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科舉制中的最高榮譽是什麼,歷史上都有誰做到了
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當中,有一個說法叫做連中三元,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所謂連中三元,是指一個人在鄉試、會試和殿試當中,都取得了第一。
直到嘉慶年間,和珅倒台,錢棨才被嘉慶帝委以重任。但也正是在和珅倒台的這一年,錢棨死在了雲南任上,終年65歲。
這么看來,連中六元,雖然是中國古
『貳』 中國的榮耀歷史是什麼啊啊,急急急!
1、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一個將文明不間斷地延續至今的國度。
2、中國完成了四大發明。
3、中國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甲骨文)。
4、中國是古代詩詞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5、截至2004年底,中國共擁有34項世界遺產,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絕大多數為文化遺產或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6、中國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7、新中國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8、新中國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9、世界上最偉大的古軍事防禦工程是我國的長城,它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
10、世界上保存歷史資料最豐富的國家是中國,中華民族有著重視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從漢武帝時代到清朝乾隆年間止,經過歷史學家們編著積累而成的《二十四史》,記敘了我國4000多年的歷史。
(2)榮譽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1、造紙術
西漢初年我國發明了造紙術,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漢景帝時的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稱「蔡侯紙」。造紙術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匡弼得失。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後漢書·蔡倫傳》
2、印刷術
隋唐時出現了雕版印刷。868年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11世紀初,北宋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發明早四個多世紀。東傳朝鮮、日本,西傳埃及、歐洲,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是一個重大貢獻。
宋元時期,我國已有套色印刷技術。山西應縣木塔內,發現了遼代的紅、黃、藍三色佛像版畫,這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夢溪筆談》中關於畢升的記載 轉輪排字(元朝科學家王楨發明轉輪排字盤。排版時,只要轉動放活字的輪盤,就可以揀出要用的字)(畢升的活字印刷)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夢溪筆談》
3、火葯
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製成火葯的方法。唐末運用於軍事。南宋時發明「突火槍」,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葯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4、指南針
戰國時人們製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用磁石指南原理製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於航海。1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2、俄羅斯聯邦(俄羅斯)。
3、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
4、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法國)。
5、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及原則,安理會負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責任,是唯一有權採取強制行動的聯合國機構,其中五大國有安理會否決權。
『叄』 榮譽和榮耀有什麼區別
名詞釋義榮譽honor 一定的社會或集團對人們履行社會義務的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是特定人從特定組織獲得的專門性和定性化的積極評價。個人因意識到這種肯定和褒獎所產生的道德情感,通稱榮譽感。在中國,孟子最早從倫理方面使用榮辱概念:「仁則榮,不仁則辱。」榮譽是社會歷史范疇。不同的社會或不同的階級對同一行為的褒貶不同甚至相反,如歷史上,對體力勞動,剝削階級以勞動為恥,勞動者則以辛勤勞動為榮。榮譽的獲得與履行道德義務密切相關,忠實履行對社會、階級或他人的義務是獲得榮譽的前提。榮譽可分為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在社會主義時代,這二者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個人榮譽是集體榮譽的體現和組成部分,集體榮譽是個人榮譽的基礎和歸宿。 概念和基本特徵 榮譽和名譽雖然都是一種評價,在這一點上有共同之處,但榮譽與名譽相比,有自己獨特的法律特徵: 第一,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評價,而不是一般的社會評價。 第二,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積極評價,而不是消極的評價。 第三,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正式評價,而不是隨意性的評價。 第四,榮譽是民事主體依據自己的模範行為而取得的社會組織的評價,而不是自然產生的 第一,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一種評價,而不是一般的社會評價。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它的來源是公眾。而榮譽不是公眾的評價,它是由政府、社團、所屬單位或其他組織對特定人給予的評價。第二,榮譽是一種積極的評價,而不包括消極的評價。名譽作為社會公眾對特定人的品行、能力、才華、業績等的綜合評價,既包括對一個人的積極評價,也包括對一個人的消極評價。但是榮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其肯定是積極的評價,即它是對一個人肯定性的、褒揚性的評價。第三,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正式評價,而不是隨意的評價。名譽這種社會評價是社會公眾進行的自由的、隨意的評價,而榮譽則不同,它必須是社會組織對一個人基於其某方面突出表現或貢獻而作出的正式評價。 1、詞語拼音:róng yào 詞性:形容詞 釋義:光榮 基本解釋 1. [glory]∶應得或能夠贏得崇高稱譽,光榮;光彩或贊賞的習性 2. [honour]∶良好的名聲或社會名望 3. [bright]∶花木茂盛鮮艷 詳細解釋 1. 亦作「 榮曜 」。1.花木茂盛鮮艷。 漢 邊讓 《章華台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四:「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俛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唐 賀蘭進明 《行路難》詩之二:「君不見門前柳,榮曜暫時蕭索久。」 唐 柳宗元 《酬賈鵬山人郡內新栽松寓興見贈》詩之一:「夭夭日放花,榮耀將安窮。」 2. 富貴顯耀。 三國 魏 曹植 《封二子為公謝恩章》:「竊位列侯,榮曜當世。」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生自爾情義日洽,榮曜日盛,出入車服,游宴賓御,次於王者。」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人間富貴非不有,似君榮耀真亦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徐凝》:「人間榮耀, 徐山人 不復貯齒頰中也。」 3. 美好的聲譽。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詞列三 王 之次,有榮耀焉。」 清 孫枝蔚 《過茅大方先生祠》詩之一:「富貴還鄉井,多遭鄉井嗤。不如守大節,榮耀在親知。」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三章:「這兩面獎旗是 郭振山 領導下的 下堡鄉 五村的榮耀。」
『肆』 榮譽什麼指什麼
榮譽
honour
一定社會或集團對人們履行社會義務的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個人因意識到這種肯定和褒獎所產生的道德情感,通稱榮譽感。在中國,孟子最早從倫理方面使用榮辱概念:「仁則榮,不仁則辱。」榮譽是社會歷史范疇。不同的社會或不同的階級對同一行為的褒貶不同甚至相反,如歷史上,對體力勞動,剝削階級以勞動為恥,勞動者則以辛勤勞動為榮。榮譽的獲得與履行道德義務密切相關,忠實履行對社會、階級或他人的義務是獲得榮譽的前提。榮譽可分為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在社會主義時代,這二者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個人榮譽是集體榮譽的體現和組成部分,集體榮譽是個人榮譽的基礎和歸宿。
參考資料:網路
『伍』 什麼叫榮譽
榮譽是社會或集團對人們履行社會義務的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是特定人從特定組織獲得的專門性和定性化的積極評價。
個人因意識到這種肯定和褒獎所產生的道德情感,稱為榮譽感。這個詞語最早是由中國的孟子提出的。
榮譽自身帶有一定的社會歷史性,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於榮譽的理解是不同的,甚至在歷史上一些歷史時期將人民的勞動看做是恥辱的。
榮譽的獲得與履行道德義務密切相關,忠實履行對社會、階級或他人的義務是獲得榮譽的前提。
(5)榮譽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第一,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一種評價,而不是一般的社會評價。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它的來源是公眾。而榮譽不是公眾的評價,它是由政府、社團、所屬單位或其他組織對特定人給予的評價。
第二,榮譽是一種積極的評價,而不包括消極的評價。名譽作為社會公眾對特定人的品行、能力、才華、業績等的綜合評價,既包括對一個人的積極評價,也包括對一個人的消極評價。但是榮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其肯定是積極的評價,即它是對一個人肯定性的、褒揚性的評價。
第三,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正式評價,而不是隨意的評價。名譽這種社會評價是社會公眾進行的自由的、隨意的評價,而榮譽則不同,它必須是社會組織對一個人基於其某方面突出表現或貢獻而作出的正式評價。
參考資料:網路-榮譽
『陸』 名譽和榮譽有什麼區別
名譽是指社會對特定的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作用,才乾等方面的社會評價。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客觀公正的社會評價可以使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有良好名譽者不僅可以獲得社會的更多尊重,還可獲得經濟效益。
榮譽:一定的社會或集團對人們履行社會義務的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是特定人從特定組織獲得的專門性和定性化的積極評價。個人因意識到這種肯定和褒獎所產生的道德情感,通稱榮譽感。在中國,孟子最早從倫理方面使用榮辱概念:「仁則榮,不仁則辱。」榮譽是社會歷史范疇。不同的社會或不同的階級對同一行為的褒貶不同甚至相反,如歷史上,對體力勞動,剝削階級以勞動為恥,勞動者則以辛勤勞動為榮。榮譽的獲得與履行道德義務密切相關,忠實履行對社會、階級或他人的義務是獲得榮譽的前提。榮譽可分為集體榮譽和個人榮譽,在社會主義時代,這二者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個人榮譽是集體榮譽的體現和組成部分,集體榮譽是個人榮譽的基礎和歸宿。
『柒』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榮譽和恥辱最好按照年代排。謝謝!!!!
這個可太多了。劉邦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是屈辱。漢武帝出兵漠北,擊潰匈奴,東漢大將軍竇憲徹底的把匈奴打出亞洲,改變了世界歷史的走向,這是榮譽。唐朝李靖擊潰突厥,太宗被稱為天可汗,這是榮譽。但還是唐朝,京都長安竟然九次陷落,這是恥辱。唐以後基本是恥辱,一直到明,期間中國處於分裂狀態,宋雖然統一,但是版圖最小,而且最一開始被遼國欺負,定了澶淵之盟,差一點把那位守在雁門關的名將楊延昭給氣死。之後金滅遼,進一步滅亡北宋,元首被擒,史稱靖康之恥,奇恥大辱啊!之後南宋委曲求全,苟且偷生,一直到元朝滅了他。明朝之後中國開始復興。成祖朱棣五次遠征漠北,把蒙古都給熊死了,之後派遣鄭和帶著艦隊遠航,去向世界各國顯擺。當然之後由於明英宗非要親自去打蒙古,加上那個宦官王振煽風點火,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領也先給活捉了,史稱土木堡之變,是繼靖康之恥之後最大的恥辱。好在之後孝宗的時候國力有了恢復,萬曆皇帝在位時期,雖然這個皇帝不怎麼地,但是手下的內閣班子太厲害了。以張居正為首的內閣使明朝又一次中興,可惜只維持了不到20年,張居正一死,明朝開始走下坡路,不過當日本的豐臣秀吉裝 X 去打 朝鮮的時候我們還是出兵把他給切了。豐臣秀吉也因此被活活氣死,間接的改變了日本歷史。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鬧的是在太厲害,加上崇禎皇帝過於自負,滿清最怵袁崇煥,他把袁崇煥殺了;李自成最怕左良玉,他把左良玉殺了,自毀長城,結果山海關吳三桂被李自成逼急了,帶著多爾袞入關,清朝從此誕生。清朝自乾隆之前,是比較不錯的,康熙皇帝對外的功績就是擊敗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收復台灣,對內鎮肅清權臣、鎮壓反叛。乾隆皇帝自詡十全武功,也算個人物。1840年之後就全是 恥辱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都是把人丟到家的恥辱。到了新中國成立,最大的榮譽也就是抗美援朝,把 美 國人打怕了,雖然是平手,但是美國不敢惹我們了,周圍各國打那之後都比較怕我們,當然也不排除那個別 憤 青崇拜的。
『捌』 中國歷史獲得的榮譽
1、青藏鐵路工程入選「全球百年工程」,起於青海省西寧市進入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全長1956公里,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2、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東方紅一號」衛星屬科學探測試驗衛星,其任務是為對地觀測、通信廣播、氣象等各種應用取得必要的設計數據。
「東方紅一號」衛星由結構、溫控、能源、跟蹤、天線、探測系統以及作為試驗項目的遙控系統、姿態測量和控制系統等構成。
3、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2005年10月12日,北京時間9時許,中國自主研製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兩名中國航天員同時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安全著陸。這是中國成功進行的首次多人多天載人航天飛行。
4、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11月20日,世貿組織總幹事邁克爾·穆爾致函世貿組織成員,宣布我國政府已於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這個議定書將於12月11日生效,我國也將於同日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5、北京奧運會開幕,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盛大開幕。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來到中國,百年期盼終圓。
『玖』 榮譽是什麼意思
榮譽:社會或集團對人們履行社會義務的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稱作為榮譽,榮譽是很光榮的一件事情。
榮譽的概念——
1、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評價,而不是一般的社會評價。
2、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積極評價,而不是消極的評價。
3、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正式評價,而不是隨意性的評價。
4、榮譽是民事主體依據自己的模範行為而取得的社會組織的評價,而不是自然產生的
5、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一種評價,而不是一般的社會評價。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它的來源是公眾。而榮譽不是公眾的評價,它是由政府、社團、所屬單位或其他組織對特定人給予的評價。
(9)榮譽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拼音:róng yù
注音:ㄖㄨㄙˊ ㄧㄩˋ
詞目:榮譽
英文:honor;glory
詞義:由於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廣為流傳的名譽和尊榮,如榮譽感等
出處——
1、光榮的名譽。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行品》:「聞榮譽而不歡,遭憂難而不變者,審人也。」
2、猶贊譽。
出處:宋司馬光《稷下賦》:「﹝ 稷下士﹞下論孔墨 ,上述羲炎 ,樹同拔異,辨是分非;榮譽樵株,為之蓊葑;訾毀珵美,化為瑕疵。」
3、榮耀,光榮
出處:曹亞伯《武昌起義》:「想我漢人,在漢唐時代,若何榮譽!」
『拾』 怎麼看待榮譽
榮譽:由於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廣為流傳的名譽和尊榮。對於榮譽的的看待,因人而異,越上年紀的人就在意,覺得有榮譽是很高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在物質和榮譽相比,人們舉得榮譽的價值更高,讓人更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榮譽:社會或集團對人們履行社會義務的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是特定人從特定組織獲得的專門性和定性化的積極評價。個人因意識到這種肯定和褒獎所產生的道德情感,稱為榮譽感。在中國,孟子最早從倫理方面使用榮辱概念:「仁則榮,不仁則辱。」榮譽是社會歷史范疇。不同的社會或不同的階級對同一行為的褒貶不同甚至相反,如歷史上,對體力勞動,剝削階級以勞動為恥,勞動者則以辛勤勞動為榮。榮譽的獲得與履行道德義務密切相關,忠實履行對社會、階級或他人的義務是獲得榮譽的前提。
概念和基本特徵
榮譽和名譽雖然都是一種評價,在這一點上有共同之處,但榮譽與名譽相比,有自己獨特的法律特徵:
第一,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評價,而不是一般的社會評價。
第二,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積極評價,而不是消極的評價。
第三,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正式評價,而不是隨意性的評價。
第四,榮譽是民事主體依據自己的模範行為而取得的社會組織的評價,而不是自然產生的
第一,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一種評價,而不是一般的社會評價。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它的來源是公眾。而榮譽不是公眾的評價,它是由政府、社團、所屬單位或其他組織對特定人給予的評價。
第二,榮譽是一種積極的評價,而不包括消極的評價。名譽作為社會公眾對特定人的品行、能力、才華、業績等的綜合評價,既包括對一個人的積極評價,也包括對一個人的消極評價。但是榮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其肯定是積極的評價,即它是對一個人肯定性的、褒揚性的評價。
第三,榮譽是社會組織給予的正式評價,而不是隨意的評價。名譽這種社會評價是社會公眾進行的自由的、隨意的評價,而榮譽則不同,它必須是社會組織對一個人基於其某方面突出表現或貢獻而作出的正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