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翔安曾厝有什麼歷史

翔安曾厝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21 17:06:30

㈠ 去廈門曾厝垵遊玩有什麼旅遊攻略介紹呢

曾厝垵被譽為最文藝的小漁村,同時,它也是廈門民宿最開始的起源地之一。在這小小的漁村中,密密麻麻的匯集了眾多民宿。


【真實點評】曾厝垵——廈門最美的漁村,不期而遇的美。

來了五次廈門,當然是要嘗一下廈門本地的小吃,我在這推薦兩家曾厝垵正宗的閩南菜館給大家,他們家的海鮮都很新鮮,主要是比較實惠。

「大廚的餐廳」

餐廳的位置在曾厝垵的正中心,服務員小哥哥的態度也挺好的。推薦店裡的招牌主食【紫菜炒飯】,裡面有紫菜,肉末,香菇,火腿粒,味道很鮮香!值得一試。

「漫走後廚」

餐廳的位置在曾厝垵469號,這家生意也是火爆,點了份【繽紛海鮮鍋】,微辣口味,分量挺足的。有鮮蝦、青口貝、螃蟹、皮皮蝦、魷魚、花蛤、花菜、蘿卜等配菜,食材很新鮮,配著米飯,很下飯。

曾厝垵就像鼓浪嶼一樣,是每一個遊客來必行的地方。每條街道都有它的歷史和故事。在曾厝垵沒有你想吃吃不到的東西。填飽肚子以後,開始逛起來,除了吃的,小巷子里還有很多小店,文藝點,古玩店,咖啡店。可以帶一些值得紀念的小物品回去。

遊玩曾厝垵後可以到對面的環島路欣賞一下日落,很美!順便拍上幾張美美的照片。或者騎上自行車溜達一圈,吹吹海風,不一樣的感受和驚喜,都在曾厝垵!

【住宿方面可以考慮民宿】

這次出行我住的是這家,覺得還不錯,如果你來廈門,推薦你住這家民宿。價格不貴,環境也干凈整潔,性價比比較高的一家民宿。

「三個廈大人· kiwi2號院」

隱匿在曾厝垵小吃街裡面,步行5分鍾就可以到小吃街,避開了小吃街的喧鬧,安靜得像是在山間,把窗簾拉上就是屬於自己的小世界。

整體採用北歐簡約風,專門為喜歡ins風拍照的朋友,提供了一個拍照場所。隨手一拍,都是一處風景!一樓是拍照庭院,三樓是空中花園,樓頂有一個100平的露天天台,站在天台的白色階梯上,扶著欄桿,從下往上,快門按下,便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每個房間的設計都很用心,桌子和椅子,還有燈具,都是現代簡約的風格,給人一種輕松愜意的感覺。採光和通風都不錯,給人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睡眠體驗。

前台小哥哥服務很好,熱心,樂於提供各種幫助。

100平米大天台,寬畫幅投影儀,浴缸,落地窗,陽光,WiFi,聽音樂,都讓旅行中多了舒心的住處,增添了難忘的回憶。

如果你來廈門的話,也一定要來這個城市中的小漁村感受一下,靜下心來去享受時光靜好的每一刻,感受不一樣的曾厝垵,它一定會帶給你一份別樣不同的小清新。

㈡ 求一篇有關於 廈門歷史發展的 作文,謝謝

廈門的歷史
之一
廈門有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這里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一群白鷺南歸飛到這里,停在岸邊歇息,領頭的大白鷺,發現水裡魚蝦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既沒有毒蛇猛獸的威脅,也不見獵人弓箭的騷擾,於是它鼓上了這個小島,便率領這群白鷺定居下來。白鷺們也隨之著手打扮自己的家園。一些白鷺用嘴啄利爪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鑿了許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嘩嘩地流淌下來;另一些白鷺,則從大陸上銜來各種花籽、草籽,播撒在島上,島上便百花齊放,綠草蔥蔥。山明水秀,花團錦簇引來許多鳥兒築巢;蜜蜂、蝴蝶也來採集花粉,頓時小島變得熱鬧非凡,五彩繽紛。
此番景象使盤踞在東海底下的蛇王異常嫉妒,它想霸佔這白鷺建設的美麗小島,於是率領蛇妖興風作浪,瞬間島上飛砂走石,天昏地暗。
白鷺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與蛇妖展開殊死搏鬥。領頭的大鷺重創了蛇王,趕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傷,躺在血泊之中。後來,在大鷺灑過鮮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長出一棵挺拔的大樹,那樹的葉子,象大鷺一樣張開;那樹開的花,象大鷺的鮮血一樣火紅。這種樹木,人們稱為鳳凰木;這種花,人們稱為鳳凰花。
趕走蛇妖之後,白鷺們安心地嬉戲於樹林、海水、沙灘之間,做這個美麗小島的主人。廈門島最早稱為「鷺島」是由這個傳說而來的。這個源於民間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廈門的熱愛和對建設廈門,保衛廈門事跡的懷念。
廈門古名鷺島,它的真正由來其實是人們第一次登上小島,看見白鷺長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於是冠之以「鷺島」。白鷺屬涉禽類鷺科,又名鷺鷥,嘴長腳長,頸也長,全身羽毛純白,頭後還垂著長長的白冠毛,毿長如絲;背部有白色疏鬆的鬢毛和尾翼,形態瀟灑,逗人喜愛。本世紀20年代以前,廈門山野樹林,到處有白鷺棲息,三五成群,飛翔於田間海上。後來因城市興建,生態的變化,白鷺慢慢減少,瀕於絕跡。這幾年經過環境綜合治理,白鷺又回到島上。由於白鷺是廈門的象徵,因此廈門的許多地名含有「鷺」字,許多招牌,店名都喜歡用「鷺」字命名,乃至於廈門的人名也常常取「鷺」字。今天,白鷺又成為廈門的市鳥。
究竟什麼時候,島上有人類的存在呢?1931年,廈門大學林惠祥教授在廈門港蜂巢山發現一件長方形薄邊石錛,第三年,他又在廈門港東邊社發現第二件類似石錛。這兩件石錛,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採集食物和狩獵的工具。1952年,林惠祥又在廈大發現三件表面印有「V」 字紋和雲紋的印紋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還可以看到指紋痕跡,這是手工制陶留下來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還發現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裡區象嶼海濱,發現一件石制箭頭,長6�2公分,磨得非常精緻,經鑒定,是新石器時代後期的遺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當時的人們以此來狩獵。這些實物證明,大約二、三千年前,廈門島及其周圍是我國南方族群祖先——閩越族人活動比較早的地方。
閩越族人的體質和風俗習慣,和漢族不同,他們身材較矮,面短,須發少,鼻形廣,眼睛圓大,有雙重眼瞼,且「斷發紋嶴」。習慣於水上生活,善於在海上作戰。閩越人用勤勞的雙手,為開發廈門立下第一功。
不過,有文獻可查考的廈門歷史,卻是從唐朝開始,南普陀的一副對聯反映了這一事實。
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
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
這說明,南普陀寺和泉州元寺一樣,都是在唐朝建立的。
根據史料記載,唐朝有二姓名士率其家族來到廈門定居並大力開發建設。薛姓住在洪濟山的西北,陳姓住在南面金榜山下,時有「南陳北薛」之稱。北薛指薛令之,字珍君,原來住在福建長溪,也就是現在的福安。他在唐朝神龍二年(公元 706年)中進士,是第一位以詩文登第的福建人。開元年間,薛令之遷升為右補闕兼太子侍讀,與賀知章一起教授東宮太子讀書,當了太子李亨的師傅。薛令之抱怨待遇太低,一天信手揮筆在牆壁上寫道:
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
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
唐玄宗看到詩後,非常不高興,也拿筆在壁上題詩:
啄木嘴距長,鳳凰羽毛短;
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
薛令之看到,知道自己得罪了皇帝,有言曰:伴君如伴虎,說不定哪天無事生非,怪罪下來,豈不一命嗚呼。於是他就借口生病,辭去了官職,和侄子薛芳杜一起返回福建,並從長溪移居鷺島(廈門島),過著清閑自在的生活。他的後裔在此繁衍,人數眾多,成為一大姓,薛家住的地方有座山,叫「薛嶺」,嶺的濱海一帶就叫「薛浦」。薛令之死後,葬在島上下張村。
「南陳」的陳姓也差不多唐開元時在廈門島定居繁衍,據史料記載,唐京兆萬年縣人陳邑,任太傅時得罪了當時的奸相李林甫,開元二十四年被貶謫到福建漳泉一帶,他的後裔有的就遷到廈門島來。廈門島上保留的三座唐朝陳氏古墓就是明證。在烏石浦,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刻「唐著作郎陳儔墓」。陳儔是陳邑的孫子。禾山鎮的一棵大榕樹下,豎著兩塊石碑,分別刻「大唐賜進士出身陳公封塋」、「唐上柱國陳公塋」,這座墓是陳儔曾孫陳喜的。西林觀音山還有一座唐墓,碑上刻「唐場老陳先生塋」,它是陳黯的墓。陳黯是唐代會昌至成通年間居住在廈門島的名士,字希儒,名昌晦,是陳喜的曾孫,10歲會寫詩,13歲便帶著詩作晉見清源(泉州)牧。清源牧見他滿臉麻花,便打掃趣他「薄才而花貌」,並要他以此為題寫一首詩,陳黯不愧才華出眾,應聲成詩道:
玳瑁應難比,斑犀定不如;
天嫌未端整,滿臉為裝花。
陳黯雖然年少富有才名,在閩南一帶頗有影響,但是屢次應試都落第,因此自稱「場老」,意思是在考場上屢進屢出,已是老先生了。後來他隱居在金榜山,讀書垂釣,置功名利祿於九霄雲外。金榜山也就因他而別名「場老山」;他垂釣的地方叫「金榜釣磯」。陳黯著作有《裨政書》,宋代朱熹在同安任職期間,為其編次並寫詩憑吊陳黯,有
陳場老子讀書處,金榜山前石室中;
人去石存猶昨日,鶯啼花落幾春風
之句。
這些名士帶領他們家族定居廈門島,成為廈門的先期居民,他們披荊斬棘,勤勞開墾,邊耕邊讀。
根據歷次地方誌書記載,距今約1000年的宋朝太平興國年間,禾山一帶出產一種水稻良種,「一莖數穗」,人們感到非常驚奇,於是鷺島又被稱為「嘉禾嶼」——五穀豐登的島嶼。但1974年泉州出土的《唐許氏故陳夫人墓誌》,唐大中十一年 9公元 857年)廈門已稱為「嘉禾里」,可見「嘉禾」之名非始於宋而是始於唐朝。到了宋代「嘉禾里」歸同安縣管轄,從宋代開始,廈門的發展速度加快,人口增多,南宋王象之曾在《輿地紀勝》中記載嘉禾嶼的居民有千餘家,按一家五口的普通概率計算,也有五六千人。人口的增加勢必使村落數目增加,當時村落就有曾厝銨、塔頭、東沃(頂活仔)、蓮坂、毫灶(文灶)、吳倉(梧村)、烏石浦、埭頭、呂厝、店前(殿前)、鍾宅、竹坑(湖裡)、高崎、上店(祥店)、坂上、寨上等;其餘還有福山社、懷德社、附寨社、鳳前後社。從宋朝開始,廈門島交通也逐漸發達,五通、東渡、土地公祖附近(開元路)都建有碼頭。五通的古碼頭遺址,至今猶存。民間還流傳著「聖跡」、「聖泉」、「金帶水」等傳說,記述南宋末年張世傑、陸秀夫帶著南宋末帝趙* 、趙* 逃難,經廈門的故事。廈門在宋代文化上也繼承了唐以來的風氣,僅考中進士的,就有林裴、陳敦仁、薛舜俞、薛舜庸、薛夢純和杜盂肅等人。其中薛舜俞、薛舜庸是同胞兄弟,夢純是舜庸的兒子,一門三進士,傳為美談。朱熹來到廈門,聽到這個故事,在金榜山陳黯讀書處,寫下「應喜斯文今不泯」,以抒文風不衰之慨。

之二:
廈門市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東經118°04′04〃,北緯24°26′46〃,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 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㈢ 廈門不得不去的曾厝安裡面究竟有什麼

廈門的英文名叫AMOY,讀起來很好聽,卻是起源於殖民時代,那一段哀傷的歷史,卻意外地給廈門帶來了一個親切的名字。

廈門給人的感覺,從沒有什麼大山大河的壯闊,也沒有濃情烈酒的刺激;廈門,是一杯溫熱的鐵觀音,清新的,溫暖的。這里的旅行,不必起早貪黑,長途跋涉,廈門,是你的棲息地,有時間,隨意,順心走走即可。反正,這是一座,值得你一來再來的城市.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廈門這座海上花園,號稱是文藝青年和學生狗的旅行必到之處。因此,在我大學畢業之際,我也與三五好友共同前往此處。

㈣ 廈門曾厝怎麼念

「廈門曾厝」念作:xià ménzēng cuò。

曾厝垵(Tsan-tshù-uann),中國最文藝漁村,為「曾厝垵文創村」的簡稱。別名「曾里」,又稱「曾家沃」、「曾家灣」,位於廈門島東南部,有兔耳嶺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島之礁,自然人文為一體。已有八百多年歷史。

周邊景點包括廈門大學、胡里山炮台、廈大白城、環島路、南普陀寺、萬石植物園等。

曾厝垵是一個社區,現有曾厝垵社(曾厝垵文創村)、倉里社、前田社、西邊社、前後厝社、東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8個自然村。共有10個居民小組,戶數1473戶,總人口4252人。

據不完全統計,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裡共有民宿325家。這里就像個迷宮,初來乍到的遊客來到這里往往會暈頭轉向,電話再怎麼指點,路痴們還是摸不著北,問路也講不清楚。

最後呢,店裡的老闆和伙計不得不出門去迎接。曾厝垵客棧老闆的熱情可能很大一部分就體現在這里,大老遠地就出門招呼客人,賓至如歸的感覺讓遊客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

㈤ 曾厝垵的發展歷史

歷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為農村而存在的。那裡的人們以打漁和出租房子為生。曾厝垵的村民「男漁女耕,男人出去打漁,女人留在家裡耕田帶孩子。
漁村的形成,大抵是因為依山傍海的緣故吧。背靠高山,面朝大海,漁村的日子一開始過得自由而愜意。明初,廈門城建起來之後,身處廈門港南部的曾厝垵也成了軍事要沖。清代更是設水師駐守於此,辛亥革命後國民黨的「海軍航空處」和飛機場也在這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後,曾厝垵軍事要塞的區位作用漸漸失去。
九十年代初,曾厝垵人還喜歡把抗日戰爭和兩岸對峙時期的事情掛在嘴邊。日本人從五通上岸後,對曾厝垵 村進行殘忍的屠殺,至今仍是老人們心頭的抹不去的痛苦回憶。而兩岸對峙時期的故事,則顯得有些無厘頭:農民在海邊勞作,冷不防地有顆炸彈飛過來,停在腳邊,幸運的便逃過一劫,如果運氣不好,就「壯烈犧牲」了。雖然離奇,但從曾厝垵人的嘴裡說出來,又是千真萬確的。
曾厝垵的奇聞絕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飛機場曾迎接了「中國第一個單人駕機飛越歐亞大陸的飛行員陳文麟飛機的降落。陳文麟的「廈門號」飛機從倫敦起飛,途徑歐亞十幾個國家,行程1.5萬多公里,在5月12日飛抵廈門。當年這個事件,成為海內外媒體的熱談,更別說親眼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曾厝垵村民。
嘆歲月如歌,往事如煙,這里的一切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區改造范圍,規劃建設成為廈門東南海濱的文教、療養、旅遊、居住區,建設安置房、片區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綠化景觀等。而曾厝垵的自然村歲月,只能留在人們的回憶里了。 走在曾厝垵,隨處可見當年華僑遺留下來的痕跡。建築是最直觀的展示,當年華僑建造了大量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格的「番仔樓」,至今仍有所保留。較大的住宅群甚至綜合兩種建築風格為一體:古建築的前面兩「落」的屋頂為馬鞍脊或燕尾脊,最後一「落」卻是南洋風味的「番仔樓」。如今,這些華僑房屋由華僑的後代或親戚居住、管理。只是它們也像鼓浪嶼的老建築一樣,正在一步一步地沒落了。
除了建築外,路旁散落的建築構件都在提醒著你,華僑經濟曾經對這個自然村產生的影響,斷殘的龍柱、來自呂宋的鐵花、台灣日據時代生產的瓷磚等等。
村裡最有名的華僑,是曾國辦先生。曾國辦先生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1927年和弟弟曾國聰一起投資建設了廈門思明電影院,但是,作為一個有遠見的投資者,他對廈門的貢獻並非僅僅在於此。
早在1920年代,曾國辦就投資了當時的環島路(曾厝垵到鎮北關的一段鄉村公路,因城市建設已經發生變遷了),三、四十年代又合股投資了廈門到同安的海上運輸。改革開放之後,這位華僑已是年邁的老人,盡管他在曾厝垵的多數產業早已經毀於日寇手中,但是他在菲律賓再次表示委託子孫回家鄉投資。遺憾天不遂人願,他不久後就去世了,一切獨資、合資、合作也就煙消雲散。
村裡路邊的一塊石碑還記錄著他的事跡。
戰爭的遺跡也充分表明華僑與曾厝垵血脈相連的關系。村裡的老人說,抗戰期間村裡比較好的房子都被日本鬼子燒毀,小洋樓首當其沖。老人們猜測日本鬼子縱火「番仔樓」,是對閩南華僑泄憤。
後來由於多種原因,一個特殊的階級--閩南華僑從這個自然村漸漸淡出了。 據不完全統計,在曾厝垵五街十八巷的阡陌小巷李共有民宿325家。這里就像個迷宮,初來乍到的遊客來到這里往往會暈頭轉向,電話再怎麼指點,路痴們還是摸不著北,問路也講不清楚。最後呢,店裡的老闆和伙計不得不出門去迎接。曾厝垵客棧老闆的熱情可能很大一部分就體現在這里,大老遠地就出門招呼客人,賓至如歸的感覺讓遊客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
對曾厝垵客棧進行追根溯源,不得不再翻閱曾厝垵華僑史。行走在曾厝垵,會看到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不少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情的番仔樓。一定規模的住宅群往往會綜合兩種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古建築的前面兩落的屋頂為馬鞍脊或燕尾脊,最後一落卻是南洋風味的番仔樓。
如今,這些華僑房屋除了一小部分由華僑的後代或親戚居住外,大部分都被用來經營。曾經承載的華僑文化正以家庭客棧的形式獲得了新生,走了鼓浪嶼的老建築一樣的路子。因此這些客棧在我看來並沒有一些專家們所說的沒落。一個特殊的階級--閩南華僑從這個自然村漸漸淡出了,一個新的文藝群體和遊客群在這個村落里活躍非常。
據漫行曾厝垵,總可在沿街和拐角處遇見風格各異的客棧,五街十八巷,五花八門裝修:新建築不少都是藍色調,番仔樓一般是橙黃色調或保持古樸色,閩南古厝清一色一色大紅的外牆;有的大面積塗鴉,有的模仿歐洲小鎮在牆上掛滿盆栽鮮花,這種調調倒還真像那麼回事,彷彿筆者真漫步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鎮里;所見之處,瞧見大部分客棧都有庭院,有的走夏威夷風,藤蔓下吊著搖椅,沖浪滑板、游泳圈擺設,太陽傘下木椅散落有致;有的還在庭院內人造沙灘,鋪一條鵝卵石健步道,濱海情趣十足;還有的契合漁村的定位,拉一艘破船擺在庭院,意指咱是漁民的後代,這才是漁村文化,不過若是老闆真能帶著房客出海打漁,我才佩服你經營理念夠深入夠傳承。
月朗星稀垂幕曾厝垵,燈光讓整個村落黑白分明,越發妖嬈迷人,小巷盡頭,最夜深處,掩蓋著多少躁動的青春。夜的曾厝垵,真心愛。自助游,慢行步道,漫住客棧,妙不可言。
夢旅人音樂客棧,是曾厝垵最早開辦、最具特色、最具文藝氣質的客棧之一。音樂是客棧的主題,自由的藝術氣息和濃厚的音樂氛圍帶給你全新居住體驗。客棧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青年學生和背包驢友。在這里,有機會欣賞到音樂藝人面對面的即性表演,和來自全國樂隊的現場音樂live。老闆阿雷2004年來曾厝垵開客棧,一開就是10個年頭,歲月催人老,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讓他咋曾厝垵樂不思蜀。
月光岩客棧號稱曾厝垵最大的家庭客棧哦,院子很大,景深很有范,景觀錯落有致,假山後還有真山哦,可謂樓外有樓、山外有山。房間很大,布置獨特,很有特色。
方糖客棧位於曾厝垵152號,不僅僅是一家客棧。方糖有個溫馨的小院子,有老闆精心種植的花草還有裝修別致的小吧台,晚上遊玩累了可以在院子里一起和驢友聊天喝茶,很帶感的哦。
水生門咖啡旅館:這家旅館可以說是曾厝垵原生態的清代民居改造之後的旅館典範之作。當您枕著百年歷史、入耳古老故事的回響,您將和這座閩南古厝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呢?溫馨復古的閣樓、安靜閑逸的小院、細膩精緻的木雕,每一處都值得去尋味和循跡。風生伴以水起,輕吟和以門軸,如夢。
廈門星月客棧、城果客棧和童年小築、天泉客棧和夢情海客棧,哦啊間(OR間)客棧等在曾厝垵這個廈門現存唯一的原生態漁村,這個小漁村就在環島路邊上,這里可以看美麗的日出,呼吸新鮮空氣。一路上有許多風景,書法廣場(文房四寶),音樂廣場(藝術性與紀念性,知識性為一體),椰風寨(黃金海岸),廈大白城(美麗的沙灘),南普陀寺(閩南文化淵源流長),廈門大學,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的起始點與終點)。
三缺一,以前以前是家文藝小客棧,現在是一家休閑飲品小屋。不是什麼麻將館。這里的位置剛好是在曾厝垵的中心地帶。比較幽靜,適合逛街走累的,不喜擁擠喜歡安靜的人進去坐坐,點杯飲品坐下來看看書休息休息。他們知道曾厝垵以前的故事,還可以義務指路,裡面有洗手間可免費提供給客人。
廈門三個廈大人客棧位於廈門風景如畫、環境優雅、交通便捷的環島曾厝垵海濱,與鼓浪嶼、國際馬拉松賽道、胡里山炮台、白城沙灘、廈門大學、南普陀寺、台灣民俗村、景洲樂園、椰風寨、國際會展中心等景點緊密相鄰;相鄰的書畫廣場、音樂廣場、小白鷺藝術團和各種工作室讓您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氣息,是廈門島內閩南文化保持最好的原生態自然村。
廈門夢情海客棧位於曾厝垵內,客棧主樓高3層,客房總數18間,步行五分鍾即到環島路和海邊,鬧中取靜,環境宜人,附近餐飲娛樂等生活設施完善,交通出行便利,方便前往廈門大學、鼓浪嶼、椰風寨和中山路。客棧擁有客房18間,房內基本設施完善,整潔溫馨,客棧服務周到,是您休閑和旅遊的理想之選。

㈥ 翔安區馬巷曾氏族群的由來

摘要 據龔潔介紹,最早來到福建的是曾延世,稱為曾氏一世祖。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他攜眷由河南光州固始隨「閩國開山祖」王潮兄弟入閩,居晉江龍頭山,以「龍山」為堂號。

㈦ 廈門曾厝怎麼念

曾厝念作:zēng cuò,曾的聲母是z,韻母是eng,聲調是一聲;厝的聲母是c,韻母是uo,聲調是四聲。

曾厝垵,中國最文藝漁村,為「曾厝垵文創村」的簡稱。別名「曾里」,又稱「曾家沃」、「曾家灣」,位於廈門島東南部,有兔耳嶺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島之礁,自然人文為一體。

曾厝垵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周邊景點包括廈門大學、胡里山炮台、廈大白城、環島路、南普陀寺、萬石植物園等。



(7)翔安曾厝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曾厝垵的奇聞絕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飛機場曾迎接了「中國第一個單人駕機飛越歐亞大陸的飛行員陳文麟飛機的降落。

陳文麟的「廈門號」飛機從倫敦起飛,途徑歐亞十幾個國家,行程1.5萬多公里,在5月12日飛抵廈門。當年這個事件,成為海內外媒體的熱談,更別說親眼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曾厝垵村民。

嘆歲月如歌,往事如煙,這里的一切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區改造范圍,規劃建設成為廈門東南海濱的文教、療養、旅遊、居住區,建設安置房、片區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綠化景觀等。而曾厝垵的自然村歲月,只能留在人們的回憶里了。



㈧ 什麼是曾厝垵

也許世界上很少有這樣一個村落,包容了如此多的風俗信仰:不僅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四種宗教齊全,更有廈門獨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間聖媽崇拜,實在可算得上是極具代表性的閩南原生態自然村。
曾厝垵作為廈門港口城市的農村和漁村,在「村改居」之後,仍得天獨厚擁有如此之多的歷史遺存,也算一樁幸事。
四種宗教信仰齊聚
信眾最多的應該是村口的福海宮與擁湖宮都侍奉閩南的保生大帝與媽祖林默娘,他們在此村有90%的信眾,這個特點與閩南所有其他地方一樣。每到節日,這里總是熱鬧非凡。靠在曾山邊上的太清宮,也是供奉著保生大帝,門口的標志清楚地畫著八卦。
啟明寺以前是尼姑庵,解放前只有三個比丘尼,她們經常到村裡串門走動,村民都很熟悉。如今,佛教正在這里蓬勃發展著。
基督教在該村至今留有遺跡,也有相當多的信眾。去年,有來自台灣年邁的李牧師,他操著北方的安徽口音在聖誕節的前夕登陸曾厝垵,他攤開的雙手,見證的老人們跟著說:「阿門」。
關於本村的伊斯蘭教,並不太確定。只是有人認為,這個墳墓整體使用石頭、石棺,墓碑上又沒有文字,很像已經被論證的泉州伊斯蘭聖墓。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
令人感動的聖媽崇拜
然而,曾厝垵最感動人的宗教遺跡是海邊的「聖媽宮」。如果你經常從環島路走過,你一定會對一座小型的宮廟產生好奇。是的,聖媽宮從一定意義上講,可以算得上是曾厝垵的標志性建築了。
曾厝垵的老人說,聖媽的信仰來源於海邊的「漂客之塋」。聖媽宮里的「神」只是很平凡的姑娘,她或許是婚姻不幸,或許是守望、盼望夢中的南洋,也許是想去台灣,也有可能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所以她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早上出海討魚的漁民看見了她,就將她拖了回來,安葬在這個海邊的地方。
經過了不知多少歲月,這些無家可歸的外鄉人和本地人,就由閩南當地的好心人招魂、辦理殤事。他們由當時社會低層善良、無助的人晉級為至高無上的正神,成為苦難、草根階層的保護神,開始保佑一方凈土。

㈨ 曾厝怎麼讀

曾厝讀作:zēng cuò,曾的聲母是z,韻母是eng,聲調是一聲;厝的聲母是c,韻母是uo,聲調是四聲。

曾厝垵(Tsan-tshù-uann),中國最文藝漁村,為「曾厝垵文創村」的簡稱。別名「曾里」,又稱「曾家沃」、「曾家灣」,位於廈門島東南部,有兔耳嶺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島之礁,自然人文為一體。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周邊景點包括廈門大學、胡里山炮台、廈大白城、環島路、南普陀寺、萬石植物園等。



(9)翔安曾厝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曾厝垵(zengcuoan)具有廈門獨有的、香火旺盛的民間聖媽崇拜,實在可算得上是極具代表性的閩南原生態自然村。曾厝垵作為廈門港口城市的農村和漁村,在「村改居」之後,仍得天獨厚擁有如此之多的歷史遺存,也算一樁幸事。

信眾最多的應該是村口的福海宮與擁湖宮都侍奉閩南的保生大帝與媽祖林默娘,他們在此村有90%的信眾,這個特點與閩南所有其他地方一樣。每到節日,這里總是熱鬧非凡。在曾山上的太清宮,供奉著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道教神仙。



閱讀全文

與翔安曾厝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