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尤溪縣屬於哪個市
尤溪縣屬於三明市。
尤溪縣,別稱沈溪,位於三明市東部,地處閩中、戴雲山脈以北,毗鄰閩清、永泰、沙縣、大田、南平、德化。尤溪全境面積3463平方公里,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二位,轄11鎮4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尤溪縣常住人口為341638人。
尤溪地處福建地理中心,素有「閩中明珠」之稱,是四市(三明、福州、泉州、南平)六縣(大田、沙縣、德化、永泰、閩清、延平)交接毗鄰之地,是省會福州1小時經濟圈、廈門2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三明中心城市的東大門。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尤溪縣直屬於福建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尤溪縣改隸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南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尤溪縣隸屬第二專區(專區公署駐南平)。1970年起,尤溪縣劃歸三明地區。1983年7月,三明地改市,尤溪縣隸屬三明市。
B. 尤溪是什麼
1 如果指的是江河名稱的話:尤溪是閩江的一條支流,發源於戴雲山北麓大田縣屏山鄉的溪頭村,源頭為屏山溪,紅湖至白馬寨稱均溪,白馬寨至尤溪縣城關稱坂面溪,尤溪縣城關以下稱尤溪。尤溪自南向北於尤溪口注入閩江,集水面積5436平方公里,河長202公里,河流流經山區峽谷地帶,坡陡、流急、水險,降雨與水位具有山區河流特點。尤溪西洋水文站水位最大變幅13.45米,歷年最大流量618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7立方米/秒,多年年平均流量144立方米/秒,歷年平均年逕流量45.50億立方米。
2 如果指的是地方名稱的話:尤溪是福建省三明市管轄下的一個縣,即尤溪縣。電話區號:0598,郵編:365100,車牌:閩G3XXXX。尤溪縣因地處福建正中間,美稱為「閩中明珠」,南宋儒家大師朱熹誕生於尤溪。全縣總人口四十多萬,經濟水平還行,消費水平高,房價更是高不可攀。近幾年隨著水東大開發,尤溪的建設越來越美麗,據說向莆鐵路(福建莆田到江西向塘)尤溪站有望於今年年底竣工。更有福銀高速公路(已竣工)、重莆高速公路、廈沙高速公路、興尤高速公路貫穿尤溪。
C. 尤溪縣屬於福建省哪個市
尤溪縣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宋代著名的大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就誕生在這里,這就是亨有"閩中明珠"美譽的尤溪縣。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時器時代尤溪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建縣,以境內的尤溪為縣名,別名沈溪。建國後屬南平專區管轄,1970年改轄三明地區(市)。
位於福建省中部,閩江西南側,戴雲山脈西坡,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8.9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00-1800毫米,全年無霜期312天以上。東鄰閩清縣和永泰縣,南接德化縣,西連大田縣和沙縣,北與南平市交界,是三明市的東大門。境內交通便利,縣城距福州162公里、三明116公里、南平89公里、尤溪口火車站47公里;建設中的"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尤溪縣,並在尤溪縣境內設立2個互通口。尤溪口和西濱的碼頭可供500噸級船舶直達福州馬尾港。
尤溪縣土地總面積3463平方公里,僅次於建甌市,居全省第二位,現有耕地面積34.3萬畝,其中水田33.4萬畝;園地面積25.8萬畝,其中果園19.5萬畝,茶園6.3萬畝;未利用土地面積近50萬畝,其中宜農荒地7.1萬畝。尤溪縣水域資源豐富,河流水面4.5萬畝,溝渠水面1.4萬畝,水口電站、水東電站、擁口電站、街面電站、柳塘水庫等,可大力發展庫灣養魚、網箱養魚,同時可利用庫區消落區建成精養魚塘及鰻魚養殖基地。尤溪縣現轄8個鎮(城關鎮、梅仙鎮、西濱鎮、尤溪口鎮、洋中鎮、新陽鎮、管前鎮、西城鎮),7個鄉(聯合鄉、湯川鄉、溪尾鄉、中仙鄉、台溪鄉、坂面鄉、八字橋鄉),260個村(居)委會,3076個村民小組,人口42.1萬人。
"一人二特三山四水"作為尤溪縣旅遊資源的特色所在。一人即朱熹,朱熹在誕生地尤溪的文化遺存,在深厚的朱子文化積淀中無疑是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南溪書院"建築群中的開山書院、半畝方塘、觀書第、活水亭、溯源處、以及文廟大成殿、韋齋舊治文物、以朱熹手植樟樹為中心開辟的"沈郎樟公園"、朱熹文物展覽廳大樓等。特別是朱熹家譜的發現,更使尤溪成為海內外賓客敬仰先賢和朱子後裔尋根謁祖的聖地。二特即特色林業、特色農業,三山即後樓枕頭山、梅仙的倒排岩山、坂面的蓬萊山,四水即水口水電站庫區、雍口水電站庫區、水東水電站庫區和"十五"將動工興建的街面大型水電站庫區。已經形成覆蓋全縣的旅遊網路。
尤溪縣地質復雜,礦產多樣。目前已發現鎢礦、黃金、錳、褐鐵礦、鉛鋅礦、大理石、石灰岩等28個礦種,已開發利用的18種。位於大斷裂附近的梅仙、中仙、台溪、坂面等地是礦產集中分布地區。梅仙鉛鋅銀礦,鉛鋅遠景儲量300萬噸,銀2000噸,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有色金屬礦床。
尤溪縣農業發達,是全國、全省商品糧基地縣之一,享有閩中糧倉;是福建省食用菌主要生產縣之一,現成為全國11個食用菌產值超億元縣之一,山、水、田資源豐富。山地雞、金柑、蘆柑、筍干、土紙、板栗、香菇、蘑菇、姬松葺、金針菇、靈芝、木耳、茶樹菇、綠筍、茶葉等土特產品久負盛名,馳名省內外。"九五"期間,尤溪縣在"特色農業、高優農業、創匯農業、產業農業"等方面做足文章,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立足縣情,深挖潛在資源,充分發揮縣里的農業資源優勢,大力培育主導產業,尤溪山地雞等特種養殖業、食用菌、名優茶果、煙葉、竹業、水產六大主導產業的形成對全縣產業鏈的延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農業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列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列入市級龍頭企業4家,尤溪山地雞、湯川反季節蔬菜、反季節食用菌等7個項目與福建超大集團建立了農業發展戰略夥伴關系。
尤溪縣是全國48個重點林業縣之一,林地面積378萬畝,居全省第二位,森林覆蓋率75.2%,森林蓄積量1679萬㎡。植物種類多達1300多種,其中有禿杉、南方紅豆杉等2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和9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主要用材林樹種有杉木42%、馬尾松45.8%、和闊葉木12.2%,毛竹蓄積量4500萬根以上,現有培育九大基地:商品用材林基地150萬畝、造紙用材林基地40萬畝、膠合板材林基地10萬畝、松脂采脂林基地10萬畝、毛竹豐產林基地10萬畝、食用菌林基地5萬畝、茶果林基地9萬畝、葯材林基地1萬畝、綠竹林基地100萬簇。平均年出材量250萬㎡,毛竹近400萬根。茂盛的森林繁衍了眾多的野生動物,全縣野生動物270多種,其中有雲豹、彌猴等48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和27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全國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試點縣。
尤溪縣2000年成功舉辦了尤溪縣特色產品展銷會,成交額達4221.29萬元。推行品牌工程,"東岩雲霧茶"榮獲第二屆國際茶博覽會優質獎和全省名優特博覽會金獎,"秀峰"牌蔬菜、筍系列加工產品被列入市"三個一批"創名牌企業、產品,金柑、姬松茸、杏鮑菇等產品申報省級名牌農副產品。湯川普濟茶(苦竹茶)、華口水仙茶、音頭山仙茶和明山聖王茶是我縣四大地方特色名茶。三洪金柑、後祿坪蘆柑、九都柚是我縣的名特水果。
享有"金柑之鄉"、"食用菌之鄉"、"尤溪山地雞之鄉"的尤溪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幅員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是投資的理想場所,貿易的忠實夥伴。尤溪縣42萬人民竭誠歡迎您前來參觀考察、洽談貿易、投資興業。
D.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500年嗎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 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大田縣來說,總人口超40萬,距三明市129公里。在歷史上,大田縣於明朝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
四
最後,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式從尤溪縣分出部分地區設立大田縣。據《郡縣釋名》:“曰大田者,邑近城鄉,有大田裡,從里名也。”由此,就大田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535年,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公元1734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永春縣升為永春州,大田縣隸屬永春州。到了1913年,大田縣屬廈門道。1928年,大田縣直屬於福建省。1983年4月,將原地轄三明市改為省轄市,並撤銷三明地區,大田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大田縣總面積達229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41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E. 福建省一個縣,人口超30萬,建縣歷史近1100年嗎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其中,就德化縣來說,人口超30萬,為中國古代三大瓷都之一,另外兩大瓷都分別為江西景德鎮和湖南醴陵。在歷史上,德化縣於五代十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100年的歷史了。
四
最後,後晉開運二年、閩天德三年(945年),德化縣隸屬閩國東都(今福州)。宋朝時期,德化縣屬泉州。元朝這一歷史階段,改為泉州路,德化縣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德化縣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後,德化縣屬福建省泉州府。到了1914年,德化縣屬廈門道。1928年,德化縣直屬於福建省。1971年,德化縣屬晉江地區。1985年,德化縣屬泉州市。截至2018年底,德化縣總面積達223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34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F. 尤溪的來歷
尤溪縣,別稱沈溪,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置縣時隸屬福州,1983年始隸屬三明市。位於三明市東部,地處閩中、戴雲山脈以北,毗鄰閩清、永泰、沙縣、大田、南平、德化。尤溪全境面積3463平方公里,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二位,轄10鎮5鄉,2017年末全縣戶籍人口450133人,是三明市幅員最大、人口最多的縣。
G. 尤溪怎麼樣啊
到三明尤溪除了領略美麗的山水風景,還要親自品嘗當地的水果。為大家介紹幾種具有尤溪特色的水果。
一、尤溪金柑(「三洪」金柑)
尤溪縣的八字橋鄉、管前鎮由於其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成為盛產優質金柑的主要產地,而以八字橋鄉的洪田村、洪牌村,管前鎮的洪村三個相連一片「三洪」村出產的金柑最為優質。這三個村是福建省的金柑主產區之一。故「三洪」金柑代表了尤溪金柑而盛譽省內外。
金柑色澤金黃、果大、核少、味甘甜微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據測定,其果實可溶性固形物佔17.2%~18.%,~15%,總酸0.75%~0.99%;每百克含維生素c41.5~45.5 毫克,並富含維生素A 、B,果實還含有維生素P,果皮中富含類胡羅卜素。
據資料記載,尤溪金柑人工栽培始於清同治四年(1865)發展至今。
二、尤溪「九都柚」
「九都柚」又名「九都拋」,為尤溪縣梅仙鎮梅營村的獨特產品,歷史上梅營的行政區劃屬九故得名。梅營處於尤溪河中遊河畔,其地質為古代泥沉積形成的小河谷平原。由於特殊的土壤結構和氣候環境,所產的柚質地優良,果實形狀略呈倒卵,淡綠色,有香氣。果重1.3~1.5公斤,皮薄,僅0 .6厘米左右,肉呈粉紅色,味甘甜,少核,該柚,貯期可達半年,貯於屋內滿屋生香。據民間資料記載,此柚始植於明代中葉,盛產至20世紀50年代。清代就有銷往福州、南平等地的記載。50年代後期由於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產量逐年下降。現有關部門正採取措施拯救這一珍貴的果樹品種。
三、尤溪蘆柑(厚祿坪蘆柑)
尤溪蘆柑是尤溪縣的特色產品,主要生產基地分布在尤溪河上游的坂面、台溪兩個鄉。以坂面鄉厚祿坪村的蘆柑質量最為優良而聞名省內外,因而有「厚祿坪蘆柑」獨特的稱呼。厚祿坪出產的蘆柑果大(大的果徑達12厘米以上)皮鬆軟易剝,肉質嫩,果味密甜爽口,核少(或無核),可食率高。據測定,可溶性固形物達15%,每百克果汁含維生素C38~42毫克。果品耐貯運,貯藏期達100天以上。
四、尤溪果蔗
尤溪果蔗也稱為尤溪甘蔗,是縣內種植歷史悠久較有特色的一種食用蔗種。該品種蔗皮薄,呈嫩綠色,其節比一般甘蔗軟,易啃此。蔗肉幼嫩,含糖份高,味甘爽口,蔗糖不粘嘴,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水果。尤溪果蔗歷史上主要種植地在梅仙的梅營、坪寨及西城鎮的解建、聯建等村。
五、尤溪蘇柑
蘇柑,也稱酥柑,是橙柚天然雜種果種,經長期選擇形成地方優良品種。尤溪縣栽培蘇柑的歷史有百年以上。民國16年(1927版)《尤溪縣志》物產篇中記載:「有仙柑、雪柑、蘇柑,微酸酢,九都(現梅仙鎮部分村)產者最佳。」蘇柑的主要產地在梅仙鎮的汶潭、梅仙、半山、坪寨,城關鎮的水東、埔頭,台溪鄉的清溪、山兜、 象山等村以及西濱鎮、坂面鄉的部分村。由於受土質等方面條件限制,蘇柑的產量不很高,蘇柑果實可食率為76%~78%,果汁含量40%~45%,可溶性固形物14%~15%,總糖5%~8,總酸1%~1.3%百克果肉含維生素C30~45毫克。
蘇柑果大,色橙紅鮮艷,具有獨特的香氣,汁多,維生素C含量高並含多種維生素。食用蘇柑有助消化、增強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防止壞血病的作用。其色、香、味均比雪柑原汁好
六、銀杏
銀杏,別名白果樹、公孫樹、鴨掌樹、銀杏是我國特有的古老孑貴植物,為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由於世界上其他國家此樹種已基本絕跡,故有現代的「活
化石」之稱。
尤溪縣是福建省現存古銀杏樹最多的縣份,人工開發種植銀杏的歷史也較久。
據調查,現存的古銀杏樹有353株,主要集中份布在中仙鄉的善鄰、吉安、劍溪
及聯合鄉的連雲、下雲、雲山、東邊等村。古銀杏樹一般零星分布。中仙鄉善鄰
村龍門場、山坑有集中連片的古銀杏林,共有155株,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銀杏。
據傳,這兩片古銀杏樹群始植於南宋年間,最長樹齡達800多年。銀杏果(白果)
是高蛋白的乾果品,味香甜,有微毒,可人葯。歷史上,中醫用於劍肺定喘,主治
痰哮喘咳、遺精、帶下、小便頻等,並有驅蛔蟲等功效。白果外皮可提煉烤膠,
銀杏樹木材材質細致、輕軟,是建築、傢具及工藝品、雕刻的上等材料。銀杏葉
經研究發現,其主要成份銀杏內酯、黃酮醇,分別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
改善血脂,增強血液循環,避免脂細胞受低氧的傷害和清除自由荃的功能,除有
擴張血管的作用外,還可防止動脈硬化,據研究。銀杏樹能釋放氰化氫,通過空
氣傳播,吸入人體,有抗癌作用。因此可說,銀杏樹全身是寶
七、中仙無核柿
無核柿,因其果實無核而得名;又因形似棗,又名棗柿;因含糖份高,又名糖柿。無核柿主要產地在中仙鄉的華仙、上仙兩個村,也有部分村零星種植。據《中仙鄉志》記載,該柿在華仙村的栽培歷史已有250年以上。
無核柿因其無核,含糖份高,深受人們喜歡。無核柿果實長圓形,果皮薄,果肉黃色半透明,生果質地堅實。果實平均重28.5克,橫徑3.1厘米,縱徑4.7厘米,總糖含量為43.63%,還原糖29.52%,可溶性固形物33%,總酸度0.38%,維生素含量4.96%,固酸比為86.84:1。
無核柿有耐寒、耐早、抗土質瘠薄的性能,適宜於生度在較高海撥(650米左右)的中仙鄉。
H. 尤溪這個名字的由來50字
福建省尤溪縣的歷史沿革
有人說,尤溪因尤溪河而得名;那麼,尤溪河又因何而得名?也有人說,尤溪最早叫沈溪,因朱熹別名沈郎......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而尤溪縣之地的歷史沿革是:後唐之前無地名(屬劍州轄地)---閩國設沈溪縣---閩國末年改稱尤溪縣至今。朱熹是尤溪設縣後205年誕生的,與尤溪之得名毫無關系。那麼,尤溪縣得名源自何處呢?
史載, 唐末天下大亂。相傳,當時祖上居住河南光州固始的讀書人王審知(即後來的閩王),他和兩兄弟攜帶家眷及老母,以武力自衛逃難到福建。到達福建後,受眾人推舉為首領,率眾拿下泉州。朝廷見勢只好順水推舟封王審知的長兄為刺史。公元892年,福建觀察使陳岩去世,他長兄以兵力取得觀察使位置。公元897年,其長兄病逝,王審知繼位為福建觀察使,後加平章事,封為琅峫郡王,以後又加封為閩王。閩王統五州治閩29年,實行保境安民政策與周邊割據勢力締結友好,人民安居樂業,經濟文化大發展,使福建成為東南對外貿易中心。被尊稱為開閩王。
閩王帶領河南固始鄉親南下福建一路歷盡艱辛磨難。當他們的隊伍經過南安到達古尤溪、永安一帶的大山之間,相傳原名沈誠的尤氏始祖思禮公當時還是一個瘦弱孩童,也跟隨父母從河南奔數千里來到此地,匯聚進閩王的逃難隊列之中。約在公歷892年,思禮公在泉州正式參加閩王隊伍。後來,沈誠成長為閩國政權軍政骨幹,扶助閩王定鼎安邦,成了閩王的親信幕僚。史載:閩王攻佔福州後,勵精圖治,巡察州縣,整頓行政。已成為閩王女婿的沈思禮(沈誠)受閩王之命,率沈氏族人聚居古尤溪之地,並加強鎮守、開山造田、休養生息、人丁漸旺、經濟發展、文化興起,還負責照看閩王之母徐氏夫人墓。為表彰沈思禮的政德,閩王正式命名古尤溪之地為「沈溪縣」。今尤溪縣地名只能追溯到「沈溪」。沈溪之前的古尤溪為地廣人稀的荒蕪之地,無行政建制。
後唐同光二年陽月(公歷924年10月),思禮公隨閩王進京。後唐庄宗與閩王交談時,思禮公跟隨左右。唐庄宗對閩王說,汝婿則吾婿,並加封為「唐駙馬」。現福建省南安市南廳村附嶺有「唐駙馬尤公墓」。南廳村有尤氏人丁2萬餘人。
據尤氏家譜記載,尤氏「開自後唐」,得姓於後唐同光二年(公歷924年)。史載,沈思禮改姓「尤」是由皇帝(唐庄宗)所賜。後唐同光三年端月(公歷925年1月),閩王從京城回到閩都(福州)後,遂改「沈溪縣」為「尤溪縣」。
從此, 「尤溪」地名沿用至今,是中國100個千年古縣之一(尤溪縣名已經使用1088年)。尤溪縣人民為懷念沈思禮及其沈氏族人對沈溪縣的開發施政、發展文教的恩德,把沈溪作為尤溪的別稱,尤溪縣城別稱沈城。由此可以看出,尤溪縣這塊熱土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後唐駙馬---沈思禮息息相關。從尤溪縣城別稱沈城,尤溪縣別稱沈溪,也反映了尤溪人民對沈思禮開發、文治尤溪縣的擁護和愛戴。尤溪從默默無聞的荒蕪之地,到聞名於世的朱熹故里,唐駙馬---沈思禮功高至偉。
尤氏始祖---沈思禮遺像
尤氏始祖思禮公原姓沈,於唐朝末年隨唐閩忠懿王自河南入閩,尤氏家譜記載,先居於劍州(轄尤溪、南平、永安等地)後定居溫陵(泉州)。
I. 尤溪縣得名於尤溪,為什麼叫尤溪,不叫別的
唐末,尤氏始祖尤宗原姓沈居沈溪,後去泉州參加王審知部隊,才華出眾有幸婿於王。王審知封王後,他為駙馬都尉避諱岳父閩王名字的「審」音改沈為尤始著尤氏,當時姓沈的只有他一人改姓尤。尤宗居於泉州,封域南安至今保留有和王郡主合葬的駙馬墓,泉州是全國最大的尤姓聚居地,其三子後裔遷居江蘇無錫繁衍成第二大尤姓聚居地。沈溪是駙馬尤宗家鄉,在閩王當政時候跟隨尤宗而非常榮耀地改名尤溪。
姓氏詞典說尤氏來自沈氏,依據的是宋朝李綱所著《梁溪漫錄》。李綱祖籍福建邵武,其祖父開始遷居江蘇無錫。李綱與居於福建南平的尤宗後裔尤深同榜進士(尤氏家譜和南平地方誌有記載),與居於無錫的尤宗後裔兵部尚書尤輝同朝為官(尤氏家譜和無錫地方誌有記載)。他在所著的《梁溪漫錄》記下尤氏祖上系姓沈的避諱王審知的審音去水為尤的家史,離尤氏得姓才一百多年,是歷史巧遇。
有的資料說少數民族有尤姓,實際系誤傳。尤姓是典型的漢民族單音字姓氏。少數民族的姓氏都是多音的,其中的「尤」音只是音節。史上有少數民族尤利多等,譯名「尤利多」整個只是姓氏或名字,其後無從可考。
尤溪在閩王時候只有姓沈的沒有姓尤的。多年以後,尤宗的後裔有一支隨閩王兒子政權遷居南平,尤氏家譜記載「盛於劍浦」,在南平出現十幾個尤氏村落,其中幾戶人遷到尤溪,尤溪才有姓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