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文學跟歷史有什麼區別

文學跟歷史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06-22 10:39:05

1.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系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系如下:

一、區別

1、定義不同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現形式不同

文學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

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 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其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之藝術的范疇。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

歷史是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

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

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

二、聯系

歷史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文學不同於歷史,文學源於歷史,同時又虛構部分,同時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會對歷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得文學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經過文學的加工,歷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歷史又給了文學創作更多的源泉的靈感。

(1)文學跟歷史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歷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學性,因為歷史中隱藏著許多文學性的奧秘。歷史是一種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學奧秘,絕不會因為作家個人的情緒和價值觀而發生變化。人們常說:「生活比小說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發生的歷史。

文學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就是做夢,就是作家通過虛構來營造一種夢境。另一個作用則恰好相反,不做夢,而是在細致地觀察和了解事實之後,用文學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現這些事實。

巴爾扎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說的就是文學與歷史的關系。這恰好也是《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關系,《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之間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並不存在價值觀的彼此對立和歷史事實的全然不同

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三國演義》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學手法,來表現《三國志》裡面所記載的歷史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講,《三國演義》其實就是一部歷史書,它的歷史學價值可以與《三國志》相得益彰。

2. 歷史與文學區別是什麼呢

20世紀80年代,「新歷史主義」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崛起。「新歷史主義」宣稱一切關於歷史的文本都相當於文學虛構(海登·懷特)。論者稱「歷史學家首先是一個講故事者」,歷史學家的敏感性在於從一連串的「事實」中製造出一個可信的故事的能力。而所謂的「製造故事的能力」,指的是,「通過壓制和貶低一些因素,以及抬高和重視別的因素,通過個性塑造、主題的重復、聲音和觀點的變化、可供選擇的描寫策略,等等——總而言之,通過所有我們一般在小說或戲劇中的情節編織的技巧——才變成了故事。」

西方在「新歷史主義」出現之前,歷史和文學要嚴格分家,歷史講理性和真實性,文學講感性。在中國,對《史記》的研讀,有人側重於歷史,有人側重於文學。唐代韓愈把《史記》與《莊子》、屈原的楚辭、司馬相如的賦並稱為寫作樣板,此後人們常把《史記》當作文學來讀。如此說,並不是為了炫耀中國人對於歷史著作的認識超前於西方這么多年,而只是想在西方現代理論的比照之下,我們更能清楚地認識《史記》作為歷史文本的文學價值。《史記》的文學價值,從技巧上說,無非是筆力雅健、氣勢沉雄,尤其在長篇傳記中表現突出,如前文詳細介紹過的《項羽本紀》;至於文章瑰偉壯麗或細膩生動,這在莊子等人的文章中也能見到。《史記》的文學價值,更重要的在於作者主體精神的高揚,就是他以受刑之身,滿懷憤懣,灌注於自己的創作之中,以使讀者感同身受:

讀游俠傳即欲輕生,讀屈原、賈誼傳即欲流涕,讀莊周、魯仲連傳即欲遺世,讀李廣傳即欲立斗,讀石建傳即欲俯躬,讀信陵、平原君傳即欲養士。(茅坤《與蔡白石太守論文書》)

司馬遷對才高命蹇之人,如屈原、項羽,甚至游俠刺客都更具同情和理解。但司馬遷又不是氣量狹小的井底之蛙,他少年時的壯游、他的歷史學家的家學與抱負,都使他常以天下蒼生為念。《史記》關注的面極為寬廣,《平準書》、《封禪書》、「貨殖列傳》涉及的是經濟政治問題。《平準書》歷來被認作是對漢武帝經濟政策的批評,在他治下,原先殷實的國庫開始虧空。漢武帝個人既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窮奢極欲,修宮室,巡郡國;又好大喜功,追求帝王的功勛,黷武開邊,興修水利與救荒賑災也所費頗多。再加上社會上不良商人豪富囤積居奇,以個人營利為最高目的,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這些,都導致了漢武帝統治時期國家經濟的衰退。但司馬遷也看到漢武帝實行「平準」——調控物價——的政策的正面意義,打擊了豪族與奸商對財物的壟斷,使皇家財物增益的同時,也使漢家天下財富增益。作為歷史學家的司馬遷,是從整個國家利益及百姓利益的角度來觀照他的寫作對象的。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曾說「詩比歷史更富於哲學意味、更高」,「因為詩所描述的事帶有普遍性,歷史則敘述個別的事」。我們看到司馬遷所著歷史在敘述個別的事的時候總是把它們放在一個巨大的歷史時空中,比如寫漢武帝的經濟政策,聯系的是整個漢朝成立以來的經濟狀況和走向;寫帝王將相、寫游俠刺客、寫儒者文人,都放在他們各自的精神脈絡中運行。所以《史記》是有著「詩」的品格的,20世紀中國偉大的作家魯迅曾以這兩句話向司馬遷致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要·司馬相如與司馬遷》)

3. 歷史,文化史與文學史的區別請問歷史,文化史與文學

文學史脫胎於文化史,而文化史則來源於歷史。文學可以是虛構的,也可以是接近史實的,但她一定包含作者個人的人生經歷,感悟以及思考,所以她未必是忠於史實的。文學通過口耳相傳,到記錄在案,後人研究這些東西,理順這些書寫的歷程之後,成為文學史(註:文學不等於文明)。而文化史是史實,是文化的歷史,是特定族群燦爛文明的記錄。而歷史是整個人類輝煌存在的記錄。三者都是不斷發展的。

4. 文學上,歷史真實和文學真實的區別是什麼!!求大神!

史學和文學的區別在哪裡?過去我們認為史學是求真的,文學是求美的。我們認為史學能夠真實的過去,而文學則是虛構的。但是,後現代史學顛覆了這個觀點。因為史學和文學的作品,都是人的意識對已經發生了的事情一個再加工的過程,因為真實已經過去,實際上絕無復原的可能。所謂歷史研究,總以為自己可以恢復一個真實的過去,實際上只能是一種妄想。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歷史研究和小說幾乎沒有區別。葛兆光先生認為小說的目的並不追求具體事實的真實,而歷史研究都是有意識的追求真實,因此「指向真實」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最後邊界」,它不像「小說一樣隨心所欲地虛構和敘述」。這的確是二者的一個重要特點,但恐怕還是不足以說明二者的區別。如果以指向真實為二者的最大區別,那我們甚或可以說小說也是「指向真實」,我們平常說某某小說寫得好,除了指它的文辭,更重要的也是指它與我們腦中的真實一致,這一點和歷史研究是沒有區別的。那麼,它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呢?二者雖同指向真實,但是歷史研究指向的是那一件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事件,而文學則不要求這種對應,它指向的是那一類曾經發生過的真實,而不需要直接去符合某件具體的事。

5. 談談文學與歷史的關系

文學與歷史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關系如下:

一、區別

1、定義不同:

歷史: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

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歷史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2、來源不同:

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

文學:文學是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

二、聯系

歷史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文學不同於歷史,文學源於歷史,同時又虛構部分,同時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會對歷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得文學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經過文學的加工,歷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同時歷史又給了文學創作更多的源泉的靈感。

(5)文學跟歷史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歷史起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在西方,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查、探究」,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6. 如何評價史傳文學的真實性文與史的差別在什麼地方

史傳文學有一定的真實性,文與史的差別在文學性上面。

中國史傳文學是中國歷史文學的一部分,它具有歷史文學的一般特性,兼有歷史科學與文學藝術二種成分。

從文學的角度看,它是以歷史事件為題材,重在描寫歷史人物形象的文學作品;從史學的角度看,它是通過運用文學藝術的手段,借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描述,來表達一定歷史觀的歷史著作。

史書與史傳文學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春秋》和《左傳》都是史書。

史傳文學是文學范疇,是從文學的角度研究歷史著作,從這個角度上說,《春秋》和《左傳》也都是史傳文學。

《春秋》到《左傳》,經歷了較長的歷史過程,敘事技巧的進步,歷史文獻的增多,是《春秋》與《左傳》繁簡有別的主要原因。

從經學史的角度看,《春秋》是經,《左傳》為傳,是後人闡釋經文的著作。

《春秋》重在「書法」,講究一字褒貶。《左傳》以史傳經,用歷史資料映證經文內涵,與《公羊》《穀梁》意趣。

7. 文學與歷史文化有何異同

文學的終極目的是解決人類的生存困惑,好的純文學作品必然觸及並引發讀者對生存的思考,歷史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積累,思考的結晶,很多方面都涉及生存思考,這是他們的根本共同點,也可以說是所有文化的必然相同之處。不同點在於,歷史文化更側重的是記錄,它是「巨人的肩膀」,而文學相對就有時效性,歷史文化有很多表現形式,文學只是其中一種……

8. 歷史學學士和文學學士學位有什麼區別

歷史學學位屬於文學學位,是授予個人的一種學術稱號或學術性榮譽稱號,表示其受教育的程度或在歷史學科領域里已經滿足以下要求:
(1)較好的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文學學士學位:1、根據語種分類:根據不同語種分為不同類型,有漢語、英語、日語以及小語種等。分別頒發相應的文學學士學位。2、漢語類專業類別:漢語言文學(含高級文秘、教育方向)、 新聞學 、編輯出版學、 對外漢語(含對外文化宣傳方向)、 廣告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傳播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戲劇影視文學、 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廣告藝術設計方向、服裝藝術設計方向)。
區別:歷史學屬於文學學位。文學學士學位不等同於文學學位,文學學位包括文學學士學位,歷史學,等等。歷史學與文學學士學位同屬於文學學位。

9. 「歷史」與「文學」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歷史是文學的一個側面面,文學記錄歷史。


就像魚兒和水的關系,歷史就是水,文學就是魚。沒有文學歷史照樣存在,但缺少思考;沒有歷史文學根本無從談起。

閱讀全文

與文學跟歷史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