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元代多少年的歷史
以元世祖忽必烈定國號大元為開始歷時98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孛兒只斤·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權。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孛兒只斤·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孛兒只斤·忽必烈即位稱帝,建元「中統」。
1271年,孛兒只斤·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徹底滅亡南宋流亡政權,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期的混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進攻日本、緬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敗。
元朝中期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而且漢化遲滯,發展不前。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大都。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Ⅱ 歷史上元朝統治了有多少年
公元1271年 - 1368年 共97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龐大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的,以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蒙古族以其強大的武力,不僅征服了中原及長江以南地區,還將其控制范圍擴張至整個西亞地區。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
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一直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大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時,蒙古族出現了一位傑出的領袖--鐵木真。它作為部落首領,於公元1206年被各部推為大汗,稱為成吉思汗。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中國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它於公元1227年消滅西夏、1234年消滅金朝,為統一全中國作好了准備。此時,成吉思汗已死,窩闊台、蒙哥、忽必烈先後繼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從此,北京才逐漸成為中國此後近七百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發兵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統一了中國全境。
元世祖忽必烈在統一中國之後,並沒有停止對外的軍事行動。此後,元朝曾兩征日本、兩征安南(今越南北部)、兩征緬甸,先後使高麗、緬甸、台城、安南等地成為元的屬國。在國內,為了統治漢族人民,元朝統治者將國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漢人、南方漢人。在這種制度下,漢人的地位極底。成為了蒙古人與色目人驅使的對象。故而,在元朝統治初年,曾發生過多次漢族與南方各少數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義,但都未能成功。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歷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由於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以黃道婆為首的一批手工業者,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朝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元世祖年間,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在它撰寫的《馬可·波羅游記》中詳細的記載了當時元朝大都的繁榮景象。
物質的豐富使元朝的統治者生活逐漸奢華起來,同時也使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的斗爭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後歷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見當時元朝內部的斗爭之激烈。元朝後期,各皇帝都過起豪華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於是漢族人民以各種形式起來反抗元朝暴虐的統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丑廝、郭菩薩的起義就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而後,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捲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從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他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於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明王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王朝,他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後歷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國歷史上較強大的王朝之一。但由於元朝對漢族人民的歧視,使其過早滅亡,成為將來的清朝統治者的前車之鑒。此外,元朝的統治,為我國畫訂了以後的大致范圍,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後期,中國的疆土在此基礎上一直未發生太大變化,而蒙古族在此之後也成為了中華大家庭的一部分。
Ⅲ 元朝從開始到滅亡有多少年歷史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3)元朝統治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疆域范圍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建立起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
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術赤於鹹海、裏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封次子察合台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台汗國;三子窩闊台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台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的記載,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范圍內。
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沖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台汗國瓜分窩闊台汗國,元朝取得窩闊台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全國劃分為由中書省所直轄的京畿地區(即河北、山東、山西及漠南部分地區),由宣政院(初名總制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以及十個行中書省,分別為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陝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雲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藩屬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別行政區征東行省與緬中行省。西北方面,1268年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意圖奪回汗位而聯合欽察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反元,史稱海都之亂。
直到1304年元成宗時期,元廷與這三大汗國達成和議,並與伊利汗國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成為元朝的藩屬國,而且元成宗並賜伊利汗國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漢文印璽,實質上也承認其獨立性。到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國聯合攻滅窩闊台汗國。元文宗年間編纂《經世大典》時,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利汗國列為元朝的藩屬國。
政治
蒙古國對華北的統治方式,是草原貴族原有的統治體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農耕地區的延續。漢地戶口的一部分直接領屬於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給諸王、宗戚和勛臣。蒙古統治者把主持軍事、財賦征斂的部分官員和監臨各級地區的達魯花赤派到華北,同時又以款服入質、領軍從征、繳納差發為條件,允許自金末戰亂以來出現在北方的大小軍閥世侯,繼續行使在各自勢力范圍內的實際統治權。世侯們集兵刑賦役之政於一己,不相統屬。
直到忽必烈建立元朝,這種局面才獲得根本轉變。他借鑒金代制度,在以「藩邸舊臣」為核心的中原知識分子參議下推行「漢法」,同時保留能充分保障蒙古貴族特權地位的種種制度,重新在華北確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制統治體系以及相應的各種典章制度。中統、至元間的創置,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元朝制度多沿襲金制,同時又有不少前代所不具備的特點。
其中有的反映了中原王朝歷代相承的傳統體制本身的發展變化,如行省的設立;有的反映了被保留的蒙古舊制,如蒙古、探馬赤軍中的奧魯(老小營)建置;也有一些是在這兩者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如刑罰體系中某些不同於前代的變化,對吐蕃地區實行的政教合一的統治等。
軍事
元代軍隊包括蒙古軍、探馬赤軍、漢軍、新附軍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過著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戰時出軍,平時便屯聚牧養。在漢地,元朝軍士的來源採取從固定的軍戶中簽發的辦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規模籍戶時,已明確地區分民戶和軍戶。
進入內地的大多數蒙古人戶及被收編的金、宋降軍之家,皆以軍戶著籍;此外還有一些漢族或其他各族人戶陸續被新簽為軍戶,一般都由中戶充當。軍戶種田,可免稅糧四頃,稱為「贍軍地」。蒙古、探馬赤軍和漢軍(金國降軍和蒙古政權、元政府在華北簽發的軍隊)軍戶,都是通過奧魯進行管理的。
奧魯的主要職責,一是從軍戶中起發丁男當軍應役,並及時起征亡故軍人的「戶下弟男」承替軍役,彌補軍隊缺員。二是負責按時為本奧魯起發的當役軍人置備鞍馬、器杖、盤費等軍需。蒙古、探馬赤軍的奧魯,隸屬於該奧魯當役軍士所在的萬戶、千戶之下,漢軍奧魯由所在地區的管民官兼領。新附軍(南宋降軍)未設奧魯。
元代軍事防衛分為兩大系統,即戍衛京師(大都)的宿衛系統和鎮守全國各地的鎮戍系統。宿衛軍隊由怯薛軍和侍衛親軍構成。忽必烈建國後,保留了成吉思汗創立的四怯薛輪番入侍之制,用他們列值禁庭以充護衛侍從,常額在萬人以上,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侍衛親軍用於環衛京畿,到元朝末年先後置三十餘衛,衛設都指揮使或率使,品秩與萬戶相當(正三品),隸屬於樞密院。
進入內地的色目人軍隊,由於戰鬥力較強,相當一部分被編入侍衛親軍。鎮戍諸軍的布局,腹里主要由蒙古軍和探馬赤軍戍守。華北、陝西、四川等地的蒙古、探馬赤軍由各地區的蒙古軍都萬戶府(都元帥府)統領,隸屬於樞密院。
南方以蒙古軍、漢軍、新附軍相參駐戍,防禦重點是臨江沿淮地區。隸屬行省的鎮戍諸軍,方面有警時由行樞密院統領;平時日常事務歸於行省,但調遣更防等重要軍務仍受樞密院節制。全國軍馬總數,只有皇帝和樞密院蒙古官員知道,行省兵馬也只有為首的蒙古官員知道。
Ⅳ 中國的元朝統一了中國多少年
(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權。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稱帝,建元「中統」。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徹底滅亡南宋流亡政權,結束了自唐末以來長期的混亂局面。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進攻日本、緬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敗。元朝中期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而且漢化遲滯,發展不前。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大都。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元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疆域超越歷代。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Ⅳ 元朝多少年歷史
元朝有98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首都位於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共傳五世十一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為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簡介
元朝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十九載:「蒙人既侵金國,乃自號大蒙古國。」元初漢文史科中尚有「大朝蒙古國」、「蒙古大朝國」(或僅稱「大朝國」)等名,都是同一蒙文國號的不同漢譯。
元世祖忽必烈鑒於本朝「輿圖之廣,歷古所無」,像漢唐那樣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為名,都不足以顯示其盛大,於是在1271年發布《建國號詔》,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以「大元」為國號。元朝官方編纂的《經世大典》解釋:元也者,大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元朝
Ⅵ 元朝經歷了多少年 幾個皇帝
元朝(1271年—1368年),歷時九十八年。元朝共經歷11位皇帝(自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368年元惠宗妥懽貼睦爾止)。
元朝皇帝順序:
元世祖奇幄溫,忽必烈,1260年-1294年;元成宗奇幄溫,鐵穆耳,1295年-1307年;元武宗奇幄溫,1308年-1311年;
元仁宗奇幄溫,愛育黎拔力八達,1312年-1320年;元英宗奇幄溫,碩德八剌,1321年-1323年;泰定帝奇幄溫,也孫鐵木耳,1323年-1328年;天順帝奇幄溫,阿速吉八,1328年;元文宗奇幄溫,圖帖睦耳,1328年;
元明宗奇幄溫,1329年 (1329年陰歷10月文宗復位並在位至1331年);元寧宗奇幄溫,懿磷質班,1332年 ;元慧宗奇幄溫,妥灌鐵木兒(即元順帝)。
元朝由忽必烈於1271年建立。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元朝的正式國號叫大元,取自於《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
其中大元中的「大」字並非類似大漢,大唐那樣的尊稱,因為統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13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稱呼元廷的殘余勢力時又叫北元或殘元。
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佔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北元滅亡。
Ⅶ 元朝在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元朝在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成吉思汗被譽為蒙古帝國最有名的可汗,正是因為他前所未有的成績,使蒙古和後來的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寬廣的王朝。這樣英雄般的霸氣,蒙古帝國在中國建立了元朝,剛開始強大的元朝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迅速滅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元朝不到一百年就滅亡了嗎?到底是什麼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幫助我轉發,點贊,多多支持我,多多關注我。
如果有什麼問題和請求您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