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中國的「白帝」是哪一位皇帝
白帝城裡的白帝是指誰呢?
白帝就是公孫述。
歷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時所建。公孫述字子陽,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陽城。這個人很有政治才能,年少時曾為當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攝五縣,竟能做到「政事修理,奸盜不發,郡中謂有鬼神。」因為有能力,所以王莽時受命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誅後,天下一時群雄蜂起,其中一個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聚兵數萬,在當時頗有影響。因為漢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孫述心裡自然也轉起念頭,所以想和宗成搞個聯合,便積極遣使與之溝通。不想宗成之部被他迎到成都後,畢竟綠林習氣重,擄掠燒殺,令公孫述徹底打消了與他合作的念頭,反倒聯合當地豪傑,聚集精兵數千,擊殺宗成,收其殘部。自此,他便倚著蜀地的山川地勢之險,本著「見利則出兵而略地,無利則堅守而力農」的思想,據蜀中自立為帝,定都成都,真的當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劉秀派大軍剿滅於成都城外。
文章來自藝術中國 http://www.artx.cn/
公孫述本身就是一個很相信所謂靈異感應的人,同時也很善於利用這種事情來為自己造勢。據說他曾經和手下人聊天,慨嘆說當皇帝在老天那裡是有定數的,自己哪裡有能力當此重任。善於逢迎的手下馬上回應說天下本是能者當之,何況天命無常,百姓是否擁戴才是當不當得上皇帝的決定性因素。聽了這話公孫述想必很是快樂,於是晚上做夢,夢見有人在他耳邊念道:「公孫十二為期」(裡面的公孫二字是拆成部首的,想必是為了增加一點神秘感)。他醒過來對自己的老婆說起此夢,認為自己最後雖然能貴為皇帝,可惜國祚太短,只有十二年,所以有些遲疑是不是值得為這十二年拚命。他的老婆於是為他鼓勁,說「朝聞道,夕死尚可,況十二乎。」再加上沒多久他的府殿居然飛出一條龍來,夜裡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孫帝」(真是誇張得不得了),於是公孫述便橫下心來鬧革命,不再躊躇不定了。
h http://www.artx.cn/
史書上所載的公孫述,是個很鐵腕的人,下決定殺人從不猶豫,這樣的一個人,很難想像他會在做這種性命攸關的重大決定的時候,單靠老婆一句話就拍板通過了。我想,這些不過是個托詞,是他自己在做秀而已,他想要稱帝的決定,本就是他心中的野心誘使,只是為了掩人耳目,便為自己化一個國祚天降的妝,好在兩漢間的夾縫里有個看似合理的身份上台而已。所以,關於白帝城的來歷傳說,也因為這樣的一個人而充滿了人為的神秘色彩。
http://www.artx.cn/
據傳說,當年公孫述兵臨赤甲(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氣蒸騰,矯夭如龍,騰空而起,不禁大喜。因為公孫述尚白,自然以為這是個最好的吉兆,是自己將成為真龍天子的象徵,便決定稱帝於此。於是,就在公元25年,他築起了白帝城,自號白帝,並在此屯兵墾田,過起了皇帝日子。
這個傳說正史不載,但又和正史一樣有龍(公孫述國號龍興),一樣誇張神奇得不得了。實際上,公孫述當然是看中了瞿塘天險,在兵家眼中實為扼喉要沖,才會在這里築城、駐兵、屯田,和有沒有龍根本就什麼關系。蛻去了神秘色彩的歷史真實也不過就是人心中的一點點詭詐而已,重點在於,這個詭詐碰巧得成了現實。 ... ...
『貳』 白帝城裡的「白帝」是誰,為何沒人祭拜他
大概是因為不重要吧!
對於白帝城,我們印象最深刻的絕對不是白帝這個人。而是劉備對諸葛亮託孤,也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典故,白帝城託孤。反正因為過去了很多年,有一些史實資料的丟失或者是一些材料的不完全。
說一句實話,再沒有看到這個題目之前我壓根就沒有想過去深究白帝是誰。畢竟,歷史上值得學習和了解的皇帝太多了,他們的故事更值得我們去了解,所以不太重要的事情就忘了吧。
『叄』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中的"白帝"是指哪裡
「白帝」是指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
歷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文人墨客都游覽過白帝城,且留下不少詩歌美篇,比較著名的有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前苦寒行二首》等。
(3)白帝的歷史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早發白帝城》全詩及譯文:
1、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解釋
早晨才辭別了五彩雲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時間就回到了千里之遙的江陵。只聽見兩岸山間猿啼的聲音連續不停,輕快的小舟已經從重重疊疊的高山峻嶺中的江面駛過了。
『肆』 何為白帝何為赤帝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白帝 古代神話 中國五帝之一,白帝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東夷人的首領,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等數百個姓氏的始祖。 白帝最初建立的的國度在山東省東海之濱的日照地區。 王莽篡位時,他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了四川。他在公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位於長江(青藏)北岸,距奉節城東8公里。它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是三峽旅遊線上久享盛名的景點。 白帝城的名稱,最早出現於西漢末年。當王莽篡位時,他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了四川。公孫述在天府之國里,勢力漸漸膨脹,野心勃勃,自個兒想當皇帝了。他騎馬來到瞿塘峽口,見地勢險要,難攻易守,便擴修城壘,屯兵嚴防。後來公孫述聽說城中有口白鶴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霧氣,其形狀宛如一條龍,直沖九宵。公孫述故弄玄虛,說這是「白龍出井」,是他日後必然登基成龍的徵兆。於是,他在公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公元36年,公孫述與劉秀爭天下,被劉秀所滅,白帝城亦在戰火中化為灰燼。在公孫述稱帝期間,各地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比較安寧,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公孫述,特地在白帝城興建「白帝廟」,塑像供祀。至明朝,公孫述的塑像被搬開,為劉備像所代替。廟內還有關羽、張飛、諸葛亮的塑像,但「白帝廟」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白帝廟內,歷代的詩文、碑刻甚多,展出的文物及工藝品就有1000餘件。其中有著名的春秋戰國之交的巴蜀銅劍,其形如柳葉,工藝精湛,遊人觀賞之際,深深在心底贊美古代巴人的智慧及手藝。東、西兩處碑林,陳列著70多塊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了。 在東碑林,《鳳凰碑》和《竹葉碑》最引人注目。 白帝城風景如畫,古跡甚多。早已成為中外遊客游覽長江三峽風光的必游之地。今天的白帝城系明清時候的建築,有明良殿、武侯祠、觀景亭、望江樓等建築,還有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塗金塑像及風箱峽懸棺展覽。 三峽工程建成後,水位將抬高。白帝城將四面環水,成為人間仙境,景色將更加美麗迷人,遊船可直達城中。 赤帝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號曰赤帝,姓洞浮,諱極炎,字赤熛弩。頭戴赤精玉冠,衣三氣丹羽飛衣。 常駕丹龍,建朱旗,從神丙丁,官將三十萬人。 ------------------------------------------------------------ 另外,馬王堆漢墓出土孫子竹簡說在"反山之原"(阪山的原野)抵抗黃帝的赤帝,指中國古代的炎帝,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是傳說遠古時代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烈山氏,神農氏,一說是炎帝的子孫。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炎帝。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後中國進入農耕社會. 傳說為遠古時期部落首領,與黃帝同為中華民族始祖。《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蟲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國名》載:「炎帝後,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傳說在寶雞民間和官方流傳經久不衰。寶雞市區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內外炎黃子孫每年清明節和農歷七月七舉行盛大祭祀紀念活動。 相傳其母名任姒,一日游華山,看見一條神龍,身體馬上有反應,回來就生下炎帝。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嘗遍了各種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動地域在今陝西的南部,後來沿黃河向東發展,與黃帝發生沖突。在阪泉之戰中,炎帝被黃帝戰敗,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並,組成華夏族,所以今日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後代」。 歷史傳說中,炎帝是一位偉大的人物,是他開發了華夏的原始農業,是農耕文化的創始人。傳說他創造木製耒耜,教民耕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傳說他遍嘗百草,為人醫病,是華夏中草葯的第一位發現者和利用者。不僅如此,還傳說他利用火為人類造福,製造樂器,倡導物質交換……總之,炎帝炎帝在歷史傳說中是與農、工、商、醫、文等各領域的發明創造分不開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歷朝歷代的炎黃子孫的無比敬仰和祭祀。 炎帝部落初期從事採集、漁獵,因發明農業,開始了半定居的農業遷徙生活。遷徙路線是沿渭水東下,到達河南、湖北一帶。炎帝部落對中國農業發展有偉大貢獻。炎帝「遍嘗百草」,發現可食用植物並培育成農作物;發明了生產工具,取代刀耕火種,開創了農業文明史。同時,改善飲食結構,了解植物的治療作用,開創了中國醫葯史。 相傳,上古的時候,沒有農業,人們靠打獵、捕魚、採摘野果為生,挨餓、受凍、遇險,過著原始游牧生活。炎帝看到人民這種苦境,心裡極為不安,日思夜想,要大家過上豐衣足食的安安穩穩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種草結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他不辭辛苦,冒著生命危險,走遍了名山大河,嘗盡了無數千奇的果子,有一次誤吃了毒果差點送了命。炎帝不灰心,終於在南方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結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這就是禾苗。經過試種,第一年就收了滿滿一擔黃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實,第二年,收獲了幾十擔。從這以後,一傳十,十傳百,天南地北,種谷的人越來越多。為了減輕人們耕作的勞苦,炎帝又教會人們耕作技術。
『伍』 白帝在歷史上是指
公孫述。
白帝,即少昊,又名玄囂,是漢族神話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他最初建立的的國度在山東省東海之濱的日照地區。(神話傳說)
王莽篡位時,公孫述割據了四川。公孫述在公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歷史上)
公孫述(?―36年),字子陽,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新莽末年、東漢初年割據勢力。初以父官蔭為郎,補任清水縣長。公孫述熟練吏事,治下奸盜絕跡,由是聞名。王莽篡漢,公孫述受任為導江卒正(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紛擾,群雄競起,公孫述遂自稱輔漢將軍兼領益州牧。建武元年(25年),公孫述稱帝於蜀,國號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年號龍興。建武十一年(35年),漢廷乃派兵征討,被公孫述所拒。次年,復命大司馬吳漢舉兵來伐,攻破成都,縱兵大掠,盡誅公孫氏,"成家"為東漢所亡。計公孫述割據益州稱帝,共在位十二年。
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山上築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他便藉此自號白帝,並名此城為白帝城。公孫述死後,當地人在山上建廟立公孫述像,稱白帝廟。由於公孫述非正統而系僭稱,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撫毀公孫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馬援像,改稱「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劉備、諸葛亮像,名「正義祠」,以後又添供關羽、張飛像,逐形成白帝廟內無白帝,而長祀蜀漢人物的格局。
『陸』 軍事:白帝在歷史上是指什麼
白帝在歷史上是指少昊。
白帝少昊,漢族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之子,生於窮桑(今山東曲阜北)。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等數百個姓氏的始祖。《帝王世紀》曰: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為玄囂。
少昊,又作皞、顥。又稱皞、顥。又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氏、雲陽氏,或稱朱宣。相傳為已姓,名摯(或作質),系黃帝之子,生於窮桑(今山東曲阜北),能繼太昊之德,故稱少昊或小昊。都於曲阜(今屬山東),設官分職,皆以鳥名(《左傳·昭公十七年》),死後葬於曲阜之雲陽。《帝王世紀》曰: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為玄囂。
王莽篡位時,他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了四川。公孫述在公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柒』 白帝在歷史上指什麼
白帝就是公孫述。
歷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時所建。公孫述字子陽,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陽城。這個人很有政治才能,年少時曾為當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攝五縣,竟能做到「政事修理,奸盜不發,郡中謂有鬼神。」因為有能力,所以王莽時受命為蜀郡的郡守。王莽被誅後,天下一時群雄蜂起,其中一個南陽人宗成自稱虎牙將軍,聚兵數萬,在當時頗有影響。因為漢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孫述心裡自然也轉起念頭,所以想和宗成搞個聯合,便積極遣使與之溝通。不想宗成之部被他迎到成都後,畢竟綠林習氣重,擄掠燒殺,令公孫述徹底打消了與他合作的念頭,反倒聯合當地豪傑,聚集精兵數千,擊殺宗成,收其殘部。自此,他便倚著蜀地的山川地勢之險,本著「見利則出兵而略地,無利則堅守而力農」的思想,據蜀中自立為帝,定都成都,真的當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劉秀派大軍剿滅於成都城外。
公孫述本身就是一個很相信所謂靈異感應的人,同時也很善於利用這種事情來為自己造勢。據說他曾經和手下人聊天,慨嘆說當皇帝在老天那裡是有定數的,自己哪裡有能力當此重任。善於逢迎的手下馬上回應說天下本是能者當之,何況天命無常,百姓是否擁戴才是當不當得上皇帝的決定性因素。聽了這話公孫述想必很是快樂,於是晚上做夢,夢見有人在他耳邊念道:「公孫十二為期」(裡面的公孫二字是拆成部首的,想必是為了增加一點神秘感)。他醒過來對自己的老婆說起此夢,認為自己最後雖然能貴為皇帝,可惜國祚太短,只有十二年,所以有些遲疑是不是值得為這十二年拚命。他的老婆於是為他鼓勁,說「朝聞道,夕死尚可,況十二乎。」再加上沒多久他的府殿居然飛出一條龍來,夜裡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孫帝」(真是誇張得不得了),於是公孫述便橫下心來鬧革命,不再躊躇不定了。
史書上所載的公孫述,是個很鐵腕的人,下決定殺人從不猶豫,這樣的一個人,很難想像他會在做這種性命攸關的重大決定的時候,單靠老婆一句話就拍板通過了。我想,這些不過是個托詞,是他自己在做秀而已,他想要稱帝的決定,本就是他心中的野心誘使,只是為了掩人耳目,便為自己化一個國祚天降的妝,好在兩漢間的夾縫里有個看似合理的身份上台而已。所以,關於白帝城的來歷傳說,也因為這樣的一個人而充滿了人為的神秘色彩。
據傳說,當年公孫述兵臨赤甲(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氣蒸騰,矯夭如龍,騰空而起,不禁大喜。因為公孫述尚白,自然以為這是個最好的吉兆,是自己將成為真龍天子的象徵,便決定稱帝於此。於是,就在公元25年,他築起了白帝城,自號白帝,並在此屯兵墾田,過起了皇帝日子。
這個傳說正史不載,但又和正史一樣有龍(公孫述國號龍興),一樣誇張神奇得不得了。實際上,公孫述當然是看中了瞿塘天險,在兵家眼中實為扼喉要沖,才會在這里築城、駐兵、屯田,和有沒有龍根本就什麼關系。蛻去了神秘色彩的歷史真實也不過就是人心中的一點點詭詐而已,重點在於,這個詭詐碰巧得成了現實
『捌』 だ私の物語,白帝在歷史上是指,嚴衍傑是誰
1、白帝是中國五帝之一,他最初建立的的國度在山東省東海之濱的日照地區。王莽篡位時,他手下大將公孫述割據了四川。公孫述在公元25年自稱「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2.司時之神。五行說:古人以百物配五行(金、木、水、火、土)。如春天屬木,其味為酸,其色為青,司春之神就叫青帝;秋天屬金,其味為辛,其色為白,司時之神就叫白帝。在《紅樓夢》的一詞《芙蓉女兒誄》中有「金天屬節,白帝司時」等語。
『玖』 白帝在歷史上是指誰 歷史上真的有白帝嗎
公孫述,王莽末年割劇四川,自稱白帝,建白帝城,後被光武帝劉秀平定。
『拾』 黃帝 赤帝 青帝 白帝 黑帝,分別指誰
黃帝指的是軒轅氏,赤帝(一般稱作炎帝)指的是神農氏,青帝指的是太昊伏羲氏,白帝指的是少昊,黑帝指的是顓頊。
早在周朝時,依據《周禮》,人們就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六輅祭祀:一曰蒼輅,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輅,以祀東方上帝;三曰朱輅,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黃輅,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輅,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輅,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
其中,昊天上帝為自然上帝,即蒼天;五方上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也稱玄帝),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五方上帝分別配五行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黃,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顓頊水德、赤帝火德、黃帝土德。五方上帝又稱五行帝,又皆為人帝,故又稱五行人帝。
(10)白帝的歷史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1、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2、赤帝
赤帝,一般稱作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3、青帝
青帝,先秦祭祀的神。漢代以後,又有將靈威仰、太昊、太皞、大皥、伏羲等神合並青帝一說。
居東方,攝青龍。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五帝(五方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東方,亦是古代帝王及宗廟所祭祀的主要對象之一。
4、白帝
白帝,即少昊,又名玄囂,是中國神話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他最初建立的的國度在山東省東海之濱的日照地區。
5、黑帝
黑帝是中國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古指掌管北方之神。晚至唐朝的解釋認為他的名字叫「顓頊」。《史記·天官書》:「黑帝 行德, 天關 為之動"。黑帝,姬姓,名乾荒。號高陽氏、尊號黑帝、帝顓頊,為軒轅黃帝之孫(一說為曾孫)、昌意之子(一說為昌意之孫,韓流之子)。
顓頊幼年時投奔伯父少昊,為其出謀劃策,治理九黎地區,15歲時被封於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