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醫葯有多久歷史

中醫葯有多久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23 12:52:35

㈠ 中醫已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國傳統醫學,又稱漢醫、漢方,東瀛人稱之為「皇漢醫學」。中醫葯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慢慢開始
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萬物便生長發育。可以說中醫學所闡明的「陰陽和合」「陰平陽秘」生理機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體現。在這個終級目標下,中醫是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三大來自中國古典哲學的理論,來具體解釋生命的秘密。中醫診察疾病的手段主要為望、聞、問、切「四診」;中醫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綱來辨證,就是指從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方面來歸納和概括病變的部位、性質以及印證彼此力量消長等情況。
2000多年了!

希望你能滿意喲!

㈡ 中醫的歷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醫學,亦稱「漢醫」,是一種起源於中國漢族,由漢族創造的傳統醫學,以古代中國醫學實踐為主體的傳統醫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主導中醫幾千年,現代專業中醫院校都是教和學古典中醫理論,千年不變,功力深厚,定力無邊。

(2)中醫葯有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中醫學目前是否為最早的傳統醫學還無法確定。中國的中醫學自稱其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並嘗試草葯,神農炎帝更是嘗盡百草,並且用茶來解毒。

相傳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國的軒轅黃帝寫下了人類第一部醫學著作——《黃帝祝由科》。

在中國, 後世人在《黃帝祝由科》的基礎上不斷增補刪改,逐漸形成了後世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並從祝由科里將純粹的醫葯分離了出來,形成了後來的中醫學。而其中的《黃帝內經》則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防病養生保健康的預防醫學觀點。

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國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醫院和醫療制度,周代的醫療機構設有醫師、上士、下士、府(管葯庫)、史(管記錄)、徒若幹人。下面又分食醫(管飲食衛庫)、疾醫(內科)、瘍醫(外科)、獸醫四種。

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時期名醫輩出,秦國有名醫醫緩與醫和,齊國有長桑和他的徒弟扁鵲。

扁鵲發明了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並總結為「四診」方法,即「望、聞、問、切」。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

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

春秋戰國時流行的主要醫學著作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和《旁篇》這七本,合成「七經」。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專門法醫——"令史"。秦律規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則上都要進行屍體檢驗,司法官如果違法不進行檢驗,將受到處罰。

到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已經非常完備,名醫則有太倉公淳於意和公乘陽慶。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

張仲景完善了中醫的辨證理論,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臨床醫學大師,被尊稱為醫聖。他著有《傷寒論》、《療婦人方》、《黃素方》、《口齒論》、《平病方》等等醫書,最終流傳下來的醫書被後人編纂為《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

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問世了世界上最早的兩本兒科專著,即王末鈔的《小兒用葯本草》和徐叔響的《療少小百病雜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醫學院。

到了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葯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葯、醫師、葯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人之多。

北宋年間,隨著中國與阿拉伯之間貿易的高度發展,阿拉伯香葯也開始大量輸進中國,一次輸入的阿拉伯乳香竟以萬斤計,伊斯蘭醫葯學也隨之對中國產生明顯影響。

傳統中醫自古不分科,但在北宋年間,太醫院在培訓醫生時也如古希臘和阿拉伯醫學那樣,分成了內、外、婦、兒、口腔等十三科,這可能是受到阿拉伯-伊斯蘭醫學的橫向影響。

傳統中醫以湯葯為主,但北宋的《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卻大量增加了丸、散、膏、酊的處方,如《乳香圓》、《阿魏圓》等。

在明朝(1368年-1644年),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成書,這本書不僅是葯物學專著,還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等方面的知識。《本草綱目》刊行後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及越南等亞洲地區,在公元17、18世紀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

清初至鼎盛時期,醫葯學進步所表現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是明朝醫葯盛況的延續。如對經典著作的研究、本草學、方劑學、診斷治療學、醫案整理等,均較明朝更成熟。

各家學派的紛爭也逐漸緩和,大多醫家能采各家之長折衷於臨床。但也不乏固守《內經》、《難經》、《傷寒論》,而批評金元以後一切新說的醫學,這與當時考據學盛行不無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醫

㈢ 中醫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質疑中醫

中醫在中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一直陪伴著中國人走過了漫長的幾千年。一直到近代以來,隨著西醫的引入,中醫在中國獨霸天下的態勢,才有所改變。同時,不少人,包括很多有識之士,都對中醫治病的作用產生了質疑。比如魯迅先生,就曾因為中醫在治療其父親病症時候的一些荒唐做法,對中醫產生了巨大的質疑,也促成了魯迅留學日本,學習西醫的舉動。

三是不同的機體身體機能不一樣,沒有統一可操作的辦法。人體其實是一個非常神秘的東西,別的不說,就比如面孔,整個世界上,都很難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樣子。再比如指紋,世界上的人那麼多,指紋排列組合方式也簡單,但是竟然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同樣的,人體雖然都是一樣的結構,但是其身體機能,卻幾乎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就算是生活在同一個房中,吃同樣的食物,經歷同樣的氣候,兩個人的機能都不可能一樣,何況是面對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

因此,雖然我們說,中醫是通過激發人體正能來治病的,但是人體機能不一樣,激發的方式顯然不同。為什麼中葯在開處方的時候,劑量都會有區別,就是中醫認為,應該針對不同的機體,做出不同的選擇。但是,當醫生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幾乎只能靠經驗。而他經驗的得來,又是根據他曾經在不同人體身上的不同試驗。

而人體機能又是不一樣的,在一個病體身上有效的,在別的病體身上不一定有效。因此,這就造成了中醫在治病的時候,極其復雜,極其不好操作。雖然中醫有很多局限性,但事實上,只能說我們對人體的研究還有限。當我們對人體及人體機能有了更深入研究的時候,中醫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病方法。所以,中醫未來的前景,還是很寬廣的。(參考資料:《中醫理論》《悟變中醫》等)

㈣ 中醫葯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中醫中葯在中國5000年歷史當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可以這么說吧,除了近代史以來我們才慢慢的接觸西葯,其餘的幾千年歷史當中,我們中國治病或養生的主要手段就是中醫和中葯,這一點只要簡單的讀,一讀歷史就可以輕易的獲得一些信息,比如說我們中國歷代帝王都有著自己的御醫,而這些御醫全都是精通中醫或中葯的高手,他們治病的手段也全都是通過中醫或中葯來治癒,而且通過經常讀這些歷史,我感覺如果全都按照中醫中葯的理論來進行保健養生的話,那麼我們的壽命將會被極大程度上的提高,這就是中醫中葯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性。除此之外,即使在今天中醫中葯也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我個人認為,應用最廣泛的有以下幾點:

3、中葯

相信不用我說,大家或多或少的也會明白中葯的實力到底怎麼樣,中葯對於治療一些慢性疾病有著非常好的療效,它不像西葯一樣直接會留有很大的後遺症,大部分中葯吃過之後也不會有後遺症,而且對於治療疾病還很去根兒。

㈤ 中醫葯這么長的歷史,你都知道哪些名醫和事跡

華佗最厲害了,他發明了麻醉葯機「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後人稱其為「神醫」。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也是發明用針灸醫病的先驅者、創始人,更多詳情可網路參考一下

㈥ 中醫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醫有多少年的歷史中醫中葯在中國古老的大地上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歷史,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

㈦ 中醫葯歷史發展中佔有什麼樣的地位

中醫葯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如今大家都講究效率,就連看病也是追求效率,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西醫,很多人不了解中醫,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中醫。認為中醫沒有西醫有用,然而中醫葯在中國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在我國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中醫葯的發展歷史。中醫指的是中華醫道,我們最開始知道中醫是在神農嘗百草的故事裡,這也被看作是中醫的開始,中醫的發展歷史從原始社會開始,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基本框架,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總結才形成了我們現在龐大的中醫葯體系。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採用中草葯和針灸等方法治療人體的疾病,西醫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在西醫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一直是採用中葯治療疾病。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神醫,有華佗、扁鵲、孫思邈和張仲景等等,在千年之前華佗就開始使用麻沸散來進行外科手術,在中醫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有很多的醫學典籍,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等等,如果沒有中醫,那麼多的疑難雜症和瘟疫疾病,

㈧ 中醫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中醫的歷史有5000年了,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發展。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自古以來就有「醫道相通」的說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

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 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則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

㈨ 1. 中草葯有多少年歷史 A.1000多年 B.1500多年C.2000多年 D.2500多年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7

㈩ 中葯悠長的歷史

中葯」名稱的來源。在我國古代典籍中,傳統葯物多以「葯」「毒」或「毒葯」稱謂表述。「中葯」一詞,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將葯物按有毒無毒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中葯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此處「中葯」是一種葯物分類術語,是相對「上葯」和「下葯」而言的,專指無毒或有毒,既能補虛又能祛邪的中品葯物。

「中葯」一詞的廣泛應用,與外來葯物(尤其是西方葯學)的輸入直接相關。早期傳入的外來葯物對我國傳統葯學的影響並不大,而且很快被收入歷代本草之中,並賦予了中醫葯理論體系的特有內涵,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傳統葯學。如《新修本草》8至少收載有27種葯材不是中國出產;《海葯本草》9收錄葯物所注的產地大都是外國地名。

隨著17—18世紀我國西學東漸速度的加快,西方醫葯輸入日益增多。由於中西葯之間有明顯的差異,為便於區分,人們逐漸把中國傳統葯物稱為「中葯」。如,在清代末期「醫士」考試試卷中出現過「中葯」稱謂;近代名醫張錫純10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明確提出了「中葯」與「西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異。雲:「蓋西醫用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標也;中醫用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標本原宜兼顧,若遇難治之證,以西葯治其標,以中葯治其本,則奏效必捷,而臨證亦確有把握矣」。

閱讀全文

與中醫葯有多久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