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說春是石阡什麼人民世代流傳
「說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傳下來的一種綜合性的民俗活動。主要活躍在「立春」時節前後,其目的在於勸農行耕,祝福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說春詞實際是唱,有簡單的曲調,各地不一,但都稱為「說唱讀春」。「說春」分為「說正春」及「說野春」又稱為「說耍耍春」、「說花花春」。「說正春」有固定春詞,其內容主要是說「二十四個農事節氣」、說「漁樵耕讀」、說「四大布周」,內容涵蓋歷史、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
(1)石阡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說春源於商代武丁時期的迎四方神之習俗,現今宗教色彩已全部消失,成為一種比較單一的節令說唱習俗,歷史長達三、四千年之久,它是由傳統民間春官在民居堂屋大門口進行的一種節令說唱活動,一般在農歷十月小陽春後開始,次年春分左右結束。
石阡說春這一民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通過世代相傳,其基本形式得以保留。在20世紀末,隨著現代生活步伐與節奏的改變,外來文化的沖擊與影響,這一古老習俗開始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② 石阡屬於哪個城市
石阡縣在貴州省銅仁地區。
石阡縣城,也是依水而建,老城在水之陰,山之陽,也有古鎮風貌,小街老巷古色古香,風貌依舊,站在這里盡可遙想當年風光。
可游覽的地方有溫泉、鴛鴦湖、萬壽宮、凱峽河漂流、樓上古村、民族文化村、佛頂山等。
石阡素有「泉都」之稱,「溫泉」——成為了石阡的標志,石阡擁有非常豐富的地熱資源,全縣已知的熱礦泉有13處,19個出露點最有名的是城南溫泉,城南溫泉也叫「石阡溫泉」,坐落在縣城南端龍川河的東岸。
「鴛鴦湖」位於湯山鎮,離縣城僅18公里左右,景區內森林密布、峽谷幽深、清溪淺流,是亞洲鴛鴦最大的聚集地。可泛舟,可釣魚,觀鴛鴦。要包車前往。
凱峽河漂流,離縣城20公里,交通方便。平時55元/人。8公里,漂3.5小時,橡皮筏,乘兩人。
萬壽宮是江西會館的別稱,顧名思義,也就是江西人在省外修建的一種公共建築物,供贛籍人士在當地聚會或寄居用。石阡縣萬壽宮始建於明朝萬曆初年,佔地3800平方,院中帶院、宮中套宮、牆內有牆,較為獨特。在縣城內。
堯上民族文化村和樓上古村落是石阡縣推薦的旅遊景點依山傍水,富於文化。要包車。
佛頂山具有「動植物基因庫」之稱,其主峰坐落在石阡縣境內甘溪鄉南部,海拔1869米,據說兼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岳之煙雲,峨嵋之清秀、雁盪之怪石」。在堯上民族文化村旁邊。
③ 一百年前的石阡是什麼樣子
石阡是古夜郎國所在,聽著有點傳奇色彩。 石阡城內現存多處古跡,不過這些古跡中的一些又翻修得缺乏古意,只能說石阡的市容比思南要舒服點;但拿不出像思南周鹽號的那種審美層次的壓軸景點。溫泉可以給石阡加點分,但不太多。石阡是古夜郎國所在,聽著有點傳奇色彩。 石阡城內現存多處古跡,不過這些古跡中的一些又翻修得缺乏古意,只能說石阡的市容比思南要舒服點;但拿不出像思南周鹽號的那種審美層次的壓軸景點。溫泉可以給石阡加點分,但不太多。萬壽宮:可以去轉下,參觀0.5hr+,離客運站不遠,離溫泉大概20分鍾腳程。介紹說「氣魄宏偉,建築工藝考究,為黔中同類建築榜首」禹王宮:緊挨著萬壽宮,外觀還不錯,目前在維修中不開放啟靈橋:在萬壽宮不遠,如果從客運站過來是必經之路,和鎮遠祝聖橋類似但觀感稍遜文廟:觀賞性有限(我半分鍾就出來了),不建議去,在萬壽宮步行去溫泉路上文昌閣:維修中沒進去看,要轉估計也就3分鍾,離文廟不遠,也在萬壽宮去溫泉的路上老街+夜郎文化長廊:老街和長廊始終緊密並行、從城南溫泉(大眾澡堂對出的斜坡下去)到啟靈橋,長廊就是一個仿古親水休閑走廊,老街則是市井商鋪夾道、沒太多特色商品。在這兩條街道切換著慢慢逛步行全程大約0.5hr,殺時間可以、不去也不遺憾。晚上去長廊或者幾座跨江的橋上可看夜景,比較浮華比較面子工程那種……(左邊是老街一側的房屋,其實很多是水泥豆腐塊屋子僅在靠江一麵糊了些仿古材料並加燈飾,我真的無愛)天主堂:在石阡賓館那一帶路邊,只有聖誕才開門,所以只是路過和拍張照
④ 石阡是誰
石阡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國土面積217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2%,轄7鎮11鄉,總人口45萬,仡佬、侗、苗、土家等12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8%。
石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贏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郡;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石阡府。1934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曾兩次進入石阡,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二·六軍團舊址等。1992年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定為革命老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仡佬毛龍。
石阡資源富集,有儲量豐富的重晶石、釩礦、錳礦、鉛鋅礦、硫鐵礦等礦產資源;有國內獨具特色並十分豐富的地熱資源,富含氡、鋰、鍶、鋅、硒等微量元素,屬國際飲用、醫療雙達標礦泉水;有面積居全省第二(25萬畝),獲貴州三大名茶,系「中國苔茶之鄉」的茶葉資源;有以溫泉為龍頭,夜郎古城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千年古寨樓上,中國鄉村旅遊民俗文化飛燕獎堯上仡佬族文化村及世界最大野生鴛鴦棲息地、國家級濕地公園鴛鴦湖等鄉村旅遊為兩翼的立體旅遊資源;有儲量3億多立方,品種14個均系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A類檢驗結果的大理石類石材資源。
近年來,石阡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打基礎、辦工業、興產業、重民生」發展思路,大力發揚「三拼三超」精神(拼智慧、超常規創新;拼干勁、超常規付出;拼效益、超常規發展),突出抓好「三個四」工程(即四大產業建設:茶葉、溫泉、石材、旅遊;四個示範園建設:萬畝有機苔茶示範園、萬畝優質高效烤煙示範園、萬畝生態種草養畜示範園、萬畝工業園區示範園;四項基礎工程建設:交通、水利、城鎮、民生),加快推進「兩高兩鐵三中心」宏偉目標(兩高:思南經石阡至劍河高速公路、江口經石阡至甕安高速公路;兩鐵:興義經石阡至黔江鐵路、重慶萬盛經石阡至廣州鐵路;三中心:中國武陵山溫泉度假旅遊中心、夜郎文化研究中心、以茶葉石材產業為主的集聚中心)。立足新起點,著力打響「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中國營養健康產業示範基地」、「中國溫泉之鄉」、「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苔茶之鄉」和「貴州省長壽之鄉」品牌,以「中國最佳休閑旅遊目的地」提升石阡的旅遊品味,以「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重點縣」吸引各地客商到石阡投資興業,著力打造「中國夜郎古城、中國武陵山溫泉城、中國西部茶城」,推進石阡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⑤ 中國礦泉水之鄉的貴州石阡
2009年11月6日,中國礦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專家,就石阡縣申報「中國礦泉水之鄉」進行了評議,一致通過並授予石阡縣「中國礦泉水之鄉」稱號,使石阡成全國第5個、貴州第一個「中國礦泉水之鄉」。 石阡天然礦泉水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熱礦泉水資源自明代起就被開發利用,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石阡熱礦泉水自然出露之多在全國罕見,全縣18個鄉鎮中有9個鄉鎮有天然礦泉水出露點,共20處36點,總流量223311噸/天。石阡天然礦泉水水溫適中(27-55℃),水質優良,所含的鋰、鍶、鋅、硒、氡、偏硅酸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有益組分,具有很好的醫療和保健作用。
2009年2月,石阡被中國礦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溫泉之鄉」。石阡縣向中國礦業聯合會提出「中國礦泉水之鄉」的命名申請。9月20日至22日,考察組專家赴石阡,對當地的資源情況、開發利用現狀、經濟效益、發展規劃以及保護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考察。
石阡縣將充分利用「中國溫泉之鄉」、「中國礦泉水之鄉」的品牌優勢,做大做強礦泉水產業,推進溫泉旅遊、休閑、度假、療養等。
⑥ 貴州被確定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有遵義和哪個市
鎮遠縣。
鎮遠縣隸屬黔東南州,距離州府凱里市190公里,位於貴州省東部武陵山區,是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東界湖南新晃,南鄰三穗、劍河,西毗施秉,北接岑鞏和銅仁市的石阡,是貴州省的東大門,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
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6℃,無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057毫米,全年日照時數1200小時。鎮遠縣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10個行政村、5個社區和4個居委會,總人口25.9萬人,其中苗、侗、土家等22個少數民族 9.9萬人,占總人口的38.22%。
風景名勝
舞陽河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轄的鎮遠、施秉、黃平三縣境內。面積625平方公里,分為歷史名城鎮遠、鐵溪、上、下舞陽、雲台山、杉木河、黑沖、飛雲崖、舊州古鎮、重安江十大景區共394個景點。
鎮遠城:國家重點歷史文化名城鎮遠距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城內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0餘處。在號稱黔南第一洞天的飛雲崖,明代王陽明,清代林則徐、何紹基等歷史名人曾於此留跡,今存碑刻摩崖甚多。
青龍洞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共有單體建築40座,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現存建築總面積6665平方米。它由青龍洞、中元洞、紫陽洞、萬壽宮、香爐岩、祝聖橋等多組建築物組成,布局奇巧、工藝精堪。
高過河自然風景區位於鎮遠北部羊場與尚寨鄉的洞塘,西至大地鄉路臘村境內,以龍江河的上段---高過河為軸線,向西北蜿蜒11公里,河流落差200米,兩岸原始森林植被拓展數公里。
(6)石阡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1982年2月,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跡免受破壞,「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從行政區劃看,歷史文化名城並非一定是「市」,也可能是「縣」或「區」。
截至2018年5月2日,國務院已將134座城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對這些城市的文化遺跡進行了重點保護。
⑦ 石阡縣的建制沿革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縣於今縣境西部,屬象郡。
漢代,屬夜郎國、牂牁郡地。
梁武帝天監年間,置建昌縣,侯景叛亂後,僑置夜郎郡,隸武州。
隋開皇元年,廢南陽郡置壽州於石阡。
開皇十八年,改壽州為充州。
唐武德三年,復置充州。
武德四年,重置夜郎縣。
唐貞觀四年,置夷州。
宋大觀三年,復置都上縣。
元世祖至元年間,置石阡軍民長官司於今治所。
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石阡府,分轄龍泉縣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個長官司。
清順治十六年,仍領上述1縣3長官司。
康熙二年,廢葛彰葛商長官司。
乾隆七年三月,石阡府分設7里。
民國元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初沿襲清制。
民國二年,貴州設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實行軍民分治。
民國五年,公署知事將全縣劃分為6個區,石阡縣分為10個區。
民國十六年,直屬貴州省。
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下令改縣公署為縣政府,石阡縣為二等縣。
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改組貴州省政府,實行行政督察區,石阡劃歸銅仁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
民國三十二年,石阡實行新縣制,設置鄉鎮保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1月15日,石阡解放,石阡縣人民獲得了新生。
1950年2月8日,石阡縣人民政府成立,隨即將民國時期18鄉鎮劃為3個區分轄,設立區公所。7月,改置3區為6區1鎮。
1951年2月,改置湯山鎮為城關區,同年將區公所改稱為區人民政府。1953年,縮小鄉、村行政管理范圍,將石阡縣劃為80鄉1鎮,區治不變。
1956年1月,中共石阡縣第五次黨代會作出決定,進行並鄉工作。
1961年,撤區並社,將7個區改為區級人民公社,45鄉鎮為管理區。
1962年,恢復區的設置,設6個區調整公社為27個。
1963年,恢復7個區治,將27個公社增至43個。
1967年3月29日,石阡開始「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2日,「石阡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起,屬銅仁地區至今。
⑧ 石阡溫泉的主要景點
石阡溫泉所在的石阡溫泉風景名勝區為首個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石阡溫泉在貴州石阡縣城南松明山下,又名城南溫泉,是中國最古老的溫泉之一。
石阡溫泉設施初具規模始於明萬曆年間,由雲南人江大鯤任石阡知府所創建。自那以來,歷代官府百姓幾經籌款概括或重建,終於形成設施完善、規模宏大的風景名勝。據《貴州通志 》載:大者如盤屋,小者中有石門,環為太極,可供出入,而景象尤奇。解放後,新修二座浴樓,聳立江邊,泉側有古代名人題刻多處。四周喬木參天亭閣隱隱,白雲繚繞,俯瞰龍底江,碧波山影,垂柳盈堤。
石阡溫泉延續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有著獨特傳統的洗浴文化,是全國唯有、世界少有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飲用的天然礦泉溫泉。泉水從松明山麓石縫間潺潺流出,常年恆溫45℃,日出水量3000餘噸,且富含豐富的硒、鍶、鋰、氡、鋅、碘、偏硅酸等多種對人體養生保健有益的微量元素,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關節炎、神經炎、皮膚病等有很好的輔助醫療效果,是全國聞名的「泉都之鄉」。
⑨ 石阡縣的歷史文化
毛龍
毛龍為石阡縣獨具的一種較為大型的龍燈品種。石阡縣仡佬、苗、侗等先民,唐宋之前泛稱「五溪蠻」或「五陵蠻」,以遠祖「盤瓠」為圖騰。「盤瓠」的形象為「五色毛犬」,在「龍」這個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物上,又增加了「毛」的特徵。 茶燈
石阡縣的茶燈是源於生活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在石阡縣絕無僅有,在中國藝苑中至今也沒見過,近些年越演越紅火,石阡茶燈屬非物質文化遺產。
⑩ 石阡溫泉群的歷史
溫泉於人之身體健康,受益匪淺。關於溫泉的起源,當地有神話流傳。從前,一勘輿家由雲南驅趕火龍,行抵石阡,見山水幽美,物產豐富,人民勤勞儉朴,不忍離去,乃將火龍鎮於江底,尾在雲南,頭在石阡,從地下噴出溫泉,利民浣浴。勘輿家臨終前,囑將其埋葬於溫泉北面小山上叢林間,罩以三層石塔,永鎮火龍於其下,為石阡萬民世代謀幸福。溫泉所臨江河,乃有龍底江或龍川河之名。
約16世紀前,溫泉尚無建築物覆蓋,人井為池,始濯於雲蒸日照之中,舊志稱為溫泉浴日。溫泉初具規模,始於明萬曆三十年(1606年)冬,由雲南人江大鯤任石阡知府所創建,距今393年。自此以來,歷代官府百姓幾經籌款改擴或重建,終於形成設施完善、規范宏大和集洗浴、游覽於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據《貴州通志》載:大者如盤屋,小者中有石門,環為太極,可供出入,而景象尤奇。1920年,始建簡易女塘,乃有上、中、下三塘及官塘,為官僚紳士所用;中為男民塘,系後來掘地。有銘碑豎於官塘院中:泉溫可濯,水清可鑒,男女有別,德不逾閑。碑文書法造詣高,隸書陰刻,明快清晰。