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四川怎麼屠城

歷史上四川怎麼屠城

發布時間:2022-06-22 01:32:26

㈠ 張獻忠四川屠城怎麼回事

目前,民間傳說和很多史料記載上都說張獻忠是殺人魔,率大西起義軍在四川期間殺了幾千萬人,導致了清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這些史料多半出自於清朝時期的官方正史,有嚴重的污衊傾向。
面對從清朝留下來的眾多誣陷資料,面對被清朝借「文字獄」塗改了的歷史真相,要找到文字上去證明張獻忠沒有肆意屠殺的依據已經很難了。歷史,本來在很大程度上就不真實!歷史書代代相傳下來就更無法還原歷史的真貌。因此,我在這里僅引用一些網路上的說法和觀點來證明:張獻忠沒有屠四川!屠四川的是清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我們可以從清軍平定四川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矛盾之處。1646年,也即滿清入關後第三個年頭,張獻忠在西充縣鳳凰山多寶寺前太陽河畔遭清軍突襲,中箭身亡後,滿清立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直到張獻忠死後十三年的1659年,清軍才攻陷重慶。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年中,張獻忠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對四川人民的這種頑強不屈的抵抗,清軍必然採取了屠殺的辦法來征服。這一點很容易就讓我們聯想到著名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而且1649年清軍還貼出了一個告示: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可見對四川以及成都人民的屠殺清軍同樣有份。中國有一句俗話叫著「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戰敗一方的記錄早就被毀滅或被篡改,留下的只是有利於自己的「記錄」和當時的宣傳。這樣的「歷史」代代相傳,兩百年後的百姓也就很自然地信了。

如果不是如此,在張獻忠大屠下僥幸活下來的老百姓對他應該是恨之入骨,那麽對前來剿滅他的清軍肯定早就有敞開大門,欣喜若狂地迎接清兵。就像清兵擊敗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時受到北京民眾歡迎的那樣。何來抵抗之說?千里無人煙的四川,何需清軍花費十多年時間去平定?早就被張獻忠殺光的四川,何能抵抗十多年?早就被張獻中殺完了的部下、士兵還能在四川各地重創清軍?

再次,從張獻忠的主觀意圖來看,主張張獻忠極其誇張地殺人也值得懷疑。倘若張獻忠起事當初,果真濫殺無辜,又如何能召集軍隊來反叛明朝?如果其軍紀不嚴,如果不受老百姓支持,如何能長期與明朝政府大軍對抗?張獻忠入川的本意是要奪取四川作為根據地攻可出漢中定西北,下長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對的策劃。退則可割據一方,天下有事則坐山觀虎鬥,天下無事則舉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

1644年,張獻忠好不容易攻進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然是想經營四川,可是如果剛建國就在自己的國內部開始滅絕性的大屠殺的話,又如何經營他自己的「國家」?其實張獻忠建國之後就拚命招徠四川的人才。並發布「三年不征錢糧」的命令作為政治號召。很難想像他一邊建國,一邊又大肆屠殺而自毀長城。因為若真把百姓全殺了的話,恐怕連他自己的軍隊的兵源補充和給養都成了大問題。作為「大西國王」的他,這一點不會想不到。而且,清廷在1646年正月就已發出征討張獻忠的詔書並派兵入川。在大軍壓境,自己的生存都難有保障的情形下,他不去抗擊清軍,反倒有時間去屠殺散居在四川各地的平民百姓,這可能嗎?況且張獻忠在同年11月在與清兵的戰斗中即被殺。連他本人都親自上陣且戰死,可見他和他的部隊都是在全力防止清兵入侵而不是全力在殺百姓。

然而在梓潼七曲山大廟內,卻有一座張獻忠家廟。那裡的百姓稱張獻忠是為明末農民戰爭傑出的領袖。據廟內石碑記載,崇禎年間,張獻忠帶領部隊經過梓潼,率眾到此祭祖,指著文昌大帝說:「此吾祖也,吾祖助我」,「你姓張,咱老子也姓張,咱們聯個宗吧。」如果我能夠獲勝,就當為你重修廟宇。後來張獻中攻陷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於是,發銀五萬兩,役夫數千,興修大廟,金碧輝煌,題為「天聖神祠」;立詩碑,張獻忠親題詩刻石。增塑張亞子及其全家像,追尊文昌為太祖高皇帝,遂以文昌廟為張獻忠家廟。大西王張獻忠死後,當地人為寄託懷念之情,於七曲山風洞樓上,為他塑像,綠袍金臉,甚為威武,香火不絕三百餘年。後來,乾隆初年此廟曾經遭地方官毀像,其後,又有人重塑張獻忠像,但又被官方搗毀。幾經反復,先今的塑像,是近年才重塑的。

梓潼人出於對大西王的崇敬,稱七曲山張獻忠家廟曰「太廟」,為遮避耳目,又稱「大廟」。梓潼人曾於清初組成叫「國嚕子」的農民起義隊伍,年年假借神會,聚集拜謁張獻忠像,祈求冥佑,實際效法張獻忠為榜樣造反,形成川楚白蓮教農民起義的一支。據說,清代兩百多年中,川北農民起義綿延不絕,根源之一竟然是出於張獻忠形象鼓舞。人們對張獻忠的英雄崇拜可見一斑。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讀歷史書不能完全相信歷史書,話是人說的,書是人寫的。人有立場、有感情,說的話和寫的書自然也有立場和感情。清朝的史書會說張獻忠的好話嗎?不能。清朝統治者能承認是清軍屠戮四川嗎?不能!那,張獻忠自然就成了替罪羊。一個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一個抗清民族英雄,直到現在還被很多人誤解!
——引自網路

㈡ 為什麼四川在古代歷史戰爭中,被屠城概率那麼高

我覺得四川地區一直被屠城,可能因為是兩個原因。第一就是,四川的地理位置是比較的優厚,所以就使得很多的反叛者對他這片地區機十分的眼紅,所以說就經常來攻打佔領他們。第二就是,四川的百姓對於侵略是十分頑強的抵抗,所以說就使得進攻者十分的惱怒,為了徹底的征服他們,所以說都會採取促成這種比較殘酷的措施。

總的來說,四川屠城概率這么高,就是因為地理位置十分的良好,而且經濟十分的發達。千畝良田,更是糧食的重要囤積地。

㈢ 張獻忠為何要屠四川

第一種說法:魯迅曾在《記談話》一文中說:"先前我看見記載上說的張獻忠屠戮川民的事,我總想不通他是什麼意思;後來看到另一本書,這才明白了:他原是想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進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壞李自成的帝位。怎樣破壞呢?做皇帝必須有百姓,他殺盡了百姓,皇帝也就誰都做不成了。
張獻忠小時曾經跟隨父親趕著一頭驢,到四川內江販賣大棗。來到集市上,便順手將驢系在一個大戶人家門前的石牌坊上。待賣完棗回來牽驢時,卻發現鄉紳的家奴正在用鞭子抽打他家的驢。張父走上前去制止,見到自家的驢把鄉紳家的石牌坊拉了屎尿,弄得很臟,便趕緊賠不是。但該家奴就是不依不饒,在此家奴的逼迫下,張父只得忍氣吞聲地把驢糞和驢尿收拾干凈。這一侮辱性事件,自始至終被張獻忠看在眼裡,深深地刻進他幼小的心靈。於是他臨走時,發誓說:我復來時,盡殺爾等,方泄我恨!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民間的版本:一次,張獻忠的部隊駐守在湖北與四川交界處,有一天張獻忠走出軍營在山脊上大便。排完大便後,張獻忠順手就在四川境內扯了一把草,來擦屁股。沒想到他抓的是一簇蕁麻(又稱蠚麻),頓時痛得他直叫。於是他伸手到湖北境內又扯了一把草來擦屁股。這一回,湖北的草柔軟而輕松。於是乎,從此張獻忠就同四川人結下了冤讎:川人之凶,連草都如此,我就從這里殺起。所以,當張獻忠佔領四川後,就來了一個屠蜀。
民間的傳說只能一笑了之,並不可信。我們也沒有找到魯迅所說的張獻忠屠川是報復李自成的證據。但透過這兩個故事我們還是可以明確兩點:其一,張獻忠確有極強的報復欲與變態的心理;其二,四川人長久以來都對張獻忠的殘暴感到不可理喻。

第二種說法:滿清屠戮四川,栽贓張獻忠。
歷時依據:「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這就是1649年滿清征服四川時發布的政策,在這樣瘋狂的滅族殺戮下,一座又一座城池陷落,一城又一城百姓被殺光,四川人悲壯的抵抗到1659年,重慶終於在眾寡不敵中陷落。四川人也在浴血奮戰中被屠殺殆盡,而此時,明朝已經於1644年滅亡了,張獻忠也在1646年死了,誰屠了四川,四川又為什麼被屠,答案不是很明顯嗎?同時滿清殺完了還知道篡改歷史,嫁禍於人,這種行為已經是大家的共識。

㈣ 歷史上的屠城

滿清入關的屠城---轉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澤州等。這些慘絕人寰的屠殺,模式基本一致:根據清軍頭子發布的屠城令,實施的殘忍的集體殺戮,和無恥的集體強 J。而屠殺後,不僅人頭被堆積成「京觀」,甚至還將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為論功行賞的憑據!「取陰肉或割乳頭,驗功之所,積成丘阜」。
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JohnNieuhoff)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中亦記述到:「韃靼全軍入城之後,全城頓時是一片凄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

南雄大屠殺,「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屍如山莽充斥。....死者無頭生被擄,有頭還與無頭伍。血泚焦土掩紅顏,孤孩尚探娘懷乳。(清軍文書陳殿桂,《雄州店家歌》)

廣州大屠殺,「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飢鳥啄腸,飛上城北。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邱。五行共盡,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同為一區。」(《祭共冢文》王鳴雷)親眼目睹了這次屠殺的王鳴雷,描繪人頭堆積的像山丘和寶塔一樣高!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宗教志》記載:「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屠戮甚慘,死難70萬人。居民幾無噍類……累骸燼成阜,行人於二三里外望如積雪。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僱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西方人魏斐德寫道:「屍體在東門外焚燒了好幾天。.....直至19世紀,仍可看見一座積結成塊的骨灰堆。」。
嘉定大屠殺,嘉定三屠殺了50多萬。「市民之中,懸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清兵「悉從屋上賓士,通行無阻。城內難民因街上磚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紛紛投河死,水為之不流」。「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入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嘉定乙酉紀事》)清軍圍困嘉定城時,在城外,「選美婦室女數十人,……悉去衣裙,淫蠱毒虐」。嘉定淪陷後,清軍搶掠「大家閨彥及民間婦女有美色者生虜,白晝於街坊當眾姦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於板,仍逼淫之」。「婦女不勝其嬲,斃者七人。」(《嘉定屠城紀略》)

潮州大屠殺,「縱兵屠掠,遺骸十餘萬」,揭陽縣觀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屍聚焚於西湖山,將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縣屠城死難5萬餘人,梵天寺主持釋無疑收屍合葬於寺東北一里之地,建亭「無祠亭」,墓碑上則刻「萬善同歸所」。

常熟大屠殺,「通衢小巷,橋畔河干,敗屋眢井,皆積屍累累,通記不下五千餘人,而男女之被擄去者不計焉。」「沿塘樹木,人頭懸累累,皆全發鄉民也。」(《海角遺編》)

揚州大屠殺,除了著名的《揚州十日記》外,還有《揚州城守紀略》(「初,高傑兵之至揚也,士民皆遷湖瀦以避之;多為偎�Γ�信e室淪喪者。及北警戒嚴,郊外人謂城可恃,皆相扶攜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長號,哀聲震地。公輒令開城納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遺骸,而天暑眾屍皆蒸變,不能辨識,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開門出戰,清兵破城入,屠殺甚慘」)等資料。揚州城破,揚州頓成地獄,死者達80餘萬。比地獄更難忘是人民引頸受戮的場面。史載:只要遇見一個滿族士兵,「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刀,無一敢逃者。」一個清兵,遇見近五十名青壯男子,清兵橫刀一呼:「蠻子來!蠻子來!」這些人皆戰戰兢兢,無一敢動。這個清兵押著這些人(無捆綁)去殺人場,無一人敢反抗,甚至沒一人敢跑。到刑場後,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殺。
崑山大屠殺,「總計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墮井投繯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倖免者十之一。」(《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五一兵紀),「殺戮一空,其逃出城門踐溺死者,婦女、嬰孩無算。崑山頂上僧寮中,匿婦女千人,小兒一聲,搜戮殆盡,血流奔瀉,如澗水暴下」!(《研堂見聞雜記罰》)
還有著名的《江陰城守紀》:「滿城殺盡,然後封刀。……城中所存無幾,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及僧印白等,共計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 清兵在江陰的觀音寺「掠婦女淫污地上,僧惡其穢,密於後屋放火。兵大怒,大殺百餘人,僧盡死。」(《明季北略》卷11)
在南昌,八旗軍把掠來的婦女分給各營,晝夜不停的L J(「各旗分取之,同營者迭嬲無晝夜」)。這些女性「除所殺及道死、水死、自經死,而在營者亦十餘萬,自願在營而死者,亦十有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載鹵獲連軻而下,所掠男女一並斤賣。其初有不願死者,望城破或勝,庶幾生還;至始知見掠轉賣,長與鄉里辭也,莫不悲號動天,奮身決赴。浮屍蔽江,天為厲霾。」(徐世溥《江變紀略》)此書是滿清查禁的重點,在乾隆44年被明令銷毀,靠著手抄本流傳下來。
雖然經過了滿清「文字獄」的摧殘,但這些暴行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實記錄:廣州大屠殺有西方傳教士目擊紀錄,大同大屠殺,甚至在第一歷史檔案館都可以找到資料。
各地為剃發的屠殺:「去秋新令:不剃發者以違制論斬。令發後,吏詗不剃發者至軍門,朝至朝斬,夕至夕斬。」(《陳確集》卷三十)

順治二年7月30日,清軍至沙鎮,「見者即逼索金銀,索金訖,即揮刀下斬,女人或擁之行淫,訖,即擄之入舟。」「遇男女,則牽頸而發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腸。」(《研堂見聞雜錄》)

順治二年,清軍實施揚州大屠殺後,至無錫時,「舟中俱有婦人,自揚州掠來者,裝飾俱羅綺珠翠,粉白黛綠。」(《明季南略》卷4)

順治元年(1644)4月,清兵到達盩厔縣境內,生員孫文光的妻子費氏被掠去,「計無可托,因紿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從之。』兵喜,與俱至井旁,氏探身窺井,即倒股而下。兵恨無金又兼失婦,遂連下巨石擊之而去。」(民國《盩厔縣志》卷6)
清興安總兵搶奪婦女達100多人,「淫慾無厭」。製作長押床,裸姬妾數十人於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復植木樁於地,銳其表,將眾姬一一簽木樁上,刀剜其陰,以線貫之為玩弄,拋其屍於江上。」(《平寇志》卷12)

順治二年(1645)江陰城陷時,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歲。兵淫其女,哀號不忍聞」,後兵殺其子,釋母,「抱女馬上去」。又有一兵「挾一婦人走,後隨兩小兒,大可八歲,小可六歲」,兵殺二子,抱其母走。(《明季南略》卷4)

順治二年(1645)5月9日,南京失陷時,當塗孫陶氏被清兵所掠,「縛其手,介刃於兩指之間,曰:從我則完,不從則裂。陶曰:義不以身辱,速盡為惠。兵稍創其指,血流竟手。曰:從乎?曰:不從。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明史》卷303)

崑山縣庠生胡泓時遇害,其妻陸氏21歲抱著三歲的兒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執。「氏徒跣被發,解佩刀自破其面,……氏罵不絕口,至維亭揮刀剖腹而死。」(光緒六年《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36)

明朝都督章欽臣的妻子金氏,一個弱女子,不肯屈服於淫威,被用1000刀刮死。此事,系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冒著殺頭危險記載下來的。
在四川,清軍於1647年公開發布告示,宣稱:全城盡屠,或屠男而留女。把四川人殺光了以後,就把罪惡全部推給也殺了一點人的張獻忠,還編造出張獻忠殺人6個億的歷史第一大謊言!在整個中國,「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北蒙古的准葛爾部落殺到最後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

在滿清入關後,中國人口損失的總數,很可能是一個大大超過5000萬的驚人的天文數字!!人口減員超過1億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當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時候,孫中山先生提出"驅除韃虜"的口號,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滿族旗人並沒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紛紛改成漢姓,使用漢文漢語,就地包裝成漢族。

我們應該還歷史一個真實,歷史就是歷史!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衡量,只要有起碼的人類良知,就不應再為世界歷史上最殘暴的屠夫們歌功頌德。以世界人民的空前劫難、我們祖先的滾滾人頭,來彰顯它們的「曠世武功」,贊美它們登峰造極的殺人本事。

㈤ 求張獻忠屠川真相

別搞笑了好嗎,那關張獻忠鳥事,屠川的事是清兵幹得,要是張獻忠真的屠了川,清兵至於要到張獻忠死後10多年才成功打下四川嗎
(1)清兵攻陷大西國是在他死了13年之後(1659年)。假如四川人幾乎被張獻忠殺光了的話,那就根本不用花如此長的時間。就算張獻忠真在四川進行過大屠,那麽可以想像僥幸活下來的老百姓對他應該是恨之入骨,那麽對前來剿滅他的清軍肯定早就有敞開大門,欣喜若狂地把清兵當作把自己從惡魔中解放出來的王師對待之心了。就像清兵擊敗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時受到北京民眾歡迎的那樣。
有網友認為四川百姓抵抗清兵和張無關,因為他們抵抗的是異族入侵。可是好不容易才躲過張獻忠的「大屠殺」的四川百姓即使不像北京城的百姓那樣歡迎清兵,但也應該明白這些清軍是來剿滅曾屠殺過他們的親人、且還在屠殺他們的惡魔,是把他們從這群惡魔中解救出來的「及時雨」吧。再退一步,即使不把清兵看成「及時雨」,即使處於對夷狄的仇恨,那也應該知道他們面對的是擊敗了「凶惡的」張獻忠,且對抵抗者格殺勿論的強大的清軍,因此也很清楚假如抵抗這樣的軍隊的話,無異於以卵擊石。何況能活過張獻忠的大屠殺(如果真發生過的話)的人早已沒有了幾個,究竟會有多少人拿起武器才能抵抗清軍長達十三年的呢?

(2)四川平定後,滿清統治者為了把「幾乎殺盡四川人」的責任推給張獻忠,就利用民間流傳下來的「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的口碑,在後面加上七個「殺」字,而且聲稱這塊「七殺碑」就在官署中,以證明其說詞可信。
而國內現存兩塊張獻忠「聖諭碑」, 少城公園陳列的碑上,沒有一個「殺」字。另一塊「聖諭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國傳教士在四川廣漢發現的,後來這塊碑被運到廣漢公園中展示。而它的碑文正是史料中記載的張獻忠「六言聖諭」:「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說的是慈悲的上天賜萬物於人類,而人卻沒有一物可用來報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滿清的御用文人們,把前段留下,居然把後一句改成了七個「殺」字以宣傳張獻忠的「殘暴」和滿清的「正義」!

(3)張獻忠是在1644年,即清兵入關的那一年入四川稱帝建立「大西國」。而清廷派兵入四川則是在1646年。既然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然是想經營四川,可一建國就在自己的國家內部開始滅絕性的大屠殺的話,又如何經營他自己的國家?建國的意義又何在?

(4)廷所編的史料說張獻忠屠殺了六萬萬男女,即六億人,這一看就知道是彌天大謊。有人說那是筆誤,應該是600萬,即使是如此,如上所述,仍然是一個讓人懷疑是否滲入了大量水分的數字。在官方的史實記錄里都如此誇張,那麽清廷極力醜化張獻忠的行為不難想像。而且,清廷早已穩定了全國,張獻忠本人及其殘部也早被消滅,即使照實記錄、甚至稍有誇張,也不至於影響到清廷政權的穩固。那麽為什麽還要這樣做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得四川「千里無人煙」的真正兇手就是清廷自己。因為這大屠殺的規模太大、死者太多,以至於不得不從湖廣一帶大批移民到四川,所以無法掩蓋,所以就必須把責任推給早已死去了的人,以免其統治下的國人知道真相而影響其政權安定。
種種證據不僅完全駁斥了清史記錄所謂「張獻忠屠盡四川人」的說辭,而且還有力的把他們對張獻忠污衊的「記錄」打回原形,成為他們自己「供述」清軍屠殺四川的罪行!

㈥ 屠蜀的張獻忠屠蜀

註:關於張獻忠屠蜀過程,詳見詞條張獻忠「人物爭議·屠蜀」段內容,本段不在大篇幅介紹。
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汪兆麟獻策屠蜀。次日,屠城成都,先殺男子,後逼婦女投江,被屠戮者不計其數,《紀事略》中說「不下四五百萬」,實際數不可考。不久,又以「特科」的名義,騙四川的鄉紳、士子、醫卜僧道雜流到成都,後全部屠殺,被殺者萬餘人。
順治三年(1646年)年正月,大殺大西軍中的川籍士兵,除十四歲以下者全部盡殺。該年上半年,派兵分剿成都府屬三十二州縣,定例每殺一人,剁兩手掌、割兩耳及一鼻解驗,准一功,婦女四雙手准一功,小孩六雙准一功。直至五月各地剿殺部隊才全部回成都。
順治三年(1646年)春,張獻忠在彭山江口大敗於明軍楊展,敗退成都。
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明總兵曾英進軍成都,張獻忠遂棄成都,向川北轉移。由於受到進剿追擊,張獻忠於是將成都劫掠一空, 另有一說說張獻忠在撤軍時,嫌士兵太多於是大戮士兵,並殺盡軍中隨軍婦女,但此說和其他文獻想矛盾,較不可信。
當時「張賊屠蜀,民殆盡;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後,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當時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謠」 。
《聖教入川記》 說張獻忠「性情暴虐,每日均殺人。大西的官員本有九百人。張獻忠離開成都時還有700人。到他臨死時只有25人」。 對於張獻忠「屠川」之說,清朝時的書籍中,其可信度有些值得懷疑,有一些歷史學家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這些史料多半出自清朝的官方正史和御用文人,有嚴重的污衊、栽贓的傾向。 其一,攻佔四川意圖。 從張獻忠的主觀意圖來看,張獻忠入川的本意是要奪取四川作為根據地,既可出漢中定西北,又可下長江定江南,重演隆中對的策劃,退則可割據一方,天下有事則坐山觀虎鬥,天下無事則舉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1644年張獻忠好不容易攻進成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建國之後就拚命招徠四川人才,並發布「三年不征錢糧」的政治號召。很難想像他一邊建國,一邊又大肆屠殺民眾而自毀長城。 其二,安撫當地百姓。 以張獻忠經營四川的第一年情況來看,「屠蜀」是不符合事實的。1644年,張獻忠進軍成都時,明朝守土官員曾問張獻忠入川的意圖何在。使者回答說:「暫取巴蜀為根,然後興師平定天下。歸誠則草木不動,抗拒即老幼不留。」。 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非常注重團結所有有可能團結的力量的,打擊的對象僅限於與大西政權為敵的官紳,除了抵抗者之外,並不濫殺無辜。
他在攻打瀘州的檄文中說:「凡我軍士,如有借故滋擾,株連良民,及其他淫掠不法情事者務須從嚴查辦,賠償損失。」
保存至今的大順二年(1645)《大西駁騎營都督府劉(進忠)禁約碑》鄭重聲明:「本府秉公奉法,號令森嚴,務期兵民守分相安,斷不虛假不許擅自招兵,擾害地方;不許往來差舍擅動鋪遞馬匹兵夫;不許地方武職擅受民詞;不許假借天兵名色擾害地方;不許無賴棍徒具詞詐告,妄害良民;不許文武官員擅娶本土婦女為妻妾。」違者按碑律斬殺。這是張獻忠起義軍注意紀律的鐵證。
與張獻忠接觸頻繁的西方傳教士曾統計過,張獻忠在成都建立政權之初,「在朝之官統計千人」,而其中大部分是在四川吸收的。至於那些未及入仕的知識分子,在張獻忠攻克成都後,或「入學」,或「習舉業」,以至於當大順二年「開科取士」時,「應詔者不下數千」。
如果張獻忠入川後發動大規模屠蜀或鎮壓官僚士子事件是真的話,上述原明官吏轉到大西政權尋求保護,或是知識分子在新朝積極考取功名的現象是不可能出現的。而當時的真實情況就是大西軍佔領四川的初期,各地社會秩序比較穩定,地主豪紳既有攀龍附鳳之心,又懾於大西政權的兵威,階級沖突並不十分尖銳。因此,大西政權採用暴力鎮壓的措施相當有限,殺人並不多。 其三,「七殺碑」的傳說。 例如滿清的「七殺碑」傳說。清政府說張獻忠不僅殺人如麻,還在他殺人的地方立了個碑,碑上寫有: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 殺、殺、殺、殺、殺、殺、殺』」。但是,1934年一位英國傳教士在四川廣漢的一個公共墓地里,找到了一塊張獻忠立下的「聖諭碑」。碑文上卻是: 「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說的是慈悲的上天賜萬物於人類,而人卻沒有一物可用來報答上天,所以人需要反省,是勸人畏天行善的,根本就沒有一點殺氣。而某些御用文人,把前兩句留下,後面加上七個「殺」字,來凸顯張獻忠的殘暴,其污衊、潑糞之意,不言自明。 其四,當地人自發祭拜張獻忠。 在梓潼七曲山大廟,是中國第一座文昌帝君廟。奉祀主神自然是文昌帝君張亞子,但在大廟的風洞樓上還塑了一尊張獻忠的綠袍像,附近還有有一座張獻忠家廟。每年二、八月時,梓潼居民都要到塑像前參拜一番。當地傳說是明朝崇禎年間,官逼民反,張獻忠領兵對抗朝廷,到了梓潼後,殺貪官、開米倉,解決百姓長期的缺糧之苦,因此雖然朝廷大舉圍殺張獻忠,四川百姓對於張獻忠卻有擁戴之心。
張獻忠死後,當地人為寄託懷念之情,於七曲山風洞樓上,為他塑像,綠袍金臉,甚為威武,香火不絕三百餘年。乾隆初年,此廟曾經遭地方官砸毀,其後,又有人重塑,但又被官方搗毀,幾經反復。張獻忠如果屠蜀,當地百姓為何對他如此崇拜? 其五,清朝「文字獄」的下被毀的真實史書, 自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的《南山集》案起,歷時一百多年,士大夫和老百姓懾於法令的殘酷,都不敢私自藏匿張獻忠的真實史料,因而那些能證實張獻忠生平的翔實材料均被統治者收繳殆盡。《明史·張獻忠傳》,是根據《綏寇紀略》、《蜀碧》等野史炮製而成。《綏寇紀略》的作者吳偉業,是投誠張獻忠後又因罪被張所殺的吳繼善的本家;《蜀碧》的作者彭遵泗,是乾隆二年(1737)進士,官居御林院編修。他們的書有多大可信度值得懷疑。
而官方編纂的《明史》這部正史都漏洞百出,先是記載蜀地有三百餘萬口,後又記載張獻忠殺了「六萬萬」蜀人。 其六,張獻忠死了十三年後,清廷才平定四川。 1646年,即清人入關後第三年,張獻忠在西充縣鳳凰山多寶寺前中箭身亡後,滿人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直到張獻忠死後十三年的1659年,清軍才攻陷重慶。也就是說,在這十三年中,張獻忠余部以及四川人民和清軍展開了殊死戰斗。對四川人民的這種頑強不屈的抵抗,清軍必然採用了殘酷的屠殺來征服。「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再確鑿不過的證據。據《四川通史》,1647年清將張德勝攻入成都被殺後,相繼進攻四川的清軍有高民瞻、吳三桂、李化龍等部。直到1660年,巡撫佟鳳彩始在成都建立官署;直到1663年,清軍才真正拿下重慶;直到1665年,川境戰事結束,全蜀才完全歸於清廷統治。如果張獻忠在1646年11月前,就已將四川人幾乎殺光,何需清軍花費十多年時間去平定?千里已無人煙的四川,又何能抵抗清軍十多年? 其七,被殺人數的肆意誇大。 《續編綏寇紀略》和《明史》說張獻忠在四川殺了六萬萬(六億)人,這數字明顯誇大,當時的中國總人口還不到一億 ,這些事實說明清政府的宣傳存在明顯誇大的成分。然而也有人指出「六萬萬」的意思,其實就是六十萬。
盡管歷史上農民起義有亂殺的現象,但張獻忠屠殺到四川只剩下6萬人是不可想像的。
對此,《中國斷代史系列·明史》有如下論述: 「《續編綏寇紀略》所記的張獻忠起義軍在川殺人數,絕不可靠。由此推想,舊史書上述幾起張獻忠起義軍殺戮事件的記載,誇大渲染之處肯定存在。但是,關於上述殺戮事件,有多種 史書加以記載,而且除了細節的差異外,基本情況大體相同,這說明這些事件應是確有其事。狹隘的地域觀念,使他對四川人產生偏見,從而不僅殺了明朝殘余勢力,也殺了許多一般紳士,更殺了不少勞苦群眾,這便使這類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了反人民 性。由於張獻忠之在四川大殺戮,具有反人民性的一面,這便使之嚴重脫離群眾。脫離群眾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張獻忠之大殺四川人,成為其後來遭到喪命慘敗的一個 重要原因。」 在各種各樣記載張獻忠屠蜀的史料中,最離奇的莫過於毛奇齡《後鑒錄》中所謂的「四路屠蜀」: 「自成都起由城北威鳳山至南北桐子園綿亘七十餘里,屍積若丘山。其婦不勝殺,則引絙而批於水。歲丙戍元日,命四將軍分路草殺。五月,回成都,上功疏:平東一路,殺男五千九百八十八萬,女九千五百萬;撫南一路,殺男九千九百六十餘萬,女八千八百餘萬;安西一路,殺男九千九百餘萬,殺女八千八百餘萬;定北七千六百餘萬,女九千四百餘萬。獻忠自領者為御府老營,其數自計之,人不得而不知也。」把毛奇齡所記錄的四路屠蜀的數字相加被屠殺的人口竟接近7億。
此外,將屠川責任全推給張獻忠一人也是不合理的,造成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的推手,清初張烺的《燼余錄》說了一大半實話。《燼餘錄》記載: 「今統以十分而論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則死於病也。」「獻賊」即張獻忠,「姚黃」是另一支農民武裝勢力姚天動、黃龍的部隊,「因亂而自相殘殺者」,則是指四川地方土豪之間的攻伐。當然,由於這本書是獻給康熙皇帝看的,作者不敢指認清軍殘害川民的狀況。
《聖教入川記》卻率直地寫道: 「張獻忠滅後,旗(清)兵在川,一時未能設官治理。彼時川人不甘服旗人權下者,逃往他處,聚集人馬,抵抗旗兵。如此約有十年。迨至1660年(順治十七年),川省稍定,始行設官。所有官長,皆無一定地點居住,亦無衙署,東來西往,如委員然。此時四川已有復生之景象,不幸又值雲南吳三桂之亂,連年刀兵不息。自1667年(康熙六年),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一連十五載,川民各處被摟,不遭兵人之劫,即遇寇盜之害。哀哉川民,無處不被劫掠,殊雲慘矣!幸至1681年,匪黨盜寇,悉為殄滅。然四川際此兵燹之後,地廣人稀,除少數人避跡山寨者,余皆無人跡。所有地土,無人耕種,不啻荒郊曠野,一望無際。」由上述可見,造成清初四川人口銳減之「人禍」,實是張獻忠、姚黃農民武裝、殘明軍隊、清軍、地方土豪、吳三桂叛軍等戰亂共同肆虐之結果。此外,還有大旱、大飢、大疫、虎害。 清軍在四川也是亂殺。清軍平定四川2年後,清軍因鎮壓陝西、山西起義,無暇全力顧及四川,1648年四川復反,清軍又出兵圍剿。刑科給事中陳調元揭,給清廷奏章說入川的清軍將領亂殺無辜。
張獻忠犧牲後,主要余部由李定國、劉文秀、孫可望等率領南撤,經重慶、遵義,再到雲南,於是四川本地各地軍閥割據。入川的清軍,先後在豪格、鰲拜、吳三桂、墨爾根、李國英、高民瞻的統領下,一方面鎮壓農民軍,一方面與明朝軍隊交鋒。
各軍閥名義上效忠南明永曆政權,互相之間卻征戰不休,連年征戰更加加劇了四川的慘況,後孫可望又回兵平四川征討各軍閥使四川安定下來,川地生產逐漸恢復。1652年,陝西、山西起義已定,清廷派吳三桂重征四川,吳三桂平四川忠於明朝各軍閥,擊敗南明蜀藩劉文秀,直到順治十六年(1659),清軍攻陷渝城(重慶)後,才算徹底平復四川 ,此間多方勢力反復爭奪使四川人口再次大規模流失。 清軍對人民的鎮壓非常殘酷。在清軍與殘明軍隊爭奪攻伐的過程中,廣大人民也頗受其害。
總的說來清軍在四川大規模的屠殺破壞共有三次。第一次是順治三年(1646年)肅親王豪格領兵進入四川,鎮壓張獻忠的大西軍及南明各地方武裝;第二次是康熙時期為了鎮壓夔東十三家農民軍;第三次是平定三藩之亂。
(1)清軍首次屠蜀(順治三年1646年—順治十六年)。
豪格率領清軍入川後第一仗就是在大西叛將劉進忠的引導下,於西充襲殺張獻忠。有關張獻忠被襲殺後清軍的行動,王先謙在《東華錄》如是記載「復分兵四齣,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斬首數萬級」,依據這則史料多數治史者認為清軍殺的「數萬級」都是大西將士。然而在《清史稿》中卻有不同的記載:「抵西充,大破之,豪格親射獻忠,殪,平其壘百三十餘所,斬首數萬級。」
表面上看兩則史料並無太大不同,區別只是《東華錄》中說清軍「破賊營一百三十餘處」而《清史稿》中則是「平其壘百三十餘所」。但仔細分析其中卻有爭議:張獻忠是在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被清軍偷襲,而且張獻忠率軍北上目的地是陝西,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可能固守西充,更不可能有意識的針對清軍修築大量的堡壘和清軍打陣地戰。按照《清史稿》的記載,清軍平的「壘百三十餘」並不是大西軍隊所修築的,而是那些在川北與張獻忠對抗的鄉紳地主所領導的堡壘。清軍為了糧食而進攻這些堡壘,張獻忠放棄成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川西因戰亂災荒而缺糧,入川的清軍同樣面臨這一問題,那些堡壘里恰恰囤積著大量的糧食。這一點從清軍在簡陽地區的擄掠可以得到印證「將地方不分晝夜搜尋要糧,將人吊燒,有糧即放,無糧燒死。」「韃子將彭玉峰燒得叫喚,竟燒死。」
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戰死,清軍「斬首數萬計」。 清軍打敗大西軍之後,即將主力調到川東與「搖黃」武裝和南明殘軍作戰,「四年八月,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諸郡縣悉定。」 ,如前所述川東並沒有受到所謂張獻忠「屠蜀」的影響,社會經濟狀況遠較川西為優,然而在這次清軍與「搖黃」武裝和南明殘軍作戰之後,這里卻發生了巨變。
順治四年(1647年)春,李國英率清軍入成都,後留其將張德勝守之,發生內訌。明降將齊聯芳殺張德勝,張的部下「多遁回川北」,而齊聯芳及其部下一千多人,亦遭清軍邀擊被殺。於是,「成都空,殘民無主,強者為盜,聚眾掠男女屠為脯。繼以大疫,人又死,是後虎出為害,渡水登樓,州縣皆虎,凡五、六年乃定。」 不僅如此,清軍還因糧食缺乏,用殘酷刑罰,強迫人民納糧,如順治四年清兵為南明軍隊打敗,敗退過簡州時,清軍「將地方不分晝夜搜尋要糧,將人吊燒,有糧即放,無糧燒死。」「韃子將彭玉峰燒得叫喚,竟燒死。」
順治四年(1647年)十一月,清軍因孤軍深入,不得不撤出成都,「清將梁一訓驅殘民數千北走,至綿州,又盡殺之。成都人殆盡。」 由於四川軍民的反抗及糧荒,同年年底,清軍不得不放棄四川的大部分控制區,向保寧集結,在撤退過程中清軍竟大開殺戒,大肆屠殺平民百姓,「十一月,(南明軍)遂復成都。清將梁一訓驅殘民數千,北走至綿州,又盡殺之。成都人殆盡。」, 而後,清軍在與南明軍的長期相持拉鋸中也常常使用類似的屠城手段。
清軍甚至還大量地以人為糧,順治四年(1647年)十二月,清總兵馬化豹的《塘報》中說,他帶領的清兵攻打樊一蘅、楊展等部明軍,「戰守敘府(宜賓)已八個月,敘屬府縣止傕(催)稻穀四十八石、粗米九石,何以聊生?嗷嗷待哺。所部官兵俱將騾馬宰吃,日逐稟泣,難堪度日。凡捉獲賊徒,未奉職令正法,三軍即爭剮相食。本職若敢妄言,難泯官兵之口。」 這是清軍將領的軍情報告。地主階級誣說農民起義軍以人為糧,原來,以人為糧的正是他們自己。
順治六年(1649年),清軍進攻中江、潼川(三台)、射洪,「斬獲無算」。
順治七年(1650年),清軍在川北進攻民寨打糧時還是如此殘酷「上寨斬殺逆賊百十餘人,跳崖跌死者無數,……所獲婦女,小子,牛隻,器械,分賞有功。」
順治九年(1652年),清軍在保寧「擒斬(王)復臣及偽將等二百餘員、賊兵四萬余級」。
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攻開州(開縣),「陣斬賊二千有餘」。
順治十六年(1659年)八月,高民瞻攻成都,起義軍南撤,清軍「追至新津河,陣斬及溺死無算」。 吳三桂軍駐川南時,也是「驕橫日甚,而部下尤淫殺不法」。 至此清軍才佔領四川大部分地區。
從順治四年至此的十多年裡,滿、漢地主在四川大量殘害人民,使社會生產遭到極大的破壞。清將李國英入四川後,接納閬州生員劉達為其幕僚,並派他到西北去辦買戰馬,這時,他離開了閬中。順治十五年,劉達返川交差、回到閬中故里後,給李國英的一封信中,對比了離川和回川前後目睹的情況。他寫道:「返乎三巴,見乎屍骸遍野,荊棘塞塗。昔之亭台樓閣,今之狐兔蓬篙也;昔之衣冠文物,今之瓦礫鳥鼠也;昔之桑麻禾黍,今之荒煙蔓草也。山河如故,景物頓非,里黨故舊,百存一二,握手驚疑,宛如再世。」 這些變化,都是在張獻忠犧牲之後,都是滿、漢地主在四川的殘暴罪行不能算在農民起義軍頭。
十年後,當吳三桂率軍從保寧向重慶進軍是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景象:「枳棘叢生,箐林密布,雖鄉導莫知所從。惟描蹤伐木,伐一程木,進一程兵」。 康熙時期 (2)清軍二次屠蜀(康熙三年)。
康熙三年(1664年),清軍鎮壓夔東十三家義軍是對四川平民的第二次大規模殺戮。夔東十三家義軍大多是原大順軍余部,自順治八年(1651年)離開廣西後在川東鄂西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義軍領袖們在根據地內「招徠撫集,百堵皆作,籍什一之賦而民減租,革鹽法之弊而稅課豁。」 使以夔州為中心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人民安居樂業。
然而康熙三年(1664年),二十萬清軍的大圍剿改變了這一切,清軍在擊敗四川起義軍後,竟採取類似後來日軍三光的方式,派出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掃穴無遺類」 。事後清朝四川總督李國英上疏說「數萬巨寇,……無一漏網」 。
(3)清軍三次屠蜀(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年)。
康熙十二年(1673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三藩之亂是四川百姓的第三次大劫難。先是吳三桂軍攻入四川大肆破壞,如譚宏部「宏兵絡繹不絕,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窮穀人跡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靈塗炭,怨聲滿路。」 又如何德部「征調煩苛,怨愁之氣,釀成瘟疫,上南之人,死亡甚眾。」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軍王屏藩部的北路將軍、後被吳三桂封為國公的譚宏就是軍紀甚差。整個四川「農苦於徭役,商苦於暴稅,兵苦於戰陣」 。整個四川已是「民不堪命」 的局面。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軍的入川,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川民而言,這並不是解放,而是更大的磨難。清軍入川時即遇到了極大的糧食困難,主將趙良棟,王進寶等人不得不向清廷求援,這時被很多人稱為「仁君」的康熙酋長卻下了一道「就地打糧」的上諭:「惟蜀路運糧,最為重要,宜於所復城池,村落,遍訪賊積米穀,悉行察收。」 實際上就是暗示入川的清軍,可以隨便搜掠財物,荼毒百姓。
有了康熙的縱容,入川的清軍便更加肆無忌憚的搶掠財物屠殺四川平民百姓。據康熙十九年(1680年)富順新任縣令錢紹隆《詳請禁病害文》中所載:「……路無行人,道惟荊棘,空城不閉,……里甲胥役具皆潛逃不知去向。職隨出告示招撫,無如一路逃兵來牽宰耕牛,攫取雞豚,稻米豆谷,悉皆拋散……即至極幽極深之地,無處不到。如相近內江一路,……兵丁經過,沿村擾害,人民盡逃。近瀘州一路,……兵丁駕船搶掠,……一路人見此輩帶刀前來,無不骨拆心驚魂膽俱喪也。又瀘州,富順交界之一山最深,其民逃避其間,庶幾可持無恐。無如兵之所過,遍山搜尋。其婦女望見驚走,媳棄其姑,母棄其子,童稚不能相隨者棄置山谷,越日走視,為虎所傷而死。……(婦女)被兵追及,遭其淫污而死,屍在草野,經月不收……此皆歷有地方,姓名可考。……至自流井一帶地方,兵馬往來日於此焉托處,其灶民皆遁。至威遠,榮縣數十里之外,床幾悉為火薪,稻穀罄於馬料,灶民停煎者蓋五月矣。種種毒害,慘目傷心,莫可名狀。」
這場浩劫一直持續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還未停止,清軍「敗兵奔駐雅州,名山兩地,民間谷豆蕎麥盡掠,雞鴨牛羊盡殺,瓦屋茅舍盡毀。人民無依,悉赴川西謀生。」 這對四川很多地方造成的損害都是空前的。
四年之後,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朝官方統計四川人口降到只「一萬八千零九十丁」這一歷史最低值就是直接的反映。
後來雍正自己在一段話里都承認清軍屠殺平民對整個人口損失的巨大影響,在雍正談到清初人口大量死亡的時候,除了把責任歸咎到流賊頭上,也不得不承認清軍的瘋狂屠殺行為。

㈦ 張獻忠四川屠城怎麼回事

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退出成都時,絕望之下,在四川進行空前的燒殺破壞;

有40萬人的成都只剩下20戶居民;天府之國四川遭到毀滅性破壞,人口從至少三百萬一度銳減到只有八萬人,導致後來清朝時期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湖廣填四川。

同年10月20日,張獻忠在鹽亭縣鳳凰山被清軍將領豪格射殺身亡。大西的官員離開成都時還有700人,到張死時只有25人,大多被他殺死。


清代彭遵泗所寫的四卷《蜀碧》詳細記述了張獻忠在四川的殘忍至極的大屠殺。

當時的西洋傳教士在《聖教入川記》也有相似的記載。沈荀蔚在《蜀難敘略》上說,由於清軍進剿追擊,張獻忠乃毀成都,「王府數殿不能焚,灌以脂膏,乃就燼。盤龍石柱二,孟蜀時物也,裹紗數十層,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

」部隊逃到西充時,無百姓可殺,乃自殺其卒,一日一兩萬人。但也有學者懷疑,四川數百萬人究竟是否真是張獻忠所屠盡?

四川的人口從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到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萬八千零九十丁(嘉慶《四川道志》卷十七),減少了三百多萬人。

㈧ 張獻忠將天府之國變成人間煉獄,他為什麼要屠殺四川

明朝朝末年,奇葩皇帝紛紛登場,百姓處於混戰狀態。

據保守估計,當時中國人口至少減少了2000萬,其中最嚴重的是四川,許多地區被屠殺。這背後發生了什麼?

15年後,前舜天知府張德地,被任命為四川,總督,他對成都城的景象感到驚訝。這不是天府之國!

他對康熙,說「四川有土沒人,根本不是人的視線」,並建議:

似乎沒有其他最好的方法來吸引移民開墾土地和重建家園。(《明清史料戶部題本》)

因此,為了發展蜀國,恢復人口經濟,清廷發動了清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湖廣填凡欲入川者,將土地畝給

雖然整個移民人口超過100萬,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並沒有恢復到天府之國原來的水平。

㈨ 為什麼四川在古代屢被屠城,造成超過440多萬人喪生於戰爭

四川總是遭難的原因在於:

1、蜀道艱難,避難之所

眾所周知,中原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中原百姓不是南逃江淮,身入兩廣,就是北入山西,進陝入川;再或者就是東出關外,登船出海,逃難的每一條道路,總是充滿了讓人九死一生的巨大風險。

在人們權衡利弊之下,川蜀因蜀道艱難追兵難至,腹地富庶,前景廣闊。而成為輩輩百姓逃難的習慣佳選。

3、千里無人區,湖廣填四川

伴隨著戰爭勝利一方的高歌猛進,川蜀不過二代讖語響起。四川也人口凋零,千里無人了。新的統一政府,不得不從四川毗鄰的湖廣,調集人口入川。以恢復四川人氣,使的四川再次變為天府之國。

㈩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屠城

十四件屠城事件。

1、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指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2、太平天國起義

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義軍在起義後的六年中,不過犧牲4千餘人;然而內訌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及親信6千餘人,兩個月總共殺了文武官員2萬人。

3、清代的白蓮教起義(1796-1805)

1786年人口3億9110萬人,起義失敗後,人口為2億7566萬人,相互屠殺損失了1億1千萬人口。白蓮教起義軍在歷時九年多的戰斗中,占據或攻破州縣達二百零四個,抗擊了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征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四百餘名。

4、明末混戰

從李自成起義到吳三桂滅亡,混戰五十四年。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

5、末混戰

元人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里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

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軍」即朱元璋之軍,這個吃人上癮的軍隊,何嘗考慮過民意。

(10)歷史上四川怎麼屠城擴展閱讀:

其他屠城事件:

1、秦末農民戰爭

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歷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

2、西漢末年混戰

公元2年全國人口5959萬,經過西漢末年的混戰,到東漢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萬。損失率65%。20年間,西安的人口從68萬減到28萬,大荔從91萬減到14萬,興平縣從83萬減到9萬,綏遠縣從69萬減到2萬。

3、西晉八王之亂

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後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及成都王穎八王為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歷時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毀,史稱「八王之亂」。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四川怎麼屠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