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鴉片戰爭到1949年是中國的什麼歷史

鴉片戰爭到1949年是中國的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22 04:36:05

『壹』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中國成立發生了多少重大事件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分別簽訂;洋務運動開始
1898年,戊戌變法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洋務運動失敗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第一次國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
1945年,抗爭勝利
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
1949年,新中國成立

『貳』 中國近代史 時間軸 以軸的形式

時間軸: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2)鴉片戰爭到1949年是中國的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鴉片戰爭結束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叄』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轉折點也是中國歷史的開端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所以應該這樣說:鴉片戰爭是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一,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政治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戰後,國家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成為領土和主權不完整的半獨立國家。

第二,鴉片戰爭前的中國,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戰後,西文資本主義國家打開中國的大門後,憑借先進的生產力和奪取的侵略特權,瘋狂的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原有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肆』 1840年到1949年的歷史

1840年到1949年的歷史稱之為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

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近代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了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把「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大片領土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而且還造成了台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

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而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政府賠償4.5億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這實際上就成為「國中之國」,成為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大清國國家應允將大沽炮台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允許列強各國派駐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

中國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時,中國也一步步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落後挨打的近代歷史,也是一部恥辱史。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每每想起,都會痛徹肺腑。

在近代中國走向衰落,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同時,解決民族獨立的問題成為中華民族的首要任務,一部中華民族抗爭史也由之而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在革命的領導下,革命軍英勇奮斗,所向披靡,迅速佔領武昌城。革命黨人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

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社會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這是中國社會的一大轉變,一大進步!這次革命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為以後新的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

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4)鴉片戰爭到1949年是中國的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大事:

1、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2、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3、南昌起義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地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企圖用血腥的屠殺來消滅革命。

在這種嚴峻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並沒有被敵人的屠刀所嚇倒,而是積極地行動起來,拿起槍,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

1927年7月12日,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黨中央政治局進行了改組,成立了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中央委員會根據當時的形勢,作出了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

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起義總指揮部設在江西大旅社。

起義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郭沫若任政治部主任。下轄3個軍。經過激戰,南昌守敵幾乎全部被殲滅,起義部隊佔領了南昌城。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命令張發奎、朱培德向南昌進攻,起義前委會按原計劃向南挺進。8月3日至5日,起義部隊先後撤離南昌。

但是起義沒有注意與當地農民運動相結合,到9月下旬,起義部隊在廣州潮汕地區遭強敵圍攻,起義宣告失敗。保留下來的起義部隊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等率領下,轉戰到湖南南部,另一部分轉入海陸豐地區繼續斗爭。

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開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的新階段。南昌起義的勝利大大地震動了敵人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鼓舞了革命人民的鬥志。

1933年7月1日,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作出決議,規定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

4、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一南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四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近代史是中國發展的「清醒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伍』 1840年到1949年中國發生那些大事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840-1842)英,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1年,佔領香港島

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1856-1860)英法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

1860年,洋務運動開始(1860-1890),火燒圓明園

1878年,收復新疆

1880年,收復伊犁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4-1895)日本,黃海大戰(鄧世昌)

1895年,《馬關條約》,公車上書

1898年,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1900-1901)英,美,俄,日,法,德,意

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開始標志)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4年,黃埔軍校建立

1926年,北伐開始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1927年,南昌起義(周恩來,賀龍,朱德),秋收起義(毛澤東)

1928年,井岡山會師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4年,長征開始

1935年,遵義會議

1936年,會寧會師(紅一.二.四方面軍),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全國性抗日戰爭爆,

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南京大屠殺

1938年,台兒庄戰役

1940年,百團大戰

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收復台灣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鴉片戰爭到1949年是中國的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說,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實現國家近代化,改變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陸』 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的社會性質屬於

結合所學可知,1840年的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49年的新中國成立,標志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中國從此站立起來,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所以1840-1949年是中國近代史時期,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故選D.

『柒』 中國近代史是從哪年到哪年的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7)鴉片戰爭到1949年是中國的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部分大事:

一、列強的侵略

1、1840年6月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1842年8月,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 ~ 1860年):火燒圓明園

3、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 ~ 1895年)、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救國救民的探索

1、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代表作《四洲志》《各國律例》。

2、太平天國運動——農民的救國運動

1851年,洪秀全領導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64太平天國運動失敗。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資政新篇》是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

3、洋務運動——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清政府中央以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發動洋務運動。總理衙門是推動洋務運動的中央機構。宗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口號:「自強」 「求富」。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閱讀全文

與鴉片戰爭到1949年是中國的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