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陝西歷史博物館有18件國寶級文物,分別是哪些,分別位於哪些展廳
1、西周早期【(方輿)左右偏旁yu鼎】通高77,口徑56.5厘米。1972年陝西眉縣楊家村出土。
目前暫存庫房,沒有在展線上展覽。
2、西周中期【五祀衛鼎】通高36.3,口徑34.3厘米。1975年岐山縣董家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3、西周晚期【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徑50厘米。1980年陝西長安縣下泉村出土。
在一樓西周展覽大廳中段。
4、西漢【皇後玉璽】高2,邊長2.8厘米,重33克。1968年陝西咸陽市韓家灣鄉狼家溝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5、西漢【鎏金竹節熏香爐】通高58,口徑9,底徑13.3厘米。1981年陝西興平縣豆馬村出土。
在二樓西漢展覽大廳前段。
6、唐【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7、唐【闕樓.儀仗圖】高28O,寬28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8、唐【宮女圖】高176,寬196.5厘米。1960年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9、唐【馬球圖】高229,寬688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10、唐【狩獵出行圖】高100-200,全長890厘米。1971年陝西乾縣李賢墓出土。
11。唐【禮賓圖】1971年陝西乾縣章懷太子墓出土。
以上五組18幅壁畫均保存密封庫房中,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內均有其復製品供遊客欣賞。
12、13、唐【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4、唐【鑲金獸首瑪瑙杯】長15.5,口徑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5、唐【鸚鵡紋提梁銀罐】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中段。
16、唐【三彩載樂駝】通高58厘米。高24.2,口徑12.4,足徑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原件在庫房,其仿製品在二樓隋唐展覽大廳後段。
17、北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高18.3,腹徑14.3厘米。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中段。
18、宋【黑釉油滴碗】高8.5,口徑30,底徑10.6厘米。陝西渭南出土。
在二樓宋元明清展覽大廳後段。
❷ 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二中出現哪三個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寶物
《葡萄花紋銀香囊》,《杜虎符》《闕樓儀仗圖》
❸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是什麼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大藏品:
1、金樽獸首瑪瑙杯。
2、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3、鴛鴦蓮瓣紋金碗 。
4、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陝西「勸工陳列所」,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里程。
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佔地6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17950件(組)。
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 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3)陝西歷史博物館闕樓儀仗圖是什麼擴展閱讀:
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大館藏:
1、神秘瑰麗的青銅器。
雄偉的造型、古樸的紋飾、豐富的銘文,形成中國古代青銅器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徵。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不同時代的青銅器約6千件,僅西周青銅器就近2千件。樂器、食器、水器和酒器,樣式多樣。
2、多姿多彩的歷代陶俑。
從秦朝到明朝的歷代陶俑藏品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重頭戲。這里有氣勢磅礴秦朝兵馬俑、再到漢代跽(ji)坐俑、色彩絢麗造型妖嬈的唐俑等等,每個時代的陶俑都是風格鮮明,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審美觀。
3、精美絕倫的金銀器。
在古代,金銀器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目前唐代金銀器在我國出土的數量不多,在這里可以看到陝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近千件製作精美、做工精細的金銀器。舞馬壺、鴛鴦蓮瓣紋金碗,都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
4、獨具魅力的唐墓壁畫。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這些壁畫都是從唐代墓葬當中原件揭取下來的,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
❹ 陝西歷史博物館各展廳特色
1、第一展廳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跡、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2、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後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鍾、漢醬釉綠彩雲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沖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如漢金怪獸、晉「晉歸義羌王」金印、西魏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十六國靈華紫閣服乘金錯泥筩、北魏彩繪騎馬吹號角俑、南北朝彩繪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薩三尊銅像等,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3、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並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4、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
5、大唐遺寶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餘件組,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
6、馬文化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每年還推出6—7個大型臨時展覽,如《驍騰萬里——中國古代馬文化展》。
展覽由陝西歷史博物館主辦,新疆博物館和甘肅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館等全國14家文博單位共同協辦,挑選了最具各地特色關於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復展
《巧手良醫——陝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是以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為主題的專題性展覽,主要展示多年來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方面的舉措,展示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方法和技術。
(4)陝西歷史博物館闕樓儀仗圖是什麼擴展閱讀:
部分館藏文物:
1、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2、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3、歷代陶俑
已注冊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男僕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於得天獨厚的優勢,陝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量大、等級高,而且產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