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磁器口古鎮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磁器口古鎮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22 03:01:50

㈠ 關於磁器口最准確的由來

因為清朝初年,重慶盛產和轉運瓷器,故而得名磁器口。

磁器口古鎮: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重慶「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

磁器口古鎮蘊含豐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徵,被贊譽為「小重慶」。

磁器口古鎮開發有榨油、抽絲、製糖、捏麵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磁器口廟會是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磁器口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每天來自海內外參觀、旅遊的賓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中共沙坪壩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磁器口古鎮歷史傳統街區的保護開發工作。按照「雲南有麗江、江蘇有周庄、重慶有磁器口」的定位,努力將磁器口打造成世界級旅遊品牌,吸引海內外遊客觀光旅遊。

磁器口核心區只有5公頃左右,每年接待遊客大約600萬人。以後面積將逐步擴大,5至8年之後,將和紅岩魂廣場連通,整個游覽面積擴大到3平方公里,擴容60倍。
重慶磁器口古鎮

凌健簡單介紹了規劃,向南,在磁器口大門入口,從沙濱路到童家橋立交橋這條路,長約1公里,以前只是簡單的粉刷了外牆。兩旁房子全部重修,木門、木窗、木格子,打造成為渝派風格建築街,總共投資8000多萬元。

向西,在磁器口石板街後邊,大約250畝地,是一片老房子,將引入社會資金,打造成「巴渝老街」,與旅遊核心區直接相連。

向北,穿過鳳凰溪,面積大約170畝,將打造成以抗戰風情為代表的陪都文化街。這三大片改造完成之後,有望和紅岩魂廣場連通,游覽總面積大約3平方公里。除了個別院館之外,依然不收門票。

㈡ 磁器口古鎮的景區文化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古鎮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岩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遊產品,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
千年磁器口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磁器口古鎮是沙磁文化發源之地,與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區、成都金牛(金牛壩)文化區、北碚文化區並列為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現磁器口古鎮開發了榨油、抽絲、製糖、捏麵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磁器口廟會是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歷史街區,其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海內外每年前來參觀、旅遊的賓客達300餘萬人次。
每年磁器口古鎮都會以傳統佳節為主線,大力挖掘具有鮮明傳統民俗地域特色和豐厚歷史文化積淀的紅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積極組織籌辦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新春佳節有 「春聯寫民生、祝福進萬家」現場創作暨展示活動;清明時分有 「磁器口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讓遊客品茗香茶、欣賞川劇變臉和茶藝表演;端午時分舉辦 「我們的節日·重慶磁器口端午日」活動,讓廣大市民和外國友人一起包粽子、許平安、賜黃酒,賞民樂,感受傳統歷史文化的魅力;七夕節有「相約古鎮、緣定今生」;中秋團、國慶長假也會舉辦「傳承歷史記憶·尋訪古鎮老字型大小」等活動,通過多項活動的成功舉辦,讓磁器口這個千年古鎮作為「重慶的縮影」,使當地的傳統歷史文化有效的的一傳承、彰顯和發揚。

㈢ 重慶古鎮磁器口,巴渝古鎮的美是如何體現在它身上的

重慶古鎮磁器口,作為巴渝古鎮它的美體現在歷史文化上。當然也少不了吃,磁器口古鎮它的美不僅是人文歷史,而且哪裡的美食絕對會讓你流連忘返。


而且其此處的千張皮(豆腐皮)也是製作的非常講究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椒鹽花生也是極具特色。陳麻花店門口的人絡繹不絕,外加子吧,也是要品嘗的食物!別忘記臨走的時候帶走古鎮老火鍋底料。

㈣ 重慶磁器口的古鎮簡介

磁器口是重慶市沙坪壩區一個古鎮的稱謂。它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磁器口總面積約1.18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1998年磁器口古鎮被國務院確定為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2010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始建於宋代,面積1.5平方公里,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3公里,是歷經千年變遷而保存至今的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

磁器口古鎮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鳳凰山昂其右,三山遙望,兩谷深切。鳳凰、清水雙溪瀠洄並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寬岸闊,水波不興,實為天然良巷。

1997年,重慶新發行的一套《最後的回憶》地方磁卡,與解放碑、通遠門、臨江門並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碼頭。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被贊譽為"小重慶",是重溫老重慶舊夢的好去處。

㈤ 磁器口古鎮的介紹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接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3公里。磁器口古鎮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馬鞍山踞其中,左邊金碧山,右邊鳳凰山,三山遙望。鳳凰、清水雙溪瀠洄並出,嘉陵江由北而奔,形成天然良巷。1磁器口古鎮始建於宋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被贊譽為「小重慶」。1998年磁器口古鎮被國務院確定為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2010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是歷經千年變遷演變而來的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

㈥ 磁器口的歷史背景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場,始於(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間,因為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宮後削發為僧。當他流落到巴渝一帶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世人知情後,就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的事實而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岩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1918年,瓷器本地商紳集資在鎮中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遠銷蜀外。後來隨著工藝進步,瓷器品種增多,名氣也擴大了起來。龍隱鎮里,瓷器業最發達時有70多家。

民國時期,重慶成為陪都,因為水運方便,龍隱鎮成為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之地,城裡的一些大商販干在磁器口開設分店收購貨物,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煙絲等為大宗。

(6)磁器口古鎮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保存了較為完整的古建。

古鎮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岩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遊產品,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

每年磁器口古鎮都會以傳統佳節為主線,大力挖掘具有鮮明傳統民俗地域特色和豐厚歷史文化積淀的紅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積極組織籌辦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文化傳承活動。

㈦ 磁器口古鎮怎麼樣,值得去嗎

磁器口古鎮文化底蘊豐厚值得一去。

磁器口古鎮蘊含豐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徵,被贊譽為「小重慶」。

鍾家院、通家院等是古鎮中典型的川東山地民居,值得一看。鎮上的寶輪寺,有千年歷史,可以敬香祈福。街邊還有不少茶館,找一家坐坐,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喝茶的同時,有機會欣賞到當地的民間藝術,如:川劇坐唱、四川清音等。

㈧ 磁器口古鎮有什麼歷史典籍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崖場,始於宋真宗咸平年間磁器口古鎮(998-1003年),因為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據說: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從地道倉皇逃出皇宮後削發為僧,浪跡天涯。當他流落到巴蜀一帶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後來,世人知道事件真相,就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的事實而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如此這般,白岩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這個龍隱寺的香火從此更加旺盛,成為川東遠近聞名的古剎。
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1918年,瓷器本地商紳集資在鎮中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產量高,質地也好,遠銷蜀外。後來,隨著工藝的進步,瓷器的品種也不斷的增多,名氣也驟然擴大了起來。龍隱鎮里,瓷器業最發達時有70多家,鎮里的街道上忙裡忙外的幾乎全是外地駕船來裝運瓷器的貨商。這些商人漸漸為龍隱鎮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緣由是這樣更貼切、順口。後來因為「瓷」字與「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時光如嘉陵江的流水,打磁器口緩緩經過,卻又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因為水運方便,磁器口成為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之地,重慶城裡的一些大商販乾脆在磁器口開設分店收購貨物。

㈨ 重慶磁器口的名稱來源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始建於宋代,面積1.5平方公里,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區3公里,是歷經千年變遷而保存至今的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

磁器口古鎮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鳳凰山昂其右,三山遙望,兩谷深切。鳳凰、清水雙溪瀠洄並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寬岸闊,水波不興,實為天然良巷。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被贊譽為「小重慶」,是重溫老重慶舊夢的好去處。

史料記載,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崖場,始於宋真宗咸平年間磁器口古鎮(998-1003年),因為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據說: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從地道倉皇逃出皇宮後削發為僧,浪跡天涯。當他流落到巴蜀一帶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後來,世人知道事件真相,就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的事實而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如此這般,白岩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這個龍隱寺的香火從此更加旺盛,成為川東遠近聞名的古剎。
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1918年,瓷器本地商紳集資在鎮中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產量高,質地也好,遠銷蜀外。後來,隨著工藝的進步,瓷器的品種也不斷的增多,名氣也驟然擴大了起來。龍隱鎮里,瓷器業最發達時有70多家,鎮里的街道上忙裡忙外的幾乎全是外地駕船來裝運瓷器的貨商。
這些商人漸漸為龍隱鎮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緣由是這樣更貼切、順口。後來,因為「瓷」字與「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時光如嘉陵江的流水,打磁器口緩緩經過,卻又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因為水運方便,磁器口成為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之地,重慶城裡的一些大商販乾脆在磁器口開設分店收購貨物。

㈩ 重慶磁器口的古鎮歷史

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
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在此中轉集散,重慶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碼頭設店收購。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煙絲等為大宗。磁器口古鎮(6張)在重慶作為陪都時期,據統計有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達1670多家,攤販760多戶。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全年中商貿最興旺的是枯水季節(舊歷八月至次年四月),碼頭河壩搭建起臨時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還有專業性的木竹街、鐵貨街、陶瓷街和豬市、米市。碼頭上萬商雲集,擁擠不通。
除大碼頭外,還有歷史悠久的4家絲廠,一家制呢廠,24兵工廠(現特鋼廠),25兵工廠(現嘉陵廠),都設有自己的貨運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商,批零量購,貨暢其流。大碼頭右側的豆芽灣,是米糧幫、木材幫、篾貨幫、煤炭幫的地盤。與碼頭河街相鄰的是鐵貨街、豬市、雞鴨蛋市和鹽市口。各行業的同業公會都有事務所,食品糕點業26家,棉紗布業20家,茶館酒館116家。
昔日磁器口碼頭的繁榮景象,至今還深深地留在「老重慶」的記憶里。當年留傳這樣一首民謠:「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隻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劃著船向碼頭停靠。「萬盞明燈」:是指形容碼頭上商賈雲集,入夜後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和汽燈如繁星閃爍。

閱讀全文

與磁器口古鎮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