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用什麼方法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

用什麼方法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2-06-24 10:16:30

Ⅰ 談談如何指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

對歷史人物進行評價,是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歷史課程標准》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學生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不夠科學、全面。如有的學生評價歷史人物時對人物片面拔高,有的對人物一棍子打死,有的夾帶著明顯的個人情感色彩。
如何指導好學生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在評價歷史人物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好教材,並搜集整理出歷史人物的有關資料。我們知道,初中學生對歷史人物的了解僅僅局限於課本教材或杜撰的影視作品中。所以他們知識面狹窄,且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對歷史人物認識不清,頭腦中存有簡單的「好」與「懷」的印象。很容易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出現以偏概全和夾帶個人情感色彩的情況。因而,教師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歷史人物資料,就能更好的對歷史人物做出評價。2、指導學生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我們知道,
任何歷史人物的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個人的思想和活動受眾多條件的制約,只有考察歷史人物個人背後的社會歷史條件,發現歷史規律,才能了解歷史人物活動的實質。如:學生評價秦始皇時,很多同學痛恨於他的殘暴、專制,如果放在歷史背景下,我們就會發現他的殘暴專制是在六國統一之後,權利高度集中腐化造成的結果,並不是他本性表現。從而更清楚的理解了歷史,避免造成錯誤的認識。3、教師要交給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評價歷史人物要本著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觀點。評價人物時,既要看到他的成就、又要看到他的不足。一般情況是兩種評價法:分階段評價和分方面評價。對有的歷史人物就要分階段評價,因為在不同的時期,他的思想作為就有不同的變化。如評價陳獨秀,就要指導學生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國民大革命等幾個階段進行評價。而評價漢武帝時,而要指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幾個方面對他進行評價。評價人物時,一定指導學生對歷史人物作出結論。歷史人物對社會的發展積極方面大於消極方面的,我們就肯定;而消極方面大於積極方面的,我們就否定。這樣學生在評價歷史人物時不但更好的了解歷史,而且提高了歷史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進行歷史人物的評價訓練,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Ⅱ 如何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述能力

1、布置開放性作業,書面評述人物 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⑴選定人物,學生自評每周末,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從本周學習過的課文中,自己選 定一至兩個重點歷史人物,結合課內外歷史知識,遵循人物評價的基本要求,予 以合理評價。字數 150 字左右。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及時鞏固課內知識,初 步培養學生運用、整合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搜集、整理、運用課外歷史資料的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⑵教師批改,個別指導 教師對每位學生的評價作業,及時認真批改,隨時發現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並標畫出其中的精妙語句,打好批語,以「表揚鼓勵」為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其中,對有應付心理、寫作不規范、不得要領的學生單獨談話,曉之 以理,使其認識到學習歷史人物的重要意義。 ⑶展示交流,師生共賞課堂上,利用投影儀,展示個別學生的優秀作業,讓學生介紹寫作技巧及經 驗,其餘學生觀摩學習,以便吸收引用;同時,將較差的、出現典型錯誤的評價 作業,實行匿名展示,引導各小組內部相互討論存在的缺陷,以吸取教訓,避免以後寫作中的類似錯誤。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可以相互借鑒,揚長避短,在這種 不斷的模仿學習中,逐步提高評述歷史人物的能力。 ⑷展覽佳作,集結成冊將師生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在學校宣傳欄及學校網頁上集中展覽,便於全校 師生的觀摩借鑒。最後,將這些成果集結成冊,予以保存。 以上方法,是我在課外提高學生評述歷史人物能力的主要途徑。目前,學生共評價了 25 個歷史人物,並涌現出大批的優秀作品。很多學生通過堅持不懈的 努力,書寫和表述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2、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歷史人物碑刻或遺址 周末或假期,帶領學生到「臨沂廣場」「王羲之故居」「銀雀山竹簡墓博物 、 、 館」等地,觀看左寶貴、顏真卿等人物的雕像,分析人物形象,並回顧歷史知識,加強人物在學生頭腦中的鮮明形象。參觀結束後,學生從中選取最感興趣、印象 最深的人物寫觀後感。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所學人物的認識,極大地激發了 學生的求知慾,拉近了學生與歷史人物的距離,而且有助於實現學以致用、為現實生活和學生全面發展而服務的教育宗旨。
3、編制手抄報 每個學期的歷史課程學完之後,教師根據新課標選定三至四個重點人物,要 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編制手抄報,一般一學期一次。如「三國人物薈萃」「近 、 代風雲人物」「新中國的建國功勛」 、 。不限製作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 主觀能動性。這一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學生深入掌握教材內容,加深對人物的認 識,學會區分歷史現實和文學作品的異同。
4、開展辯論會 在歷史活動課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人物辯論會」 。引導學生圍繞有爭 議性的特定歷史人物, 結合課內外知識, 各抒己見, 展開辯論。 「走進秦始皇」 如 、「武則天之我見」「洋務派的歷史作用」 。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歷史學 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以及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 點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Ⅲ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
這個標准就是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

Ⅳ 如何指導初中學生評價歷史人物

初中學生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案例分析

一、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二、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標准;三、評價歷史人物的實例說明。
歷史人物離不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是緊密聯系的。筆者近二十年來,一直從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深感初中學生對評價歷史人物非常頭痛,考試時也很容易丟分,因為評價歷史人物,學生必須對當時社會有較深刻的認識,還要有較強的歸納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表述等能力。由於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對社會的認識較膚淺,因此,評價歷史人物,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
一、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學無定法,學習有法。對於初中學生評價歷史人物關鍵在於: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緊扣教材,總分敘述。同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應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2、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
3、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4、對有爭議性的歷史人物(秦始皇、拿破崙、哥倫布等),要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評價;
5、要用階級分析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作總結性的評價。
二、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標准
如果把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滿分定為10分,則有以下幾個給分層次:
1、第一層次,沒有答題或完全離題,得0分;
2、第二層次,有史無論,簡單羅列史實,但未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評述,得1—4分;有論無史,只談自己的觀點,沒有用史實加以證明,得1--4分;
3、第三層次,有史有論,且史論基本准確合理,但在知識和認識上有少量錯謬,或條理不夠清晰,邏輯上不夠嚴密,語言上不夠優美,得4-- 7分;
4、第四層次,史論結合,史實准確,論述合理,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文辭優美,有自己的觀點,並與具體史實相結合,得7--10分。如學生語言富有個性魅力,觀點有獨到創新之處,可酌情加1--2分,但總分不超過10分。

Ⅳ 小學生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記得幾年前的一次期末考試,初一歷史試題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當時學生們的答案可謂是五花八門,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回答此問題的學生寥寥無幾,可以想像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可能沒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學科能力。今天我們面對那些對歷史一知半解的十幾歲的初中生,使盡渾身解數,我們也萬不能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但給他們「畫一幅」客觀公正的、哪怕是不太清晰的畫像,即使「霧里看花」也要讓學生看的真切,所以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理性的評價標准:評判歷史人物,不能單單從道義角度去考慮,如只看女皇武則天的心狠手辣、濫殺無辜,那她就是大大的暴君,對她是極不公平的。在古代,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是因乎時、順乎勢,只要他們的統治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就要給予客觀公正的肯定,所以才有了「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一代女皇的評價。
2、遵循辯證的、客觀的評價原則:人無完人,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聖人。抓住一點,不計其餘,有失公允,要一分為二,功過分開。如以「個人崇拜」、「高度集權」全盤否定斯大林做法,歷史已證明是極端錯誤的。
3、進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時勢造英雄,英雄也在造時勢,任何偉大的歷史人物,歸根結底總是時代的產兒,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去評價歷史人物,不是苛求古人,就是把古人現代化,如評價秦始皇,離開當時的歷史條件,我們只能看到
「好大喜功」、「暴虐無道」的暴君形象,而看不到他順應歷史發展所邁出的步伐。
總而言之,無論是評價古人也好,討論偉人也罷。萬不可讓我們的學生學了歷史還要幼稚的大喊
「×××是大壞蛋」,如若那樣,不單單是我們歷史教學的失敗,相信很多歷史人物也要留下眼淚的。

Ⅵ 怎樣才可以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一、引導學生確立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標准
一些學生評價歷史人物時,往往只從個人的情感出發,從道義的角度考慮,這樣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因此,要想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必須首先讓他們明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准,具體來說,就是引導他們樹立唯物史觀,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將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中,看他們的行為是否順應歷史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願望,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凡是符合這一標準的基本肯定,反之,否定。例如,在評價羅斯福時,我先引導引導學生分析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際形勢,經濟大危機,法西斯勢力興起並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概述羅斯福為此採取的措施,即他上台後,先是實施新政幫助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改善了美國人民的生活,鞏固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後又領導美國參加二戰,壯大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力量,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而他的這些行為都是順應了歷史潮流,符合人民願望和有利於社會進步的,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再如,評價希特勒時,有些同學根據希特勒認為希特勒是一個英雄,因為他在德國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內有經濟政治危機,外受凡爾登體系的制約),應運而生,採取一些措施幫助德國渡過了經濟危機,穩定了政局,並擺脫了凡爾登體系束縛,重新成為世界強國,這似乎是有理有據,但其實他們並沒有明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為此,我引導學生分析希特的這些所謂「成果」是建立在對內實行法西斯獨裁專制,對外大肆侵略擴張的基礎上的,並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這些很明顯是違背了歷史潮流和人民意願的,也阻礙社會的進步,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得出希特勒是歷史罪人的結論,而不會再認為他是英雄了。
二、讓學生學會結合時代背景評價歷史人物。
任何一個歷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時空中,而每一時代都有其不同於其他時代的特徵,歷史人物的行為是與其所處歷史時代緊密相連的,即所謂時勢造英雄,當然他們作為時代的產物,其行為也會對當時或以後歷史的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必須將他們置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去認識,既不能以今天的觀點卻苛求古人,反對將古人現代化,也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將古人完美化。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很注意讓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去評價歷史人物。例如,評價抗金英雄岳飛時,有學生一味地說其怎樣怎樣愚忠,不懂得反抗,我引導學生指出:他的這種所謂愚忠其實與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所屬的階級集團、所受的封建忠君教育有關,是時代的產物,我們不能苛求,而它的抗金行為已遠遠超出了忠君的范疇,上升到了維護人民利益、國家利益的高度,因而從整體上來看,岳飛抗金是利國利民的正義行為,是值得肯定的。
三、讓學生學會全面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的活動往往是多方面,在不同階段,在不同領域的行為表現可能存在存在差異甚至完全相反,這樣就牽涉到如何正確看待歷史人物的功和過問題,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這需要作辯證的、具體的分析,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看問題,避免簡單化、絕對化。同時還要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因此,應注意引導學生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既要看到歷史人物促進歷史發展的進步的一面,又要看到其阻礙歷史前進的反動的一面。在此基礎上,明確其中的哪一方面居於主導地位,屬於主流,從而做出客觀定性評價。如在評價秦始皇時,我先引導學生分析秦始皇的功與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得出:他統一中國,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出擊匈奴,修築長城,統一南方,興修靈渠等措施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這是其有功的一面;而實行焚書坑儒,橫征暴斂以及嚴刑峻法等則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人民意願的,這是其有過的一面。然後在學生對比他的貢獻和過失,通過對比學生很容易就得出:秦始皇的歷史貢獻是主流,功大於過,所以學生就不難判斷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了。
四、讓學生學會用」史論結合」的方法評價歷史人物。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也是歷史學科的基本能力。這種方法對評價歷史人物同樣適用。因為對歷史人物的結論性評價,都是通過分析其具體的歷史活動或識記得出來的。所以,我在引導學生評述歷史人物時,十分注意讓他們掌握史論結合的方法,學會以述為主,「寓評於述」,通過分析簡述人物的歷史活動得出評價性結論。如,在引導學生評價林肯時,我要求學生先簡概述述林肯在維護美國國家統一和廢除黑人奴隸制度方面所做的貢獻,在此基礎上得出:林肯是美國歷史上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不愧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再如評價唐太宗時,我先要求學生簡要概括唐太宗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系和對外交亡等方面所採取的開明措施,並分析這措施產生的共同的用——「貞觀之治」太賓士世局面的出現,由此得出結論: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一位偉大的君王。

Ⅶ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什麼

1.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在評價任何一個歷史人物時,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內進行考察,即尋找該歷史人物個人活動與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之間的關系。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絕對要求。

任何歷史人物的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舞台,個人的思想和活動受眾多條件的制約,只有考察歷史人物個人背後的社會歷史條件,發現歷史規律,才能了解歷史人物活動的實質。

如評價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樣認識他殘暴的原因。如果從當時的歷史條件出發,就會發現他的殘暴是秦統一六國後經濟迅速發展加速了統治階級腐朽的結果,是權力過分集中於君主一人的結果。

如果不考慮當時的歷史條件,很容易把他的殘暴歸結為單純的個人品德問題,這樣的認識不僅流於浮淺而且還有很大危害,讓人們把由根本制度帶來的問題誤認為是皇帝個人的品質問題,避重就輕,從而掩蓋了歷史真像。 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背景時,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2.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

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恩格斯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慾望中,而正是從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中得來的」。

如評價商鞅,就需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對他的主要活動,特別是變法措施逐條剖析,從而看到他的主要目的在於削弱和限制奴隸主貴族勢力,體現了新興地主階級發展經濟和掌握政權的願望,最後得出「商鞅是新興地主階級代表」的正確結論。 

3.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這是確定歷史人物歷史作用的最根本標准。對不同類別的歷史人物,在確定其歷史作用時應有不同側重。

4.注意把握歷史人物的總體特徵。

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如對唐太宗應看其作為一代明君的一面;對康熙帝既要看到其維護統一的一面,又要從歷史轉型的角度看待他,這將有助於我們從客觀的角度看待歷史人物,從是否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來把握和評點歷史人物。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5.注意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和點評歷史人物。

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把歷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環境中去認識,採用中外對比的方法。如「康乾盛世」作為古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最後一個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如果站在世界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處於這一歷史轉折期的康熙,我們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7)用什麼方法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評價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正確處理歷史人物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要明確以下四點:首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其次是「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再次要分析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同當時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之間的聯系;最後還要確定歷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願。總之,對歷史人物的作用要恰當評價、不能任意誇大。

第二,要正確處理階級分析與個人出身的關系。不能僅依據個人出身來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因為單獨的個人並不總是以他所屬的階級為轉移(中國近現代許多革命家的經歷即為證明)。也不能以貼階級標簽的方式代替階級分析。如對剝削階級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統統加以否定就是一種典型的「貼標簽」。

第三,要正確處理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之間的關系。既要注意主觀動機,又要看客觀後果,尤其應把客觀後果放到評判的首位。這樣處理二者的關系是歷史的復雜性所要求的,動機和效果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又是矛盾的,「好」的動機有可能帶來「壞」的後果;「壞」的動機 在特定條件下又能帶來「好」的結果。

第四,要正確處理道德評價和歷史評價的關系。不能用一些過時的或抽象的道德標准來評價歷史人物,也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觀去苛求古人。主要應著眼於他的歷史作用。如有人把曹操說成是「漢賊」,就是從封建正統的道德觀出發,用道德評價取代了歷史評價,是錯誤的。

Ⅷ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1、分類法:把歷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跡按類別歸納評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跡大多適用此法。

2、分期法:即把歷史人物的活動納入各個歷史時期加以敘述、評價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適用此法。

3、階級原則: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Ⅸ 怎樣評價歷史,歷史人物

馬克思說過,「有了人,我們就開始有了歷史」,而且「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可見,人在歷史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一些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也應該正確地實事求是地給以敘述和評價。對歷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進行分析批判。」「老師應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正確的認識……」國家教委考試中心《歷史科考試說明》也明確地規定:學生要具有「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偏差,下面,本文就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談談我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標准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是牢牢把握其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到的推動或阻礙作用,依據對人民有利還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通常我們常見的具體標准有:是否完成了國家統一,推動了歷史發展;是否調整了政治經濟政策,促進了經濟發展;是否採取了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的措施;是否反擊了外來侵略,捍衛了國家民族利益;是否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是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等。
二、遵循歷史人物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復台灣、擊敗沙俄等,政績斐然,維護和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是不能因為功績顯著就完全對其大興文字獄的過錯視而不見、全盤否認。我們必須根據其在位時期的作為,一分為二地評價他。當然瑕不掩瑜,最後總體上我們還是認為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封建帝王。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如果站在今人的視野,封建制度是非常落後的,是一種剝削制度,因此,商鞅變法不值得被後人贊賞。但是,若把商鞅放在他生活的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奴隸制度已不能適應這樣的生產力現狀,歷史潮流呼喚一種新制度去取代舊制度,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商鞅變法則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應該對商鞅變法予以肯定,商鞅也算是比較成功的改革者。
3、階級性原則。
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例如,在《中國近代史》中,林則徐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他卻在民族面臨外來侵略時,堅決抗擊,決不妥協,他領導的虎門銷煙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因此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接下來,我以秦始皇為評價對象,作一個示範。
首先,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我們按照「一分為二」的原則,將評價內容分成「功績」和「過失「兩個部分。
其次,根據教材所學或材料信息,先在頭腦中搜索秦始皇的相關活動、事跡,如統一六國、派人開鑿靈渠、修築萬里長城、建立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焚書坑儒」、 增加賦稅、增重徭役等等。
再次,根據評價的原則,用科學標准作為判斷准繩,對其歷史活動逐一考察,分清哪些是功績、哪些是過失。例如:對於「修長城」,過分地役使了民力,使得很多人妻離子散,這自然是不好的。但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匈奴人時常向南侵擾,奪取沿邊漢人的財富,嚴重干擾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產活動,破壞了經濟發展。秦帝國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綴起來,成為一條統一的防禦線,保證了中原人民正常的生活、生產,是符合當時人民的利益的。因此,築萬里長城應該是秦始皇的功績。最後,根據評價的標准,「焚書坑儒」 鉗制思想、摧殘文化,不利於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因此,比較其得失,這一活動就應該歸結在過失當中。
然後,就是「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分別評述功績和過失。先寫出主要活動,再對這一活動作簡單評價。例如,在功績方面,寫出史實「滅六國統一全國」後,再對其簡單評價:「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心願。」
最後,就是用簡單的一句話總結性地評價歷史人物。例如,在功績和過失都分別敘述、評價完之後,比較功過得失,最後總結得出:「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創立者,功大於過,是我國封建社會有作為的皇帝。」
評價歷史人物既可以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情況,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際運用之中出現的問題相比,本文僅僅是比較淺顯地談了談皮毛,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廣大同行批評、指正。
如何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
在歷史課教學中,為了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情況,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與能力,經常會涉及到傑出人物的評價問題。該如何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呢?
一、堅持一分為二,辯證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為例外,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如對毛主席的評價,我們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卓著功勛,又應正視他在「文革」中的錯誤,並且是功大於過,功勞是主要的;又如拿破崙,在民族利益上,他反對外來干涉,保衛法國,具有歷史進步性,但他對外又實行侵略擴張,(客觀上有利於鏟除歐洲封建勢力,解放佔領地人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本性。
二、結合歷史處境,具體分析
傑出人物是時代的產物,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環境、階級歸屬、家庭背景、個人的性格特徵等相關聯的,因而應把傑出人物置於一定的歷史范圍作具體分析。
如岳飛,處於南宋面臨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他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其抗金主張在當時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是進步的,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再加上岳飛從小受「忠君」思想(其母在背上刻有「精忠報國」四個字)影響根深蒂固,結果造成了時代悲劇和個人的性格悲劇。對岳飛的思想和能力我們要具體分析,而不能脫離或超越當時社會發展的水平,用現代的思想去責備留下「遺憾」的英雄,更多的是要批判性地繼承和吸取教訓。
三、堅持唯物主義,客觀分析
傑出人物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但我們又不能陷入歷史決定論,而忽略了歷史人物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同時,對歷史人物的評判又應實事求是,重視確鑿證據,堅持唯物史觀。
如曹操這種人物的出現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和客觀要求,但他個人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卻主要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同時,初中歷史書對曹操的個人資料介紹不多,評價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的史實從哪獲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究竟是曹操還是梟雄?歷史史實不準確就可能評價不客觀、不公正、證據不全就可能有失偏頗。
總之,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聯系具體歷史背景作歷史的、階級的、辯證的分析。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秦始皇
秦王贏政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贏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其間的549年,諸候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破壞,大量田地荒蕪。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人民,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重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中原,恰是應人民所願,結束了相持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一個較為完善的封建制國家開始孕育而生。
戰國時期,由於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響了各地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齊、燕等國發行的是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過鏟形的布幣,秦和東周邊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度量衡是商品交換的工具,與國家賦稅相關,但由於各國的單位進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國之間的度量衡五花八門。為解決貨幣不通,單位不一帶來的諸多問題,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以秦國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為標准,度量單位改為十進制,並定期對度量衡進行檢查。
春秋戰國以來,由於諸侯割據,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於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差異。文字形體不一,造成了人們交流的不便和誤解,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文化以及思想交流產生了莫大障礙。
秦始皇在統一度量衡的同時,下令統一文字。規定以秦國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准字形,廢除六國的舊體文字。小篆不僅吸取繼承了六國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時還具有筆劃簡明的特點。較易推廣。此外,民間還流行一種比小篆更為簡易的文字——隸書。這便是我國今體文字的前身了。
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襲,並派遣蒙恬出兵討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脅之後,秦始皇又立即調轉矛頭,決心降服並大力開發越族地區,遷移近50萬人口到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績無數的君主,但同時也是世人認可的暴君。他生前為已享樂,不惜人力,每年動用數以萬計的刑徒(事實上絕大部分是無辜受害的民眾),頂烈日,冒嚴寒,長年勞作。總計共在關中修建了400多座離宮別館。關外和咸陽200里內各修建離宮別館400多座,宮殿270座。其中最著名還要屬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據說阿房宮方圓共有300里。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死後一樣能享有無與倫比的帝王生活。他剛繼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這座陵墓,一修就是幾十年,直至他過世。陵墓內除了藏有大量奇珍異寶,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個微縮的宇宙世界。墓室頂部紋有天文圖像,用大明珠鑲嵌,象徵日月星辰。並以各種昂貴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觀。為防止墓穴被盜,墓室周圍布滿機關,一旦觸動,將被暗箭射死。
為了長生不老,秦始皇先後幾次受徐福,盧生等人蒙蔽,為求長生不老仙葯而揮霍大量人力,財力。
此外,為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控制,實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他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收藏醫學,占卜以及種植的相關書籍,其餘一律上交消毀。凡是私藏或知情不報者,皆要受到誅連。除《秦史》之外,其餘六國史書皆未免於難。除儒家一派,餘下的各家學說均付之一炬。他還秘密審問四百多位曾暗中誹謗他的儒生,最後全部活埋。「焚書坑儒」是我國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浩劫,對我國文化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長期諸侯混戰的局面,完成前無古人的統一大業。也展示了自身的實力和形象,為後人在民族統一抵禦外敵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範和借鑒意義。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封建國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遺憾。如大興土木興建阿房宮,「焚書坑儒」等,其破壞性和負面影響,史學已有定評,不必細說。後人應引以為鑒,這也是我們評論秦始皇功過是非的意義所在。
快樂寶貝 2008-06-07 14:46 檢舉
始皇帝的功績,還需要說嗎?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況且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最後也明白了應該把江山交給扶蘇,由他來推行仁政了,讓老百姓喘口氣了。可惜天不假人壽,被趙高這個閹人亂政了。即使今天看來,為很多人詬病的秦之暴政,也確實因為始皇是個理想主義者,他很想把事情由他一個人做完全,而忽視了事物是發展的,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否則我們今天怎麼可能享受著都江堰、鄭國渠等的便利?
秦王贏政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贏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其間的549年,諸候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破壞,大量田地荒蕪。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人民,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重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中原,恰是應人民所願,結束了相持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一個較為完善的封建制國家開始孕育而生。
戰國時期,由於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響了各地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齊、燕等國發行的是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過鏟形的布幣,秦和東周邊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度量衡是商品交換的工具,與國家賦稅相關,但由於各國的單位進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國之間的度量衡五花八門。為解決貨幣不通,單位不一帶來的諸多問題,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以秦國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為標准,度量單位改為十進制,並定期對度量衡進行檢查。
春秋戰國以來,由於諸侯割據,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於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差異。文字形體不一,造成了人們交流的不便和誤解,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文化以及思想交流產生了莫大障礙。
秦始皇在統一度量衡的同時,下令統一文字。規定以秦國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准字形,廢除六國的舊體文字。小篆不僅吸取繼承了六國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時還具有筆劃簡明的特點。較易推廣。此外,民間還流行一種比小篆更為簡易的文字——隸書。這便是我國今體文字的前身了。
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襲,並派遣蒙恬出兵討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脅之後,秦始皇又立即調轉矛頭,決心降服並大力開發越族地區,遷移近50萬人口到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績無數的君主,但同時也是世人認可的暴君。他生前為已享樂,不惜人力,每年動用數以萬計的刑徒(事實上絕大部分是無辜受害的民眾),頂烈日,冒嚴寒,長年勞作。總計共在關中修建了400多座離宮別館。關外和咸陽200里內各修建離宮別館400多座,宮殿270座。其中最著名還要屬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據說阿房宮方圓共有300里。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死後一樣能享有無與倫比的帝王生活。他剛繼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這座陵墓,一修就是幾十年,直至他過世。陵墓內除了藏有大量奇珍異寶,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個微縮的宇宙世界。墓室頂部紋有天文圖像,用大明珠鑲嵌,象徵日月星辰。並以各種昂貴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觀。為防止墓穴被盜,墓室周圍布滿機關,一旦觸動,將被暗箭射死。
為了長生不老,秦始皇先後幾次受徐福,盧生等人蒙蔽,為求長生不老仙葯而揮霍大量人力,財力。
此外,為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控制,實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他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收藏醫學,占卜以及種植的相關書籍,其餘一律上交消毀。凡是私藏或知情不報者,皆要受到誅連。除《秦史》之外,其餘六國史書皆未免於難。除儒家一派,餘下的各家學說均付之一炬。他還秘密審問四百多位曾暗中誹謗他的儒生,最後全部活埋。「焚書坑儒」是我國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浩劫,對我國文化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長期諸侯混戰的局面,完成前無古人的統一大業。也展示了自身的實力和形象,為後人在民族統一抵禦外敵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範和借鑒意義。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封建國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遺憾。如大興土木興建阿房宮,「焚書坑儒」等,其破壞性和負面影響,史學已有定評,不必細說。後人應引以為鑒,這也是我們評論秦始皇功過是非的意義所在。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摘要:人類歷史源遠流長,眾多歷史人物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人類歷史的推動者。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所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關鍵詞:評價歷史人物 標准 方法 原則
《初中歷史新課標》要求,「學習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由此可見,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但是,對於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知識水平有限的初中學生,學會正確、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的學生以偏概全,要麼只看到人物的優點,要麼只看人物的缺點;有的以個人喜好為准,感情用事。
但是,對於人物的認識和評價你要真讓他們詳細的說一說,很多學生又說不清,對人物的認識要麼很膚淺,要麼是一棍子打死,總之,這種現象在初中學生中是比較普遍的,所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如何引導初中學生對一個歷史人物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呢?結合我的教學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
這個標准就是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這一標准比較抽象,可以在教學中循序漸進滲透,如學習商鞅變法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秦孝公死後,太子在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他被車裂而死。結合史實看,他的變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麼?」在學生討論回答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組織變法的商鞅雖死,但變法成功了,商鞅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對於推動戰國時期秦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可以說商鞅是戰國時期傑出的地主階級改革家,從而對商鞅和商鞅變法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教給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方法
首先要堅持以史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得出相應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也不能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歷史材料和史實。
如七年級歷史上冊歷史課本中關於秦始皇功過的評價:
功: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格局混戰的局面,符合人民的願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秦始皇對我國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巨大影響,是我國封建社會有作為皇帝。
過:但秦始皇又是個殘暴的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徵收沉重的賦稅、迫使百姓承擔繁重的徭役;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一分為二,具體評價歷史人物的功與過,既不要苟求,也不要溢美。
下面我們以評價曹操為例加以說明:一是要注意區分文學作品的曹操形象與歷史中真實的曹操。文學作品中,由於受到「忠奸論」與「正統」思想影響,將曹操醜化,評為亂世奸雄。戲劇舞台上定位之為「白臉」。問題出在文學作品脫離了當時具體的歷史環境,更多地是以個人的感情作為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違背了評價歷史人物的真實性與客觀性。二是要將曹操歷史作為中的「為政」與「為文」加以區分。政治上,曹操挾豪強之威,挾天子以令,注意發展生產,唯才是舉,掌握軍事計謀,運籌帷幄。文學上開創建安文學新氣象,作品流傳千古,如《短歌行》、《觀滄海》、《蒿里行》等,意蘊深遠。三是將「正統」思想與歷史人物對中國社會進步的客觀性加以區分。東漢沒落瓦解,非曹操之過,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發動戰爭兼並戰爭,當然給人民帶來困苦,此為過。「正統」思想不可以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只有認清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確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四是注意曹操為統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戰。此乃條件不成熟之舉。要求統一是歷史的進步,但違背歷史客觀,一意孤行,未能實現,此為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
再比如評價隋煬帝,我們不能因為他濫用民力、橫征暴斂、施行暴政就否定其一生。因為開鑿京杭大運河,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到現在仍然發揮著作用;還有科舉制的實行,更是開創了選拔人才的途徑。隋煬帝的這些創舉都是不容抹煞的,而學生往往片面誇大了其暴虐的一面,而忽視其進步的一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度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之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人物。
三、教會學生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分析
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會超越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所以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分析。不要苛求古人,避免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去評價古人。
如評價岳飛,我們稱他為「抗金英雄」而非「民族英雄」,是因為建立「金」政權的女真族從今天來講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岳飛,而應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認識到岳飛抗金也是他當時「愛國」表現,愛「南宋」這個「國家」。這樣,可讓學生真正理解岳飛,並正確客觀地評價岳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形成對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和完成的,老師要注意引導滲透,最終使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形成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Ⅹ 如何引導中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摘要:在歷史教學中,歷史人物評價是一個躲不開的話題。但在學習中由於中學生判斷和辨別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加上受到影視文學作品的影響,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往往評價比較片面,甚至只用「好」和「壞」這兩個詞語來描述,對歷史人物不能形成准確、客觀、辨證的認識。那麼如何才能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評價方法呢?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對歷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評價時,首先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受情感因素影響,克服英雄史觀。決定歷史發展的不是某個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眾。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促進社會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任何誇大個人的決定作用,否定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是時勢造就出來的,同時也要承認人物的個性特點對事物的一定影響力。2.評價標准要全面。我們看一個人物的活動或舉措,不能僅從道義的角度去考慮。而是要看是否推動歷史的發展,推動即肯定為主,阻礙即否定為主。標准主要有三條:一是看是否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歷史發展趨勢,即當是應該解決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和願望:三是看是否推動生產力.(或經濟)的發展。3.要克服評價片面性。通常說人無完人,就是指對人物的評估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對歷史人物要考慮他的階級性和時代性。歷史人物是時代的產物,他們的活動必然受到時代制約。在階級社會中,他們還要受到其所在階級的局限,他們的主觀願望、實際行動都是他們階級屬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這樣或那樣的局限性。如克倫威爾領導反封建斗爭,但又實行獨裁統治;華盛頓領導反殖民統治斗爭,但又保留種族歧視弊端;而這正是他們的階級局限性。4.要結合所處的歷史背景來評價。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人物同樣的活動如果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評價。歷史人物在一定的歷史階段總會塗上一層鮮明的時代色彩,他們的主張和行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大都會表現出一定的傾向,而且隨著歷史背景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動綱領、行為方式。因此,歷史唯物主義要求我們要把他們的行動放到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評價。5.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決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就是在佔有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對歷史人物給予評價。能否較為准確的評價歷史人物與所掌握的大量史料密不可分。

閱讀全文

與用什麼方法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