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四歲能作詩的人,後來不努力學習而淪落到普通人的是哪個人
方仲永(約1020—1040年後),北宋時江西金溪人,世代耕田為生,幼年天資過人,成人後泯為眾人。
王安石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貳』 十二歲寫詩的古代天才兒童
王勃幼年時就非常聰慧,六歲時便能作詩,且詩文構思巧妙,詞情英邁,被父親的好友杜易簡稱贊為「王氏三株樹」之一,表明了王勃早年就顯示出傑出的文學才能。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後,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顏師古的著作錯誤之處,表現了王勃早年就博學多才。十歲時,王勃便飽覽六經。十二歲至十四歲時,王勃跟隨曹元在長安學醫,先後學習了《周易》、《黃帝內經》、《難經》等,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
『叄』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神童
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不缺天才少年的故事,更可以說是層出不窮,這些神童們從小天資聰穎,或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詩詞歌畫樣樣精通,或從小出類拔萃,引來人們的側目。其中在歷史上眾多神童中我最熟悉的有甘羅和曹沖。
最後,其實除了甘羅和曹沖之外我國歷史上還有很多著名的神童,例如七歲便能作詩的駱賓王、七歲就被孔子拜為師的項橐和九歲就能辨別琴聲的蔡文姬等等。
『肆』 歷史上有哪些年少有為的人
中國歷史上,年少有為者,並不鮮見。尤其是文學領域,年少而成名家者很多。政治軍事領域,也時有所聞,如太平天國統兵大將陳玉成,李秀成等,年方二十餘歲,即成一方領軍統帥。
這里重點說說以下兩人:
一是西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霍去病十七歲,拜驃騎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用兵靈活,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河西之戰,大破匈奴。漠北之戰,封狼居胥,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身故時,年僅二十四歲,陪葬於茂陵。漢武帝很悲傷,追謚為景桓侯。
二是康熙帝玄燁。玄燁19歲前罷免權臣鰲拜,27歲,即平定三藩之亂,29歲收復台灣。可謂是年少而成就
駱賓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詩人,從小就才思敏捷、勤奮好學。七歲時,有一次因家裡人忙著招待客人,他就獨自一人跑到了池塘邊玩耍。池塘邊有很多美麗的花草,草叢中不時有小蟲子跳來跳去。柳樹枝條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把水面劃出一道道波紋。關於駱賓王的小故事:駱賓池塘里一群大白鵝正在嬉水,就像一團團白絮在水面漂浮。紅紅的腳掌像小船槳一樣劃水。駱賓王最喜歡大白鵝了,他撿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畫起了白鵝游水圖。這時候,家人因不見了駱賓王,找到塘邊來了。客人也跟了來,看到地上的畫,還真有些像呢。因為客人聽說這孩子聰明就想考考他,於是指著白鵝叫他作詩一首。駱賓王朝著水中想了一會兒,就高聲吟誦起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拔清波。客人聽了非常贊服,誇駱賓王是小神童。這首詩很快傳播開來,尤其是在兒童中像歌謠一樣流傳著。
1917年11月護法戰爭期間,3000多北洋軍隊從湖南衡寶一線沿鐵路線向北潰退,逃至長沙南郊猴子石一帶。為了保衛長沙城,使學校和城內居民不被劫掠,當時一位就讀於湖南第一師范、年僅24歲的男性學生以及校長孔昭綬,率領200人左右的由警察和學生組成志願軍攜帶少許槍支和木槍以及鐵桶和鞭炮,於黃昏對潰軍發動「進攻」,由於那些軍隊都已完全陷入飢餓、疲勞,又不知道長沙城內的兵力情況,害怕再遭打擊,猶如驚弓之鳥,已經喪失戰鬥力,聽見動靜便亂做一團,很多人還沒搞清楚狀況便繳械投降。1917年11月護法戰爭期間,3000多北洋軍隊從湖南衡寶一線沿鐵路線向北潰退,逃至長沙南郊猴子石一帶。為了保衛長沙城,使學校和城內居民不被劫掠,當時一位就讀於湖南第一師范、年僅24歲的男性學生以及校長孔昭綬,率領200人左右的由警察和學生組成志願軍攜帶少許槍支和木槍以及鐵桶和鞭炮,於黃昏對潰軍發動「進攻」,由於那些軍隊都已完全陷入飢餓、疲勞,又不知道長沙城內的兵力情況,害怕再遭打擊,猶如驚弓之鳥,已經喪失戰鬥力,聽見動靜便亂做一團,很多人還沒搞清楚狀況便繳械投降。
1917年11月護法戰爭期間,3000多北洋軍隊從湖南衡寶一線沿鐵路線向北潰退,逃至長沙南郊猴子石一帶。為了保衛長沙城,使學校和城內居民不被劫掠,當時一位就讀於湖南第一師范、年僅24歲的男性學生以及校長孔昭綬,率領200人左右的由警察和學生組成志願軍攜帶少許槍支和木槍以及鐵桶和鞭炮,於黃昏對潰軍發動「進攻」,由於那些軍隊都已完全陷入飢餓、疲勞,又不知道長沙城內的兵力情況,害怕再遭打擊,猶如驚弓之鳥,已經喪失戰鬥力,聽見動靜便亂做一團,很多人還沒搞清楚狀況便繳械投降。
韓信
(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
王勃
(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諸葛亮——27歲出山
光和4年(公元181年) 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1歲;
建安4年(公元199年)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19歲;
建安12年(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 即著名的「草廬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 27歲;
建安13年(公元208年)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28歲 ;
建安14年 (公元209年)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29歲。
『伍』 十六歲以下古代詩人做的詩
《送兄》
(唐)七歲女
別路雲初起,
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
不作一行飛。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十六歲)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詠鵝》 (唐)駱賓王(七歲)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陸』 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狀元,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七歲可賦詩
莫宣卿是我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狀元,他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從小被人視做白痴的,他到了六歲都不會講話,可到了七歲便能夠賦詩,後來高舉狀元,被傳為佳話。
莫宣卿果然不負眾望,憑借他超好的記性,他最終學有所成。12歲時便考中秀才。17歲時便被欽點為狀元。當時的唐宣宗都對莫宣卿非常驚訝,特意還寫了一首詩來贊揚他。後來他官至大學士。隨後又到南方當上的地方官,可謂功成名就。
只可惜當莫言卿帶著母親在自己上任的途中時不幸因病去世。一代天才引得世人紛紛惋惜不已。
『柒』 古代歷史中7歲能作詩的有誰作了什麼詩
李賀《高軒過》: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秋蓬, 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駱賓王 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捌』 古代神童有哪些
我國古代的神童其實有不少,例如以下幾位都是神童。
1.方仲永。
方仲永真的是一個神童,他是一個完全沒有經過培養的神童。
方仲永小時候並沒有學過書法之類的東西,有一天他突然向父親要筆墨紙硯,並且即興作詩了4句,以此證明了自己的天賦。
這個時候才五六歲的曹沖就站了出來。他用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就是讓象站在船上,記錄下船吃水的深度,然後把象換成石塊,用石塊代替象達到同樣大的吃水深度,再稱石塊得出巨象的重量。
按照我們現代的專有名詞來講,這個叫做等量替代法。作為千年之前的古人,曹沖能夠想到這個辦法不可謂不是神童。
『玖』 古代兒時能吟詩,長大後卻成績平平的人是誰人
仲永,有一篇課文叫《傷仲永》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方仲永(約1020—1040年後),北宋時江西金溪人,世代耕田為生,幼年天資過人,成人後泯為眾人。
方仲永人生主要的三個階段:
1.幼年時期,指物作詩立就(天資聰穎)
2.少年時期,不能稱前時之聞(才能衰退)
3.青年時期,泯然眾人矣(原因是:1.從鄉鄰的角度來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2,從其父的角度來看,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3,作者的看法,受於人者不至也。)
驕傲心理是被別人捧出來的 這句話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