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有多少次中興

歷史上有多少次中興

發布時間:2022-06-23 13:04:15

1. 古代歷史上的屢次中興,按含金量高低該怎麼排呢

“中興”是指一個朝代由衰落再一次走向興盛。中國古代多個王朝曾經一度衰落,又一度走上興盛,中國歷史時間稍微長一點的朝代幾乎都有過“中興”。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古代都有哪些“中興”,我們只盤點重要的一些“中興”。

夏朝有少康中興,商朝有祖乙中興、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周朝有宣王中興,漢朝(我們暫且把兩漢算成一個漢)有昭宣中興、光武中興,唐朝有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宋朝有乾淳之治,明朝有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清朝有同光中興。此外還有一些不入流的“中興”,我們在此就不做盤點,我們按照“中興”的含金量,從低到高盤點一下。由於夏商周時期的資料有限,我們就只盤點封建社會時期的“中興”。

其實把這些“中興”縱向比較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話,確實不太好比較,也難以看出那個“中興”更具有含金量。“中興”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王朝確實已經衰落,一個是王朝確實已經重新崛起。“中興”應該處於一個朝代的另外一個峰點,這個峰點可以低於最高點,也可以是最高點。

第四、萬曆中興。與其說是萬曆中興不如說是張居正中興。所謂的萬曆中興其實就是張居正改革。張居正在政治上面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創制“考成法”整頓郵傳銓政,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重新修繕長城,與蒙古族進行茶馬互市,修復和西藏的關系。經濟上推行一條鞭法,整頓賦稅制度、扭轉財政危機,對明朝以及後世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張居正針對明朝的各項弊端進行改革,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增加,明朝的國力有了一定恢復,明朝一度出現了中興的跡象。但是隨著張居正去世,萬曆中興也隨之消失。萬曆年間,也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所以有人說明朝表面上亡於崇禎,實際上亡於萬曆。

2. 求中國歷朝中興的名稱及皇帝(詳細點最好)

中興,是指經歷過盛世——衰敗之後,經過一番努力,達到政治經濟再次好轉的局面。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次中興包括:


漢朝:

昭宣中興:漢昭帝、漢宣帝

昭宣中興指的是西漢漢昭帝和漢宣帝時代 (約為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此時的西漢處於恢復性穩定及發展階段。昭宣二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繼續實行漢武帝以來的政策,著力整頓吏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並重視吏治,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王道」雜治,反對專任儒術。 為維護法律正常行使,漢宣帝設置治御史以審核廷尉量刑輕重;設廷尉平至地方鞠獄,規定郡國呈報獄囚被笞瘐死名數,重視民命之餘又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此外漢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宮講論五經異同。

昭宣二帝還多次下詔賑貸農民,廢除一些苛法,屢次減免田租、口賦等稅收,減輕農民的力役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推行一系列經濟的措施如招撫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會生產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繼續霍光的政策。

昭宣時這些政治、經濟措施的實行,使一度國力衰退的西漢王朝又興盛起來。史稱「昭宣中興」或「孝宣中興」。



光武中興 (光武帝劉秀):

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唐:

唐憲宗——元和中興

唐憲宗元和年間,政府財政情況有所好轉,同時吐蕃勢衰,各地藩鎮在長時間的戰亂中實力也有所削弱,藉助這大好形勢,唐政府「以法度裁製藩鎮」,陷於強藩多年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又歸中央政府管轄,唐王朝復歸於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唐武宗——會昌中興

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鑒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唐宣宗——宣宗之治

唐宣宗勤於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歡讀貞觀政要。他重新整頓吏治,並且限制皇親和宦官。他把死於甘露之變中的除鄭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經想根除宦官,但鑒於甘露之變的前車之鑒,未能有所行動。對外關繫上,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這是安史之變後,唐對吐蕃的唯一一次軍事上的勝利。

宋朝:

宋孝宗——乾淳中興

經歷過南宋高宗的軍事穩定後,繼位的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

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

此間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中興)」。

明朝:

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崇禎中興

弘治中興指的是明朝在明孝宗朱佑樘治理下出現了的短暫而輝煌的「治世」。 明孝宗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由於他寬厚仁和的政治品行使得弘治一朝出現了君子眾多、君臣關系融洽等政治特色,為這一朝帶來了美譽,明孝宗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成化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

嘉靖中興 又稱嘉靖之治 、嘉靖革新 、嘉靖新政 ,是指在明嘉靖帝時期出現的改革與中興局面,《明史》評價他是「中材之主」 。

萬曆中興指的是明朝萬曆帝在位時出現的短暫中興局面。其中興之勢主要歸功於張居正在朝政上的政績。

崇禎中興指明末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後極力想要創建的一個國事順利、政局安穩、經濟繁榮、百姓和樂的美好社會現象。

清朝:

同治、光緒——同光中興

經過太平天國、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磨難,中國迎來了皇權專制王朝的最後一個「中興」——「同光中興」,歷史書上也稱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形容大清帝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而「同光中興」,正是清帝國在這樣復雜、凶險的環境中進行地有益探索,啟迪來者。雖然同治(愛新覺羅·載淳)、光緒(愛新覺羅·載湉)兩位皇帝都未見得是什麼英主,但把持著朝政的慈禧太後自是老謀深算,而賢王能臣如恭親王、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張之洞等也盡心輔國。從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一直到1894年(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三十年間,國內基本安定,官僚求富求強,「洋務運動」轟轟烈烈,西方技術、資金和人才得以引進,新式海陸軍得以編練,一大批近代軍工企業、民用企業以及新式學校得以創辦,留學生也開始被派遣到海外。這一派中興氣象,在甲午戰爭的軍事慘敗中戛然而止。

3. 古代「中興」是什麼意思,歷史上有哪些「中興」時代

古代“中興”是什麼意思,歷史上有哪些“中興”時代?

古代“中興”的意思是王朝由衰弱再次走向強盛。歷史上“中興”的時代有很多,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出現“中興”之主,下面我來一一介紹。

1、少康中興


說是萬曆中興,但實際上只持續九年,自萬曆元年(1573年)開始到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去世結束。和其他朝代的中興不同,萬曆中興不是因為皇帝而是因為大臣張居正,所以萬曆中興也被稱為張居正改革。在這段時間,明朝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空前繁華。然而這種繁華只是暫時的,在張居正去世之後,他的政敵將張居正的黑料全部抖落給萬曆皇帝,並且唆使萬曆廢除張居正所有的改革,萬曆中心到此為止。明朝的命運也因此改變,萬曆中興結束之後,明朝衰微的速度越來越快,最後被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滅亡。

4. 古代歷史上的屢次中興,按含金量高低該怎麼排

古代歷史上出現的多次中興,含金量最高的應該是光武中興,相當於建立了新王朝,而含金量比較低的是元和中興,其成果隨著皇帝駕崩而迅速消散。

5. 歷史上多次出現中興時代,最具影響力的中興時代是哪個

盛極必衰是歷史發展的鐵律。縱觀歷史,許多強盛的王朝在發展到頂峰後,便開始逐漸走向衰落。有的,從此一蹶不振,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有的,則迎來一位力挽狂瀾的君主,從而實現“中興”。

那麼,古代歷史上多次出現了“中興”時代,按照這些時代的影響力,該怎麼排名呢?

“中興”有由低谷中崛起、由困境中解脫、由衰弱中強盛的意思。《詩經大雅烝民序》中說道:任賢使能,周室中興焉。這里的“周室中興”指的便是周朝時著名的“宣王中興”。周宣王任用召穆公、周定公等一大批賢臣,將國家從周厲王時代的混亂局面中拯救出來。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多少次中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