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博物館請來的修繕杜甫草堂茅屋的人年紀都很大了,該如何傳承這份技藝
雖說社會在進步,我們日常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但是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及技藝也正在慢慢被大家所淡忘。很大程度是因為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們的傳統文化以及一些傳統技藝逐漸被取代遺忘。但是這些傳統文化跟技藝才是我們中國文化最獨特的珍寶,是值得我們去傳承跟弘揚的。成都景點杜甫草堂請來了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傅對其進行修繕,很多人也疑問,這些師傅年紀都比較高,難道沒有年輕的師傅可以勝任這份工作嗎。在我看來,這樣的傳統技藝現在的年輕人能真正掌握的並不多,特別是在現在網路跟科技發達的時代,更不會有人會去關注或者學習這一門技藝了。所以相對來說,這們技藝也很難傳承下去。但這么技藝也算是我們中國很傳統的一門手藝,我們要做應該好好的將其傳承下去,保留我們傳統的文化,至於如何傳承,我個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雖然現在網路科技非常的發達,但這也不妨礙我們對傳統技藝的傳承。正是因為現在幾乎人人都能從電子設備備上獲取最新的一些訊息,所以我們就可以藉助網路的力量去加強對這門技藝的宣傳,並且也可以跟現在一些科技相結合,讓大家更為直觀認識到這門技藝,還能順便多宣傳一些傳統文化。
傳統技藝對於我們的意義是現在一些高科技所的替代不了,所以應該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些傳統文化,讓其一直能傳承下去。
② 博物館在文化建設和傳承上,擔當著怎樣的角色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博物館是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開放,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以學習、教育、娛樂為目的。隨著時代的轉移和社會教育發展的需要,終於成為今天流行的為廣大群眾開放的博物館。
希望採納
③ 博物館對我們有何作用,它的歷史起源來自哪裡
博物館可以看到一個國家過去的歷史,博物館可以看到很多人類珍貴的寶藏。博物館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他最先起源於古希臘,然後隨著時間的發展成我們現在所認識到了解到的博物館。博物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我們的民族歷史,可以幫助我們保護更好的珍貴寶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一個國家的博物館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漫長的歷史和文化自信的來源,博物館發展到我們現在的樣子,是時代的必須,這是一件有利與世界人類文明發展的事情。
博物館可以為我們現在的人氣供更多的科學普及知識,我們沒有辦法親自回到過去的那個時候,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看那個時候東西了解到那個時候時代的方方面面,我們每一個人終將逝去,我們不能永存,但是我們的精神文明,我們所創造出的財富可以留給自己的子子孫孫繼續傳承下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乃至於整個人類的共同瑰寶,它是人類延續人類延續的一種方式,不管可以很好的記載,不同時期的不同人類文明,它使我們用我們現代整體人類的一生,換來了人類精神文明的延續。
④ 博物館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一、有利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博物館作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現,作為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傳承的載體,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的艱巨使命。通過這些文化展示,能夠使人們了解祖國的歷史和輝煌成績,並且以此作為激勵,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與社會理想,從而為中華崛起而奮勇向前。
二、有利於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品格
作為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晶,博物館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助推器,能夠幫助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家國觀念還未真正形成的青少年學生樹立一種求索的精神品格,並且通過文化展覽及介紹,幫助他們建立一種主動探求知識,渴求歷史文化真相的精神取向。對於其人生規劃和精神歸屬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正是有了博物館的存在,才有了青少年對一種希冀的文化家園的建構。
三、有利於拓展視野
博物館是一種嚴肅、庄嚴的聖地,因為博物館中所有展品都是經過考古發掘、歷史積淀所證實的財寶。大量的歷史知識和人類文明足跡都印刻在文物之中,觀覽過程其實就是一種開拓視野、擁抱文化生活的方式,博物館對文物的陳列,能做到聲情並茂、圖文共現,並且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展示觀看之後,往往會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人類文明、民族歷史積淀的崇拜感和自豪感。
四、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博物館中展覽的文物,從藝術到科學,從社會歷史到自然生態,從民族文化到異域風情,涉及到人類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人類及各民族的藝術瑰寶,是所有科學文化知識的凝結,在這種文化體認下,必然能夠催生出一種探索、創新的自我意識,這對其創新精神培養意義重大。博物館已經成為一部人類「網路全書」,博物館作為一個獲取無限知識的大講堂,以史為鑒、以文明為基石,不斷的開拓進取,培養深厚的創新精神。
⑤ 南京博物院在端午節如何動靜結合傳承文化
6月16日,南京博物院藝術館長廊內,主題展覽「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吸引了眾多觀眾。今年端午節期間,南京博物院從6月15日至18日舉辦「我們的節日——到南博過端午」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吸引公眾親身體驗,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
自2011年開始,每年端午節內蒙古博物院都會推出「博物院里過端午」「端陽懷古」等系列主題活動,不僅為觀眾介紹端午節的習俗,還增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拓展知識。「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豐富,我們必須把陣地利用好,奉獻更多的文化盛宴。」內蒙古博物院院長陳永志說。來源:人民日報
⑥ 面試綜合分析題:關於博物館,如何維持
綜合分析能力 【答題要點】 (1)博物館是收藏文物的地方。文物資源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歷史物質遺存,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窗口和陣地,是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資源。發展文博事業,有利於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增強民族團結,有利於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質。因此,博物館作為對人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宣傳的重要場所,對於傳承和弘揚優秀的文化傳統具有重要的作用。 (2)博物館具有準公共物品的性質。我們常見的博物館,如各種紀念博物館(如抗日戰爭博物館、某戰役博物館等)、各行業博物館(如軍事博物館、紡織博物館、飛行器博物館、汽車博物館等)、各種具體物品博物館(如鳥禽博物館、貨幣博物館等),規模不一,大如舉世聞名的大英博物館、我國的故宮,小的可能僅有斗室,但共同點是都向公眾傳遞某種有意義的信息,起到教化熏陶的作用。因此,博物館要對社會開放,政府理當資助。 (3)在政府資助的基礎上,博物館可以在不影響文物的情況下,開展一些盈利活動。但盈利的目的應是為了更好地維持博物館的運轉。
⑦ 結合材料並運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相關知識,探究故宮博物院是如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好的
故宮博物院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財產,多年了吸引了國內外的大量遊客,不僅使中國人民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的同時也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
⑧ 如何發揮博物館在城市文明中的作用
一、 博物館要發揮好城市文明坐標的作用
一個城市需要一張名片,博物館作為城市文明的坐標,象徵著這個城市的人文底蘊和歷史內涵。誠然博物館自身就是城市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作為對外交流的平台、文化輸出的場所,在文明城市的構建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一線城市沒有一個博物館,將是怎樣的情景。
在蘇州,蘇州博物館它寓含著蘇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建築典雅大方,與蘇州城市崇文、融合、創新、致遠的理念完美的結合。許多中外遊客來蘇州,都必須去蘇州博物館走一走,即使是在閉館的周一,能在門口留張影像,臉上便笑開了花。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人們對於蘇州的記憶,離不開博物館給予記憶留下的念想。
蘇博是蘇州對外的形象,是衡量蘇州城市文明開化程度的標志,是蘇州城市歷史記憶的基地。除了博物館,蘇州有甲天下的園林,有江南的詩意,有慢悠悠的生活方式,這些都足以成為記憶中的一幅畫卷,何以蘇州博物館卻能深入人心,讓人們久久難以忘懷。那便是
文明的力量,蘇博的展品中有吳文化的見證,他們靜靜地躺在歷史里,穿越時空,卻成了後人憑吊的物件,文化是那麼潛移默化地刻上了遊客的心。文物所帶來的是一個地區的積淀,一個國家的縮影,一個民族的自信,這樣濃郁的文化折射是深刻雋永的,永不褪色的。博物館是一個城市文明的坐標,蘇博代表著蘇州的文明,是蘇州文明走向其他區域文明的窗口,這是文明交融的起點與源動力。每個地方的文明都是中華文明燦爛瑰寶的一部分,蘇州作為文明中的一部分,積極地發揮著自身的作用。
二、 博物館要發揮好信息資源中心的作用
博物館是一個徵集、收藏、展示的平台,它是一個信息資源的集散地。首先體現在博物館工作的信息性,博物館的業務工作是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要求館內工作人員不斷積極進取,學習業務知識。沒有信息資源的攝入就不可能以完美的形式輸送,不管是在講解中,還是在陳列展覽中,這是一個互相傳送信息的過程。
在這個信息鏈條中,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信息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口子,必須要有含金量,客觀科學的再現文物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必須深刻地認識文物的內涵。只有建立科學的信息,才能將藏品和歷史知識更好的反饋給大眾。同時文物收藏保護中也離不開信息,藏品需要建立標准規
范的信息檔案工作,在進行交流活動中,信息不斷在更新和傳遞。如今是信息化的時代,互聯網和新型產業的快速繁榮,博物館工作將面對的是構建數字化信息資源中心。
當然整個博物館工作的運行就是一個信息資源中心,以藏品為基礎,需要對藏品有專業的認識,並形成理論,在對外展示中,信息是在不斷運轉,在館際間的互動中,信息不斷在調試修正,最後要總結歸納信息,不斷推陳出新,銳意進取,更好地向社會大眾傳輸,為人民服務。
三、 博物館要發揮好社會教育的功能
教育職能作為博物館職能之一,在社會教育中發展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針對學生,作為課堂教育的實踐場所,而且覆蓋面廣,它面對是社會大眾。「博物館不是一個只來一次的地方,而是我們終身學習的場所。因為這里收集了人類的記憶,珍藏著民族的靈魂,抵禦著歲月的剝蝕,我們要帶著對歷史文化的尊重感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主要以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教育等為主,以蘇州東吳博物館為例,我們館是蘇州市的愛國主義示範基地,每年要接待大量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有學校組織的,有社區組織的,有各類社團、公益、社會組織的等等。東吳博物館是一個專題性館,主要有銅鏡、青瓷、石雕三大系列,這是我們館的優勢特色藏品。2014年我館舉辦了銅鏡系列活動,主要有銅鏡知識小講堂、紙質銅鏡製作兩個模塊,這是與學校建立對接的活動,主要面向的群體是小學生。銅鏡本來展示在我們展櫃里,學生們只能隔著玻璃進行觀摩,這種距離感不利於藏品深入人心。
教育離不開生動的模式,教育離不開孩子的創造力。經過銅鏡知識的小講座,孩子對銅鏡有了基礎的認識,圖片文字的形象展示,有了概念模式。人人動手畫銅鏡、做銅鏡,有利於發揮學生天性和想像力,「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智慧的火花產生在瞬間,孩子欣喜地做出自己的代表作,這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博物館如何發揮好社會教育職能,作為一個新館,我們一直在探索中實踐和進步。於2015年3月29日本館和社區聯合舉辦社會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趣味性參觀和藏品知識相結合,展開了互動競猜環節。通過實踐活動強化未成年人對於核心價值觀的滲透,讓他們初步懂得誠信、友善,如何與他人合作,建立有效溝通,在互動中共同取得進步。
四、 博物館要發揮好公共服務的職能
2015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將本年度的主題定位「博物館致力於一個可持續發展社會。2015年3月20日《博物館條例》的施行,為博物館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准則。博物館是留住文化根脈,傳承文明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它是面向社會的,面向大眾的。
堅守公益特性,強化社會服務。根據東吳博物館的實際情況,我館的公共服務水平相對薄弱。《博物館條例》確立了博物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兩個服務」標准以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方法,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們神聖的職責。
目前本館的免費對外開放,這本身就是公共服務中的一部分。針對特殊群體,我館設臵了殘疾人設臵無障礙通道、休息做椅。休息室里有
專門提供的輪椅、嬰兒車等設備,針對參觀群體有標識引導圖示。在石雕藝術長廊的展示中,分別樹立了標識語,「保護文物,嚴禁觸碰」。當然下一步我館下一步我館將不段完善,精心設計、齊全醒目的標識系統,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在我們服務大廳已經設臵了意見箱,以及雨傘,便於遊客在急需時所用。
在講解方面,將針對不同類型的觀眾准備不同的接待方案;將成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職講解員和志願者服務隊伍。目前我們的展覽以在展廳為主,每年都會與兄弟博物館建立合作關系,聯合舉辦展覽。我館也在逐步利用網路媒介如官網、看展覽等現代化網路社交公共平台構築大眾與博物館陳列展覽之間溝通的橋梁。不管是業務工作的展開還是保衛工作,都要向群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並且進行雙向的對接,實現互動式服務。
博物館是城市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進程中的有效推力;博物館文化所衍生出的文創產業也不斷在拉動經濟的發展。如何做好城市文明工作,如何把博物館帶回家,這是一個深刻的課題。博物館致力於一個可持續社會,是博物館努力的方向,作為博物館人,我們將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為城市的文明和諧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