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發生過哪些戰爭
美國本土周圍的戰爭:
①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
北美十三洲殖民地代表聚會費城,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②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1812年
又稱1812年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
③美墨戰爭(墨西哥-美利堅戰爭):1846年——1848年。
一場關於領土控制權的戰爭。最終墨西哥戰敗,割讓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④美西戰爭:1898年4月25日 —— 1898年8月12
戰場在古巴、加勒比海、太平洋,是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戰爭,結果美國獲勝、古巴獨立,西班牙割讓關島和波多黎各給美國,並低價把菲律賓賣給美國。
⑤南北戰爭:1861年4月12日 — 1865年4月9日
遍布全美、大部分位於美利堅南部州份,結果美利堅合眾國獲勝、廢除奴隸制。
Ⅱ 美國在全球挑起多少場戰爭了
共有9場戰爭,分別是:朝鮮戰爭,美墨戰爭,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巴拿馬戰爭,越美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這還不加算很可能爆發的伊朗戰爭(暫且還不會開打,畢竟霍爾木茲海峽太重要了。奧巴馬同志又在緊張地大選之中,一時打不起來的。)但樓主不必驚慌,美國只是「紙老虎」,只要我們做好下面10條即可。
一避免核大戰和第三次世界常規大戰是大前提
二加速發展全球經濟和軍事戰略是要務
三全面快速提升十三億人的經濟和軍事素質
四飛速推進中國海空軍及導彈戰略威懾力量
五逢美必反、逢反必久、逢久必和
六對美國必需內外都要像金剛石一樣的硬
七聯合世界上所有的反美勢力
八准備與美國打一場海洋上的局部常規戰爭。
九用強大的實力擺好與美國決戰的架式和決心
十最終達到與美國合作分享全球戰略利益的目的
Ⅲ 美國歷史上共發動了多少次戰爭有哪些
美國自獨立以來,所參與的戰爭和對外的軍事行動多達二百多次,對印第安人的掠奪戰爭就多達百次以上,僅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九零年,進行的海外戰爭就有一百二十四次,從一九九一年到二十一世紀,又參加了四十多次的海外戰爭[1],在二十一世紀初又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局部戰爭,通過這些戰爭的勝利來擴大領土,擴大勢力范圍,並獲得經濟上的利益。但是對美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全局性影響的戰爭經歷了八次,即獨立戰爭(1775——1781);美墨戰爭(1846——1848);南北戰爭(1861——1865);美西戰爭(1898);「一戰」(1917——1918);「二戰」(1941——1945);朝鮮戰爭(1950——1953)和越南戰爭(1964——1973)。
這八次重大戰爭的軍事行動時間總共只有三十年,這種情況和同期世界列強比較,美國的戰事是最少的。比如德國從一六一八年開始的戰爭到一七二一年的北方戰爭就經歷了一百年的混戰,從一七四零年開始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到「二戰」的結束就經歷了七十年的戰爭,其中多次在德國本土進行;法國從七年戰爭到阿爾及利亞戰爭累計的時間也有七十年,其中法國先後遭到德入侵七次,這里還不包括近代史上侵略阿爾及利亞、越南、中國的殖民戰爭;在英國,從七年戰爭到蘇伊士運河戰爭也有六十多年的時間,這里還不包括多次現代史上的殖民軍事行動;俄國也是久經戰亂的,從普加喬夫農民起義到阿富汗戰爭累計也有五十多年,其中多次在俄本土進行;日本從甲午海戰到「二戰」,不到九十年時間也經歷了二十年之久的戰爭,至於中國,就更不用說了,從一八四零的中英鴉片戰爭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越戰爭結束,其間戰爭和沖突不斷。由此可見,在世界大國中,美國影響全局的戰爭是最少的,所經歷的戰爭時間也是最少的,因此相對來說,美國具有一個長期和平的環境。和平穩定的環境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Ⅳ 美國建國有多少年歷史
美國是1776年建國,到現在(2019年)已經243年的歷史了。
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
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4)美國在239的歷史中發動了多少戰爭擴展閱讀:
美國的獨立歷程: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起草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國的獨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喬治·華盛頓發表了《獨立宣言》。
《獨立宣言》由托馬斯·傑佛遜起草,1776年7月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簽字生效。
《獨立宣言》開宗明義地闡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淋漓盡致地歷數了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大陸犯下的罪行;最後庄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7月4日這一天被美國定為獨立日)。
《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完全脫離英國,目的是為「圖生存、求自由、謀幸福」,實現啟蒙運動的理想。
1776年8月到1777年9月美國人民在華盛頓將軍的領導下英勇抗擊英國,保衛新大陸。而後來的薩拉托加大捷,促成美法於1778年訂立同盟。
西班牙和荷蘭也加入反英戰爭的行列,削弱了英國封鎖北美海岸的力量。英、美雙方力量趨於平衡。1778 年接替豪任英軍統帥的H.柯林頓在南方發動攻勢。
1780年5月攻陷查爾斯頓。柯林頓以為南方勝局已定,率軍返回紐約,派康沃利斯固守查爾斯頓。但北美游擊隊配合大陸軍,在金山地區考彭斯和吉爾福特重創英軍。
1781年4月大陸軍開始戰略反攻。格林率領大陸軍南下轉戰南卡羅來納,迫使英軍退守海岸線。康沃利斯於4月25日北上弗吉尼亞,追擊拉法耶特侯爵率領的一支大陸軍。
拉法耶特擺脫了英軍的追擊。康沃利斯移守約克鎮(一譯約克敦)。華盛頓利用康沃利斯的戰術錯誤,制定了從陸上和海上協同圍殲英軍的計劃。
華盛頓說服法國海軍司令德格拉斯伯爵,將法國28艘戰艦由西印度群島調來,進入切薩皮克灣。華盛頓部大陸軍和羅尚博部法軍在弗吉尼亞與拉法耶特部大陸軍會合,包圍約克鎮。
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後據點約克鎮,8000名英軍投降。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國議會被迫贊成議和,戰爭事實上停止。
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這也充分展現出了美國人民面對殖民統治而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
Ⅳ 美國建國以來發動了多少次對外戰爭
美國歷史上的戰爭與經濟發展
美國自獨立以來,所參與的戰爭和對外的軍事行動多達二百多次,對印第安人的掠奪戰爭就多達百次以上,僅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九零年,進行的海外戰爭就有一百二十四次,從一九九一年到二十一世紀,又參加了四十多次的海外戰爭[1],在二十一世紀初又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局部戰爭,通過這些戰爭的勝利來擴大領土,擴大勢力范圍,並獲得經濟上的利益。但是對美國經濟的發展產生全局性影響的戰爭經歷了八次,即獨立戰爭(1775——1781);美墨戰爭(1846——1848);南北戰爭(1861——1865);美西戰爭(1898);「一戰」(1917——1918);「二戰」(1941——1945);朝鮮戰爭(1950——1953)和越南戰爭(1964——1973)。
這八次重大戰爭的軍事行動時間總共只有三十年,這種情況和同期世界列強比較,美國的戰事是最少的。比如德國從一六一八年開始的戰爭到一七二一年的北方戰爭就經歷了一百年的混戰,從一七四零年開始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到「二戰」的結束就經歷了七十年的戰爭,其中多次在德國本土進行;法國從七年戰爭到阿爾及利亞戰爭累計的時間也有七十年,其中法國先後遭到德入侵七次,這里還不包括近代史上侵略阿爾及利亞、越南、中國的殖民戰爭;在英國,從七年戰爭到蘇伊士運河戰爭也有六十多年的時間,這里還不包括多次現代史上的殖民軍事行動;俄國也是久經戰亂的,從普加喬夫農民起義到阿富汗戰爭累計也有五十多年,其中多次在俄本土進行;日本從甲午海戰到「二戰」,不到九十年時間也經歷了二十年之久的戰爭,至於中國,就更不用說了,從一八四零的中英鴉片戰爭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越戰爭結束,其間戰爭和沖突不斷。由此可見,在世界大國中,美國影響全局的戰爭是最少的,所經歷的戰爭時間也是最少的,因此相對來說,美國具有一個長期和平的環境。和平穩定的環境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二〉相對較小的戰爭損失
一場戰爭是要造成交戰雙方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不同損失,就美國的八次重大戰爭中,前六次相對來說,損失不是很大,前六次戰爭中損失較大的也只有「一戰」和「二戰」[2],這兩次戰爭中的損失要比前四次大得多,但和別國相比,損失又要小得多,在「一戰」中,所有交戰國中共花費了軍費二千零八十億美元,而美國只佔了一百九十八億美元,十分之一還不到,而英國佔了四百零九億美元,法國佔了三百三十六億美元,德國佔了四百七十億美元[3],也就是說它的物資消耗在幾個大國中是最少的,相反它在戰爭中撈到的利益比所損失的又要大得多,戰爭期間美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從一九一三年的三百九十億美元增長到一九一八年的七百七十一億美元,貿易順差導致的黃金儲備從一九一四年的十五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一八年的二十八億美元[4],而在「二戰」中,所消耗的財產和造成的破壞高達四萬億美元,直接軍費開支是九千二百五十億美元,其中美國佔了二千五百一十三億美元,這之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租借法案」項下支出的,這筆開支高達四百四十億美元,也即是美國的直接軍費為二千零七十三億美元,而德國就超過美國為二千七百二十億美元,英國為一千二百億美元義大利為九百四十億美元,日本為五百六十億美元[5],相對於美國巨大的國民生產總值,其直接軍費開支在「二戰」中並不是最高的。由於美國遠離戰場,使得美國在「二戰」中所耗費的財產和所造成的破壞就只是二千多億美元,占總耗費的二十分之一,而幾乎所有其它大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德國都遭到了極大的損失和破壞,整個經濟倒退了幾十年。
至於美國在這八次戰爭中的兵員損失;獨立戰爭中陣亡二點五萬;美墨戰爭是一點二八萬人;南北戰爭總陣亡二十三點五萬人;美西戰爭是四千二百人;「一戰」中陣亡五點二萬人;「二戰」是四十點五萬人;朝鮮戰爭為三點三六萬人;越南戰爭為四點五萬人[6],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獨立戰爭到「二戰」的一百七十年歷經的戰爭中,美國直接死於戰斗的一共是七十二點七萬人,在世界近現代史上一百七十年的戰爭中,僅只是陣亡七十多萬人,在這世界各大國中是絕無僅有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死傷比例也是很小的,在「一戰」中交戰國共死亡人數共一千萬人[7],美國僅佔千分之五,僅相當於德國陣亡人數的二十五分之一,法國的二十分之一,英國的十分之一[8],在「二戰」中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高達一億人,其中軍人達六千多萬人,蘇聯紅軍犧牲達八百八十六萬人,軍民總傷亡在六千多萬人以上,英國戰死官兵三十七點五萬人,德國戰死和傷亡的達一千三百六十萬人,日本戰死的也有二百七四點七萬人,中國也軍民傷亡有二千一百多萬人,而美國僅戰死官兵四十點五萬人,百分之一都不到[9]。
從上面可看出,相對於其它各大國來說,美國在戰爭中的本土戰爭是最少的,在戰爭中的人力和物力所蒙受的損失是最小的,因此, 相對於其它各大國來說,其經濟發展的潛力和發展的速度要比其它各大國快得多。
〈三〉相對較少的本土戰爭和軍費開支
在美國歷史上八次重大戰爭中,在本土進行的戰爭只有兩次,即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前後不過十年,這種情況這各大國中是罕見的。俄國、德國、法國在本土都有連年的戰火,其中不少戰爭對該國經濟的發展都產生過消極的影響,而美國在這兩次戰爭中雖然對經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但它的戰爭結果和影響卻是積極的,是進步的戰爭。正如列寧所說:「歷史上常常有 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和傷痛,但是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爭,也就是說,它們有利於人類的發展,有助於破壞特別有害的和反動的制度[10]。
美國自南北戰爭以來,從未在大陸本土上發生過戰爭(九一一事件不算戰爭,夏威夷的珍珠港事件也只限於夏威夷島,而夏威夷真正歸於美國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事),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了,也就是說在美國大陸有一百年以上的和平環境。這是任何一個大國所沒有的,我們知道,「二戰」給德國、日本、法國、俄國以及中國都帶來了很大的災難,英國本土雖沒有發生直接的戰爭,但英國在「二戰」也遭到了很大的損失,英倫三島受到空襲而造成重大的破壞;而美國不但沒有受到損失,還反而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不僅一百多年來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而且從獨立戰爭以來,再沒有一個外國士兵能在美國大陸為所欲為,這也是任何一個大國所不能比擬的,應該承認,美國領土長期沒有發生戰爭和軍事行動,也就沒有因戰爭而遭到破壞的後果,這些積極的因素這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是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戰爭對美國的威脅較小,在「二戰」前,美國的軍費開支和其總兵力是比較少的,有美國的史學家評論說:「目前諸大國之制度,常年耗費無數資金,以籌軍費,惟我國則兵力矯其弊」。「我國兵額,不過二萬五千多名,故軍費甚少[11]」。美國直到一九一七年才有海軍六萬人,陸軍十萬人,加上常備軍也只不過是三十六萬人,軍費開支僅僅只是六億美元[12],到了一九三九年也才有正規部隊共記三十二萬人,軍費開支是三十五億美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六[13],平均每人出錢十元。只是在「二戰」後軍費和兵力才陡然增加,一九四四年軍費開支就高達一千七百八十四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五點六[14],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裡直接軍費開支增加超過了一萬二千多億美元,這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美國軍事費用開支和武裝部隊數量在世界各大國中比例小的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從純經濟的角度來說,軍費開支意味著物資和人力的破壞,它沒有為生產者或個人消費創造任何有用的東西,軍事活動從總體上說是經濟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馬克思曾指出,從直接的經濟後果來說,戰爭就和一個國家把自己的一部分資本扔到水中的情況一樣[15]。因此相對較小的軍費開支,能使美國將國內財力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國民經濟建設上,這對經濟的發展是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 各次戰爭的影響
北美獨立戰爭,是一場弱國打敗強國,小國打敗大國的戰爭,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推翻了英國在北美十三州的殖民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列寧指出:「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與那些因帝王、地主、資本家瓜分奪得的土地或利潤而引起許多掠奪的戰爭比較起來,這種戰爭是很少見的」[16]。通過這次戰爭,美國擺脫了經濟上對英國的依賴,由半殖民地經濟變為獨立自主的經濟,從次以後,美國進入了發展資本主義時期。
美墨戰爭就其性質上來說是一次領土擴展的戰爭,是一次不義戰爭,是美國大資產階級想兼並墨西哥的大片領土而發生的戰爭,美國想兼並得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州。戰爭的結果是美國戰勝了墨西哥。就經濟影響而論,戰爭的結果掃清了美國大陸擴張道路的障礙,推動了美國的西進運動,對美國經濟大國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響,否則美國大陸的發展仍將是障礙重重。戰爭的勝利使美國獲得了大西南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促進了美國農業的資本主義化,推動了美國工業化的進程。在戰後不久,就在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增加了流通手段,很短的時間內在太平洋沿岸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並進而建立了城市,開辟了輪船交通,鋪設了橫穿美國大陸的鐵路,使美國西部發展了現代文明。
美墨戰爭從國際影響來說,還是美國第一次參於對外掠奪領土、擴張勢力范圍的開始,從此,美國就開始染指美洲,美洲開始成為它的勢力范圍。這場戰爭也是美國迄越南戰爭為止所打過的一場最便宜的戰爭,所花費的代價最小,而所獲得的利益最大。而墨西哥則從此一蹶不振。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內戰,是兩種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戰爭的結果,北方的工業資產階級戰勝了南方的奴隸制,有力的排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障礙,從此美國經濟走上了迅速發展的嶄新階段。戰爭結束後的幾十年裡,美國經濟的快速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內部解放了生產力。在一八六零年,美國的工業產量世界第四,而到一八九四年已上升到第一位,許多新興的部門,如電氣、化學、汽車等開始發展起來,從一八五九年到一八九九年,美國的工廠數增加了兩倍多,工人則增加了六倍多[17],美國開始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度。
美西戰爭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它是由美國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一個標志,戰爭的結果美國戰勝了西班牙,自此以後,美國名副其實地步入了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從次真正的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這場戰爭對美國方面來說比較理想,兩個月內結束戰爭,傷亡人數極少,戰費也不大,而戰利的收獲卻使美國人的口袋漲滿了;美國的海外地位得到提高,世界強國地位首次得到了肯定,從國際影響來說,美國的勢力,開始走出美洲,伸入到亞洲的東部,開始在東亞擴大張勢力,加入到帝國主義爭奪的行列。
「一戰」的爆發,美國初期中立,直到戰爭的末期才參加戰爭,它的動機是顯而易見的。從政治上和經濟上講對美國最為有利。先是借戰爭大做軍火交易,然後乘兩敗俱傷坐收漁利。在戰爭期間,同交戰國做軍火生意就獲得了三百八十億美美元的利潤,從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18];工業總產值由二百三十億美元增加到二百六十億美元,工業年產值在一百萬美元以上的大企業,從一九一四年的三千八百一十九家增加到一九一九年的一萬多家[19];國民生產總值從一九一三年的三百九十億美元增長到一九一八年的七百七十一億美元,貿易順差導致的黃金儲備從一九一四年十五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一八年的二十億美元,佔世界儲備的百分之四十[20]
由於傷亡少,物資消耗也少,所以美國統治者們在戰爭中撈到的利益比較大,戰爭給美國金融寡頭帶來了驚人的利潤。並開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財政資本輸出國,戰後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所起的經濟作用顯著增強了,經濟中心由歐洲轉到了北美。從經濟角度來講,美國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所出現的經濟繁榮,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一戰」為美國創造了有利的國內外條件。戰爭完全改變了美國在世界的地位,除了日本外,其它歐洲列強國都被削弱了,美國不但未受損,反而強大了許多。從國際影響來看,「一戰」使美國的勢力開始伸入歐洲,並進而影響和控制歐洲,美國開始以領導者身份出現在歐洲的政壇上,是美國的勢力向世界進軍的重要一步,由此,成就了美國世界大國的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借「租借法案」和民主國家兵工廠的作用仍大做軍火生意,並通過資本輸出來擴充自己的實力。先是軍火生意就獲得了一千一百多億美元的暴利,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美國的資產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一千多億美元,戰後初期,美國擁有資本主義工業產量的百分之五十三點四,出口貿易的百分之三十二點四,黃金儲備的百分之七十四點五,世界穀物產量的三分之一[21]。「二戰」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大戰爆發前,美國壟斷資本一直沒有消除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三年可怕的經濟危機,一九三九年美國工業產量為一九二九年的百分之九十八,加工工業設備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七十,戰爭一打響,美壟斷集團馬上利用軍火的巨大需求,展開商業活動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奪取了世界經濟的統治地位。戰爭刺激了美工業的發展,一九三九年建設投資為一百一十九億美元,到一九四二年就上升到一百八十一億美元,軍品外貿從一九三九年的三十二億美元上升到一九四二年的一百三十億美元[22]。美國又通過「租借法案」向別國提供援助,使世界各國欠美國債務就超過了五百億美元,美國繼續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二戰」給美國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戰後美國崛起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當上了世界霸主,戰爭期間,戰時經濟的繁榮使美國不僅未受到創傷,反而取得了重大進步,光是一九四八年美國的工業生產就是西歐和日本之和的兩倍多,黃金儲備的四倍多,使得一九四五年四月杜魯門宣稱:「美國已經取得了世界的領導地位,凱撒、成吉思汗、拿破崙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總統相比擬」[23]。美國通過「二戰」醞釀並發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為最先進是科技大國,也因此具備了這樣的物質基礎二繼續贏得了力量領先的優勢,直到今天,也因此成就了「美國世紀」的到來。
朝鮮戰爭對美國的影響在政治上是失敗的,在軍事上也沒有取得勝利,反而付出了戰死三萬多人,傷殘三十六萬多人的代價,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說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在戰爭中大約花去了軍費五百多億美元。但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朝鮮戰爭對美國是有利的。軍需的采購最終刺激了美國經濟在五十年代的繁榮。當時軍事撥款猛增,現代化的軍火工業已重新建立起來,在這些年代,軍費的增加確實擴大了國家的總需求,因而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種動力。一九五零年到一九五三年間,美國壟斷組織獲得的利潤為七百二十七億美元,提供給外國的美式武器裝備就值七十五億美元,超過了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零年間該項費用的五倍。政府采購軍用品的數量從一九五零年的二百零七億美元增加到一九五三年的六百五十一億美元,一九五零年軍用品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百分之五點六,而一九五三年則上升到百分之十四點八,同期的國民生產總值則增長了百分之二十[24]。盡管這些刺激經濟的辦法,由於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原因,只是暫時的,但畢竟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經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和損失。
越南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由於軍需的旺盛而刺激了美國六十年代的經濟繁榮。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九年,美國一直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成為戰後經濟最長的持續增長期。在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六年,隨著軍事采購的擴大,就業人數也相應增加,全國平均就業率一年增長了百分之五點六,而捲入軍事生產的勞動力就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這說明國民經濟進一步軍事化。在整個戰爭期間,軍火企業僱傭了一百零四萬人,約占民用生產雇傭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三[25]。這些數據證明,在戰爭升級初期軍工企業中就業的增長速度比就業總數的增長要快得多,在這段時間,軍工生產已成為擴大生產規模的一個重要刺激因素,在一九六五年工業產量雖然要高於前幾年,一九六六年的工業產量比一九六五年還要高百分之九,總之,國防需求的迅速增長是一九六六年經濟活動進程的最大因素。到一九七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已接近一萬億美元。由於新興軍事工業主要集中於南部「陽光地帶」,國民經濟的軍事化使新興的加利福尼亞財團和德克薩斯財團崛起,使整個西部和南部的發展都有積極的影響,最終都推動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但是,越南戰爭也給美國留下了隱患,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沉重的軍費開支消耗了大量可以投放在民用生產上的建設資金,軍工經濟的發展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加畸形,在整個戰爭期間直接的軍費開支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比朝鮮戰爭還多一倍以上,在尼克松的第一個任期內,聯邦政府稅收中有百分之六十二是用於軍事或軍事有關的開支,聯邦政府用於所采購的商品和勞務常常占整采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最終,龐大的軍用開支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給美國留下了嚴重通貨膨脹的後遺症。長期大量的軍費開支使得美國長期處於國際收支逆差狀態,結果黃金儲備日益減少,一九五六年的黃金儲備是二百一十八億美元,到一九六七年已下降到一百一十億美元,一九六九年又下降到一百零三億美元,一九七一年再下降到九十億美元[26]。使得一九六九年十月爆發經濟危機後,又於一九七三年十二日到一九七五年四月再次爆發了戰後最為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一九七一年的外貿首次出現了逆差,加上歐洲、日本資本和商品打入美國,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面臨嚴重的挑戰,另外,越南戰爭對美國來說在政治上和社會影響上是失敗的。這實際上成了美國超級大國開始下坡的一個標志。美國為此付出了五萬五千多人死亡,三十多萬人殘廢和遠遠超過一千五百多億美元的代價。這場戰爭左右了美國的注意力,在國內它激起了日益增長的反對意見,在國外,使美國為適應變化的情況所作的努力搞復雜了。對整個美國的影響是深刻的,最終促使了美國在國際戰略上處於收縮階段,經濟上日本和歐洲崛起並超過美國,軍事上蘇聯則處於擴張階段,軍事實力超過美國,最終多種原因促使了美國走進中國,並進而使中美得以建交。
從這八次戰爭的具體分析可看出,美國經濟的發展同歷史上這八次重大戰爭的影響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和影響。戰爭的經濟影響不僅受到戰爭規模、戰爭頻率、戰爭性質的制約,而且還和戰爭的勝敗有著密切的關系,對當時經濟的發展和其後所起的作用都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歷史地研究美國歷史上各次重大戰爭及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我們研究歷史所應該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參閱:
http://210.40.132.140/informationdep/ReadNews.asp?NewsID=2155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美國從建國至今一共打了多少次戰爭
主要有十二場戰爭:
1、革命戰爭(Revolutionary War):6年9個月(1775年7月至1783年4月)
2、1812年戰爭(War of 1812):2年6個月(1812年6月至1814年12月)
3、美墨戰爭(US-Mexico War):1年10個月(1846年4月至1848年4月)
4、美國內戰(Civil War):4年(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
5、西美戰爭(Spanish-American War):8個月(1898年4月至12月)
6、第一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1年7個月(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
7、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 ):3年8個月在太平洋戰場(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
8、朝鮮戰爭(Korean War):3年1個月(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
9、越南戰爭(Vietnam War):8年5個月(1964年8月至1973年1月)
10、海灣戰爭(Persian Gulf War):1個半月(1991年1月至2月)
11、阿富汗戰爭(Afghanistan War):5年1個月(2001年10月至今)
12、伊拉克戰爭(Iraq):3年8個月(2003年3月至今)(美聯社2006/11/26)
其中侵略戰爭有:
美墨戰爭(US-Mexico War):1年10個月(1846年4月至1848年4月)
朝鮮戰爭(Korean War):3年1個月(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
越南戰爭(Vietnam War):8年5個月(1964年8月至1973年1月)
阿富汗戰爭(Afghanistan War):5年1個月(2001年10月至今)
伊拉克戰爭(Iraq):3年8個月(2003年3月至今)
還有以北約領導的南聯盟戰爭。
Ⅶ 美國歷史上從前至後分別發生過那些戰爭,時間、領導者及交戰雙方是誰(最好有具體情形)
首先鄙視一下3L 原封不動的復制我自己打了20分鍾的答案
獨立戰爭 1775——1783 美國作為殖民地對抗宗主國英國的獨立戰爭,獲得法國的大力援助 著名的領導人:美國國父華盛頓
第二次美英戰爭 1812—1815年
美國獨立後,英國不甘失敗,妄圖卷土重來。從1783年後,英國不斷從經濟、軍事和政治上對美國施加壓力。而美國也對富饒廣袤的加拿大垂涎三尺,想以武力吞並。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
結果:《根特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同時,美國也放棄對加拿大的領土要求。
著名領導人:斯科特,傑克遜
美墨戰爭 1846年5月--1848年2月
交戰雙方:美國 墨西哥
美國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主要指揮官 美國約翰·斯洛特,斯蒂芬上校
南北戰爭 1861-1865
交戰雙方:美利堅合眾國,美利堅聯盟國(叛亂的南方各州)
主要指揮官:林肯、格蘭特,羅伯特·李
美西戰爭 1898年,新興崛起的美國為奪取已經衰落的西班牙屬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
交戰雙方:美國 西班牙
美國的主要決策人:西奧多·羅斯福(二戰時的羅斯福總統的上輩親戚)
1900.6-1901.8
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參戰方 清國 聯軍: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
美國派兵數量只有2000人,基本上就是趁火打劫
聯軍指揮官:愛德華·西摩爾(英)阿爾佛雷德·馮·瓦德西(德)
一戰:1914——1918 美國1917參戰,但是是協約國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雙方:協約國:英國俄國 法國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羅馬尼亞希臘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
美國的主要指揮官:潘興
二戰:1939-1945 美國1941參戰,同樣又是盟軍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雙方:軸心國:德意日 及其仆從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克羅埃西亞、滿洲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維希法國、泰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汪偽國民政府。
盟軍:蘇聯 美國 英國 中國為核心的眾多國家
美國領導人:富蘭克林 羅斯福
朝鮮戰爭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參戰方: 朝鮮、中國;韓國、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美軍指揮官:麥克阿瑟
越南戰爭 1961年~1973年
參戰方: 美國及其支持的西貢政權;北越
發動越戰的美國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入侵格林斯達
1979年
格瑞那達國內發生政變,親西方政權倒台。在蘇聯、古巴支援下,格瑞那達新政權親蘇、古傾向日趨明顯。為遏制蘇、古在這一地區的影響發動的戰爭
美國-格瑞那達
入侵巴拿馬
1989年12月—1990年1月
美國-巴拿馬
海灣戰爭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
美國為首多國部隊-伊拉克
空襲南聯盟
1999年
美國為首北約-南聯盟
轟炸利比亞
此次空襲主要是為了除掉卡扎菲
美國-利比亞
伊拉克戰爭
2003-2010
美國-伊拉克
阿富汗戰爭
2001年至今
美國-阿富汗塔利班政權
利比亞戰爭 2011至今
美國為首的北約支持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對抗利比亞政府軍
全是我自己手打的,後面這些戰爭都是局部作戰,並非總體戰談不上領導人是誰。
還有什麼問題很樂意回答
Ⅷ 二戰後美國發動過多少場戰爭所發動的戰爭加起來傷亡是多少
美國在二戰以後,發動較大的戰爭有:
1950年,朝鮮戰爭。
1961年,入侵古巴的戰爭。
1968年,越南戰爭。
1986年,入侵格瑞那達戰爭。
1989年,入侵巴拿馬戰爭。
1994年,入侵海地戰爭。
1999年,入侵南聯盟戰爭。
2001年,入侵阿富汗戰爭。
2003年,入侵伊拉克戰爭。
美國二戰後發動戰爭的傷亡情況
■1950-1953年朝鮮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4萬人,受傷15.8萬人
■1962-1973年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6萬人,受傷30.4萬人
■1983年入侵格瑞那達,美軍傷亡100多人
■1986年空襲利比亞,美軍死兩人
■1989年推翻巴拿馬政權,美軍傷亡357人
■1991年海灣戰爭,50多萬美軍參戰,只死了148人
■1999年科索沃戰爭,美軍零傷亡
■2001年打擊阿富汗,美軍死亡十餘人
■2003年伊拉克戰爭,已有超過1500名美軍士兵死亡。按照傷死率不高於10%算,美軍在伊拉克的傷亡應該超過了15000人
。。不計其數了
喜歡的話 採納哦 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