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烏江歷史有多少年

烏江歷史有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6-22 17:11:22

⑴ 楚霸王自刎的烏江在哪

楚霸王自刎的烏江在長江西岸江東的烏江鎮。

楚霸王自刎烏江,但是他的名聲卻比勝利者劉邦還大,楚霸王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

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

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自刎於烏江旁。

(1)烏江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秦王朝被推翻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數年戰爭,史稱「楚漢相爭」。在近五年的楚漢戰爭中,項羽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項羽帶著幾十人突圍,逃到烏江邊,最後被迫自刎身亡;

而在江東烏江鎮,霸王祠是為紀念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而建的,歷史已相當久遠,位於馬鞍山江對岸的和縣烏江鎮;

霸王祠位於和縣烏江鎮東南側的鳳凰山上,左瀕滔滔長江,乃西楚霸王項羽垓下兵敗,潰退至烏江自刎處,史書記載霸王祠最盛時有廳、殿、廂、室99間半,千年香火不斷;

十年浩劫,霸王祠被夷為平地,改為一所農中。文革後,和縣政府於1984年、1992年兩次撥款重修擴建,遊人一踏進烏江鎮,便遙遙可見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題書的「霸王祠」的牌坊和青玉石漢闕門樓;

西楚霸王靈祠正中為享殿,殿中豎仿青銅項羽立像,高2.6米,顯得驕矜剛愎,神武剽悍,雙目怒視,似乎在訴說這位悲劇英雄的窮途末路的悲懣:「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享殿後是墓區,通往墓台的石板神道為古松掩映,旁立4對石人石獸,粗獷簡約,典型的明代雕塑風格,墓台四周有仿白玉欄桿,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家」碑石一方,墓成橢圓狀,左側有地下墓道。

⑵ 烏江在什麼地方啊

烏江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為八百里皖江第一鎮,是安徽面向長三角的東大門。

拓展資料

烏江區位優勢顯著,坐擁長江黃金水道,兩個碼頭通江達海,三條省道穿境而過。距馬和汽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長江三橋20公里,馬鞍山長江大橋30公里,江寧錦文路過江隧道5公里(規劃建設),南京地鐵S3號線寧和城際一期高家沖站6公里,二期貫穿全境。

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的悲壯歷史就在這里宣告結束,西楚霸王項羽在此自刎身亡,烏江自此馳名天下。

烏江自古文人輩出,唐朝詩人張籍、南宋愛國詞人張孝祥、書法家張即之、近代書豪范培開、當代草聖林散之等都出生於烏江,並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他們奮斗的足跡。

古鎮烏江正煥發著新的活力,先後引進明發集團、華夏幸福集團、南京金箔集團、長三角裝飾城等眾多商業入駐。目前已簽約在建江蘇省中醫院,南京藝術學院以及由南京市第一幼兒園、南師附小、南京市樹人中學聯合打造的「一師樹」學校項目。

浦口區烏江鎮(原江浦縣林山鄉)與和縣烏江鎮原屬一地,位於長江北岸。後因人為行政因素分開分屬兩地,分裂至今。

烏江區位優勢顯著,坐擁長江黃金水道,兩個碼頭通江達海,三條省道穿境而過。距馬和汽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長江三橋20公里,馬鞍山長江大橋30公里,江寧錦文路過江隧道5公里(規劃建設),南京地鐵S3號線寧和城際一期高家沖站6公里,二期貫穿全境。

⑶ 烏江鎮的歷史沿革

烏江鎮為吉水縣所轄,解放前及解放初屬烏江鄉,1958年設立烏江公社,1986年設烏江鄉,1999年撤鄉設鎮設立烏江鎮。

⑷ 烏江亭的歷史

烏江亭,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自古為一渡口,秦漢之時即設有亭長,是我國最早的驛亭之一。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兵敗自盡,烏江亭由此聞名古今。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年末,漢王劉邦撕毀與項羽在廣武(今河南滎陽縣東北)訂立的以鴻溝為界的「楚河漢界」和約,與韓信、英布、彭越會師追擊項羽。韓信在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設下十面埋伏,引誘項羽陷入重重包圍,並令漢軍學唱楚國的歌曲,瓦解楚軍鬥志。項羽聞聽四面楚歌,以為劉邦已盡取西楚,悶悶不樂地與夫人虞姬對酒唱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好好安慰一番對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遂拔劍自刎,人稱霸王別姬。虞姬死後,項羽帶著僅存的八百江東子弟兵連夜突圍。後有灌嬰五千追兵,項羽南渡淮河,且戰且走,一口氣跑到烏江,這時項羽只剩下二十六人。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項王乃欲渡烏江。烏江亭長……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而項羽卻說「天之亡我」,並說「且籍(項羽名籍——作者注)與江東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即使江東父老可憐他讓他當大王,他都獨愧於心,無顏見江東父老。

到了秦時,烏江已是長江下游的重要渡口。項羽西渡伐秦,由此過江,《史記》曰:「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東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東陽,在今天長縣西北,離烏江不遠,可以推斷,項羽西渡,該由烏江渡江。戰敗逃亡,又「乃欲東渡烏江」,應是老馬識途。漢興,作為地域,人口不斷增加;作為下游渡口也越來越重要。《太平寰宇記》載:「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仁椐烏江以討吳。」《續通典》載:西晉「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東城界置烏江縣。」當時的烏江縣大體上由東城地域析出,也包括堂邑的一部分地域。江浦縣志載:「晉太康六年,於縣境西南置烏江縣,治烏江鎮,隸揚州淮南郡,領今縣城以西地區。」對照和縣志書《歷陽典錄》,「烏江令,二漢無,晉書有,太康地誌屬淮南」,「永興元年(公元304年)分淮南陽郡之烏江、歷陽二縣置歷陽郡」即太康六年(公元285年)至永興元年烏江與歷陽均屬淮南郡,到永興元年烏江縣就歸屬歷陽郡了。從此烏江、烏江縣就和歷陽、和州密不可分了,因為烏江離歷陽的距離畢竟只有二十公里。兩晉,烏江縣一直屬歷陽郡。
南北朝時,征戰連年,更替頻繁,長江沿岸更是用兵之地,烏江的建置也多變。
劉宋:「孝武大明五年(公元461年)以烏江並懷德二縣立臨江郡,前廢帝永光元年(公元465年)省臨江郡,懷德即住郡漢烏江還本。」「永初十年(公元421年)公淮東為南豫州……」臨江郡及烏江縣屬南豫州。
齊:「南豫州,歷陽郡,歷陽、龍亢、雍邱。」,「臨江郡,烏江、懷德、贊部,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罷並歷陽後復置」,「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太祖以兩州損費甚多省南豫。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割揚州宣城、淮南,豫州歷陽、譙、廬江、臨江六郡復置南豫州。」臨江郡及烏江縣仍屬南豫州。
梁:「烏江梁置江都郡。」
陳:「烏江縣陳改為臨江郡。」
北魏:「魏書志,烏江縣屬臨滁郡,無歷陽縣。」
北齊:「歷陽郡後齊六和州。」,「烏江縣齊改為齊江郡。「」梁末,侯景亂。江北之地,盡屬高齊,六為和州。改臨江為齊江,以和州領歷陽,齊江二郡及後又省齊江並烏江並入歷陽一郡。「
北周:「大象初(公元579年),盡取陳江北地並入歷陽。」,「烏江縣周改為同江郡。「
隋:「烏江縣……開皇初(公元581年)郡廢大業初置屬歷陽郡,有六合山。」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南北朝這160年裡,烏江有120年(公元461年至公元581年)的郡治歷史。名稱、建置的變化均與戰爭勝負,地域易主有關。臨江、江都、齊江、同江,郡名都有「江」字,這充分說明烏江在南北朝時,作為長江渡口、沿江屏障的戰略地位之重要。
隋、唐:烏江縣均為縣建置屬歷陽郡或和州。《新唐書?地理志》雲:「和州歷陽郡上……烏江縣上……」。
五代:烏江隨和州先後屬吳、南唐、周。「吳、南唐、周有。」,「和州領縣三,歷陽舊縣、烏江舊縣、含山舊縣。」
宋:烏江屬和州。《宋書?地理志》:「和州上。……南渡後為姑孰、金陵藩蔽。……烏江縣中。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廢為鎮,七年(公元1137年)復。」
元:烏江屬和州。《元史?地理志》:「和州中……烏江縣中……」
明:裁為鎮。《明史?地理志》:洪武初(公元1368年)省州(指和州)入縣。二年(公元1369年)復改縣為州,乃屬廬州府。七年(公元1374年)……東北有烏江廢縣。……」從此烏江縣就成了鎮的建置。烏江從太康六年到洪武初共有1083年治縣歷史。明、清一直為鎮建制,屬和州或歷陽。
明初,烏江廢縣為鎮後,其地域也就不是原烏江縣地域,大致縮小到現和縣烏江鎮地域。江浦縣志載:「明初烏江縣入和州,屬廬江府;……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劃和州遵教、懷德、任豐、白馬4鄉及六合縣孝義鄉,滁州豐城鄉置江浦縣」。所劃出的地域正是今江浦縣城以西至駐馬河邊原烏江縣的大部分區域。

⑸ 自刎烏江中的烏江在哪

在今天安徽和縣東部的烏江鎮的長江邊上,那個地方有一條長江的支流叫烏江,由於那個地方的長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說項羽「不肯過江東」。

(5)烏江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斗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

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卷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⑹ 從項羽烏江自刎到現在經過了多少年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古代中國著名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被楚懷王羋心(又名熊心)封為魯公,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統率楚軍大破秦軍,秦亡後自封「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高祖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有2212年了。

⑺ 楚霸王不過烏江,烏江究竟是今天的哪裡

這個傳說中的烏江就是當今社會的安徽省的烏江鎮,在烏江鎮這里有一條長長的大江,烏江作為長江的一個支流,每年的流水量非常的大,因此從古至今這條河流養育了許多的當地人,但是又因為楚霸王項羽是在烏江旁邊去世的,因此這也造就了烏江獨特的地域歷史文化,讓烏江成為了一個歷史文化古鎮,一直到今天,這個小鎮每年都會吸引非常多的遊客前來遊玩。

項羽從此就在烏江旁邊自殺了,雖然向你自殺了,但是像你的這種英雄氣概卻感染了烏江一帶的百姓,從古到今,烏江旁邊都一直流傳著項羽楚霸王的種種事跡,在他們的心中,項羽一直是他們心中的大王,因此當地人為了紀念楚霸王項羽,經常會舉辦一些活動來歌頌和緬懷這位昔日的英雄。當代社會的烏江已經成為了一條具有獨特歷史文化的河流,人們經常站在烏江旁邊,似乎在感受項羽生前的魅力。

⑻ 楚漢相爭時的烏江在現在的哪裡

烏江亭,在今安徽省和縣東北的烏江浦,自古為一渡口,秦漢之時即設有亭長,是我國最早的驛站之一。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兵敗自盡,烏江亭由此聞名古今。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

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

(8)烏江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烏江在秦漢時為歷陽縣的一個亭。按秦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游徼。……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

東城舊址在定遠東南三官集附近,「項羽過東城的目的是要強渡烏江渡口回江東老家去。四潰山北側就是從西北面的陰陵逃往東南東城直至烏江渡口的秦時驛道」;

這個三官集從地圖上看離烏江的直線距離不超過一百公里,這一帶秦漢時多丘陵、沼澤,因民「稀而曠」,且驛道已到江邊,烏江屬東城是交通的需要。這就是歷陽與烏江、江浦一帶當時分兩邑的大致態勢。

⑼ 烏江的歷史沿革

烏江,先秦到唐代稱牂牁江(先秦時期貴州屬牂牁古國),又有稱內江水、涪陵水、延水等的,唐時設立黔中道,故唐宋又稱黔江。
元代首次被稱為烏江。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語記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譯成漢字,導致了許多謬誤,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記為「思渠」 (因為當地巴蜀語有鼻音韻尾脫落的情況)。烏江也是此時得名。
沿河古稱「務川」(隋開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蟄僚奉詔置務川縣,治地在今沿河縣城東岸,南宋後期才遷往都濡,務川縣治沿河歷519年)。唐《元和郡縣志》載:「內江水,一名涪陵水(烏江),在縣(今沿河河東田壩)西四十步,因川為名,曰務川縣。」可見烏江在唐代就被稱為「務川」。
「務」是微母字,元代發音構擬為vu,但蒙古語沒有v輔音,所以用一個相近的qu來代替,於是在後來轉寫時記成影母字「烏」,這便是烏江名稱的來歷。
烏江,長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河,發源於貴州省威寧縣香爐山花魚洞,流經黔北及渝東南酉陽縣和彭水縣,在重慶市涪陵區注入長江。

閱讀全文

與烏江歷史有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