,對於什麼是好、什麼是善,什麼是人性、什麼是美好的人生這些倫理價值問題,自由主義沒有任何特定的立場。自由主義只是堅信:人是有理性的,他能夠為自己決定什麼是最好的價值,只有自主選擇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因而,各種互相沖突的宗教、道德和哲學,從它們各自的價值立場來說都是可理解的、合理的、可證成的。自由主義對它們保持完全的價值中立。不過,對於什麼是正當、什麼是正義這些政治價值問題,自由主義容不得半點的價值相對主義,它堅信「正當優先於善」,不管你在信仰的私人領域里供奉的是哪路神仙,或者什麼也不相信,在政治的公共領域,必須遵從由憲法的核心觀念和程序規定的公共理性,遵從普遍的正義原則。而這一普遍的正義,是各種不同的宗教、道德和哲學通過公共討論和對話,反復的「反思平衡」最終達成的「重疊共識」。

羅爾斯雖然是一個學院派知識分子,但他所論證的政治哲學,正是當代美國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公平的正義」乃是從羅斯福新政到六十年代種族平權法的合法性論證,而政治自由主義則是多元文化時代解決公共認同問題的自由派綱領。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中,以克里為代表的民主黨自由派人士,正是按照這一思路來回應同性戀、墮胎等辣手的價值沖突問題。然而,這次克里的敗選,表面上是民主黨的政治失敗,從深層來說,乃暴露了政治自由主義深刻的理論困境。

自由主義放棄了自己特定的整全性學說,退而成為社會政治層面的組織原則,本來期望收到雙刃劍的效果:以價值中立主義回應多元文化,以正義的「重疊共識」整合社會,與文化虛無主義劃清界限。但是,從這幾年美國國會、總統大選中,保守主義屢屢得勝、自由主義連續失敗之中可以看到,在道德價值這一當今時代焦點問題上,政治自由主義顯得蒼白無力,交不出一張令選民滿意的答卷。為了使正義原則在一個多元價值的社會中能夠獲得最廣泛的認同,政治自由主義不惜放棄自己的整全性,將價值問題擱置起來,把它驅逐到私人領域。然而,從前門被公共事務驅逐的東西,又從後門溜回來了,不僅回來,而且成為公共領域各方輿論矚目的主角。

以當今爭得一塌糊塗的墮胎和同性戀問題來說,按照政治自由主義的邏輯,這些都屬於私人的價值偏好,屬於個人的懷孕意向或性取向,與公共領域的正義問題無涉。不過,自由派人士忽略了,在這個政府權力空前擴張的時代裡面,過去屬於宗教或道德管制的私人事務,如今統統變成了由法律和政治來管理的公共事務:墮胎是否合法?幾個月大的胎兒享有不可剝奪的生命權?同性戀可以合法化嗎?他們(她們)是否享有與異性戀同等的合法婚姻權利?――這一系列高度分歧的社會文化問題,保守主義的回答十分乾脆,而政治自由主義則像克里在大選中的回答一樣,含含糊糊,莫棱兩可。文化價值不僅是個人的取向,也同時是公共事務,任何個人的價值選擇都離不開公共的價值標准,政治自由主義的善與正當二分的基本預設,雖然在理論上可以成立,但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卻處處碰壁,文化沖突的本質就是政治,政治背後也是文化的分歧,所謂的「文化政治」是也。

當然,羅爾斯早就預見到私人的價值(善)與公共正義(正當)之間並非那樣井水不犯河水,他所論證的政治自由主義,設定了一條核心的基本原則:「正當優先於善」。也就是說,當自己的宗教、道德或哲學學說與社會正義原則發生沖突的時候,普遍的正義相對於特殊的善,擁有無可爭辯的優先性。然而,問題在於,「正當優先於善」,只是自由主義的特殊信念,而不是社會普遍的規范認同,不要說各種宗教學說堅信信仰的絕對優先性,社會的正當性只可能來自宗教價值上的善,而且連社群主義、施特勞斯的古典政治哲學等各種保守主義,都反對抽離善的價值觀念來預設正當的優先性。「正當優先於善」這條政治自由主義的第一原理,在一個價值多元的自由主義社會裡面,它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甚至是不可通約的分歧性。當今美國社會的主要分歧,幾乎都發生在文化道德領域。那些善與善之間的價值沖突,以「是否正當」的政治方式體現出來,而且無法用法律或政治的普遍正義原則來裁定它們。

政治自由主義的正義原則,來自各種宗教、道德或哲學學說的重疊共識,然而,由於價值上的分歧,有些可以通過理性的合理對話形成重疊共識,有些則不可通約,難以形成共識,比如同性戀問題、墮胎問題就是這樣,越是涉及到世界觀的核心價值,就越是難以找到共通點。羅爾斯之所以認為在不同信仰的人群中間,能夠形成「重疊共識」,乃是有一個「政治人」的預設:相信每個人都是理性的,有可能按照公共理性來進行公共對話,以「正當優先於善」的方式進行價值選擇。然而,即使美國這個有著兩百多年立憲民主歷史的國家,由於多數人依然是基督教徒,凡是涉及到文化政治的諸多社會問題,他們更多地不是從法律的程序正當性,而是從上帝那裡尋求選擇的答案。薛涌在書中分析說,美國是一個基督教立國的國家,但後來的歷史發展使得宗教一分為二,一個是理性宗教,相信政教分離,他們大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社會精英,基本上是一批投票給克里的自由派,主要分布在東西海岸的大都市裡,特別是新英格蘭地區。另一個是情感宗教,其信徒大多是一些投票給小布希的基督教福音主義者,他們雲集在南部和中部地區,生活在半封閉的小城鎮里,每個周末要上教堂,向上帝祈禱。

兩個美國,兩種宗教。克里所抓住的只是理性化的美國,這個美國相信羅爾斯,相信「正當優先於善」。就像很多中國人以為紐約、波士頓、洛杉磯就是美國一樣,他們也以為理性化的自由主義代表了美國精神。殊不知還有另外一個美國,另外一種美國精神。那就是小布希所依靠的美國,基督教福音主義所代表的情感宗教精神。這些生活在鄉下的傳統「楊基佬」,平時是沉默的大多數,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這些全國性大報上,看不到他們的蹤影,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但是他們確確實實在地存在,每當選舉年的時候,這些相信信仰高於一切、善優先於正當的虔誠教徒們,就成為了左右白宮的力量。這次決定布希和克里最後命運的俄亥俄州,雖然經濟衰退,但多數選民最終還是選了布希。他們所作的選擇,不是功利自由主義的「經濟人」選擇,也不是政治自由主義的「政治人」選擇,而是虔誠地相信上帝、相信信仰高於一切的「宗教人」選擇。正如一位俄亥俄州選民所說:「這四年我收入少了三分之一,但我不會責怪布希。工作來了又去,但信仰卻是永恆的」。

在文化道德問題上,政治自由主義的價值中立政策,實際結果是對文化激進主義和價值虛無主義的寬容。自由主義對它們的步步退讓,使得後者不斷挑戰政治和法律的底線:先是自由墮胎,然後是同性戀婚姻合法化,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大麻合法化?自由克隆後代?…這些在政治自由主義看來屬於個人自由選擇的非公共性問題,已經或者即將成為公共問題的焦點。難道生活倫理真的僅僅是私人事務?難道在什麼是美好的生活、什麼是有價值的人生這些問題上,真的什麼都行?文化激進主義者當然會這樣認為,自由主義者雖然內心不贊成,但礙於價值中立主義的原則,只能保持寬容,就像克里對待切尼副總統的女兒同性戀的態度一樣,有著過多的曖昧。

當文化激進主義步步緊逼,而自由主義只能對此保持綏靖政策的時候,就產生了保守主義的強烈反彈,保守主義在精英層中,表現為施特勞斯的古典貴族政治哲學對羅爾斯主流自由主義的挑戰,在民間草根階層,則是基督教福音主義的再度崛起。這兩股勢力,一個是強烈置疑從自由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保守主義思潮,另一個是訴諸信仰和情感的宗教大眾,它們正是小布希政府的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

這些保守主義的力量,本來是一盤散沙,分散在學院的邊緣和民間的草根,不要說沒有建制化,連組織化都談不上。然而,小布希政府上台以後,以白宮為中心,保守主義終於獲得了建制化的機會。特別是9•11以後,小布希以反恐戰爭為借口,為美國製造了一個外部的敵人――自由制度和基督教文明的敵人,並且大打新「政治正確」的愛國主義牌,試圖以保守的基督教價值觀,重新將上帝召喚回世俗社會,整合美國的道德基礎和價值基礎。

去年,亨廷頓發表了他的新書《我們是誰?美國國家認同面臨的挑戰》(此書已由新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中譯本),這位美國學院保守主義權威人物將「文明沖突」的視線從國際社會外部轉向了美國社會內部。在他看來,美國的國家認同,過去有四個組成部分:民族(不列顛民族)、種族(白人)、文化(基督新教)和政治(美國憲法),經過一個多世紀中歐、南歐、東歐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亞洲移民所帶來的文化多元主義的沖擊,如今只剩下一個東西:共同的政治信念。這也是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立論的基本事實基礎。不過,在亨廷頓看來,僅僅靠政治信念立國是非常危險的,當初的羅馬帝國、蘇聯帝國就是因為缺乏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而靠國家意識形態的粘合力維持整合,最好這些帝國無一例外,通通崩潰解體。為美國之未來憂心忡忡的亨廷頓大聲疾呼:要堅決抵制國家認同中的文化多元主義和政治自由主義,堅定地捍衛盎格魯-基督新教文化在美國社會中的核心地位,這一由「五月花號」船帶來的原初定居者的文化,正是美國國家的立國之本。顯然,亨廷頓這本書提出的觀點,為白宮的基督教復興作了理論上的背書。

一方面是文化激進主義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是保守主義的強大復興,自由主義何去何從?相信價值中立的自由派何去何從?這次民主黨的敗選,不僅是克里個人的失敗,而且是其背後的政治自由主義理論的重大挫折。自由主義所預設的「正當優先於善」只能是一半美國人的公共理性,無法整合另一半美國人,因而在如今沖突最激烈的道德價值問題上,自由主義顯得左右為難,拿不出一個讓多數人服氣的方案,這正是政治自由主義的現實困境所在。

在政治社會經濟權利的公平安排上,自由主義基本實現了不同的宗教、道德和哲學學說之間的重疊共識,但是在更核心的道德價值問題上,因為各自有各自對善的理解,重疊共識何其之難!政治自由主義的重疊共識,其背後的價值基礎是比較單薄的,雖然它有其道德基礎:對人的尊重和對不同信仰的尊重,但當不同的信仰發生沖突時,中立的自由主義就很難像解決分配公正一樣,給予弱勢者以適當的補償。善的失落、美好生活的喪失,是無法用任何其它的物質或精神方式所能補償的。

理性的美國,情感的美國。這是兩個美國,也是同一個美國,分別體現了美國精神的兩個側面。這是美國有活力之處,也是麻煩之處。搞得好,理性與信仰、精英與草根,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動和平衡的互補;搞得不好,沖突頻頻,威脅國家的社會道德整合。自由主義如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整合另一個美國,另一個信仰的美國、基督教的美國;是如何回應文化道德價值問題,不再是用消極的辦法,用括弧將善的問題擱置起來,將之放逐到私人領域,而是積極地面對價值的分歧,重新將之置於公共領域予以對話和討論,尋找自由民主生活最一般的倫理基礎和價值底線。

馬克斯•韋伯當年指出現代性就是「祛除魅力」的過程,自由主義本質上是一種「祛魅」的產物,是世俗化時代的公共宗教。它相信隨著世俗化的發展,人會越來越告別傳統的宗教、信念和情感,成為「理性人」,這也是自由主義對自由民主秩序理性王國樂觀其成的緣由所在。然而,自由主義忘記了韋伯當年對「祛魅」以後「價值諸神」沖突的憂慮,世俗化越是深入,神聖、超越這些價值之物不僅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反而以更尖銳的方式表現出來。自由只能提供給人選擇的可能,民主賦予人以平等的尊嚴,但它們並不能因此給人的生活帶來意義,告訴你美好的價值何在。而只有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才是完美的人生。然而,現代性的世俗化以工具理性的方式摧毀了人的內心世界和社會道德生活的完整性,使得價值危機在民主化以後格外地凸現出來。9•11事件所觸動的是世界不同文明之間「世俗社會最深處的一根宗教神經」,(哈貝馬斯語) 而布希、克里之爭所反映的,正是在一個多元文化的民族國家內部同樣的問題:世俗社會的「價值諸神」沖突。

2004年美國總統的選舉,預示著美國的自由主義不得不面臨新的突破,在實踐層面期待著一位像羅斯福、肯尼迪一樣能夠改變美國歷史的偉大總統,在理論層面則期盼著一位自洛克、康德、羅爾斯以後有能力開創自由主義新生命的一代大師。不過,這一切都可望不可即,或許幾年,或許幾十年,將是下一代人看到的故事。

⑦ 外國人的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哈哈,你真可愛,不過我小時候有過和你一樣的疑問,不過隨著不斷學習,才知道自己多白痴。

1、中華5000年只有中國人這么說,國外都只說中國歷史4000年。為什麼呢,中國第一個朝代是夏朝,是4000年前的,之前只能說是傳說甚至是神話年代,這是不能納入歷史的。甚至很多國家不承認夏朝,因為在中國的考古中從沒有任何證據哪怕是一個陶片證明這個朝代曾經存在過。當然每個國家都喜歡鼓吹自己國家歷史悠久,日本也宣揚自己歷史長達5000年,韓國甚至說超過一萬年。

2、中國雖然是四大文明古國,但中國的歷史不算久遠。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文明產生時間反而是最晚的。現在史學基本認可,古埃及文明產生於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倫也差不多,古印度大約公元前2500年,古中國大約是公元前2070年。

3、一定要搞清楚文明和國家的區別。文明一定會形成一個國家,還要產生自己的文字,歷法,形成社會等級等等。但國家不一定是一個文明。不同國家也可以是一個文明。

3、其實世界上不同地方一直有人存在,否則難道他們是中國人產生後才從猿猴進化的么?只是有些還沒形成文明,並有歷史記載或者考古實物才會計入文明歷史。但在亞洲,北非,歐洲一直都存在文明,只是我們書上不教而已。

4、在公元前,還有古希臘,古羅馬,古波斯,古瑪雅等等很多很多的文明和國家就存在了。只是我們國家基本不教全球歷史大家都不知道而已。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程度也是非常高的。我們千萬不能夜郎自大,否則就像我們笑韓國人無知無恥一樣被別人笑話的。

5、但中國不是沒有自豪的地方,中國文明是唯一一個自存在就一直延續的文明。也是唯一一個文明歷史記載從沒間斷的國家。可能和中國人特別重視修史有關系,而且中國文明在古代比較先進,哪怕偶爾被征服,通常也是反而用文明同化了征服者。這是很不容易的,不說全球,你看看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些文明,譬如匈奴,西夏,契丹,鮮卑等等民族和文明,那個現在還存在呢?全在民族大融合中被同化消亡了。以至於現在的契丹文,西夏文全部成了死文字。

6、你要看每個國家的歷史書,基本都能看到歷史悠久,美國佬比較實在,他們的歷史就200多年,但美國人基本全是歐洲移民來的。還有澳大利亞等移民國家基本都算是新興國家,歷史不久。

7、具體每個國家的歷史起源可看看全球通史等書籍,我這不能一個一個說過來,但匈奴可以和你說一下,匈奴和漢朝幾百年大戰後,大部分歸降了漢朝,並被漢文明同化,現在姓劉的很多都是匈奴的後代,但也有一部分往西邊遷移到歐洲,結果把歐洲人一頓暴扁,改變了歐洲歷史發展進程,阿提拉被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但不久後敗亡,融入到不同的文明中去了,現在的土耳其,蒙古,中國,甚至朝鮮都有匈奴人的後裔。

⑧ 美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美國是1776年建國,到現在(2019年)已經243年的歷史了。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

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8)美國人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美國的獨立歷程: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起草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國的獨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喬治·華盛頓發表了《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字生效。

《獨立宣言》開宗明義地闡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淋漓盡致地歷數了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大陸犯下的罪行;最後庄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7月4日這一天被美國定為獨立日)。

《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1776年8月到1777年9月美國人民在華盛頓將軍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英國,保衛新大陸。而後來的薩拉托加大捷,促成美法於1778年訂立同盟。

西班牙和荷蘭也加入反英戰爭的行列,削弱了英國封鎖北美海岸的力量。英、美雙方力量趨於平衡。1778 年接替豪任英軍統帥的H.柯林頓在南方發動攻勢。

1780年5月攻陷查爾斯頓。柯林頓以為南方勝局已定,率軍返回紐約,派康沃利斯固守查爾斯頓。但北美游擊隊配合大陸軍,在金山地區考彭斯和吉爾福特重創英軍。

1781年4月大陸軍開始戰略反攻。格林率領大陸軍南下轉戰南卡羅來納,迫使英軍退守海岸線。康沃利斯於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亞,追擊拉法耶特侯爵率領的一支大陸軍。

拉法耶特擺脫了英軍的追擊。康沃利斯移守約克鎮(一譯約克敦)。華盛頓利用康沃利斯的戰術錯誤,制定了從陸上和海上協同圍殲英軍的計劃。

華盛頓說服法國海軍司令德格拉斯伯爵,將法國28艘戰艦由西印度群島調來,進入切薩皮克灣。華盛頓部大陸軍和羅尚博部法軍在弗吉尼亞與拉法耶特部大陸軍會合,包圍約克鎮。

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後據點約克鎮,8000名英軍投降。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戰爭事實上停止。

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這也充分展現出了美國人民面對殖民統治而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

⑨ 美國人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在獨立戰爭後,1783年9月3日,美國與英國簽訂《巴黎條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⑩ 美國人的歷史為多少年

1776年7月4日(18世紀70年代),美國《獨立宣言》發表,宣布獨立。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其獨立。美國建國至今234年。美國現在一共有44位總統。

閱讀全文

與美國人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