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九位武功極盛的武皇帝都有誰
何謂武皇帝,首先這是一個謚號,“威彊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其次不是隨便一個皇帝都能得到這個謚號,能以武為謚號的絕大部分都是英明神武,開疆拓土威震四方的一代雄主,那麼歷史上的武皇帝有哪些?最弱者是晉武帝,最強者不是漢武帝就是光武帝,今天就盤點一下歷史上九位武功極盛的武皇帝:一半以上都是馬上天子和亂世梟雄,絕大部分實至名歸,只有一人有點弱。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泰之子,北周立國之初大權掌握在宇文泰侄子宇文護之手,宇文護先後殺了北周兩位皇帝宇文覺和宇文毓,所以宇文邕登基後隱忍不發十餘年後才一舉擊殺宇文護掌握大權,宇文邕任內攻滅北齊統一北方,可惜死於北征突厥的途中,死後謚號武皇帝,否則統一天下的就不是楊堅了。
② 古代有哪個皇帝善待人民,盡量減少戰爭,然後國家安邦,得到人民的尊重,外國的也可以
最有名的當然是唐太宗了。他有很多名言
他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明他對人民的力量心存敬畏之心。
他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說明他,虛心納諫,勇於反省自己。
他說:官在得人,不在員多。說明他清楚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注意吏治的清廉。
他說: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知人用才,火眼晶晶啊。
這些品質都說明的唐太宗是位偉大的皇帝。造就了盛唐的基礎。
③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些皇帝能文能武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他在位33年,文治武功,勤於政事,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史稱建武盛世。眾所周知,宋朝是文人治國的朝代,而提倡文人之治的,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在位16年,文治武功,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他奉行「文以靖國」的理念,實行「右文抑武」的政策,尊孔崇儒,完善科舉等一系列舉措,使宋朝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說法。朱元璋一直給人的印象是疑心病太重,濫殺開國功臣,所以備受爭議。但筆者認為,歷史上但凡有作為的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讓他不殺人,幾乎做不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分析,只要他能善待老百姓,為老百姓造福,那就是一個好皇帝。
朱元璋在任上,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廢丞相,懲貪官,北伐殘元,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可謂文治武功,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得到快速恢復和發展,歷史上也有洪武之治的說法。康熙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除鰲拜,平三番,穩西南,重農治河,興修水利,西征蒙古,擴大了大清的版圖。
同時他又是一個好學上進,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的皇帝。所以由於他的文治武功,我國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說到李世民,很多人都會想到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正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才奪取皇位成為皇帝的。雖然飽受爭議,但要是李世民奪位後,沒啥功績,碌碌無為的話,那就真的會遺臭萬年了。
還好,李世民上位後,文治武功,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④ 歷史上哪個皇帝功績最大
正所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提到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很多人肯定都會想到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事實上,一般我們在評定歷史上功績最大的皇帝時,往往也是這三個人排在前三。
一統六合、功蓋千古——始皇帝嬴政在歷朝歷代,秦始皇的風評都不好,在文人的筆下和口中,秦始皇儼然是一個殘暴不仁、窮奢極欲的皇帝,然而到了近代,人們對秦始皇的評價卻越來越高。
大唐以後的歷代皇帝都對李世民評價及高,李世民不僅是古代皇帝中帶兵打仗第一人,還開創了貞觀之治,可以說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
當然了,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雖然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是比較公認的前三,但也有一些人不認同,有不同意見的也可以各抒己見。
⑤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誰最文韜武略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民族英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千古一帝,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並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大的大唐帝國。
他少年英雄,初出茅廬救隋帝,匹馬單刀斬老生!
他是晉陽反隋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和直接的行動者!
他天資地質,李密為之傾倒!南征北戰結束了數十年的中華分裂割據狀態,一統華夏!
他五騎會蠻主,四年滅突厥。他成功的消滅了隋以來的中華最大的邊患,並將其融入了中華的懷抱!
他是世界歷史上真正的民本思想皇帝,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著三權分立的雛形!
他是天可汗,他開創了夷漢一家的時代。這也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真正民族融合團結的時代。他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他和他國家的先進,開放,使他的國土和朝堂成為世界各大文明羨慕嚮往的地方!
他和他國家的胸懷和實力,讓他無可爭議的成為維護東亞政治秩序的領袖!
他發展了讀書人最好的考試制度,他給了士人最高的禮待--尊重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他重視人道,更重視法律,他讓他的首要功臣來負責法律的修繕!並完成了歷史上最好的法律貞觀律!
他拔人物則不私於黨,負志業則咸盡其才!他的部下名臣數量之多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比的!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在李衛公答對中對其軍事思想給予了詳細介紹。即位後,統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同時執行夷漢一家的政策,是歷史上民族關系最為良好的時期,在促進民族團結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後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⑥ 我國歷史上最愛民的皇帝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古代做出偉大功績並為後人所稱道的皇帝的確有不少,但是正所謂人無完人,這些「明星」皇帝光輝的人生路上也多多少少都有些敗筆。我認為評價一位古代帝王的好壞最主要的標准不是他開疆擴土多少,給官員福利多好,而是他如何對待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民造了多少福祉。底層人民出身的朱元璋歷來備受爭議,罵他的人也不佔少數,然而當我們拋開個人偏見和一些傳言誤導真正靜心思索一番,你就會發現,朱元璋才是歷史上最勤政愛民、應該受到後人肯定的皇帝。就封建社會而言,生活在朱元璋時代的人民才是最幸福的。如果您不信,可以聽我細細說來。
在說朱元璋個人經歷和事跡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朱元璋其人的相貌。有一張朱元璋的畫像恐怕大家都看到過,又長又歪的下巴,滿臉的麻子,整個一帶把兒燒餅啊,據說這是清朝人畫的。如果我們仔細想想就會感覺不對勁了,懂一點常識的人都會明白那畫像就是瞎扯的,誰見過下巴長得歪成那樣的人?那還是人嗎?顯然是清廷在醜化朱元璋。
言歸正傳,咱們說說朱元璋為什麼是最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首先來說他勤政方面,學過高中歷史的朋友恐怕對朱元璋這首打油詩都記憶猶新吧?「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猶擁被。」這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他認為做為皇帝最大的責任就是勤政,所以他處理政務幾乎是事必躬親,休息的時間幾乎沒有不說,就連他在吃飯的時候都經常性的沒吃幾口就要去處理手頭的公事。據說他每天都把想到的事情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自己身上,有時候貼的全身都是,像極了滿身羽毛的公雞。辦公的宮殿牆上,柱子上也貼的都是,直到把所有事情處理完畢才全部揭掉。朱元璋為什麼要如此勤奮地工作呢?因為他認為,身為一國之君,首先要有一種責任意識。他說過,「人君日理萬機,怠心一生,則庶務壅滯,民無所賴,貽患不可勝言。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決於此,甚可畏也。安敢安逸!」從這番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朱元璋他雖然是封建帝王,但他的確具備了「人民公僕」的某些品質,他出身於社會底層,經歷了社會動盪,看盡了人民的苦難,所以他深知作為人君的責任是什麼。他認為作為皇帝只有盡心盡力工作,為人民服務才能留住人心,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因而他工作起來從來都是廢寢忘食(或許有人會說他勤政是因為把權力都收到手中的結果,這一點我們不可否認,但是後世之君權力同樣集中,然而他們卻並沒有幾人勤政,所以說勤政與否,完全在於皇帝他本人的意願)。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他愛民的一方面。說到朱元璋愛民,可以說在封建社會里幾乎是無人可比的。他自己就是貧苦農民出身,經歷過親人餓死的慘痛,所以他做了皇帝之後愛民簡直到了骨子裡。明朝建立後,他下令農民歸田,獎勵開荒,並且經常性的免除各種賦稅(要知道封建王朝的經濟命脈就是農業稅收,個人猜測,官員們福利水平不高或許與朝廷經常免除賦稅,收入不多有些關系);封建社會絲綢往往只是達官貴人才能穿的,朱元璋下令農民也可以穿,地位遠高於工商業者;對於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他更是嚴加懲治,為了使得人民有冤終得申,他還特意在午門外設立「鳴冤鼓」,人民凡是在當地有冤不能申者,都可以敲鼓申冤,他親自受理;在明朝,允許百姓上訪,甚至受到朝廷保護,如果朝廷官吏在徵收賦稅和攤派差役等方面行為不端,百姓可以向上級官吏舉報,甚至大家可以直接揪著這些官吏送到上級官府查辦,對於應當接訪而沒有接訪的官員也要依法論處,這舉措可謂是破天荒;更為可貴的是,朱元璋尤其崇尚孝道。他規定各地都要善待老人,官吏定期要為老人們送去米面衣物等物品,他怕下級官員執行不力,還特意叮囑禮部尚書以皇帝名義重申這項政策。對於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給予各種獎勵,而且他們年老時還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當他們60歲時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歲時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親模範不幸成為孤老,那麼他們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養濟院(相當於養老院)的同等待遇,當地養濟院會每月按標准把錢糧送到他們家中,去世後,政府還會發放三兩銀子作為喪葬費。可以說在朱元璋時期,社會福利是中國古代最好的時候,什麼免費的養老院、醫院、公墓,甚至給無家可歸的人居住的保障房都有了,生活在這個時期的人民難道不幸福嗎?
最後再說說朱元璋節檢的一方面。朱元璋做了皇帝後,每日的飯食也僅僅是兩道青菜外加一碟豆腐而已;他的龍床並無金龍,與普通床無異;他還命人在宮里開地種菜自給自足;龍輦上該用黃金的地方,他都讓工匠以銅代之。對於廉潔節檢的官員,他卻很捨得,不但給予精神上的褒獎,還繼續物質上的重獎。說一句題外話,明朝官吏工資很低,或許就是因為朱元璋節檢成性造成的吧。
很多人說朱元璋對待開國功臣太過心狠手辣,當然這有一定的道理,畢竟他這一殺,就是牽連數萬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功臣被殺也並非都是冤枉的,明朝建立之後,天下太平了,那些功臣們很多人都犯了個通病,驕奢淫逸,目無法紀,禍害百姓,甚至都不把朱元璋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如果不殺他們,第一國法皇權何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還能震懾得了他們,如果自己死了呢?後世之君誰能管得了這些叔叔伯伯們?第二人民安定何在?剛剛結束元朝殘暴統治和戰亂,好不容易社會太平了,卻被這些驕兵悍將欺負,土地被侵佔,人身不得安全,就算這些功臣們不起兵作亂,他們也會逼得百姓起義造反。所以為了國計民生,為了朱家王朝長期存在,朱元璋不得不殺他們。說實話,跟自己一起風風雨雨幾十年的兄弟們,誰又能狠得了心來把他們都殺死?如果不是到了非殺不可的地步,恐怕朱元璋不會痛下殺手吧?湯和為什麼能得善終?那是因為他聰明,懂得謙恭和收斂。人站在不同的高度所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普通人考慮的無非就是衣食無憂,親人朋友,而皇帝要考慮的,必須是國計民生,基業永固。
以上僅僅是筆者根據歷史做出的個人理解,每個人對歷史的看法都有自己的不同點,僅供大家參考娛樂。
⑦ 1800以前的中國歷史上哪些皇帝是「以文治國」,哪些是「以武治國」。 求學術解
以文治國主要是比較出名的是漢文帝、漢景帝、漢宣帝、王莽、章帝、漢明帝,司馬睿、宋文帝、陳文帝、唐高宗李治,唐玄宗、唐宣宗、趙太宗趙光義、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明宣宗、雍正、乾隆這些人物。
以武治國秦始皇、劉邦、劉備、孫權、曹操、還有就是五代十國的那些國君,成吉思汗、朱元璋。
在歷史,其實一般的帝王都是文治和武治雙管齊下的比較出名:漢武帝、劉秀、劉裕、陳霸先、唐太宗、唐憲宗、宋孝宗、永樂帝、康熙這些人。
⑧ 漢朝哪些皇帝為中國做出貢獻
漢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朴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並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
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對外關繫上,劉詢於本始二年(前72年)曾聯合烏孫打擊匈奴,設置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各國,使天山南北這一廣袤地區正式歸屬於西漢中央政權。
⑨ 在你心中,中國歷史上最得民心的一位皇帝是誰
那毫無疑問是朱元璋,雖然歷史上也有很多深得民心的君王,但在我心中朱元璋真的是所有君王中最深得民心的一位。歷史上對農民很好的君王有很多,朱元璋當然也是其中的一位。而要是和其他的君王做一個綜合對比的話,那朱元璋應該是最得民心的一位了。下面,就簡單的來說說為什麼在我心中朱元璋是最深得民心的君王吧。
最後一點,朱元璋不僅出台了很多越來越農民的政策,還提拔了很多農民出身文武官員。和其他的君王重用士大夫階層不同,相比較之下朱元璋則是啟用了更多農民出身的官員,讓很多農民家庭的孩子真正得到了一個比較公平的機會。這樣不僅很好的維護了朱元璋的大明朝,也讓很多的農民更加的喜歡朱元璋這個從農民階層走出去的君王。所以,綜合對比其他君王來說,在我心中朱元璋是歷史上最得民心的君王。
⑩ 李世民為了得到皇位有了玄武門之變,他當了皇帝以後為人民做了哪些貢獻
李世民掌權之後,整個國家還是被治理的井井有條的,所以李世民才能得到人們的好評,比較受人尊敬皇帝。李世民不僅很有能力,而且才智過人,所以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很大程度的發展。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以下李世民在位期間取得的成就。正是因為李世民的卓越統治,所以即使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人們對他的評價還是相當不錯的。
三、經濟方面:重視生產。李世民在位時期,重視農業的發展,維護均田制,而且注重保護老百姓的財產,李世民還明確提出了反對官員有餘糧的做法,而且主張編撰農書,掌握農時,發展農業生產,這些著作為後來的農業發展也提供了積極的作用。李世民在位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人才的選拔都得到了很穩定的發展,是唐朝大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